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英國貴族在歷史上的影響是什麼

英國貴族在歷史上的影響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3 09:26:02

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專制統治建立起英國民主制度的社會革命。 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文獻《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議會君主立憲制。

15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英國海外貿易的發展和原始的資本積累,英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資產階級新貴族形成,他們同資產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但17世紀時,斯圖亞特王朝理厲行專制統治,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宗教專職政策也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意義

1.英國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民主制度對專制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2.英國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英國開展工業革命和成為工業強國創造了前提。

4.英國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開始確立起來。

5. 從世界史的觀點看,英國革命的主要意義在於確定並貫徹了自由主義的原則。—— <全球通史·第27章·歐洲的政治革命>

6. 英國革命沒有根本解決政治經濟制度落後性,反而與舊貴族聯合鎮壓英國人民起義。

影響

英國革命極大促進歐洲各國反專制勢力,起到思想啟蒙作用,對世界歷史產生重要影響。也使一些封建專制的國家陷入害怕和擔憂。但是英國革命畢竟是不徹底革命,沒有從政治制度上徹底鏟除舊的毒瘤。但對1789年法國大革命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英國通過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推動了歷史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

2. 英國貴族介紹一下歷史

對英國貴族的興趣,源自17-19世紀的英國文學作品。前些日子,看了若干BBC經典名劇,探究的慾望,變得更加強烈。還好,得到了閻照祥的《英國貴族史》,雖然是PDF格式的電子書,卻也解決了「溫飽」問題。
讀後感是談不到,按照目錄,列一些印象較深的時間與事件。
導言:世紀末的喪鍾
第一章 貴族起源(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千多年前,以軍事貴族的面目出現。為國王效力,履行軍職,財富主要是地產,繼承遺產要繳納捐稅。600年間,戰亂不斷,國王依戰功賞賜給將士土地,而國王自己,通常也被視為「牛」一點的貴族。
開始叫「哥塞特」,後來叫「塞恩」,詞語含義是為他人服務,地位的高低,由被服務的對象決定。彼時,很多自由農變為農奴。約6世紀起,貴族群體中注入宗教成份。
撒克遜人,是傳說中的亞瑟王的手下敗將。在《Wives and Daughters》中,漢姆雷老爺,很為自己是到英格蘭最早的撒克遜人而驕傲。其實,之前,英格蘭是凱爾特人的天地,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是來自日耳曼的入侵者,經過長達3個世紀的征服與混合,幾個民族融為一個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英格蘭人。
刻爾(農民)與哥塞特之間的基本區別,是著名的《伊尼法典》中關於償命金的規定,後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勞且家運亨通的刻爾,就有可能成為哥塞特。大約10世紀,Ealdorman這個詞,開始專指大貴族,漸漸具備了伯爵、方伯、親王等涵義,意即地方統治者。
教會執事這一專職,可能出現在800年前後。早在6-7世紀,不列顛就形成了世俗貴族與宗教貴族關存的體制。教會貴族與英格蘭君主的聯系相當密切,從屬關系比較確定。他們,既能佈道,又能揮舞寶劍。
賢人會議成員,能參與重大決策,有司法權。
直到11世紀前期,大貴族伯爵與普通中下貴族塞恩的等級差別才終於明朗化。
第二章 封建貴族制的確立(諾曼時期)
英法兩國的封建制,存在較明顯的差異。
英: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類似於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法: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社會語言開始分化——上層階級說法語,下層民眾講英語。重要的文件,多用拉丁文和法文。直到1259年,亨利三世同時使用兩種語言發表文件,英語才逐漸地在上層政治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1086年,征服者威廉(諾曼底公爵),弄出一本《土地調查清冊》,把許多自由或半自由的農民,劃成了維蘭(農奴),因此,這本清冊,被英國人民稱為「末日審判書」。
貴族因婚嫁而獲得領地時,需向國王繳納數量可觀的轉讓費。
立憲的細胞,在諾曼登陸百年後就開始顯現,以國王與貴族的對立為表象。
騎士教育,重武輕文。經常進行比武大會,常有傷亡。得勝的騎士,有權親吻一位可愛的女士。所謂騎士精神,即貴族精神。早晨一本正經地彌撒,中午酗酒鬧事,下午洗劫教堂,晚上調戲婦女。
在戰場上,騎士很少殺騎士,死的都是平民步兵。十字軍東征的路上,騎士和北歐海盜沒啥區別。騎士精神化作替私人復仇的戰斗。
騎士精神的副產品是「英雄愛美人」。12世紀起,一個婦人,在丈夫之外要有個情人,否則,就會被視為缺少魅力。
1075年,大會議規定,禁止7代之內有血緣關系的人婚配,禁止與配偶的4代之內的血親成婚。不過,1215年,教廷便將此做了修改,7代改成4代,因為,門當戶對,太不容易了。
第三章 興盛與衰落(12世紀末-15世紀)
1399年-1485年間的每次改朝換代,都由大貴族發起,都以一具國王的屍體奠基,而為此受牽連、危及身家性命、失爵丟官的貴族更多。英國的君主,事實上是選出來的,而非世襲。
1215年6月,倫敦25名貴族迫使英王約翰簽署了著名的「貴族綱領」《大憲章》。《大憲章》共有61項條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於貴族的權利。例如,國王在國家所有重要事務上,包括征稅,必須徵求貴族的意見並且得到他們的同意;過往不得隨意侵犯貴族的人身自由,等等。「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則,從此被人銘記。
1265年的「西門議會」,成為未來下院乃至議會制度的重要起來。1325年,英國議會歷經百年終於形成。1376年,騎士代表彼得•馬克,成為首任議長。15世紀60-70年代,貴族院正式稱為上院,平民院正式稱為下院。
15世紀後期,英國貴族制逐漸成形,最終定製。即公侯伯子男,另外,還有從男爵和騎士,勛爵是獎勵性稱呼。1301年開始,威爾士親王成為不列顛王國的繼承者的名號。
黑死病,成為封建農奴制的殺手。
玫瑰戰爭。1455年,以紅玫瑰為標記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標記的約克家族,多次刀兵相見。持續30年,直至紅玫瑰得勝,都鐸王朝建立。
第四章 衰落和變異(1485-1688年)
大貴族揮霍得入不敷出,鄉紳階層開始崛起。
灰、黑逐漸被視為「上色」。長期影響著本國民眾,至今未變。
長子作為家庭姓氏、家產和爵位的優先繼承人,地位格外重要。長子早夭,則由長孫繼承。若無,則次子、幼子循序漸遞。不動產一般只傳一人,其他財產女兒或可繼承。重視家庭禮節,重夫權父權,但貴族婦女有較多自由。
因涉及到財產或爵位等問題,婚戀不自由,基本上是國王或父輩定。宗教信仰也會影響到愛情與婚姻。貴族的非長子的兒子,不容易成婚,而且,在特殊的財產繼承製下,很可能變成窮光蛋。《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姐妹,就是沒有不動產繼承權的人。
世俗貴族,文化素質低下。倒是次子、幼子,被送進劍橋、牛津;上流社會,還有一批文化名媛。
伊頓公學建於13世紀。學費很高。游學開始流行,貴族子弟去意法學習語言、文學、藝術、禮儀,經過200多年的潛移默化,前朝的佩劍騎士終於成為通曉文墨的紳士。嘿嘿。幾位知名女作家,都生活在紳士後的時代。
第五章 「貴族時代」(1688年-19世紀中葉)
英國貴族的特點是具有政治獨立性、民主意識和紳士風度。
托利黨,Tory,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 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到19世紀中葉,發展成為保守黨。輝格黨,Whig,是它的對立面,名稱可能是Whiggamores(意為「好鬥的蘇格蘭長老會派教徒」)一詞的縮語。輝格黨得益於1688年「光榮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化。
光榮革命,是英國一場和宗教有關的非暴力宮廷政變,發生在1688年到1689年。當時,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絀。在廢絀國王之後,他們把王位傳於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成為威廉三世。因為這場革命未有流血,故史稱光榮革命。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貴族含義發生變化。真正意義上的英國貴族,一直最少,但穩定性在歐洲首屈一指,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穩定的貴族體制。
1707年,蘇格蘭合並於不列顛,1800年,愛爾蘭合並於不列顛。
資產階級革命後,在英國,幾乎無貴族不富。看了一下統計表,《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也就是大地產者中的中等。幾乎所有的大地產,都是靠舊的繼承製保留下來的。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從農業革命開始的。貴族們發展農業、礦業、交通運輸業。托馬斯•科克培養優質綿羊而聞名1837年被封為伯爵。
上院的權利不表現在上院而表現在下院。
拜倫曾任上院議員,雪萊出身於從男爵家庭。
英國貴族不像法國貴族那樣喜歡群聚和沙龍,而是喜歡庄園。「每個人的房舍,都是他們的城堡。」
威斯敏斯特公爵的發家史(現英國首富)。1703年,他的先祖才成為男爵,1874年,便爬到了公爵的位置。
1722年,喬治三世提出,議會通過了《王室婚姻法》。18世紀末-19世紀初,貴族離婚率4%,平民離婚率萬分之一。所以,貴族們的婚姻生活還是相當不安定的。
算六章 真正的衰落(19世紀後期至今)
1872年,產生無記名投票法。
1876年,出版《英格蘭的貴族》,不久,再版,更名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大地產者》。它,是1000年來第一本說明土地佔有的不合理情況的專門著作。
1894年開始徵收遺產稅,致使大地主們雪上加霜。資產階級進入貴族,爵位換財富,財富換爵位。
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中產階級新貴。一戰、二戰中,死傷諸多貴族,甚至有老貴族斷了血脈。這,與他們受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教育有關。
大貴族的地產銳減。
丘吉爾不願意自己偉大的名字被陌生的稱號取代,只接受了嘉德勛章。
麥克米倫也曾拒絕封爵。當然,最後,他還是要了世襲伯爵的稱號。
英國貴族存在的時間,超過10個世紀,可是,直到1998年英國議會改革,世襲貴族才算壽終正寢。他們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退卻的階級」。「英國之所以在現代化的社會轉型方面取得成功,避免了革命的震盪,贏得了社會的平穩發展,英國貴族的遠見、勇氣和妥協精神是不可抹殺的

3. 英國的貴族由來

貴族起源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千多年前,以軍事貴族的面目出現。為國王效力,履行軍職,財富主要是地產,繼承遺產要繳納捐稅。600年間,戰亂不斷,國王依戰功賞賜給將士土地,而國王自己,通常也被視為「牛」一點的貴族。 開始叫「哥塞特」,後來叫「塞恩」,詞語含義是為他人服務,地位的高低,由被服務的對象決定。彼時,很多自由農變為農奴。約6世紀起,貴族群體中注入宗教成份。
撒克遜人,是傳說中的亞瑟王的手下敗將。在《Wives and Daughters》中,漢姆雷老爺,很為自己是到英格蘭最早的撒克遜人而驕傲。其實,之前,英格蘭是凱爾特人的天地,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是來自日耳曼的入侵者,經過長達3個世紀的征服與混合,幾個民族融為一個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英格蘭人。 『
刻爾(農民)與哥塞特之間的基本區別,是著名的《伊尼法典》中關於償命金的規定,後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勞且家運亨通的刻爾,就有可能成為哥塞特。大約10世紀,Ealdorman這個詞,開始專指大貴族,漸漸具備了伯爵、方伯、親王等涵義,意即地方統治者。
教會執事這一專職,可能出現在800年前後。早在6-7世紀,不列顛就形成了世俗貴族與宗教貴族關存的體制。教會貴族與英格蘭君主的聯系相當密切,從屬關系比較確定。他們,既能佈道,又能揮舞寶劍。 賢人會議成員,能參與重大決策,有司法權。 直到11世紀前期,大貴族伯爵與普通中下貴族塞恩的等級差別才終於明朗化。 封建貴族制的確立(諾曼時期) 英法兩國的封建制,存在較明顯的差異。 英: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類似於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法: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社會語言開始分化——上層階級說法語,下層民眾講英語。重要的文件,多用拉丁文和法文。直到1259年,亨利三世同時使用兩種語言發表文件,英語才逐漸地在上層政治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1086年,征服者威廉(諾曼底公爵),弄出一本《土地調查清冊》,把許多自由或半自由的農民,劃成了維蘭(農奴),因此,這本清冊,被英國人民稱為「末日審判書」。
14世紀的英國騎士
貴族因婚嫁而獲得領地時,需向國王繳納數量可觀的轉讓費。 立憲的細胞,在諾曼登陸百年後就開始顯現,以國王與貴族的對立為表象。 騎士教育,重武輕文。經常進行比武大會,常有傷亡。得勝的騎士,有權親吻一位可愛的女士。所謂騎士精神,即貴族精神。早晨一本正經地彌撒,中午酗酒鬧事,下午洗劫教堂,晚上調戲婦女。 在戰場上,騎士很少殺騎士,死的都是平民步兵。十字軍東征的路上,騎士和北歐海盜沒啥區別。騎士精神化作替私人復仇的戰斗。 騎士精神的副產品是「英雄愛美人」。12世紀起,一個婦人,在丈夫之外要有個情人,否則,就會被視為缺少魅力。 1075年,大會議規定,禁止7代之內有血緣關系的人婚配,禁止與配偶的4代之內的血親成婚。不過,1215年,教廷便將此做了修改,7代改成4代,因為,門當戶對,太不容易了。興盛與衰落(12世紀末-15世紀) 1399年-1485年間的每次改朝換代,都由大貴族發起,都以一具國王的屍體奠基,而為此受牽連、危及身家性命、失爵丟官的貴族更多。英國的君主,事實上是選出來的,而非世襲。 1215年6月,倫敦25名貴族迫使英王約翰簽署了著名的「貴族綱領」《大憲章》。《大憲章》共有61項條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於貴族的權利。例如,國王在國家所有重要事務上,包括征稅,必須徵求貴族的意見並且得到他們的同意;過往不得隨意侵犯貴族的人身自由,等等。「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則,從此被人銘記。 1265年的「西門議會」,成為未來下院乃至議會制度的重要起來。1325年,英國議會歷經百年終於形成。1376年,騎士代表彼得·馬克,成為首任議長。15世紀60-70年代,貴族院正式稱為上院,平民院正式稱為下院。 15世紀後期,英國貴族制逐漸成形,最終定製。即公侯伯子男,另外,還有從男爵和騎士,勛爵是獎勵性稱呼。1301年開始,威爾士親王成為不列顛王國的繼承者的名號。 黑死病,成為封建農奴制的殺手。 玫瑰戰爭。1455年,以紅玫瑰為標記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標記的約克家族,多次刀兵相見。持續30年,直至紅玫瑰得勝,都鐸王朝建立。衰落和變異
貴族城堡
(1485-1688年) 大貴族揮霍得入不敷出,鄉紳階層開始崛起。 灰、黑逐漸被視為「上色」。長期影響著本國民眾,至今未變。 長子作為家庭姓氏、家產和爵位的優先繼承人,地位格外重要。長子早夭,則由長孫繼承。若無,則次子、幼子循序漸遞。不動產一般只傳一人,其他財產女兒或可繼承。重視家庭禮節,重夫權父權,但貴族婦女有較多自由。 因涉及到財產或爵位等問題,婚戀不自由,基本上是國王或父輩定。宗教信仰也會影響到愛情與婚姻。貴族的非長子的兒子,不容易成婚,而且,在特殊的財產繼承製下,很可能變成窮光蛋。《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姐妹,就是沒有不動產繼承權的人。 世俗貴族,文化素質低下。倒是次子、幼子,被送進劍橋、牛津;上流社會,還有一批文化名媛。 伊頓公學建於13世紀。學費很高。游學開始流行,貴族子弟去意法學習語言、文學、藝術、禮儀,經過200多年的潛移默化,前朝的佩劍騎士終於成為通曉文墨的紳士。嘿嘿。幾位知名女作家,都生活在紳士後的時代。 「貴族時代」(1688年-19世紀中葉) 英國貴族的特點是具有政治獨立性、民主意識和紳士風度。 托利黨,Tory,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 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到19世紀中葉,發展成為保守黨。輝格黨,Whig,是它的對立面,名稱可能是Whiggamores(意為「好鬥的蘇格蘭長老會派教徒」)一詞的縮語。輝格黨得益於1688年「光榮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化。
貴族家庭
光榮革命,是英國一場和宗教有關的非暴力宮廷政變,發生在1688年到1689年。當時,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絀。在廢絀國王之後,他們把王位傳於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成為威廉三世。因為這場革命未有流血,故史稱光榮革命。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貴族含義發生變化。真正意義上的英國貴族,一直最少,但穩定性在歐洲首屈一指,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穩定的貴族體制。 1707年,蘇格蘭合並於不列顛,1800年,愛爾蘭合並於不列顛。 資產階級革命後,在英國,幾乎無貴族不富。看了一下統計表,《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也就是大地產者中的中等。幾乎所有的大地產,都是靠舊的繼承製保留下來的。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從農業革命開始的。貴族們發展農業、礦業、交通運輸業。托馬斯·科克培養優質綿羊而聞名1837年被封為伯爵。
上院的權利不表現在上院而表現在下院。 拜倫曾任上院議員,雪萊出身於從男爵家庭。 英國貴族不像法國貴族那樣喜歡群聚和沙龍,而是喜歡庄園。「每個人的房舍,都是他們的城堡。」 威斯敏斯特公爵的發家史(現英國首富)。1703年,他的先祖才成為男爵,1874年,便爬到了公爵的位置。 1722年,喬治三世提出,議會通過了《王室婚姻法》。18世紀末-19世紀初,貴族離婚率4%,平民離婚率萬分之一。所以,貴族們的婚姻生活還是相當不安定的。真正的衰落(19世紀後期至今) 1872年,產生無記名投票法。 1876年,出版《英格蘭的貴族》,不久,再版,更名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大地產者》。它,是1000年來第一本說明土地佔有的不合理情況的專門著作。 1894年開始徵收遺產稅,致使大地主們雪上加霜。資產階級進入貴族,爵位換財富,財富換爵位。 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中產階級新貴。一戰、二戰中,死傷諸多貴族,甚至有老貴族斷了血脈。這,與他們受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教育有關。 大貴族的地產銳減。 溫斯頓·丘吉爾不願意自己偉大的名字被陌生的稱號取代,只接受了嘉德勛章。 哈羅德·麥克米倫也曾拒絕封爵。當然,最後,他還是要了世襲伯爵的稱號。英國貴族存在的時間,超過10個世紀,可是,直到1998年英國議會改革,世襲貴族才算壽終正寢。他們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退卻的階級」。「英國之所以在現代化的社會轉型方面取得成功,避免了革命的震盪,贏得了社會的平穩發展,英國貴族的遠見、勇氣和妥協精神是不可抹殺的

4.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帶給世界的影響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根本解決政治經濟制度落後性,反而與反動貴族聯合鎮壓英國人民起義。

5.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影響是什麼答案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史影響: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 5 )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根本解決政治經濟制度落後性,反而與反動貴族聯合鎮壓英國人民起義。 美國獨立戰爭歷史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為殖民地民族解放戰爭樹立了範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造了美利堅合眾國,同時又鏟除了殖民時期封建殘余的長子繼承法、續嗣限定法和代役稅,奴隸制契約也基本上廢除。從而解放了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寬廣的道路。正如列寧所說:「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及拉丁美洲的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影響:革命影響對國內法國大革命是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從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到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五年的歷程,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在三次起義中,人民群眾都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機中挽救過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它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 對世界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期間所頒布的《人權宣言》和拿破崙帝國時期頒布的《民法典》(後改名《拿破崙法典》)被稱為新社會的出生證書。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次革命也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閱讀全文

與英國貴族在歷史上的影響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