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稱為我國「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
被稱為瓷都的城市是景德鎮。
B. 被稱為我國「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
廣為人知的瓷都當屬江西景德鎮。
景德鎮歷稱瓷之都。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景德鎮又是這個瓷器之國的代表。外國人的瓷器稱中國之名,又是瓷器之稱。 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為被人武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 史書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古代叫新平鎮)。早在漢代,當時的這個地區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燒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這樣,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歷史已有兩千年。 從北宋真宗年代在景德鎮設立御土窯開始,到1911年清朝覆滅。景德鎮為皇室製作瓷器長達900多年。
除景德鎮外,中國再評出了六個「瓷都」:2003年上半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在福建德化召開會議,分別授予福建德化為「中國瓷都:德化」、浙江龍泉為「中國青瓷之都」、河南禹州為「中國鈞瓷之都」、福建永春為「中國陶瓷燈飾之都」;2003年9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在河北唐山陶瓷博覽會上授予唐山市「中國北方瓷都」稱號;2004年4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又將「中國瓷都」稱號授予廣東潮州。
1) 福建德化 2) 江西景德鎮 3) 湖南醴陵 是中國三大瓷都。
C. 被稱為我國"瓷都"的是哪一城市
景德鎮為江西省直轄市。位於江西東北部,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西北與安徽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西與波陽縣接壤,東北與安徽祁門縣、東偏南與婺源縣毗連。全市土地面積5256平方公里。據公安部門統計,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為15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3萬人,增長0.15%。其中非農業人口59.6萬人,佔39.4%。
景德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漢唐以來即以盛產陶瓷而著稱,宋代以後與漢口鎮、佛山鎮、朱仙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明清之際,發展為中外聞名的瓷都,建國後,為國務院公布的我國第一批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並被列為甲類開放城市。"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是中國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
D. 中國古代四大瓷都是哪
一、四大瓷都: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市南海區、湖南株洲市醴陵市、福建泉州市德化縣。
二、簡介:
1、景德鎮(江西)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之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直轄市,現轄一市一縣兩區,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面積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50萬。景德鎮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造出無數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於世。景德鎮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的詩句盛贊景德鎮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與世界緊密相連。
2、(廣東)佛山,地處珠達。古籍記載:「諸寶貨南北互輸,以佛山為樞紐,商務益盛。」繁榮的商貿帶動了以手工業為主的製造業迅速發展。到明清時期,佛山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合為「中國四大名鎮」。逐步發展成為嶺南地區商品集散地和冶鑄、陶瓷、紡織、中成葯等製造業的中心。以至與京城、漢口、蘇州合稱為「天下四聚」。繁華的商貿活動和興旺的手工製造業孕育了中醫中葯行業的迅速發展。
3、醴陵,為湖南省轄縣級市,由株洲市代管。醴陵地處湖南省東部,東鄰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上栗縣,北接瀏陽市,西倚株洲市區、株洲縣,南界攸縣。
醴陵盛產陶瓷、花炮,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中國「國瓷」、「紅官窯」所在地和花炮祖師李畋故里,是「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花炮之都」。
2015年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榜單出爐,醴陵市排名第82位,較上年排名第84位再前進2個名次,綜合實力居湖南省縣域前四強。
4、德化縣,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中國當代著名瓷器產地,1996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2003年又被稱評為「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獲「中國瓷都·德化」之稱,2015年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首個「世界陶瓷之都」稱號。
德化境內山多、水足、礦富、瓷美,素有「閩中寶庫」之稱。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產品80%以上外銷,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福建省十大重點出口縣(市)之一、福建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先後榮膺「中國陶瓷之鄉」、「中國小水電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早熟梨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竹子之鄉」等稱號。
E. 中國瓷都是哪個城市
中國瓷都指的是潮州,廣東轄下地級市,位於廣東東部,東與福建省接壤。
潮州是粵東地區的文化中心,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
城市的榮譽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紅軍茶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瓷都 、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國家日用陶瓷特色產業基地、中國著名僑鄉、中國潮州菜之鄉、中國不銹鋼製品之鄉、國家重點工藝美術城市、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工藝美術之都、中國陶瓷出口基地、中國日用陶瓷出口之鄉。
基本市情:
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嶺東首邑」等美譽,有史以來至新中國建國前,一直是粵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府治之所在地。
潮州市文物古跡眾多,全市現有文物古跡760處,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是廣東文物古跡薈萃之地。
韓江是潮州市的母親河,流經潮州主城區約3公里,北段江面較為寬 闊,中國四大古橋之廣濟橋(俗稱:浮橋、湘子橋)橫卧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自古以來是閩粵兩省的交通樞紐,兩省往來陸路的必經之地。
全市總面積3600.9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區約佔全市陸地面積的65.2%。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號稱粵東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和少數民族畲族的發源地。
根據畲族傳說,公元前1095年周朝的時候,其先祖在今廣東潮州潮安區鳳凰山建立諸侯國。因地處閉塞山區,物產匱乏,畲族便舉族逃離,徙往更適合生存的閩浙等地,這樣才使得畲族嗣裔能繁衍至今,得免生計之困。
潮州市現代基礎設施建設也日臻完善,投資環境優良,以鐵路、高速公路、深水港口碼頭為重點的暢通便捷的交通體系開始形成,境內有汕汾高速公路、324國道、廣梅汕鐵路通過,另外潮揭高速公路、廈深鐵路在建,規劃中有大埔至潮州港的高速公路。潮州港是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和對台直航港口。
F. 中國古代四大瓷都是
對不起回答錯了
應該是有三大瓷都
三大瓷都為江西景德鎮市、福建德化縣、湖南醴陵市。
景德鎮歷稱瓷之都。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景德鎮又是這個瓷器之國的代表。外國人的瓷器稱中國之名,又是瓷器之稱。
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為被人武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 史書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古代叫新平鎮)。早在漢代,當時的這個地區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燒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這樣,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歷史已有兩千年。
福建德化縣是我國著名的陶瓷產區,也是外銷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業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瓷器質地潔白堅硬,工藝精良、造型雅緻,色澤瑩潤。 遠在宋、元時代就進入國際瓷壇,蜚聲海內外。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三 大瓷都」。
宋元時代,德化瓷器隨著泉州港商業的繁榮和海外貿易的發展而暢銷海外。現已發現了30 多處宋元時代瓷窯遺址,在東南亞、東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發現不少當時德化瓷的遺物, 就是歷史的見證。
「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醴陵陶瓷聞名海內外,堪稱醴陵一絕,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歷經世紀滄桑,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首都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而且飄洋過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近年來興起的炻瓷,更是風靡全球,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一個拳頭。
G. 歷史上著名的瓷都有哪些
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河北唐山、福建德化並稱為中國「四大瓷都」。
福建德化:雕塑,做工非常細致。
在今福建德化縣,故名。創燒於宋代,宋元時期燒青白瓷,明代盛燒白瓷,清代又有進一步發展,除燒白瓷外,還燒青花和彩繪瓷器。
江西景德鎮。
藝術陶瓷,品種繁多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景德鎮是江西省東北部一個市鎮,地方不大,但名聲很大,無論古今中外,都知道景德鎮以產「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而成為舉世矚目的瓷城。「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這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對景德鎮的高度評價,景德鎮也當之無愧。
河北唐山。
以日用陶瓷{骨質瓷}為主,被譽為北方瓷都。唐山陶瓷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
湖南省醴陵。
「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明末清初,醴陵的陶瓷就因聞名海內外、堪稱一絕,而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與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瓷都」。
H. 中國三大瓷都是哪幾個地方
中國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湖南醴陵。
一、景德鎮陶瓷
中華向號「瓷之國」,景德鎮歷稱「瓷之都」。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景德鎮又是這個瓷器之國的代表。外國人的瓷器稱中國之名,又是瓷器之稱。
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為被人武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 史書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古代叫新平鎮)。早在漢代,當時的這個地區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燒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這樣,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歷史已有兩千年。
二、蜚聲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縣是我國著名的陶瓷產區,也是外銷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業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瓷器質地潔白堅硬,工藝精良、造型雅緻,色澤瑩潤。 遠在宋、元時代就進入國際瓷壇,蜚聲海內外。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三 大瓷都」。
馳名中外的德化傳統瓷雕,繼承明代何朝宗的風格重放異彩。動用捏、雕、鏤、刻相 結合的技法,把優質原料和精湛技藝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風格,現在德化生產的在歷史傳統題材的產品達390多種,各類姿式和規格的瓷觀音有100多種,大型瓷雕《滴水觀音》高達1.90米,氣勢端莊高雅;最小的《披坐觀音》,高僅5厘米,清逸雋秀。這些神態各異的造象,繼承和發展了「傳神寫意」的傳統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備,色彩明凈,蘊含著美好、健康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藝人們善於利用不同質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澤極富變化。現代題材和各種動物、花鳥、盆景、花籃的瓷雕取材廣泛,品種多種。這些瓷雕藝術品多次被選出國展出,深受國際友人的贊賞。明代被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國後得到恢復發展,易名為「建白瓷」。復產成功的建白瓷。瓷質細膩滋潤,色澤柔和潔白,微呈乳黃色,宛若象牙。在歷次出口商品交易會和出國展出中,都受到好評,榮獲國有優質產品證書。德化高白度瓷,是建國後德化瓷科研的新成果之一,它以88.1度的高白度被全國陶瓷界評為白瓷之冠。高白度製作的茶具、酒具、餐具、花瓶、台燈等各種工藝品,色如凝霜,釉面晶潔,胎質堅薄,為人喜愛。高白度梅花酒具、水仙花插、蓓蕾酒具曾分別榮獲1982年全國陶瓷美術設計一、二、三等獎。龍鳳花瓶、孔雀雙耳花瓶等產品在國外展覽中被贊為瓷中珍品。目前,即將開工的德化瓷廠「建白」高級成套瓷生產線和德化第二瓷廠的白度高檔成套瓷生產線投產後,將使德化瓷器這兩雜金花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三、醴陵陶瓷
醴陵市位於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緊鄰長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經濟區,總面積215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千公頃。總人口近百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87萬,城區人口16.9萬。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7年增長66.2%,年均遞增10.7%;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97年的29.4∶47.2∶23.4調整為20∶51.7∶28.3;完成財政總收入35930萬元(老口徑為38500萬元),年均遞增10.7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891萬元(老口徑為21904萬元),年均遞增9.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53元,比1997年增加724元,年均遞增5.2%。 1985年撤縣設市,因盛產陶瓷和煙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鄉」的美名。
I. 瓷都是哪個城市
瓷都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的別稱。
德化縣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產品80%以上外銷,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福建省十大重點出口縣(市)之一、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
福建德化陶瓷不同於景德鎮的官窯背景,自古以來就是外銷瓷器的重要基地。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具有「世界陶瓷之都」、「中國陶瓷之鄉」等稱號。
(9)歷史當中的瓷都是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早在宋、元時代,德化瓷器就進入國際瓷壇,蜚聲海內外,有「中國白」之美譽。這個時期,泉州港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得此便利,德化瓷器隨著海運走向世界各地,成為「海上絲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德化的瓷業,燒制規模很大,分布也很廣。
德化境內山多、水足、礦富,德化陶瓷先天條件好。在古代,從城市到山村再到密林到處都是古瓷窯。德化全縣共發現唐、宋、元、明、清至民國的窯址達238處,全縣十八個鄉鎮都有古窯址分布。德化瓷業在晚清以後走向衰落,不過在建國後德化工藝陶瓷重新煥發了生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