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歷史上為什麼不開疆擴土天涯
韓國(朝鮮)歷史上一直在擴張領土啊,歷史上的漢四郡不就是被朝鮮給吞了嗎!
樂浪郡是西漢漢武帝於公元前108年平定衛氏朝鮮後在今朝鮮半島設置的漢四郡之一。全郡管轄今朝鮮國北部和中部,治所在衛氏朝鮮都城王險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管轄朝鮮半島北部,對周邊諸部落有很大的影響力。
玄菟郡是漢四郡之一,其疆域屢屢因為戰爭及行政重組而有所改變。於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設立時疆域最廣闊,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個,大約是今北朝鮮咸鏡南道、咸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西部一帶,郡治大體在咸鏡南道境內。
真番郡,是中國西漢漢武帝公元前109年滅衛氏朝鮮之後,次年在其地設立的一個郡,與樂浪郡、玄菟郡和臨屯郡合稱漢四郡。
臨屯郡,是中國西漢漢武帝公元前109年滅衛氏朝鮮之後,次年在其地設立的一個郡,與樂浪郡、玄菟郡和真番郡合稱漢四郡,臨屯郡設於臨屯國故地,單單大嶺以東樂浪東部都尉的轄地,大約在今韓國東北。
2. 古代朝鮮 韓國為什麼沒有對外擴張的野心
這么沒有,現在的朝鮮族以前是三韓,偏距在半島南部,後來逐步向北推進,高麗時和遼邊界在大同江一帶,後來明軍北伐和元的殘余對峙在東北,高麗人趁機向北侵佔的鴨綠江一帶。後來明太祖承認了繼承事實。我國境內本來沒有朝鮮族,清末大批朝鮮人滲透的鴨綠江以北,後來雖日本鬼子侵佔東北當起了二鬼子,從此東北有了大量的朝鮮族
3. 古代中國北方 東北 老進攻中原,朝鮮為什麼一直不進攻中原
不知道你說的北方東北是不是想說類似匈奴、突厥、以及後面的蒙古,遼,後金乃至清?如果是,那麼我們不難發現,前面提到的這些國家(民族)中,其中多半都是游牧民族,就算不是,其內部也沒有形成相對健全的農耕文化。相比之下,朝鮮在很早就已經脫離了祖先的游牧習性,並且長期以來其地區都被國家形態的文明體制統治著。因此朝鮮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沒有不斷掠奪的必要。當然,在歷史上其實朝鮮對中國進行過一些擴張。不過范圍基本都在東北地區。其中比較大的應該算是在中國的三國時期高句麗(朝鮮政權)與曹魏聯手打下了遼東郡。只不過因為最後朝鮮一方想獨吞勝果,被曹魏一方發現之後高句麗又被趕了出去。之後朝鮮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擴張行動了。首先是因為中國太過強大。隋唐兩朝都對朝鮮進行過侵略。(盡管隋朝的輸得很慘)朝鮮的高句麗也被唐朝所滅。自身難保就更不必談對外擴張了。此外,朝鮮內部長期以來都處於比較分裂的狀態,沒有一個極強的政權統一整個朝鮮。好不容易有了一個高麗都已經到了元朝了,但是在蒙古人的逼迫之下他們也不得不只能作為中國的附庸國。所以說不是不進攻,是不能進攻啊。
4. 中國古代是東亞的絕對霸主,為什麼一直沒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古代的中國一直立於世界之巔,在東亞是絕對的霸主,我很納悶朝鮮半島跟古代王朝是接壤的,而且擁有碾壓他們的實力,為什麼古代的那些封建王朝一直沒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原因有三:一:很識時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統治者認為天下都是他的。在只要願臣服與中央王朝就不會打你,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惹不起就要放低姿態,他們也很識時務。
二:遠離統治核心,攻打費時費力!
古代的統治核心在華北、中原、關中、江南等地,古代王朝還與朝鮮隔了條鴨綠江,朝鮮半島多為山嶺,後勤不好做用兵很費力。
三:資源匱乏,得之無用。
中國古代是個農業國家,領土擴張基本都會有人口遷移,而朝鮮半島多為山地高原「總佔比高達80%」耕地稀少,提供不了多少賦稅,攻佔下來也得不償失。差不多就是個賠本的生意,加上這個小弟也比較老實就留了下來。
5. 古代中國為什麼不佔領朝鮮背後有哪些原因呢
中國古代,跟朝鮮發生過幾次戰爭,由於各種原因並未全面佔領朝鮮,反而扶持當地力量,從而換取朝鮮政府臣服。
中原和朝鮮半島的地形圖可以看作是一個以渤海和黃海北部為中心的大盆地,如下圖所示,西部有太行山脈,東部有朗林山脈和太白山脈,左上有蒙古高原,裹挾著燕山山脈走向大海,右上有長白山脈延伸到遼東半島,一直延伸到渤海附近。西邊是黃河沖積的華北-黃淮大平原。上面是東北大平原的南部。在朝鮮半島,由於缺少大河,沿岸只有一個分散的小平原。
明朝時期,佔領安南,由於巨大財務支出,當地人反抗,迫使明朝只能放棄。
綜合所述:
朝鮮作為附屬國,本就老實,又年年納貢,這樣個聽話小弟留著很有用,沒必要花費巨大精力佔領這里,還不定討好。中國古代不是不想佔領,而是不想佔領這塊蠻荒之地,任其自由發展不好嗎。
6. 為什麼中國從古至今沒有把朝鮮半島佔領
其實您的提問不是太確切,在漢朝、唐朝都有段時間佔領朝鮮大部,其它如在隋、遼、金、明等朝代都站著朝鮮一部。元朝一度佔領朝鮮全境,後來在形式上擁有朝鮮,在此地設立征東行省,任命朝鮮國王兼任。朝鮮在歷史上一向和越南一樣作為中國的藩屬,常常納貢。
首先朝鮮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元朝蒙古騎兵的優勢沒法發揮(正如蒙古騎兵未能在東南亞有所突破的原因則因為熱帶雨林阻隔),其他王朝亦復如是,勞師窮遠,肯定佔劣勢,征戰代價太大。
其次,戰略意義不大,即使要拓展土地,在農業社會里,軍需供應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作戰半徑有限。
第三,天高皇帝遠,地理位置偏遠、地形相對完整易形成地方割據。
第四,朝鮮不發達,戰爭代價不能得到足夠的補償。
第五,朝鮮人種系阿爾泰種,民風彪悍,文化水平低,加上以及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
第六,中國以農立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沒有很強烈的擴張性。
7. 在古代歷史上朝鮮半島為什麼沒有並入過中國版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只有在漢朝時期,朝鮮半島的北部才納入過中國的版圖,西漢漢武帝時期,當時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滿朝鮮被西漢軍隊所滅,漢武帝在衛滿朝鮮所在區域設立四郡,史稱漢四郡,自此朝鮮半島北部進入中國版圖,但是這個時間並不長久,漢朝滅亡之後,中原王朝對漢四郡的掌控越來越弱,西晉八王之亂後,隨著樂浪郡被高句麗攻破,朝鮮半島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自此結束。至於中國古代的其他王朝,確實沒有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的歷史,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多數是以中國的藩屬國而存在,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中國的歷朝歷代對朝鮮半島這塊區域都不感興趣呢,而沒有將其納入中國版圖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在漢朝時期,朝鮮半島的北部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但是在其他朝代,朝鮮半島上的國家一直是以中國的藩屬國的名義存在。對於朝鮮半島這塊土地貧瘠且山地居多的區域來說,他對中原王朝的吸引力並不是很大,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征服朝鮮半島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同時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對於中原王朝的態度都比較恭敬,因此,中國歷朝歷代並沒有強烈的意願想要征服這塊區域。
8. 中國歷史上為何一直沒有把朝鮮納入版圖,因為雞肋嗎
朝鮮半島自西周時期,相繼出現了不同的政權,能夠被歷史記載下來有:箕子朝鮮、衛滿朝鮮、漢四郡、高句麗、馬韓、辰韓、牟韓、新羅、百濟、高麗王朝、朝鮮王朝等這些國家。
其中箕子朝鮮、衛滿朝鮮、漢四郡、高句麗的勢力范圍在朝鮮半島北部,馬韓、辰韓、牟韓、新羅、百濟范圍在朝鮮半島南部,而高麗王朝、朝鮮王朝佔領整個朝鮮半島,其勢力在鴨綠江以南。
歷史上除漢四郡是直接受中國古代漢朝控制之外,其他時期都沒有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不過自唐朝滅了高句麗之後,新羅跟唐朝鬧掰,和唐朝瓜分了高句麗的地盤,新羅從此完全統治了朝鮮半島地區,之後出現的高麗王朝、朝鮮王朝都對中原稱臣,但其國王依舊擁有朝鮮半島的生殺大權,雖然是附屬國,除了例行一些禮節外,政權卻是獨立的。
針對這一點,一些韓網民卻說:中國古代兵力太弱,不能直接出兵滅了朝鮮半島政權,並收歸成自己領土。還有一些韓網民吐槽:對中原王朝稱臣,只是不想引發戰火,為了治下的百姓才做出的犧牲等等。
商朝末期,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見不合,帶領5000餘人出走,成為了繼微子啟後的一大反對派勢力,其勢力范圍在現在的長白山一帶。
早在周朝,朝鮮半島就是中國領土,分封土地時是萁子的領地。西漢時,前109年漢武帝在那裡設置玄菟、樂浪、真番、臨屯四郡。東漢時迫於滅貊、馬韓的壓力,放棄了玄菟郡的全部和樂浪郡的一部分,轄境內縮。東漢末公孫氏占據樂浪郡,向南發展並設置了帶方郡(治今朝鮮黃海北道沙里院之南)。公孫氏和後來的曹魏、西晉還基本上控制了今朝鮮北部北大峰山脈以東地區。不久,高句麗崛起,日益強大,到西晉末年完全占據了樂浪郡,同時南方的馬韓政權也吞並了帶方郡。
隨著強橫的唐朝建立,中國轉而冊封了新羅,並且滅掉了有威脅的高句麗和百濟,唐帝國恢復了對半島大部分地區的直接統治,新羅不開心了,在公元671年攻下了安東都護府,並且稱霸全朝鮮。不過唐王朝此時正是強盛之時,要是說收復半島也完全可以做到,不過唐王朝明顯對半島提不起興趣,在《房玄齡傳》中就可以窺見唐王朝對半島的態度「彼高麗者,辟側小丑,潛藏山海之間,得其人不足以彰聖化;棄其地不足以損天威。何至乎疲中國之人,傾府庫之實。」可見在李唐眼中半島就是一個累贅,關於出征高麗時「臣以為征之不如不征,滅之不如不滅。」於是最強橫的李唐王朝放棄了半島的統治權。
9世紀,農民起義,在朝鮮半島上相繼又建立了後百濟和高麗王朝,史稱後三國時代。926年,高麗統一朝鮮半島。此後,高麗相繼被契丹和女真人擊敗,成為了遼和金的屬國。1280年,高麗被元朝所滅,成為元朝的一個省。
很多人在學歷史的時候不免發出一個疑問,朝鮮半島離中國的中央王朝那麼近,中國又不是沒有實力統一朝鮮半島,為什麼就沒有把朝鮮半島給打下來呢?
有人說朝鮮半島資源匱乏,不值得中央王朝納入版圖,是的,朝鮮半島在古代的確不像今天的韓國那麼精緻,但是也不是資源匱乏,朝鮮半島的北部跟今天的遼東半島的氣候差不多,南部和今天山東半島的氣候差不多,你能說它資源匱乏嗎?比朝鮮半島氣候更惡劣的新疆地區,早在漢代就已經設置西域都護府管轄了,清朝最終在1884年把新疆設為行省,但是朝鮮半島在大部分歷史時期是藩屬國的地位。
那麼到底是什麼致使朝鮮一直沒能被納入中華版圖呢?
其中一個原因還要從朱元璋說起。朱元璋趕走蒙古人後建立了明帝國,他結合自己對皇朝興替的看法編撰了《皇明祖訓》,希望通過對子孫的訓戒來鞏固朱家的王朝。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列出了十五個不征之國,分別為朝鮮、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臘國、西洋國、瓜哇國、湓亨國、白花國、三佛齊國、渤泥國。朱元璋的意圖很明顯,他認為明朝的疆域已經很大了,管理這么龐大的明朝都非常困難,而自己後世的子孫生長在深宮,才能肯定比不上自己,能守住江山就不錯了(朱元璋好自戀啊)。朱元璋的這樣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當時明朝的人口和土地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還有大片的荒地可以耕種,假如明朝內部不出亂子,那麼沒有任何外敵可以滅亡明朝,最後明也是先亡於農民起義。在一個就是防止繼位的皇帝以開疆擴土的名義勞民傷財,比如像隋煬帝那樣來個三征高麗,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可能大好的江山,就這樣給作沒了。
第二個原因便是對自身安全的考慮。明清統治者都認為這些藩屬國都是一道道屏障,就像周朝的周天子一樣,諸侯守在天子四周,保衛著天子。而朝鮮,越南這些國家正是在中國的四周。比如日本要攻中國,就是需要朝鮮這個跳板,所以要進攻中國,必須先拿下朝鮮。第三個是成本問題,那時沒有火車,沒有電報,假如佔領這些國家,不但會受到本土人的激烈反抗,而且運送士兵的物資就需要花費億巨,所以朝臣都主張策土司而封之,使其永鎮我華夏四方。這個想法開始是對的,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就不適用了,清朝後期不擴張不開放的原因還是在於自認為天朝上國的思想,不願意去開拓蠻夷之地。
9. 為什麼歷史上從來沒把朝鮮半島所有領土納入過版圖
1.朝鮮民風強悍.在中國內地封建文明高度發達的時候,也就是到了隋唐時期,朝鮮還屬於經濟比較弱而軍隊比較強的"蠻族".即使是壬臣戰爭時,還有李舜臣那樣的英雄.
2.朝鮮距離中央政權比較遠,同時朝鮮半島山多平原少,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困難.
3.朝鮮始終不是中國的主要威脅,朝鮮背面是大海,西面又沒有什麼大國.中國沒有經濟和軍事上的理由去進攻.
4.朝鮮和中國之間總是有北方少數民族的存在,先是鮮卑,後是女真.起到了隔離的作用.
10. 朝鮮這么小 古代為什麼一直沒有吞並
商朝末期,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見不合,帶領5000餘人出走,成為了繼微子啟後的一大反對派勢力,其勢力范圍在現在的長白山一帶。武王伐紂成功後,曾經去尋找箕子,後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就在現在的朝鮮境內,向西與燕國接壤。史書上把它叫做「箕氏朝鮮」。此後的八百年裡,箕氏朝鮮一直是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的。
秦末漢初,一支起義軍兵敗在燕人衛滿率領向東退卻,乘機滅掉了箕氏朝鮮,並重新建國,並以平攘為都城。史書上把它叫做「衛氏朝鮮」,其勢力范圍擴張到了現在的漢城一帶。在現在的朝鮮和韓國的史學界,都稱這兩個時期為殖民時代。
漢武帝時,發兵滅掉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衛氏朝鮮移民南遷,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史稱「三韓」時代(現在的韓國國名出處)。漢末,由於漢朝的解體,辰國也發生分裂,一分為三,是為新羅,百濟和高句麗,史稱三國時代。
唐高宗時,新羅在唐朝協助下,相繼滅掉百濟和高句麗,第一次統一了朝鮮半島,定都慶州,史稱新羅時代。
9世紀,農民起義,在朝鮮半島上相繼又建立了後百濟和高麗王朝,史稱後三國時代。926年,高麗統一朝鮮半島。此後,高麗相繼被契丹和女真人擊敗,成為了遼和金的屬國。1280年,高麗被元朝所滅,成為元朝的一個省。
1387年,為蒙古勢力的附屬,高麗王派大將李成桂帥兵攻打明朝。李成桂拒絕出兵,發動兵變,1392年自立為王,定國號「朝鮮」,史稱李氏朝鮮(李姓也由此成為朝鮮和韓國一個大姓)。1591年,曰本入侵朝鮮,明出兵援助,擊敗曰軍。從此,朝鮮成為明朝的潘屬國。有自己的各項權利,但不能稱帝,只能稱王。
1618年,朝鮮出兵援助明朝同後金作戰,由此得罪了後金,1636年,清軍滅掉朝鮮,朝鮮成為了清朝的屬國。
清朝末年,曰本在侵朝和甲午戰爭中獲勝,日本就成為了朝鮮新的保護國。1897年,朝鮮皇帝高宗在俄羅斯支持下宣布獨立,脫離曰本控制,改國號為「韓國」,從此,朝鮮變成了韓國。
1905年,曰本重新取得對韓國的控制權,並於1910年正式吞並韓國,史稱「曰韓合並」。在此期間,曰本對韓國實行了殘酷的殖民統治,方方面面都全部曰化,包括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等(我們在韓劇中可以看出來,即便到了現在,韓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曰本都差不多,睡塌塌米、跪坐、極端的男權主義等等)。
1945年,曰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光復。在美蘇支持下,以三八線為界成立了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權,南部仍以韓國為名,北部則以古代的朝鮮為名。1950年6月25曰,朝鮮向韓國開戰,朝鮮戰爭爆發。由於韓國軍隊瞬間崩潰,美軍介入,最終也導致了中國的介入。1953年7月23曰,雙方停戰,以三八線為界,由聯合國委派瑞士和瑞典駐軍設立軍事警備區,監督雙方的動向。從此,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由原來的統一國家人為的分成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1969年,韓國的經濟首次超過朝鮮,1992年,中韓建交,中國正式承認韓國。
由於朝鮮地方偏僻多山。人煙稀少。周邊民族繁多。統治起來不劃算。不但沒有稅收,還要國家給予補貼。所以歷史上中國一直沒有像日本那樣強烈吞並朝鮮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