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付姓在我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付姓在我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23 05:14:04

A. 付姓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

付姓的起源和歷史:

1、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大由的封地付邑,屬於以國名名為氏。遠古時期的黃帝有個裔孫,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於傅邑(今山西平陸),還建立了古傅國。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在大由的一部分後裔子孫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付氏,世代相傳至今,是最古早的付氏一族。

2、出於殷商名相傅說的後裔,以地名為氏。據《史記·殷本紀》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於傅岩(今山西省平陸東南)找到說,說幫助武丁興國,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在傅說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傅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傅氏正宗。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說為得姓始祖。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賴國族人,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據家譜文獻《賴氏族譜》的記載,春秋末期,賴國(今日河南息縣包信鎮)在周景王姬貴七年(公元前538年)與傅陽國(復陽國)一起被楚國所滅,賴國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國人恐為當時的楚靈王羋圍所害,為避禍及,便將賴氏改為羅氏、傅氏、復氏等。

4、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鄂爾克特氏,亦稱額爾德特氏、鄂爾特氏,蒙古東方三部落之一,世居喀喇沁、黑龍江地區。後有滿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Erket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鄂爾克特氏多冠漢姓為付氏、鄂氏等。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蒙古族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

5、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文獻《廣西回族穆斯林及清真寺》記載:回族傅氏,先世系阿拉伯人,隨萬葛思應唐王之求來中國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後留居中國,進入廣西。

B. 關於姓付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第一個淵源:源於媯姓,出自殷商名相付(傅)說,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相傳自從盤庚將商都遷至殷墟以後,商朝只是興旺了一個很短的時期,等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時,國勢衰微,武丁決心振興朝綱,可是舉目朝中,卻找不到一個能協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一直為此憂慮。
後來武丁有一晚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叫說的人,那人的背有點駝,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栓著繩索,狀如囚徒。神人說:「這就是你要找的聖人。」武丁醒後,令人按夢中說的模樣畫成圖像,命群臣四處尋訪夢中的聖賢,結果在虞、虢之界一個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了那個叫說的奴隸,便將其帶到朝中。
後來說果然兢兢業業地幫助武丁治理朝政,使武丁在位時期成為商朝後期的極盛時期,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
因為說居住在付(傅)岩,「故遂以付(傅)險姓之,號曰付(傅)說」。付(傅)說的一部份後代遂以先祖名字或地名為姓氏,稱付(傅)氏。史稱付(傅)氏正宗。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大由的封地付(傅)邑,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黃帝裔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封於付(傅)邑,故其一部份子孫便以地名稱為姓氏,稱付(傅)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賴國族人,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據《賴氏族譜》記載,春秋末期,賴國被楚國所滅,賴國君主的族人河一些國人恐為當時的楚靈王所害,為避禍及,便將賴氏改為羅、付(傅)二氏,故世有賴、羅、付(傅)聯宗之說。
第四個淵源:源於姚姓,出自舜帝之後裔所建付(傅)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姓源》記載載,古時候曾有付(傅)國(今山東棗庄),是舜帝之後裔所建之國。國滅後,其民以國名為姓氏,稱付(傅)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各民族變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1.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①蒙古族鄂爾克特氏,又作額爾德特氏,世居喀喇沁,後改漢字單姓為付(傅)氏;
②滿族傅錫哩氏,世居特依芬,後有人改漢字單姓為付(傅)氏;
③滿族富爾庫魯氏,又作富勒庫嚕,世居松花江,後有人改漢字單姓為付(傅)氏;
④滿族福塔氏,又作付哈,滿語「繩子」之意,世居長白山,後改漢字單姓為付(傅)氏。
2.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滿族八大姓》記載:
①滿族傅佳氏,世居輝發、福寧額等地,後改漢字單姓為付(傅)氏;
②錫伯族傅佳氏,後改漢字單姓為付(傅)氏;
③滿族富察氏,又作傅察氏、富爾察氏,屬於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唐朝末期,也是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國時期稱蒲察氏。富察氏屬於以部族名稱為姓氏,後改漢字單姓為付(傅)氏。
3.據史籍《廣西回族穆斯林及清真寺》記載:
「回族傅氏,先世系阿拉伯人,隨萬葛思應唐王之求來中國平定『安史之亂』,後留居中國,進入廣西,始祖宏烈於明末清初由江西來任廣西提督軍門,又於清順治十六~十九年(公元1677~1680年)任巡撫,殉職後葬於臨桂舊村滾獅嶺(一稱滾子嶺),後裔定居於舊村,成為付(傅)氏一族。」
傅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河北等地。
得姓始祖:付(傅)說。
商朝從盤庚將商都遷至殷墟以後,只興旺了很短的一個時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繼位時,國力已經很是微弱。武丁決定振興朝綱,可是朝中卻找不到一個能協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為此他一直憂慮。一日晚,武丁夢見了一個叫說的聖人,此人狀如囚徒模樣,卻口稱腹有良謀,武丁笑醒後,命人按夢中模樣畫成圖像,四處尋訪。結果在一個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一個叫說的奴隸,他們把他帶回朝中。說給武丁提了不少關於治國方面的建議,武丁便任命說為宰相。說執政以後,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發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說的輔佐下,商朝後期達到了極盛,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因說曾居於付(傅)岩,所以稱他付(傅)說,付(傅)說就成為付(傅)氏的得姓始祖。
二.各支始祖:
付(傅)百一郎、付(傅)念九郎:南宋初遷居福建汀州上杭縣治,其三世孫念九郎,後自邑治遷縣南之白砂,為上福建付(傅)氏始祖。
付(傅)詡、付(傅)正:世居清河,唐朝由鄆徙越。始遷祖付(傅)正,宋初遷居山陰荷湖。為山陰荷湖付(傅)氏始祖。
付(傅)曉俞、付(傅)勝霖:北宋大臣,世居須城城山,建炎南渡遷義烏。十一世孫勝霖,為避元兵人侵,由豫章西洛村遷居潤洲城南塔山,為始遷祖。為潤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盛梅:付(傅)百一郎十七世孫,清雍正間由上杭遷居衢州府西它縣通仙門外三十四庄滄。為滄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元午、付(傅)嘉祥、付(傅)仕和:原居福建龍岩州銅鏢村。十世孫嘉祥,於明清之際由龍岩遷居江西瑞金縣上陶。嘉祥子仕和,由瑞金轉遷金堂、簡州,最後定居於在都北玉局,為江西始祖。
付(傅)逵、付(傅)啟遠:居南城厚坪。始遷祖付(傅)啟遠,清康熙三十六年由常山江家堡遷須江,初住邑之吳村上庄,繼移家嘉湖荒塘尾,終居淤頭庄達塘邊。
付(傅)寶:唐僖宗光啟間避地人閩。為武榮付(傅)氏始祖。
付(傅)如錦、付(傅)子良:原居義烏壹門,其子子良,南宋初由壹門遷居金華雅付(傅)。為金華付(傅)氏始祖。
付(傅)奕、付(傅)曉俞、付(傅)恩齊:唐鄴縣人,其十七世孫曉俞之子恩齊者,宋室南渡時遷居浙省鄞縣鑒橋。為鄞縣鑒橋付(傅)氏始祖。
付(傅)仲一、付(傅)茂二:世居鄞縣付(傅)家,子茂二,宋咸淳間因避疫徙居五鄉契,為始遷祖。
付(傅)倫、付(傅)雄、付(傅)平:北宋自義烏雲黃山稽亭里徙居邑之青岩,至孫雄,析居虞陵;曾孫平,又徙鍾墟,與住表岩者合稱三大派。為義烏青岩付(傅)氏始祖。
付(傅)鵬、付(傅)崇學:唐貞觀間由閩中莆田遷義烏,定居縣前二十五步,建壹門,鵬二十二世孫傳至崇學。宋末避元兵,自壹門分遷邑這左溪塘、上銅塘、稠岩。為壹門付(傅)氏始祖。
付(傅)熹、付(傅)雄:世居清河,東晉時由南陽巫仕烏傷,遂家焉。始遷祖付(傅)雄,宋嘉佑間由義烏雙林析居龍祈之虞陵。其裔有名藻者,仕明為翰林編修,晚年還鄉創建杜門書院。後因以地名。為杜門付(傅)氏始祖。
付(傅)繼宗、付(傅)紹一:世為中原人,金人減宋,裔孫南遷越中,至十一世孫紹一,元末由餘姚龍泉鄉遷邑之孝義鄉,為本支始遷祖。為餘姚孝義付(傅)氏始祖。
付(傅)六翁、付(傅)巍:五季由義烏遷居山陰縣荷溪,十一世孫巍,南宋末避兵亂由諸暨直埠再遷蕭山橫山之陽,為始遷祖。為蕭山付(傅)氏始祖。
付(傅)逵:先世清河人,唐末同信州鉛山遷撫州南城,至其孫,別為仁義禮智信五大支,又閱二十一世,時當明季,禮房下思義、思能、思誠、思美、思玉兄弟,信房之量盛,先後由南豐遷來龍游,分居北鄉之等地。為龍邱付(傅)氏始祖。
付(傅)榮右:明洪武四年由江西豐城徙居湖南醴陵縣堂賓衛。為醴陵東鄉尚賓付(傅)氏始祖。
付(傅)廷鶴:字興旺,明正德二年丁卯六月初三日未時生,萬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初五日申時沒,葬湘陰錄水霞徐虎山袁樹觜丑山未向兼癸丁有石志墓圖。子一:大學。為寧鄉付(傅)氏始祖。
付(傅)德厚:世居江西省臨江府新喻縣鳳巢嶺石山裡。元配:羅氏。子二:崇道;崇宏。為邵陽付(傅)氏始祖。
付(傅)氏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省。
付(傅)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約八百八十萬余,佔全國人口的0.55%。
二.郡望堂號:
1.郡望:
北地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義渠(今甘肅寧縣),西漢移治馬陵(今甘肅慶陽),東漢移治富平(今寧夏吳忠)。東漢末期地入羌胡。
清河郡:漢高祖劉邦置郡,劉邦五年(公元202年)建,後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後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元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
2.堂號:
清河堂:以望立堂。
興商堂:商朝武丁時刻想振興自己的國家,但缺乏賢人幫助。一天夜裡,他夢到聖人來到他面前。這位聖人名「說」,治國的本領很大。於是武丁就畫了那聖人的像,命許多人去找,結果在付(傅)岩找到了一位做泥瓦匠的奴隸,正在那裡築牆,他很像武丁夢中見到的人的模樣。他就是付(傅)說。人們將他請到朝廷,他後來果然幫助武丁振興了商朝,是歷史上的名宰相。
三.字輩排行:
山東高密付(傅)氏字輩:「日敘丙余希深聯貽馨名因溥垂法迪之」。
浙江紹興付(傅)氏字輩:
舊序:「宏規大啟垂裕後昆淵源繼述孝友傳家允能纘緒恪循謙恭廉讓攸賴聞望遠播肇其敦厚世澤綿長」;
新序:「仁義禮智文行信嘉猷懋美厥德益勛彰永紹箕裘俾爾熾昌」。
付(傅)氏一支字輩:「承家發祖士勇剛強正大光明國泰安康」。
湖南寧鄉付(傅)氏字輩:「調元名世忠國奇勛宏開先業永錫來昆端正宗儒道衣冠紹祖先文章光上國毓秀振家付(傅)」。
湖南邵陽付(傅)氏字輩:
榮房舊序:「玉卿如彥基志友廷添朝磊堯文國繼世寧祝恩高」;
漢房舊序:「玉卿如彥基志宗成文奇廷大朝永繼世寧祝恩高」;
橫江沖房舊序:「汝載定國侒祥祝恩高」;
茅塘房舊序:「良應永世德前功大其昌」;
沙灣房舊序:「雲重明皇金春應大承正國立仁義禮文」;
杉木橋房舊序:「真宜文才斌必添伸廷顯仁大朝元奇國正世上永」;
邵陽付(傅)氏合族新序:「萬代樂安康咸欣祖澤長化從生厚普業自力行彰積絡輝先烈詒謀裕後光人材相並起清直遠付(傅)揚」。
清河堂付(傅)氏一支字輩:「崇震雨應霖源芳克思欽善道美先志揚顯耀光宗」。
四.歷史名人:
付(傅)毅:(公元47~92年),字武仲,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著名東漢文學家。
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台今史,以文顯於朝廷。著有《舞賦》等作品。
付(傅)寬:(生卒年待考),北地人(今甘肅慶陽),漢高祖時開國功臣。
被封陽陵侯,曾

C. 付姓的介紹

據有關專家證明,「付」與「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書寫方式。「付」是「傅」的白字。這是歷史動盪和文字改革(簡化)所致。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1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5%。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萬增到887萬,增長了約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約佔全國傅姓總人口的35%。共有610多萬人。關於傅姓的起源,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殷商高宗武丁為使國家振興,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記載:「傅,殷相說之後,築於博岩,因以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廣韻》、《姓解》及鄭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說,由此可見,這位傅說,便是傅姓的始祖。

D. 關於姓付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摘要 當代付姓的人口已達887萬,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5%。從明朝至今600年中付姓人口由44萬增到887萬,增長了約20倍,付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布於河北、江西、浙江、湖南、山東等五省,這五省付姓又集中了28%。付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9%。全國形成了南川湘皖贛浙、北豫鄂魯冀兩塊付姓大聚集區。在近600年的時間里,付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時期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移民流。付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53)表明:在湖南、鄂皖贛大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蘇南端、江蘇西北、上海、重慶、四川大部、貴州北部、粵桂北端、陝西南部、山東北部、河北東部、天津、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黑龍江東部,付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上述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9.4%,居住了大約53%的付姓人群。在四川西部和南部、貴州南部、雲南北端、桂粵閩中部、江西南端、安徽北部、豫魯蘇大部、河北西部、北京、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遼寧西部、吉林大部、黑龍江中部、內蒙古中部、新疆西北部,付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6%一0.48%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0.7%,居住了大約31%的付姓人群。

E. 百家姓中「付」姓的來源

付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三。
尋根溯源
付姓來源有二:1、出自姬姓。據《元和姓纂》、《姓氏急就篇》、《廣韻》等所載,春秋(實為戰國)時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為付節(璽)令,子孫以官為氏。2、出自他族。今黎、蒙古、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付雅。魯頃公(前二七零年至前二五六年在位)之孫,秦國官吏。魯頃公為魯國最後一任君主,後被楚國滅國。魯國亡後,子孫外逃,雅流落到秦國,因辦事認真,被秦王任為付節令(即保管令付的官員,付乃古時君王傳達命令的憑證,用金屬或竹木製成一定圖案,然後一剖為二,一半為調動者執有,一半為帝王本人或付節令保管,上令下達,對付為憑)。付節令官位不高,卻需要君王親信擔任,雅在秦國曾長期擔任此職,其子孫為別他族,即以官為氏,稱付姓,並尊付雅為其始祖。
繁衍播遷
付姓在秦漢時期主源繁衍於今山東膠南縣,並且人口眾多,為當地之望族,古時此地為琅邪郡,後世各地之付姓多由此郡分衍而出,故後世付姓有以琅邪為其郡望堂號的。東漢時,陳留浚儀(今河南開封)人付融可謂付姓見諸史冊之第一人,也表明了付姓緩慢向周邊各省播遷的史實。魏晉南北朝時期,付姓逐漸遍及黃河中下游各省,並有南徙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北、四川、湖南等南方省份者。隋唐之際,付姓之主源依舊繁衍於北方,唐末五代時,陳州宛邱(今河南淮陽)、趙州昭慶(今河北趙縣)成為天下付姓關注之焦點,可謂人丁興旺,世代顯達,當然,此一時期的動盪不安,也加劇了北方付姓南遷的腳步,江西成為付姓這一時期的主遷地。兩宋時期,付姓發展有了新特點,原先繁衍於北方,以北方為中心聚集區的付姓其重心向南部省份轉移,而且無論在人數,抑或在名人人數上都反映了這一特點。宋元時期,江西等地的付姓開始進入福建,而後分衍至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歷明清兩代,付姓逐漸播遷到台灣、祖國之東北、西南、西北各地。如今,付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海南二省多此姓,上述兩省之付姓約佔全國漢族付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
郡望堂號
付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琅邪郡——秦代設置,治所在琅邪(故城在今山東膠南縣琅邪台西北),西漢移治東武(即今山東諸城),轄境相當今山東半島東南部。
堂號:「琅邪」、「忠厚」、「積善」等。
宗族特徵
1、付姓當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南。2、付姓人才蔚藍,尤多能征慣戰之勇將。3、付姓於宋代以後發展之重心移至南部省份,雖進入南方時間不算長,但對南部省份的開發做出了傑出的貢獻。4、付姓得姓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名人精粹
付融:陳留浚儀人,東漢名士。少為都官吏,恥之而去。游太學,師事李膺。膺每見融,輒絕他賓客,聽其言論,每捧手嘆息,由是知名。公府連辟不應,後以壽終。付載:蜀(今屬四川)人,唐代官吏。德宗貞元中由薦入仕,辟四川掌書記,歷協律郎、監察御史。工詩,有集。付令奇:沂州臨沂(今屬山東)人,唐代將領。初為盧龍軍裨將,後投薛嵩,再事田承嗣,及田悅拒命,被田悅所殺,臨刑色不變,卒年七十九。付璘:令奇子,唐代將領。初為田悅將,後降馬燧,拜特進,封義陽郡王。李懷光反,從燧征討有攻,入朝為輔國大將軍。付道昭: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唐末將領。軍閥李茂貞養子,茂貞兵敗,降朱溫,任右司馬。勇毅而少謀,每戰先發,往往多敗。付習:五代時趙州昭慶人。初事趙王王鎔,鎔為張文禮害,習請後趙庄宗擊趙討文禮報冤,庄宗壯之,遣將助之。歷宣武軍節度,以太子太師致仕。付蒙:付習子,五代時官吏。進士出身,性剛直,仕後唐為成德軍節度使,後事後晉,累官禮部侍郎。付令謙:付習子,五代時將領。有勇力,以父任為將,官至趙州刺史。有善政,時稱良刺史。付存審:陳州宛丘人,五代時將領。李克用時典義兒軍,性謹厚,為將識機知變。破後梁,擊遼兵,大小百餘戰,屢奏捷。歷忻州刺史、安國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宣武軍節度使,卒於幽州。付彥超:存審子,五代時將領。仕唐為汾州刺史,累官安遠軍節度使。付彥饒:彥超弟,五代時將領。少驍勇,能騎射,仕後唐,任汴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誅叛將張諫,拜忠正軍節度使,入後晉拜義成軍節度使。付彥卿:陳州宛丘人,宋初將領。歷事後唐、後晉,後晉時討平青州楊光遠,移鎮許州,封祁國公,又敗圍陽城之遼軍,改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歷後漢至後周,累官天雄節度使,封魏王。入宋,加守太師,後移鳳翔節度使。有謀善戰,賞賜悉分給士卒,故人樂之為用。遼人甚畏之,稱為「付王」。其女被柴榮納為繼室,冊為皇後。長子付昭願從宋太宗征北漢,攻遼國,戰功赫赫,真宗時任天雄軍、刑州二鈴轄。次子付昭壽官至益州鈴轄,因凌忽軍校,被部卒所殺。付之恆: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詩人,詩風清峭脫凡,著有《秋聲館吟稿》。

F. 百家姓里「付」姓的由來

我在族譜上寫的是「傅」姓,但身份證變成了「付」,就是由於登記戶口的原因。

「傅」、「付」是同一個姓。

傅姓人群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199萬,佔32..4;A型178萬,佔29;B型180萬,佔29.3;AB型57萬,佔9.3。傅姓總人口614萬。

魯蘇皖贛四省大部、閩西、湘東、滇西南、遼西、黑龍江東部地區是傅姓人口最密的地區,約占國土需積的10.5,傅姓189.7萬,約占傅姓總人口的30.9。O型61.8萬,A型55.5萬,B型54.9萬,AB型17.5萬。

四川、貴州、湖北、雲南中部、廣東中部、陝甘寧南部、河南大部、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內蒙古中部和東部、吉黑中部地區,國土面積的37.5,傅姓337.5萬,約占傅姓總人口的55。O型109.9萬,A型98萬,B型98.5萬,AB型31.1萬。其他地區,約占國土面積52,傅姓86.8萬,約占傅姓總人口聽14.1。O型27.3萬,A型24.5萬,B型 26.6萬,AB型8.4萬。

傅氏家族歷代名人

歷史上傅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鄭國大夫傅瑕,西漢大司馬傅喜,東漢文學家傅毅,三國魏哲學家傅嘏,西晉哲學家兼文學家傅玄,傅咸、唐朝學者傅奕、武則天時宰相傅游藝,北宋律博士傅霖,明朝名將傅友德,明清之際思想家傅山,清朝為道光、咸豐、同治及光緒四帝馳騁疆場保家衛國的欽差正一品大督撫傅振邦、清朝工部尚書傅維鱗、武英殿大學士傅以漸,民國藏書家兼校勘家傅增湘,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傅斯年、當代中華醫學會會長,共和衛生部長傅連蟑、共和國人大副委員長彭真〔傅懋恭〕、共和國上將傅鍾、傅秋濤、政協副主席傅作義、傅全有、化學家傅鷹、歷史學家傅衣凌、畫家兼美術教育家傅抱石、語言學家傅懋績、文學翻譯家傅雷。1921年官方確認的傅氏名人近兩百,到現在,已經數百人不止。

關於「傅」與「付」在姓氏中關系

「傅」與「付」同祖同宗,在當代「付」是「傅」字的白字。這是歷史的動盪及文化的不濟所至。而被認定是姓,只不過是建國後文化落後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階段,人們濫用,使得許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錯字應用於戶籍、檔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慣用字。目前,許多找到早期家譜或尋到早期離散的大家族後,方知曉原來自己本來就是「傅」。當然,由於應用量太大,進入戶籍已經成了事實,法律已經認可,修訂字典中已經將其解釋為姓。所以建議,寫法歸寫法,祖先不會變即可,不提倡改戶口。《姓纂》記,鄭國人史付的後代有取付姓者;《一統志》記,永樂年間有叫付吉者。它的曾經存在是與否我們暫且不去論證,也無法考證。目前為止,至少沒有確切證據可以證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說「付氏」家譜了。請使用「付」字的宗親們參考。
參考資料:http://cul.sina.com.cn/namewiki/index.shtml

G. 付姓的由來

付姓的由來據《元和姓纂》所載,為春秋時期鄭國史官史付之後。付氏在歷史上極其罕見。明代有付吉,大城人,永樂年間為監察御史,遷陝西按查副使。

H. 付姓的來源是什麼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大由的封地付邑,屬於以國名名為氏。

遠古時期的黃帝有個裔孫,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於傅邑(今山西平陸),還建立了古傅國。1955年文字改革簡化之後,該支傅氏一族有誤改為付氏者。在大由的一部分後裔子孫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付氏,世代相傳至今,是最古早的付氏一族。

人口分布:

當代付姓的人口已達880萬,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5%。從明朝至今600年中付姓人口由44萬增到880萬,增長了約20倍,付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布於河北、江西、浙江、湖南、山東等五省,這五省付姓又集中了28%。付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付姓總人口的10%。

全國形成了南川湘皖贛浙、北豫鄂魯冀兩塊付姓大聚集區。在近600年的時間里,付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時期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移民流。

閱讀全文

與付姓在我國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