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平樂六盤山主要內容和時代背景
《清平樂·六盤山》是現代思想家、革命家、詩人毛澤東於1935年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闋從眺望遠景起筆,寫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下闋則寫近處,如火的紅旗在高山之巔,迎著西風舒捲,烘託了紅軍將士勝利的英姿。
創作背景: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
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此詞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1)六盤山屬於哪個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B. 清平樂六盤山的歷史背景是什麼請回答100字
《清平樂 六盤山》的歷史背景:1935年10月7日,紅軍一鼓作氣,翻越六盤山。之後,長驅直入,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今吳旗縣),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長征。這首詞就是在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C. 六盤山發生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
2007年,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塬戰國墓考古發掘榮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引起國內外考古和歷史學界的關注。
六盤山境內地域廣闊氣候適宜於多種經濟發展,因而自古以來就出現多種文化類型,依據考古發現,就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和時間先後看,固原境內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石嶺下類型」、「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場類型」、「店河—菜園類型」以及齊家文化等遠古文明。馬家窯文化與齊家文化,都比較集中分布在黃河上游一些適於農耕發展的河谷地帶,遠在數千年前,各少數民族就在六盤山區,清水河畔耕種或放牧,義渠戎最具代表性。戰國時期,烏氏、朝那政權相繼建立,成為中原版圖的雛型。秦漢時期,特別是安定郡析置之後,交通暢達,已成為中原在邊地的重鎮,奠定了固原的歷史地位。同時,已顯示了多種文化的融匯。有匈奴和西北少數民族「安逐水草,習射獵」的游牧狩獵文化;「城郭之可守,墟書之為利,田土之可耕,賦稅之可納,婚姻仕進之可榮」的城邦農業文化,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多元混合體。魏晉南北朝時期,成為西北乃至中亞民族融合與進入中原的樞紐,特別是西域和中亞文化沿絲綢之路在六盤山境內留下了令世人震驚和關注的文化遺產。隨唐至元明時期,與中原密切相關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與六盤山有緣,農、牧、工、商各業,儒、釋、道、伊諸教,更呈現出千姿百態、風格相異的多元文化特色。
歷史上的六盤山區域,地處中原與西北邊境的交融之處,特殊的歷史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在文化方面的相融交匯。古代印度、伊朗、阿拉伯、希臘、羅馬等幾大文化板塊通過西域源源不斷進入中原,而六盤山就是這多元文化融匯和過渡的地帶。在此撞擊與交流過程中,得天獨厚的開放型絲綢之路重鎮固原,不但將西域多種大文化板塊輸入中原,而且自身也忘情地吞噬吸收著各種文化成份。除史書記載外,1980年代以來,固原相繼發掘了一批北魏至隨唐時期的墓葬,先後出土的歷史文物已足以說明這個定論。這主要表現在,無論是少數民族墓葬,還是漢族墓葬,其文化成份都是多元的,都體現了中西文化合壁的歷史特點。1983年發掘的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墓出土的波斯鎏金壺、波斯薩珊時期的工藝品等;1996年中日聯合發掘的北朝重臣田弘墓,出土東羅馬金幣及玉釵、玉環、玉璜等珍貴文物。同時,還相繼發掘了7座史姓墓葬群。就其族屬,有些學者認為是「昭武九姓」後代,為粟特人後裔;有些學者認為是「塞種人」(白人)的後裔。無論是「昭武九姓」還是「塞種人」,他們之所以能以族聚的形式在固原歷史上出現,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人種」的同化程度,這些少數民族墓葬中,同時出土帶強烈中亞甚至西方文化色彩的文物,而且普遍有羅馬金幣、波斯銀幣等。生動地再現了東西方文化交流在六盤山下的璀璨歷史。
兩千多年以來,固原始終處於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游牧文化的交匯處,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邊關重地,不同民族在這里長期征戰,不斷融合,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此留下足跡,眾多的歷史遺跡記錄了這里的崢嶸往事。千年的歷史滄桑不斷地砥礪著這里的人民,從而使之形成了底蘊豐厚而又個性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地域性格,造就了固原人民勤勞質朴、忠公體國、勇敢堅韌、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為六盤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
D.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歷史沿革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以39歲的英姿浩浩盪盪巡隴西、北地,出雞頭道、過回中宮;漢武帝24年內六到六盤山;
元代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更是把軍事大本營設在六盤山,其子孫蒙哥汗、忽必烈滅南宋、滅大理、征葉蕃多是從六盤山出發,以六盤山為大本營的。
六盤山還是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從此中國革命走上坦途。毛澤東留下了氣壯山河的《清平樂 ·六盤山》。
2006年12月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生態旅遊區。
E. 古詩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詩反應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10月初,國民黨一方面調集重兵「圍剿」陝北革命根據地,另一方面在六盤山一帶建立防線,妄圖圍殲長征紅軍。工農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佯攻天水,示行於東,然後出敵不意,從哈達鋪掉頭北進,攻克通渭城,進入平涼、固原大道。 10月7日,在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六盤山。之後,長驅直入,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今吳旗縣),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首《清平樂·六盤山》就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F. 清平樂六盤山作者是誰寫於幾年什麼時期
作者是毛澤東,1935,當時正處於國共內戰時期。
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
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全文如下:
天高雲淡,望斷3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譯文: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 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 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 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6)六盤山屬於哪個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作者介紹: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平樂·六盤山
G. 固原六盤山的由來是什麼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什麼時候縛住蒼龍?這首氣勢恢弘、豪邁的《清平樂·六盤山》一詞,是毛澤東當年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翻越長征中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即將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征時,寫下的激揚文字。而六盤山,作為中國革命一段光輝歷程的見證,也因而名傳天下。
六盤山位於寧夏固原縣的西南。因山嶺盤曲有致,要經過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端,因而得名。六盤山南北綿延數千里,山嶺巍峨,主峰海拔達2900多米,自古以來就是險峻雄壯的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有峰高太華三千丈,險據秦關二百重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六盤山的重要戰略地位。唐宋以來,這里留下了許多名將把守關口的歷史故事。成吉思汗西征時曾在此築宮避暑,後來客死在六盤山。明朝時,中山王徐達曾在這里大破元兵,完成了西北邊地的平復。
六盤山因山路曲折,古時稱作絡盤道。當地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有個老和尚住在山下的廟里,總因為找不到上山頂的路而發愁。有一天,老和尚遇見一隻到溪邊喝水的梅花鹿,直沖他點頭。他便跟在鹿的後邊往山上爬,居然順利地爬到了頂峰。從此,鹿攀山之名便傳開了。當地人卻鹿、六不分,加上山嶺逶迤,後來傳成六盤山了。
H. 六盤山紅軍長征戰役簡介
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
1935年10月初,國民黨一方面調集重兵「圍剿」陝北革命根據地,另一方面在六盤山一帶建立防線,妄圖圍殲長征紅軍。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佯攻天水,示行於東,然後出敵不意,從哈達鋪掉頭北進,攻克通渭城,進入平涼、固原大道。
1935年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六盤山。之後,長驅直入,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今吳旗縣),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清平樂 六盤山》
毛澤東(毛主席)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譯文:長空高闊白雲清朗, 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 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六盤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 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I. 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歷史沿革
1980年,國務院將六盤山確定為黃土高原水源泉涵養區。
198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決定建立六盤山自然保護區。
1988年,國家批准成立了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啟動實施,六盤山全面禁伐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