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美國期權多少年歷史了

美國期權多少年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2-07-23 11:17:51

Ⅰ 期權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有關期權交易的最早記載是《聖經〃創世紀》中關於合同制的協議。大約在公元前 1700 年,雅克布為同拉班的女兒瑞切爾 結婚而簽訂了同意為拉班工作七年的協議,以獲得與瑞切爾結婚 的許可。在這里,雅克布 7 年勞作的報酬就是「權利金」,以此 換來結婚的「權利」,而非義務。

關於期權的歷史發展,不得不提到「鬱金香期權」。早在 17世紀的 30 年代末期,荷蘭的批發商已經懂得利用期權管理鬱金 香交易的風險了。在當時,鬱金香是身份的象徵,受到了荷蘭貴 族的追捧,批發商們普遍出售遠期交割的鬱金香。由於從種植者 處收購鬱金香的成本價格無法事先確定,對於批發商而言,需要 承擔較大的風險,因此,鬱金香期權應運而生。

批發商通過向種植者購買認購期權的方式在合約簽訂時就鎖定未來鬱金香的最高進貨價格。收購季到來時,如果鬱金香的 市場價格比合約規定的價格還低,那麼批發商可以放棄期權,選 擇以更低的市場價購買鬱金香而僅損失權利金(為購買期權付出 的費用);如果鬱金香的市場價格高於合約規定的價格,那麼批 發商有權按照約定的價格從種植者處購買鬱金香,控制了買入的 最高價格。這是最早的商品期權。

在18世紀時,期權被引入金融市場。早期以現貨市場的股 票作為交易對象的股票期權交易,較為分散,屬於場外(交易所 外)交易。1973 年,全球第一個規范化的股票期權交易場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成立, 同時推出了標准化的股票期權合約(認購期權)。

Ⅱ 簡述美國股市發展歷史。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多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一、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181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嚴格意義的美國證券市場真正形成。1850年代,華爾街成為美國股票和證券交易的中心。

二、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這一時期,美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政治和經濟的中心。

從19世紀的後期開始,當時為了給鐵路、製造業和礦業融資,企業紛紛發行股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場成為美國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1896年道瓊斯指數成立。

三、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1929年8月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最高超過到380點,而1932年該指數最低下跌到42點,跌幅接近90%,道瓊斯指數再次回到380點是在25年之後。1929年到1933年,美國股市下跌的同時,大量的債券被拒付,美國約有40%的銀行倒閉。

這一歷史時期,美國股市真正進入投資時代,價值投資思想是這一時期主流的投資思想。

四、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至今,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2)美國期權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 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交易所。於200多年前的1792年,隨著24位股票經紀人和商人簽訂的《梧桐樹協議》而成立。世界上的許多大型公司都在NYSE上市,例如可口可樂、通用電氣和沃爾瑪。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實體交易所,交易都是面對面進行。無論何時您聽到「上市交易所」,指的都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訂單操作是由提交交易的交易所成員和場內經紀人在特定位置(也被稱為交易現場)來完成的。

採用簡單的拍賣法,以買方願意購買的最高價格,結合賣方願意出售的最低價格(被稱為出價和問價)進行。股票要麼是通過上次的售價,要麼是出價和詢價的價格來進行報價。

NASDAQ(納斯達克)市場是一個虛擬的市場 ,如同OTC(場外交易)市場一樣。這里沒有交易大廳,沒有專家,也沒有中心地點。相反,所有的交易都是通過交易商的電腦化網路來進行。這就把電腦癱瘓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因為網路是獨立的(如果一台電腦壞了,其它的則繼續連接)。

納斯達克在以前被認為是次於NYSE的,但自從高科技繁榮,像微軟和Intel這樣的眾多公司快速成長,納斯達克已經被認為是NYSE主要的競爭對手,無論是在聲譽還是成交量方面。納斯達克系統的經紀業務由造市商來執行。

與NYSE的專家不同,造市商只控制他們自己的出價和問價,而不是控制某個股票的整個交易過程。某個股票可以有許多的造市商,都在同一時間交易。

AMEX(美國證券交易所)是美國第三大交易所。在納斯達克出現以前,是第二大交易所。1998年,AMEX被實際上是納斯達克的母公司NASD買下。AMEX主要進行小型股(市值將在下部分進行解釋)和期權的交易。

Ⅲ 個股期權的發展狀況

國際發展史
期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紀,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Politics》中提到了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古希臘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在某一年他預測到明年將迎來橄欖的豐收年,而要想榨取橄欖油,又不得不需要橄欖榨油器。於是泰勒斯找到了榨油器的擁有者,支付了一小筆費用「期權費」用於鎖定明年的榨油器使用費(若到時市價遠低於鎖定的費用,泰勒斯可放棄使用權,但該筆費用不會退回)。一年後,橄欖豐收,泰勒斯靠高價賣出榨油器使用權獲利豐厚。
1636-1637年,出現了著名的「鬱金香球莖熱」,並伴隨出現了鬱金香球莖的「看漲期權」
1700-1733年,看漲、看空期權交易在倫敦漸漸熱門起來,但由於「鬱金香球莖熱」的教訓,從1733年起,倫敦的期權交易行為被定為非法行為,直到1860年才重新被定義為合法
1872年,Russell Sage在美國開創了場外期權交易
1973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美國期權清算公司(OCC)相繼正式成立,現代場內期權交易時代開啟,個股期權從此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個股期權交易最活躍的市場是美國。美國期權市場發展成熟,種類豐富。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成立,期權開始進入標准化、規范化的全面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費舍爾·布萊克和邁倫·斯科爾斯的B-S期權定價模型應用於實踐,期權交易快速發展。個股期權近10年在美國呈井噴式增長,目前成交量在各類期權中居首,佔美國衍生品交易量的30%以上。
從全球范圍來看,個股期權也是目前交易最活躍的衍生品。根據FIA的2012年度統計報告,個股期權的交易量佔到全球84個交易所衍生品交易總量的30.5%。
近10年來全球期權合約成交量穩步上升,2011年達到120.3億手,其中個股期權佔到70.6億手。
在中國的狀況
券商開始儲備客戶
6月上旬,管理層內部已經通過了個股期權模擬交易的內部測試,而針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的模擬交易很快就將啟動。盡管距離真正的個股期權交易推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部分券商已經開始為此儲備客戶。
由於個股期權模擬交易經驗將成為參與個股期權交易的必要條件,因此這項工作備受券商重視。「模擬交易至少累計三個月以上才能開戶,客戶只有早點開始參與,才不至於在期權交易真正開通的時候被擋在門外。」一家大型券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要求全國所有營業部全力參與模擬交易客戶的開發工作,指導客戶積極參與日常模擬交易,提高客戶對個股期權的認知與對各個環節的熟悉程度,熟悉各種交易策略。建議開戶對象為資金50萬以上、有融資融券資格的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個股期權交易將引入「投資者晉級計劃」,將合格投資者按照資金實力、專業水平、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者成熟度等指標,將投資者分為A、B、C、D四級,A為最高級別。普通個人投資者通過培訓和考試後初次開戶時,給予最低的D級。
各級別投資者的功能許可權也不相同。D級投資者許可權包括買入期權和賣出有足額現貨保護的看漲期權,C級投資者許可權在D級基礎上增加簡單組合期權的持有和賣出足額現金保護的看跌期權等,B級投資者可在C級基礎上增加復雜期權組合的買賣。

Ⅳ 外匯期權交易的歷史介紹

1982年12月,外匯期權交易在美國費城股票交易所首先進行,其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阿姆斯特丹的歐洲期權交易所和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等都先後開辦了外匯期權交易。美國費城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外匯期權市場,經營的外匯期權種類包括英鎊、瑞士法郎、西德馬克、加拿大元、法國法郎等。
外匯期權不同於遠期外匯合約,後者有義務在到期日執行買賣外匯合約,外匯期權合約則隨合約持有人意願選擇執行或不執行合約。合約的終止日稱為期滿日。每個期權合約具體規定交易外幣的數量、期滿日、執行價格和期權價格(保險費)。按合約的可執行日期,期權交易分美國式期權和歐洲式期權。如果期權能夠在期滿日之前執行,稱為美國式期權;若只能在期滿日執行,稱歐洲期權。外匯期權持有人在期滿日或之前執行買或賣期權時的商定匯率稱執行價格(excercise price)或協定價格(strike price)。執行價格(匯率)是經選擇後才預定的,這同遠期匯率不同,遠期貼水或升水是由買賣外匯的銀行決定。購買外匯期權者向出售者支付一筆費用,稱期權價格(option price),或保險費(premium)。
對於外匯期貨期權市場的風險治理,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國際證券監督機構組織(IOSC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民間組織三十人集團均提出了積極有效的建議,指出在建立和實施風險治理構架過程中,至少應包括如下步驟:
——明確自身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包括財力和心理等因素),設定可承受的風險范圍,過大輕易導致經營危機;過小則不利於充分利用企業資產進行保值和增值。
——明晰每一治理層的權力和責任。做到權責利對等,激發進取,防範過激冒險行為,通過治理層次和治理幅度實現最優化經營。
——制定風險治理治理結構。具體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選擇風險治理方法、風險控制、風險監察和風險報告與評估等環節。
——確保有足夠的信息反饋和公眾監督系統。信息社會需要相應的信息系統,而對於高風險的期貨市場來說更是這樣。只有高效的信息反饋,才有可能滿足市場有效前提的存在,促進投資者的合理流動,實現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互動。同時,市場治理的公正與否,也需要公眾的社會監督。
——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的動態。國際市場上有7萬億美元游資和16萬億美元政府債券在快速流動,實行風險治理應密切關注大量資金對高風險衍生產品的集中性。全球大約90%的衍生產品業務把握在少數幾家美國商業銀行手中,如摩根銀行公司、花旗銀行、美洲銀行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隨著表外業務的增多,每日衍生產品交易與實物物品貿易有關聯的不超過2%,由此可見其風險的高度集中。

Ⅳ 期權什麼時候產生的

歷史沿革
期權交易起始於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4]
由於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響,期權交易的發展一直受到抑制。19世紀20年代早期,看跌期權/看漲期權自營商都是些職業期權交易者,他們在交易過程中,並不會連續不斷地提出報價,而是僅當價格變化明顯有利於他們時,才提出報價。這樣的期權交易不具有普遍性,不便於轉讓,市場的流動性受到了很大限制,這種交易體制也因此受挫。[4]
對於早期交易體制的責難還不止這些。以XYZ期權交易為例,完全有可能出現只有一個交易者在做市的局面,致使買賣價差過大,結果導致「價格發現」 ——達成一致價格的過程受阻。客戶經常會問:「我怎麼知道我的指令成交在最好(即公平)的價位上呢?」對市場公平性的顧慮,使得市場無法迅速吸引到更多的參與者。[4]
直到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開張,進行統一化和標准化的期權合約買賣,上述問題才得到解決。期權合約的有關條款,包括合約量、到期日、敲定價等都逐漸標准化。起初,只開出16隻股票的看漲期權,很快,這個數字就成倍地增加,股票的看跌期權不久也掛牌交易,迄今,全美所有交易所內有2500多隻股票和60餘種股票指數開設相應的期權交易。之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放鬆了對期權交易的限制,有意識地推出商品期權交易和金融期權交易。[4]
由於期權合約的標准化,期權合約可以方便的在交易所里轉讓給第三人,並且交易過程也變得非常簡單,最後的履約也得到了交易所的擔保,這樣不但提高了交易效率,也降低了交易成本。[4]
1983年1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提出了S&P500股票指數期權,紐約期貨交易所也推出了紐約股票交易所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交易,隨著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交易的成功,各交易所將期權交易迅速擴展至其它金融期貨上。自期權出現至今,期權交易所已經遍布全世界,其中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4]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期權櫃台交易市場(或稱場外交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櫃台期權交易是指在交易所外進行的期權交易。期權櫃台交易中的期權賣方一般是銀行,而期權買方一般是銀行的客戶。銀行根據客戶的需要,設計出相關品種,因而櫃台交易的品種在到期期限、執行價格、合約數量等方面具有較大的靈活性。[4]
外匯期權出現的時間較晚,現在最主要的貨幣期權交易所是費城股票交易所(PHLX),它提供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瑞士法郎這幾種貨幣的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合約。目前外匯期權交易中大部分的交易是櫃台交易,中國銀行部分分行已經開辦的「期權寶」業務採用的是期權櫃台交易方式。[4]

Ⅵ 美國成立了多少年有多少年的歷史

美國是1776年建國,到現在(2020年)已經244年的歷史了。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後通過,並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字生效。

《獨立宣言》開宗明義地闡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淋漓盡致地歷數了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美洲大陸犯下的罪行;最後庄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7月4日這一天被美國定為獨立日)。

(6)美國期權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

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兩個世紀以來,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

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

Ⅶ 美國股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美國股市有200多年歷史。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以後,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7)美國期權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美國納斯達克

企業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

1、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葯、科技(硬體、軟體、半導體、網路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2、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3、積極條件

SEC及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 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必需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4、誠信原則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Ⅷ 美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國際期貨市場的產生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國際貿易普遍開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市場供求狀況變化更為復雜,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場供求預期變化的遠期合約交易價格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要求有能夠連續地反映潛在供求狀況變化全過程的價格,以便廣大生產經營者能夠及時調整商品生產,迴避由於價格的不利變動而產生的價格風險,使整個社會生產過程順利地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期貨交易就產生了。
一般認為,現代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貿易的中心地帶。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當時,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二是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 並獲得貸款。這樣,現貨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例如,他們只願意按照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定個好價錢。一些非穀物商認為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盈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需要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它只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現貨中、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化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化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做出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的規定。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環節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阿波里斯穀物交易所首先成立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漸趨完善,期貨市場結構才算健全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市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閱讀全文

與美國期權多少年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