⑴ 歷史課要課前的演講及ppt.
可以講一講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的師傅——翁同龢(課件已經發給你了)
翁同龢,清代書法家。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松禪、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咸豐六年(1856)進士。官至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光緒戊戌政變,罷官歸里。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卒後追謚文恭。學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書法遒勁,天骨開張。幼學歐、褚,中年致力於顏真卿,更出入蘇、米。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晚年沉浸漢隸,為同、光書家第一。當時的書法家對他的書法造詣之高十分敬佩。
軍機處是清代自雍正以後的最高決策機構。翁同龢兩參軍機,第一次是光緒八年(1882年)十一月至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正值中法戰爭時期。第二次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正值中日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時期。他參與了對法、對日主戰的決策。在對侵略者的態度問題上,他與主和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證明正是他的失誤導致甲午戰爭的慘敗,翁同和不考慮當時的兩家實力就知道打,而沒有作戰計劃〕翁將他與李鴻章的私人恩怨派系斗爭延伸到國家大事之中,剋扣北洋水師軍費,最終導致甲午海戰失敗,這是他人生中不可抹去的污點。翁同龢任戶部尚書(1887年)的第二年黃河在鄭州決提,一時無錢治理,於是「戶部在陳奏《籌備河工賑需用款辦法六條》中,以『十餘年來,各省購買軍械存積甚多,鐵甲快船,新式炮台,業經次第興辦』為由,要求自1888年(光緒十四年)起,沿海各省"所有購買外洋槍炮船隻……均請暫行停止,俟河工事竣,再行辦理。」此條款的造成的後果就是李鴻章正在定購的戰艦沒有購成,卻被日本人搶先買走,這就是在中日海戰中大為風光的日軍戰艦「吉野」號。當時許多滿州大員都把北洋水師看作是李鴻章的「私產」,生怕北洋水師的壯大是李鴻章本身在權利上的縱深,早有防範扼制之意,和李鴻章於公於私都有過節的翁同龢也有此疑慮,所以,他在北洋水師的軍費上做文章確實大有動機。 甲午戰爭慘敗直接引發的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政治來說是一次空前深刻的變革。翁同龢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向光緒帝舉薦康有為等進步人士,被康有為譽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他力主變法維新,為門生天子光緒帝擬定並頒發了戊戌變法的綱領性文件《定國是詔》,揭開了百日維新的序幕。由於觸犯了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翁同龢為此被開缺回籍。「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後余恨未消,又下令將翁同龢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七十老人以清廷重臣、一品大員的顯赫地位,為國家、民族存亡,難能可貴地站到了時代的前列,因而名垂青史。
⑵ 曾國藩是怎樣煉成的演講PPT.ppt
驕傲的曾國藩 奔奔曾經說過:「你對歷史不感興趣,所以歷史對你不感興趣。」過去是現在的歷史,現在是未來的歷史。過去的已經是歷史,而歷史一再重演。所以歷史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活著的人思考如何把正在進行的歷史故事演義得更加有趣。 我今天要講的讓毛澤東「獨服」的「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讓蔣介石稱贊「足為吾人之師資」,被後人推崇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立德立功立言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的——曾國藩——驕傲的曾國藩。 我說的驕傲既不單是褒義也不單是貶義。 曾國藩被許多人評價過,但我認為曾國藩是驕傲的,所以曾國藩一出生下來就是驕傲的。 一吧一一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其祖父閱歷豐富,父親是個秀才。所以曾國藩受到了可以的文化教育,而且作為老大的曾國藩陸歲時入塾讀書,吧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一四歲時能讀周禮,一陸歲童子試第漆,二三歲考取秀才。曾國藩作為吧個弟弟妹妹的榜樣怎麼能不驕傲呢?曾國藩考取進士之後由翰林院庶吉士到侍讀到侍講學士到文淵閣值閣事到內閣學時到稽察中書科事務到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到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作為漢人當時做官能做到「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能不驕傲嗎?當官的時候曾國藩諷刺身邊的人說:「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曾國藩還說:「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於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就是說他不跟一般人相處只跟像自己那樣賢明的人相處。 作為理學家學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曾國藩的「文傲」不是一般人能看出來的。曾國藩寫過很多書《京史百家雜鈔》《求闕文集》《詩集》《讀書錄》《家調》《家書》《求學道》《五箴》等不下百十數本卷。首先曾國藩很驕傲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噶寫書,他寫書之後更加驕傲了於是一寫幾十本。於是驕傲成了曾國藩的本性。曾國藩的治學論道,識人修身,持家教子,為官當將成了曾國藩驕傲的資本,並且他還要把他的驕傲傳授給別人。所以很多人如左宗棠李鴻章看見曾國藩時喊他老師而不是大人。 其實曾國藩真正走上歷史舞台還是因為他的「武傲」。有句話為證「經商要學胡雪岩,當官要學曾國藩」。 當太平天國起義轟轟烈烈時,清政府很恐慌,曾國藩很高興。因為清政府的八旗、六營軍腐敗到不堪一擊,而曾國藩的湘軍正在卧薪嘗膽。於是曾國藩開始發揮自己筆桿子的驕傲,在《討粵匪繳》中說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之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等等。他都把自己與孔孟並列了,你說他驕傲不驕傲? 一吧5四年初,湘軍組成陸軍十三營,水師十營,共一萬七千多人,同時正式出師與太平天國作戰。湘軍進圍九江時,曾國藩得意忘形地叫嚷:「肅清江面,直搗金陵」。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太平天國派石達開等率軍西援,在湖口、九江戰役中,痛殲湘軍水師。一吧55年二日一一日,太平軍放火焚毀停泊在江面的湘軍大船百餘艘,奪得曾國藩座船,曾國藩走投無路,幾次跳水自殺未遂。然後倉促逃入南昌,陷入太平軍的包圍之中,使他「呼救無人」,「夢魂屢驚」。 這是曾國藩表露無疑的驕傲,所以曾國藩吃到了驕傲的苦果,然後曾國藩羞愧難當要自殺。也正是因為曾國藩還是湘軍的驕傲,是曾氏家族的驕傲,是漢人為官的驕傲,所以曾國藩自殺未遂,他為了別人的驕傲而活著。 一吧5陸年,太平天國內部發生變亂,湘軍乘機卷土重來,一二月攻下武漢,接著李續賓率領湘軍主力投入江西戰場
⑶ 人物介紹的PPT該如何做
PPT分很多種,人物PPT是PPT中主要應用的一類。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也不會打紙上草稿,准備做什麼事提前做出一個ppt來,可以參考著自己ppt中的重點進行講解了。
首先,製作人物ppt時我覺的應該確定一下自己ppt板式,做到簡約,讓人看到版式的時候就會感到有一種欣賞的感覺。然後在找到符合自己介紹人物的封面,讓大家看到封面的時候就會明白接下來會講解什麼東西,才能懷著好奇心繼續欣賞下去。
其次,ppt中文字內容不必太多,多增加點人物身上發生過的故事。因為很多人看到一大堆文字,還沒有讀就感覺自己心裡根本不想讀這些,用故事中的情節讓欣賞者沒有太多抱怨,也更容易的理解到自己介紹這個人物的特點。
最後,在自己進行大量口述的內容時可以給大家放點輕音樂,微電影之類的,一是讓自己的講解不顯得那麼枯燥,二是讓大家心情都很放鬆的去理解這個人物。
⑷ 如何講解一個歷史人物ppt
首先可以給出人物圖像,出生年代等大致的一個人物簡介。然後可以講述他的家裡情況和朋友,有名的可以著重講述一下,他和哪位有名的朋友的趣事,從而揭露人物性格。最後可以講述一下他一生的經歷,和主要事跡,功和過等,再做出一個自我對其的評價。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⑸ 怎麼演講一個歷史人物,主要從什麼方面介紹
1介紹出生年月,祖籍
2介紹一下年少的經歷事件,歸納幾個出來
3詳細說一下這個人物的重大歷史活動
4介紹人物的功過及產生的影響
⑹ 一篇講歷史人物的PPT
安徽歷史人物:劉銘傳
劉銘傳
劉銘傳,字省三,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生於安徽合肥縣(今肥西縣)酉鄉大潛山下的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咸豐初年,江淮一帶赤地千里,匪禍叢生,鄉里土豪以保衛地方為名濫派費用,威逼凌辱寡居的劉母。18歲的劉銘傳怒不可遏,遂刃豪揭竿,並在其家附近安營紮寨,保衛閭里。
1861年,李鴻章回合肥為曾國藩募兵。時已為「都司」的劉銘傳投奔李鴻章,參加其編練的淮軍,從安慶順江南下。以後,劉銘傳因參與鎮壓太平軍。捻軍有功,累升至直隸提督。1873年因故辭職回鄉居鬧,住在劉老圩。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劉銘傳奉旨進京,呈《海防十事》,被授予巡撫銜督辦台灣軍務。他密抵台灣後,積極布防、備戰,合肥民間傳,他曾以數百隻夜壺做成蓮花燈,放漂海上,假「戰船百艘」之勢,擊退侵略軍,導演了一場流傳至今的「劉六麻子(劉的綽號)保台灣」的壯舉。中法台灣之戰,歷八個月之久,以中方勝利告終。1885年10月12日(光緒十一年九月初五),清政府宣布台灣正式建省,劉銘傳被任命為台灣省的第一任巡撫(省長)。
劉銘傳在抵台周年時,上專折指出:「台灣為東南七省門戶,各國無不垂涎,一有釁端,輒欲攘為根據。今大局雖雲粗定,而前車可鑒,後患方殷。一切設防、練兵、撫番、清賦諸大端,均須次第籌辦。』他於台灣巡撫任上六年,積極實行「新政」辦洋務,做了許多好事。可以歸納為:
一、整軍備戰,創辦軍工企業劉銘傳聘用洋教習,以新式操典訓練軍隊,重在提高戰鬥力。還在基隆護尾(今淡水)澎湖等地構築了多座「鐵水泥」結構的炮台,配置了新式後膛炮,在港灣內暗埋沉雷、碰雷以待敵。他創辦了機器局、軍械所、火葯局、水雷營。這些,極大地提高了台灣的防禦能力。
二、「通商惠工」,以商戰來求富隨著局勢的相對安定,台灣迅速辦起了近代工業和商業貿易。劉銘傳先後倡辦了煤務局、煤油局、伐木局、蠶桑局、鹽務總局、通商總局、招商局(設在新加坡,專門洽談僑資「引進」)、撫墾總局,以及樟腦官營等。還重劃行政區,加強市政建設。他的『育戰」做法的核心,是「求富」。
三、修築鐵路,發展近代交通劉銘傳親自督陣,任命台胞林維源為總辦(後由他人接任)修築的基隆至新竹鐵路,全線近100千米,耗銀129萬余兩,為我國自籌資金、享有主權的第一條鐵路。當大清郵票還在海關總稅務司外國人控制下時,台灣郵政總局已獨立發行郵票了。台北一福州、台灣安平一澎湖媽宮港海底電報線以及島上幾條陸線的敷(架)設成功,極大地便利了台灣與大陸和台灣島內的通訊聯系。
四、清賦理財,廣泛羅織人才劉銘傳決意在經濟上達到「以台之財,供台之用」,減輕大陸負擔。他清理田賦,整頓稅收,引進外資,廣開財源。他還進山「撫番」,安定民心,並單獨為中部山區的少數民族山民辦了學校。他不計較湘、淮系,不論台人大陸人,任人唯賢,實事求是,難能可貴。
劉銘傳在台灣實行的一系列改革,不可避免地遭到清廷內頑固派的反對,也受到台灣島上一些人的忌恨。1891年(光緒十七年),他被迫辭官還鄉。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簽訂,台灣割讓給日本。劉銘傳在內憂外患中,積郁沉痾,於1896年1月12日凌晨辭世。《台灣通史》的作者連橫稱贊曰:「台灣三百年間,吏才不少,而能立長治久策者,厥維兩人:曰陳參軍永華、曰劉巡撫銘傳。」劉銘傳在抵抗法國侵略、台灣建省和建省後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是台灣近代化建設的先軀,是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人物,受到海峽兩岸人民長久的懷念。如今,台灣島上還有許多劉銘傳的紀念設施。
清初新安畫派代表人物漸江、查士標、汪之瑞、孫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槐、姚鼐,清代小說家、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清代戲劇家、徽劇領袖程長庚,現代著名山水畫家黃賓虹,著名學者胡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經濟方面,主要有清代經濟學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等
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創始人李鴻章,中國共產
⑺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ppt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以上幾點評價標准僅供同學們參考,不是惟一的評價標准。
⑻ 歷史人物演講稿要怎麼寫
選定一個歷史人物,羅列他的事跡,闡述他的思想主張或者精神,贊美他
⑼ 三國歷史人物介紹PPT
1.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孤貧,以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成為異姓兄弟,一同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董卓亂政之際,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三人在虎牢關戰敗呂布。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荊州,不久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打得大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2.張飛(?-221),張飛與劉備、關羽在桃園結義,張飛排第三。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3.關羽(?-220),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4.趙雲蜀國五虎大將第三位。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後歸劉備。趙子龍身長八尺,濃眉大眼,架槍上馬威風凜凜,多次沖鋒敵營,立下不少戰功。劉備兵敗長阪坡時,蜀漢人民大舉南遷避難,當時劉備妻妾甘、糜二夫人與後主阿斗在人陣中走散,趙子龍單相匹馬深入曹操大軍中尋找,發現三人身現敵營時,不顧一切沖入重圍,救出甘夫人與阿斗,糜夫人則因為傷重,不願拖累大家而投井自盡。這次事跡就是廣受後世歌頌的「長阪坡救主」。
趙子龍七十歲時,驍勇善戰不下當年,曾力斬西涼大將韓德父子五名,公元二二七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於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其生前曾受封為「翌軍將軍」,死後後主詔贈大將軍,諡號「順平侯」,敕葬在成都錦屏山之東。
5.黃忠是蜀漢五虎大將之一,原為韓玄手下將,年近六旬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他的弓箭射術更是天下無雙。黃忠與前來取長沙的關羽連戰三日,不分勝負。後黃忠馬失前蹄,關羽沒殺他,黃忠感動於關羽的義氣,第二日用弓箭時,不忍用弓箭相傷,只射他的盔纓。太守韓玄以黃忠戰關羽不利要處斬黃忠,為魏延所救,後劉備又親自將他請了出來,這才歸順劉備。黃忠隨劉備入西川,所到即克,戰功赫赫,他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常常獨當一面,後又率軍取漢中,定軍山親斬名將夏侯淵,為取漢中的第一功臣。章武二年(222年)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年邁,請令擔任先鋒。後因劉備言老將無用,黃忠遂單槍匹馬出戰,在追擊吳將潘璋的途中,不幸中了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窩。在張苞、關興與劉備護送他回營救治的當天晚上,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不治身亡。
6.馬超。蜀驃騎將軍、五虎上將之一、後漢征西將軍馬騰長子。年十七,隨父騰、韓遂襲長安,殺李傕將李蒙、王方。曹操誘殺騰,超、遂舉西涼兵報仇,酣戰許褚。因操離間超、遂,事敗,往漢中投張魯。魯使超救劉璋與先主戰,超與張飛大戰百餘合。後受張魯謀士楊松誣陷,投先主,威使劉璋降備,拜平西將軍、前都亭侯,後升左將軍。先主稱帝,以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西境。後諸葛亮北伐,往掃超墓。
7.諸葛亮,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後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後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託孤於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後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後一次北伐時採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餘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謚曰忠武侯。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
仰和懷念。
8.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綉、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9.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先為並州刺史丁原部下擔任從事,後來又歸附董卓,董卓死後,張遼又帶兵投靠了呂布,在呂布手下任騎都尉。後來,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劉備打敗,最終歸附曹操。武功高強,有勇善謀,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孫權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隊八百餘人守城,奮勇突擊,大破吳軍。吳軍一聽見張遼的名字,便人人膽寒,連吳國小兒夜間啼哭,一聽說張遼二字便不敢哭了。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曹丕親征,三路伐吳。張遼與諸將大破東吳大將呂范軍,遂因病死於軍中,謚剛侯。
10.呂布
身材高大(估計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藝高強。他一出場就是「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他經常手持一口方天畫戟,腳跨赤兔寶馬,當時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長騎射,膂力過人,號為飛將,聞名於並州;刺史丁原用布為主簿。董卓入京後,誘使呂布殺死丁原,率其眾來投。董卓大見親侍,令布為騎都尉,隨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殺布,布懼,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殺掉了董卓。卓黨李傕等嘯聚為賊,攻打長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後投靠袁術、袁紹、張楊,最後在張邈、陳宮的策劃下入主兗州,與曹操展開數度激烈的爭奪戰,先勝後敗,投靠徐州的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趁劉備攻袁術之機奪取了徐州,後在曹操的調解下與備和解。袁術攻打劉備,呂布以轅門射戟為賭注,使袁軍退卻。袁術起兵伐呂布,呂布大敗。但後曹操和劉備聯軍攻打,困守下邳。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納群下之言。曹操塹圍三月,呂布軍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呂布亦就縛,與陳宮、高順被戮於白門樓。呂布性情輕狡反復,唯利是圖,註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的命運
11.郭嘉(170----207),字奉孝,穎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郭嘉最先投靠的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袁紹。袁紹對郭嘉很敬重,給以很高的禮遇。但郭嘉與袁紹相處數十天,發現袁紹不善用人,優柔寡斷,絕非建功立業之主,便毅然離開了袁紹投奔曹操。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謀士之一。他足智多謀,算無遺策,為曹操集團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貢獻。對於郭嘉的功勞,曹操曾由衷地贊揚說:「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12.崔琰,字季珪,史書上稱他「清忠高亮,雅識經遠,推方直道,正色於朝」,也就是清廉忠貞,正派儒雅,既有高風亮節,又有遠見卓識,看人看得准,做事做得正,而且儀表堂堂,凜然於朝,據說連曹操看到他,也為他那一身正氣而懾服(太祖亦敬憚焉)。崔琰是一個光明磊落、胸懷坦盪的人。曹操晚年,曾為立嗣問題苦惱,不知是立最年長的曹丕呢,還是立最有才的曹植。於是便以信函密問百官,請他們陳述意見,密封以答。惟獨崔琰卻「露板」(不封板牘)公開作答,說根據《春秋》之義,立子以長,何況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明,宜承正統。我崔琰願以死恪守正道。曹操一看,大為驚異。因為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不舉薦曹植而舉薦曹丕,說明他確實是處以公心的,連曹操也不得不「喟然嘆息」,敬佩他的大公無私。最後被曹操逼殺。
13.荀彧(163~212) 中國東漢末年曹操的謀士。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荀彧多智謀 ,舉孝廉 ,拜縣令 。漢末天下大亂,棄官歸鄉里,率宗族先投袁紹,後歸曹操,任司馬,被喻為張良。曹操為兗州牧後 ,興平元年(194)征徐州陶謙 ,荀彧以州司馬留守。陳留太守張邈等反叛,各郡縣響應者眾 。荀彧率軍堅守,與程昱一起,為曹操保存了反攻基地。建安元年(196) ,曹操謀迎漢獻帝都許,部眾猶豫,荀彧極力促成。升侍中,守尚書令,深得曹操信任,軍國大事皆與之籌劃。能知人舉賢,屢薦賢士郭嘉等人,又策劃東擒呂布 ,西撫韓遂、馬騰。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軍糧將盡,欲退兵還許。荀彧勸其堅持待機,用奇兵制勝 。曹操從其議 ,大敗袁紹。建安八年,曹操據荀彧前後功績,上表封萬歲亭侯。後曹操欲自封魏公,加九錫,作為篡漢之階,荀彧婉轉勸阻,為操所忌,被迫飲葯而死。
14.孫權簡介:(182-252)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15.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後,歸降孫權。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功無數。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時樹上有數百隻烏鴉,圍繞著他的屍體,也不飛走。孫權得到甘寧已死的消息後,悲痛不已,並立廟祭祀他
16. 陸遜(183-245),字伯言,本名陸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孫策之婿,三國時期吳國大臣,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陸遜出生於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陸纖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都尉。陸遜年十歲喪父,十五、六歲時就肩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公元204年,被孫權徵召為掾屬,歷任東西曹令史,後出為海昌縣屯田都尉,並代理縣令職務。後又因討伐山越暴動、討平鄱陽地區尤突等人的暴亂,被授予定威校尉。公元219年,受呂蒙舉薦為荊州督。因成功奪取荊州,升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封婁侯。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後,發動了夷陵之戰。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率兵五萬西擊劉備。次年六月,陸遜用火攻擊敗劉備。孫權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將軍、大都護,鎮守武昌。公元244年,代顧雍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17.張昭(156-236),字子布,東吳第一謀士。孫策平定江東時,周瑜向孫策推薦張昭,孫策親自登門請張昭,張昭遂出山相助。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孫策平定江東後,張昭幾度向孫策表明了西征黃祖的重要性。但孫策英年早逝,張昭的意見沒有在孫策身上實現。孫權繼位後,果然西征滅了黃祖。208年,曹操南下,以張昭為主的文官都主張投降曹操。這也是張昭在軍事方面的不足,最終周瑜分析了曹軍的弱點,並領兵至三江口與曹操決戰。張昭也作為參謀參加了赤壁之戰,也立了功勞。229年,張昭立勸孫權稱帝,孫權從之,東吳政權正式成立。在立東吳丞相一事上,眾人都以為這個位置是張昭的,但孫權說道:「此公性剛,不可為之。」遂立顧雍為丞相。不久後,張昭辭官歸鄉,安心養老,並注釋了《春秋左傳》。236年,張昭病逝,孫權親自為張昭弔孝。
18.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國時東吳名將。於孫權廣納人才時投到東吳麾下,從破黃祖,呂蒙奮勇先登,親斬敵將陳就。後於濡須口從拒曹操,呂蒙獨具戰略眼光,力排眾論,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後來呂蒙接任魯肅之職,鎮守陸口,其名聲之響,連向來驕矜的關羽也不敢有所輕忽。為了成功襲取荊州,呂蒙連同孫權、陸遜一起籌略,設伏用奇,擊敗關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慶功之時,呂蒙卻因被關羽陰魂索命而死,亡年四十三歲。
19.周瑜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盪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吊喪。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20.魯肅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魯肅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