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給幼兒園孩子講歷史

如何給幼兒園孩子講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23 19:27:30

❶ 怎樣正確和孩子講述歷史

兒子問,顏良和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個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們在跟帖里就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另一個話題——我們該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的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起義的農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劇,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給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溫文爾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電影《關雲長》里姜文飾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
我其實有個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講給小孩子聽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間的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❷ 怎樣教育幼兒園的孩子正確認識歷史

像講故事一樣的講給他們聽 別死讀書 只要他們喜歡聽並且明白正確的歷史就行了至於你用什麼詞用什麼語言著不重要 我認為只要能讓他們喜歡聽願意聽能記住 哪一種方法都可以

❸ 想要給5-10歲的孩子講歷史,應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看的歷史讀物,一定要語言非常流利,故事非常生動,同時在史詩中論斷。都體現出了這一特徵。 當然,向青少年講述歷史必須注意區分年齡和文化程度。小學生講點,作為故事點的中學生要通過講線,把這幾點聯系起來,搞清楚來龍去脈,讓大學生看到事物的聯系、事物的比較、事物的真正本質在陳衛平看來,要給孩子寫歷史,必須先找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所以選擇目標讀者年齡段可以接受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為了引起足夠的興趣,需要採用編劇的手法。 由此可見,以同齡孩子的視角進入歷史現場,回到歷史現場。

小時候看到歷史風雲,是為了振奮自己,了解世界和人心。當然,從小就看了很多歷史書,聽了很多歷史故事,但對於如何將這些養分轉化為面向少年兒童的普及讀物,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他怎麼知道劉邦偷偷對張良說了什麼? 如果沒有以前的歷史記錄,就完全不知道。 他是合理推斷的敘。 給孩子寫歷史,做一個合適的編劇,可以很快把孩子吸引到歷史現場。

❹ 怎樣把歷史象講故事一樣講給孩子聽

這方面的故事有很多,確實通過這種方式能更好的讓孩子了解歷史,並且增加孩子對歷史的興趣。下面給你提供幾個歷史故事。

隋唐小故事—毛驢告假
胡趲是唐朝宮廷的雜戲演員,因皇帝賞識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閑無事,便天天騎上毛
驢到朋友家下棋取樂。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熱情遠迎,並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驢子牽
到後院,細心喂養!」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燈,主人絕不肯讓他回家。一天兩天不新鮮,
數月如此,都知心頭很為有這樣一個難得的知心朋友而高興。
一天,他正與主人下棋,殺得難解難分之際,突然接到皇帝傳旨,要他立刻進宮應差。
胡趲不敢怠慢,急忙讓主人把驢牽來。過了一會兒仍不見主人出來,胡趲急了,奔進後院,
只見驢子渾身是汗,直喘粗氣,正從磨盤上卸下肩來,胡趲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趲又來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樣,習慣地拉開嗓門喊道:「僕人們
多加草料,好好喂驢!」
胡趲冷笑一聲說:「抱歉得很,今天驢子來不了啦。」
主人問:「為什麼?」
都知就說:「昨天回去頭旋惡心,卧在棚里起不來了,請您准它幾天假,讓他緩緩氣吧!」


程門立雪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誠信知禮--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閔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並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裡,聽信了壞人的主意,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後來燕國軍民把太子平立為國君,奮起反抗,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里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里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准能把千里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裡,千里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里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緻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乾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趙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務。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❺ 給孩子講的歷史典故

1、《程門立雪》:講的是一個人去請教老師問題,走到老師家發現老師正在睡覺,就在門外面站著等,恰好下雪了,他也沒有打擾老師休息,最後老師醒來發現他的時候都快變成雪人了。這個故事教育學生應該學會尊重老師。

2、《大禹治水》:故事講的是大禹發動百姓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面對滔滔的洪水,大禹從別人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策略,最終取得了勝利。三次經過家門口都不曾回過家。這個故事教育孩子做一件事情要持之以恆,善於總結,切勿輕言放棄。

3、《守株待兔》:說的是一個在田間勞作的人偶然碰到田埂上撞死在木樁的小兔子,拿回去飽餐一頓之後,他再也不去勞動,一心只想等著去田埂上撿撞死的小兔子,結果不僅沒有等到兔子,莊家也荒廢了。這個故事告誡小孩子不能一心只想不勞而獲,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4、《南轅北轍》:講的是有的人要去南方的楚國,卻駕著馬車向北邊走去,別人問時,他卻說我帶的盤纏和糧草都是充足的,總有一天會到目的地。這個故事告訴小孩子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看中目標,發揮自己的優勢,如果方向走錯,有可能會距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

5、《鄭人買履》:鄭國有個人想去買一雙鞋,他量了自己的腳,把尺碼放在座位上。等他走到集市,看中了一雙鞋子時,才想起:我忘了拿尺碼了。於是他又回去拿。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沒有買到。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呢? 他說:「我只相信尺碼,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成語比喻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❻ 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故事

兒子問:顏良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在下頭就這個話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我們該怎麼給小孩子們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農民起義的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偏差,例子有很多。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腦子里的印象一直是個溫文儒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關雲長》里姜文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呀? 我其實有個略顯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給小孩子講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多多地了解,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張泉靈在文章開頭碰到的問題,就可以這么解決: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❼ 想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家長應該怎麼做

想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買一些關於歷史的趣味書籍,勾起孩子對歷史的興趣。多帶孩子到一些歷史景點去參觀,給孩子講解有關景點的歷史故事。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以史為鑒,吸取教訓。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很多事件都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這一代的任務,就是學好中國的歷史,再將歷史傳給下一代,歷史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作為家長,要認識到傳授孩子知識並不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也是你們的責任。學習好歷史,不僅僅是讓孩子能夠有好的學習成績,而是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知禮節,懂世故的人。我們要知道,歷史對於一個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吸取歷史中的精華,拋棄糟粕,做好一個歷史傳承人應盡的義務。

❽ 教育孩子時,你會推薦哪三個歷史小故事講給他們聽呢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ypsb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系列是用十二隻喵演員來演繹的歷史劇,出版方希望用詼諧輕松的方式為大家講述歷史。

但同時也意識到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實在難以一一述說清楚,所以該系列作品是在查閱二十四史之後,選取一種主流觀點為大家講述的。


❾ 如何引導孩子學歷史

一、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感興趣才會主動接近、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不厭學才能更好學。
第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滿懸念的開頭的歷史課,必將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進而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學習。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兩全其美。在講新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導入課程。如,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堂課,不妨以這樣的情境設計導入課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礦……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放完這首歌曲後,老師問學生歌曲反映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由學生回答導入「九・一八」事變這堂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思考、提問和發言,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讀史使人明志」,結合時事熱點培養學習興趣。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系2009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文物高價拍賣事件,以及國寶流落海外的情況,引入當時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歷史故事、事件、逸聞等為課堂興奮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熟知歷史背景、各類文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後的故事;其次,教師要廣泛搜集教學素材,有意識地做好教學准備,如搜集影視、歌曲、文章等各類趣味素材,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於學習、願意學習。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分組探究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擴散性學習思維,同時,可以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以唱歷史歌曲回顧歷史,以參觀名勝古跡走進歷史,以演講形式點評歷史,以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以影視圖片感受歷史,以歷史知識問答鞏固歷史。如抗日戰爭單元「西安事變」一課,在其發生前後,國內外各派勢力是錯綜復雜的,各方態度也千差萬別,這是這一堂課的學習難點。對此,不妨通過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幾個片斷加以介紹,西安張、楊兵諫扣蔣,宋美齡、端納為和平解決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周恩來西安調停……通過回顧這一歷史,引導學生弄清進國內外各派勢力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引導他們分組探討當時蔣介石不能殺的時代背景,並以此延伸,進行一次課堂演講或辯論,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參與歷史。

三、講、練並用,採用有教無類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並具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課堂資源,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會中國博大精深歷史的風采。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講和練的手段,實施分類教學,引導學生進入主動者、創造者角色。對於差生,教師更要有耐心,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預習,講與本課堂有關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課的知識要點,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並按線索理出頭緒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分類,如將有關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將有關的事件集中起來,前後聯系,做到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❿ 假如你是幼兒園老師,你會給小朋友講哪些與歷史有關知識你准備如何去講

小朋友喜歡聽有趣的事情,所以絕對不能和歷史書一樣按日期講,多講講一個時期有趣的故事加以生動幽默的語言

閱讀全文

與如何給幼兒園孩子講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