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姓劉的皇帝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
新朝:淮陽王劉玄,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前趙:304--329
匈奴
建都:平陽(山西臨汾)
歷五帝
,劉姓
南朝宋: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劉姓
後漢
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2個皇帝
一共是50個劉姓皇帝
❷ 劉姓的皇帝共有多少位,開辟了多少個朝代
共有73位帝王(在位和追謚),開辟了10個朝代(請採納)
西漢時期君主(15帝)
太上皇帝 劉煓(太祖追謚)
高皇帝 劉邦
孝惠皇帝 劉盈
前少帝 劉恭
後少帝 劉弘
孝景皇帝 劉啟
孝武皇帝 劉徹
孝昭皇帝 劉弗陵
廢皇帝 劉賀
孝宣皇帝 劉詢(劉病己)
孝元皇帝 劉奭
孝成皇帝 劉驁
孝哀皇帝 劉欣
孝平皇帝 劉衎
孺子皇帝 劉嬰
玄漢君主(1帝)
武順帝 劉玄
赤眉漢君主(1帝)
繼帝 劉盆子
東漢時期君主(19帝)
光武皇帝 劉秀
顯宗 孝明皇帝 劉庄
肅宗 孝章皇帝 劉炟
穆宗 孝和皇帝 劉肇
- 孝殤皇帝 劉隆
- 孝德皇帝 劉慶
恭宗 孝安皇帝 劉祜
- 前少帝[1] 劉懿
孝順皇帝 劉保
- 孝沖皇帝 劉炳
- 孝質皇帝 劉纘
- 孝穆皇帝 劉開
- 孝崇皇帝 劉翼
孝桓皇帝 劉志
孝元皇帝 劉淑
孝仁皇帝 劉萇
孝靈皇帝 劉宏
漢少帝[2] 劉辯
孝獻皇帝
孝愍皇帝劉協
三國蜀漢君主(2帝)
昭烈皇帝(先主) 劉備
孝懷皇帝(後主) 劉禪
南北朝�6�1南朝�6�1宋之君主(12帝)
孝穆皇帝(宋高祖追崇) 劉翹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初謚中宗) 文帝
(初謚景帝) 劉義隆
劉劭
孝武皇帝 劉駿
劉義宣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廢為蒼梧王)
順帝 劉准
五代十國�6�1後漢�6�1君主(7帝)
(後漢高祖追崇) 明元皇帝 劉湍
(後漢高祖追崇) 恭僖皇帝 劉昂
(後漢高祖追崇) 昭憲皇帝 劉僎
(後漢高祖追崇) 章聖皇帝 劉琠事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劉知遠
隱帝 劉承祐
順帝湘陰公 劉贇
南漢(7帝)
文帝 劉安仁
聖武皇帝 劉謙
襄帝 劉隱
天皇大帝 劉岩
殤帝 劉玢
明孝皇帝 劉晟
惠帝 劉鋹
北漢(4帝)
神武皇帝 劉旻
孝和皇帝 劉鈞
少平皇帝 劉繼恩
英武皇帝 劉繼元
五胡十六國·漢(4帝)
光文皇帝 劉淵
武皇帝戾太子 劉和
昭武皇帝 劉聰
隱皇帝 劉粲
❸ 中國歷史上姓劉的皇帝有哪幾位歷時最長的是誰
劉姓皇帝如下,其中在位時間最長、最長壽的是西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終年71歲
西漢
高祖(劉邦)字季(公元前247--前195年)。漢開國皇帝,為漢王4年,在帝位8年,於平定英布叛亂中胸部受箭傷,後創傷復發而死,終年53歲,葬於長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35里處)。
惠帝(劉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祖長子,高祖死後繼位。在位7年,病死,終年24歲,葬於安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30里處)。
前少帝劉恭(公元前190年--公元前184年),在位4年,7歲被廢黜並被處死。
文帝(劉恆)(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在位23年,病死,終年46歲。葬於霸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35里處)。
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後繼位,在位16年。病死,終年48歲,葬於陽陵(今陝西省高陵縣西南30里處)。
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十子,景帝死後繼位。在位54年,於巡視途中病死,終年71歲。葬於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17里處)。
昭帝(劉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後繼位。在位13年,病死,終年22歲,葬於平陵。(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北13里處)。
昌邑王(劉賀)生卒年不祥。武帝孫,昭帝侄。昭帝死後無子,由他繼位,在位27日,被霍光廢黜。
宣帝(劉詢)(公元前90--前49年)。武帝曾孫,昌邑王被廢後繼位。在位25年,病死,終年42歲,葬於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15里處)。
元帝(劉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後繼位,在位16年,病死。終年44歲,葬於渭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12里處)。
成帝(劉驁)(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後繼位,在位26年,病死。終年45歲,葬於延陵(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北15里處)。
哀帝(劉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養子,成帝死後繼位,在位6年,病死,終年26歲,葬於義陵(今陝西省咸陽市西8里處)。
平帝(劉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劉箕子,元帝孫,中山王劉興子,哀帝死後繼位,在位5年,一說被王莽毒殺,一說病死,終年14歲,葬於康陵(今陝西省咸陽市西25里處)。
孺子(劉嬰)(公元5--25年)。宣帝玄孫,王莽毒死平帝後立他為帝,在位3年,於混戰中為亂兵所殺,終年21歲,葬處不明。
玄漢
更始帝(劉玄)(公元?--25年)。西漢皇族,在位3年,後投降赤眉軍,被封為淮陽王,被勒殺,葬於霸陵。
東漢
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57年)。高祖九世孫,先後推翻王莽,劉玄後稱帝,在位33年,病死,終年63歲,葬於原陵(今河南省孟津縣西長道社)。
明帝(劉庄)(公元28--75年)。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後繼位,在位18年,病死,終年48歲,葬於顯節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章帝(劉炟)(公元56--88年)。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後繼位,在位13年,病死,葬於敬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和帝(劉肇)(公元79--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後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27歲,葬於慎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殤帝(劉隆)(公元105--106年)。和帝幼子,和帝死後繼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終年兩歲,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葬於康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安帝(劉祜)(公元94--125年)。章帝孫,劉慶子,殤帝死後繼位,在位19年,於南下巡遊途中病死,終年32歲,葬於恭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少帝(劉懿)(公元?--125年)。章帝孫,安帝死後繼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葬處不明。
順帝(劉保)(公元115--144年)。安帝子,少帝死後被宦官擁立為帝,在位19年,病死,終年31歲,葬於憲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25里處,一說在洛陽市西)。
沖帝(劉炳)(公元143--145年)。順帝子,順帝死後繼位,在位不足半年,病死,終年3歲,葬於懷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25里處,一說為洛陽市西北)。
質帝(劉纘)(公元138--146年)。章帝玄孫,沖帝死後,被梁太後和梁翼迎立為帝,在位不足1年,被梁翼毒死,終年9歲,葬於靜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桓帝(劉志)(公元132--167年)。章帝曾孫,質帝被毒死後,由梁翼迎立為帝,在位21年,病死,終年36歲,葬於宣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靈帝(劉宏)(公元166--189年)。章帝玄孫,劉萇子,桓帝死後,竇後立他為帝,在位22年,病死,終年34歲,葬於文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少帝(劉辯)(公元175--189年)。靈帝死後繼位,在位不足半年,被董卓廢黜,後被毒殺,終年15歲,葬於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
獻帝(劉協)字伯和(公元181--234年)。靈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廢後繼位,在位31年,被曹丕廢黜,後病死,終年54歲,葬於禪陵(今河南省修武縣北小風村)。
蜀漢
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在位3年,終年62歲。
孝懷帝劉禪(207年-271年)在位40年,終年64歲。
匈奴漢
劉淵:在位2年;
劉和
昭武帝劉聰
劉粲
劉曜
南朝宋
武帝劉裕
少帝劉義符
文帝劉義隆
元帝劉劭
孝武帝劉駿
前廢帝劉子業
明帝劉彧
後廢帝劉昱
後漢
後漢高祖劉知遠(895年-948年),在位1年;
後漢隱帝劉承右,在位3年;
北漢
神武帝劉崇,在位3年;
孝和帝劉鈞,在位14年;
少平帝劉繼恩,在位1年;
英武帝劉繼元,在位11年
❹ 中國古代歷史上姓劉的皇帝有哪些
我國古代的皇帝可以說是非常多的,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溥儀,中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有統一的王朝,也有分裂的王朝,各種皇帝數不勝數,而如果要說這些皇帝當中,哪一個姓氏的皇帝最多,可能有很多人就不是很了解了,那古代姓什麼的皇帝是最多的,為什麼是這個姓氏的皇帝最多呢?下面就讓吾愛詩經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1、中國歷史上的劉姓皇帝一共有66位
1.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歷15帝: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昌邑王)、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孺子劉嬰。
2.新朝末年,綠林軍擁立西漢皇族後裔劉玄為帝,年號更始;赤眉軍領袖樊崇擁立西漢城陽景王章之後劉盆子為帝,年號建始;前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劉永自稱天子,建立梁國。
3.綠林軍領袖西漢皇族後裔劉秀建立東漢王朝,歷14帝: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庄、漢章帝劉炟、**帝劉肇、漢殤帝劉隆、漢安帝劉祜、北鄉侯劉懿、漢順帝劉保、漢沖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桓帝劉志、漢靈帝劉宏、漢少帝劉辯、漢獻帝劉協。
4.三國時期,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後裔劉備建立蜀漢王朝,歷2帝:昭烈帝劉備、後主劉禪。
5.西晉末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歷4帝:光文帝劉淵、漢廢帝劉和、昭武帝劉聰、漢隱帝劉粲,和武帝靳准除外。
6.劉淵養子劉曜建立前趙,歷1帝:昭文帝劉曜、太子攝政劉熙。7.東晉末年,西漢楚王劉交後裔劉裕建立南朝劉宋王朝,歷9帝:宋武帝劉裕、宋少帝劉義符、宋文帝劉義隆、元兇劉劭、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宋明帝劉彧、後廢帝劉昱、宋順帝劉准。
8.隋朝末年,突厥冊封馬邑太守劉武周為「定楊可汗」,劉武周自稱皇帝,改元天興;竇建德余部劉黑闥,自稱漢東王,建元天造,都於洺州。
9.五代十國時期,沙陀族人劉知遠建立後漢王朝,歷2帝:高祖劉知遠、隱帝劉承祐。
10.劉知遠之弟劉崇建立北漢,歷4帝:世祖劉崇、睿宗劉承鈞、少主劉繼恩、英武帝劉繼元。
11.靜海軍節度使劉隱建立南漢,歷5帝:烈宗劉隱、高祖劉龑、殤宗劉玢、中宗劉晟、後主劉鋹。
12.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建立桀燕,定都城為幽州,改元「應天」,歷1帝:大燕皇帝劉守光。
13.南宋初年,北宋叛臣劉裕在金國的扶植下,建立傀儡政權「大齊」,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轄黃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陝西地區,史稱「偽齊」。不久,遷都東平。兩年後,偽齊於四月遷都汴京。歷1帝:大齊皇帝劉豫。
14.明成化元年,荊襄流民首領劉通稱漢王﹐國號漢﹐年號德勝。2、古代有哪些姓氏的皇帝
一、劉
劉姓雖在百家姓中排名不是前三,可這個姓卻是古代出產皇帝最多的姓氏,劉姓共出產了54位皇帝(一說66位),主要朝代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五胡十六國時期前趙,五代十國時期後漢、南漢、北漢等。著名的皇帝就更多了,其中著名的主要皇帝有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以及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等人。
二、李
李在古代出產的皇帝也不少,前後應該大致有38位皇帝(一說63位),建立的王朝主要唐朝、後唐、南唐等王朝,以及明末大順政權。皇帝就有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南唐李煜,以及明末大順的李自成等。
三、朱
朱姓王朝主要就是明朝和後梁兩個王朝,其中明16帝、後梁王朝7帝,共計23位皇帝。朱姓的皇帝著名的就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後梁太祖朱溫等。
四、蕭
蕭姓在古代是比較尊貴的姓氏,也是出產過較多皇帝的姓氏,共出產了21位帝王,主要就是南朝齊、梁兩大王朝。蕭姓皇族人的文化修養都挺高的,著名的皇帝就有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等,都有較好的文學成就。
五、趙
出產了大致20位皇帝,朝代以北宋、南宋兩大王朝為主,也包含了一些民間起義「土皇帝」政權。知名皇帝就有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匡)義、宋高宗趙構等。
六、元
這個姓氏本是由鮮卑族拓跋姓改成的,是少數民族皇帝,可也有16位帝王,主要是北朝之北魏王朝,皇帝有道武帝拓跋珪、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等。七、司馬姓
西晉與東晉的皇帝都姓司馬,司馬氏出產了15位,著名的有晉武帝司馬炎、晉中宗司馬睿等。
八、孛兒只斤姓
這也是少數民族姓氏,建立了蒙古王朝與元朝,現在盡管已經很少聽到這個姓氏,可這個姓氏還是出產了13位帝王,最有名的就有成吉思汗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了。
九、慕容姓與愛新覺羅姓並列
這兩個姓氏都有12位帝王,於是這里就將這兩個姓氏並在一起了。慕容姓也是鮮卑族姓氏,魏晉南北朝時期建立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就是慕容氏建立的政權,由於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較為小的國家,統計也不是很全面,還有一說是有皇帝19位。
愛新覺羅姓就比較熟悉了,是由滿族建立的清王朝,也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主要皇帝有努爾哈赤、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光緒、溥儀等。
十、完顏
看了榜單不得不說,少數民族當皇帝的姓氏還真不少,數量也相當龐大,這里的完顏氏也是少數民族姓氏,出產了也有10位皇帝。政權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國,皇帝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開國君王完顏阿骨打了吧。
此外,做過皇帝的姓氏總匯:(按照時間順序,其中包括所有稱過帝的皇帝,包括割據勢力)
嬴,羋, 劉,趙,王,公孫,曹,孫,司馬,李,石,冉,慕容,張,段,苻,姚 ,馮,乞伏,赫連,呂,禿發,沮渠,桓,蕭,陳,侯,拓跋,元,高,宇文,楊,武,安,史,黃,勸,朱,郭,柴,錢,馬,孟,鄭,耶律,完顏,儂,大,蒲鮮,韓,徐,明,愛新覺羅,吳,袁。大致應該有55個姓做過皇帝。3、帝王之姓萬姓之首是哪個
帝王之姓就是劉姓,因為姓劉的人當皇帝也是最多的,在歷史上姓劉的當皇帝的一共有五百多人,所以同時還有「劉天下」的說法,而且劉姓也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姓氏,在所有姓氏人口中排在第四位,和探秘志一起了解一下吧。
而擔此稱號的姓氏也是個比較大的姓氏,同時和中國血統最純正5大姓氏有得一拼,這個姓氏就是劉姓,在所有姓氏人口中排在第四位。
劉姓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姓劉的人當皇帝也是最多的,所有被稱之為帝王之姓。在歷史上姓劉的當皇帝的一共有五百多人,所以同時還有「劉天下」的說法。在很多書籍中對劉姓給予了很大的贊譽。
而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比較有名的皇帝,在西漢時期有15個、東漢時期14個等等,還有一些農民企業的,總共加起來64個劉姓皇帝。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王爵、自立為王的,數量相當多。
另外在朝堂上,劉姓參政人數也挺多的,比如劉伯溫、劉銘傳等等很多有名的人都是劉氏子孫,也是比較龐大的隊伍。
有關劉家帝王和劉家有名政治家的故事可以說是一直講不完的,在三國時期,劉備等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故事,雖然現在的人不能和他們同屬於一個時代但是還是可以通過各種史書典籍來了解。
實際上除了劉姓之外,中國古代十大名門望族也是比較有名的大家族,這些都比較成功的大家族都是用姓氏作為樞紐的。
❺ 歷史上有幾位劉姓皇帝
自西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6年登王位(公元前201年登皇帝位)至南宋、金、齊帝劉豫公元1137年退位止,期間1343年中,劉氏共有59位皇帝,在帝王位共計676年,其中西漢一一東漢一統中華天下426年。
序號 朝代 姓名 世序 廟號或謚號 生卒紀年(公元) 在位紀年(公元) 在位
01 漢朝,西漢 劉 邦 75 西漢高 祖 公元前256——前195 公元前206——前195 12年
02 漢朝.西漢 劉 盈 76 西漢孝惠帝 公元前211——前188 公元前194——前188 7年
03 漢朝.西漢 劉 恭 77 西漢前少帝 公元前 ? ——前184 公元前187——前184 4年
04 漢朝.西漢 劉 弘 77 西漢後少帝 公元前 ? ——前180 公元前184——前180 5年
05 漢朝.西漢 劉 恆 76 西漢孝文帝 公元前202——前157 公元前179——前157 23年
06 漢朝.西漢 劉 啟 77 西漢孝景帝 公元前188——前141 公元前157——前141 17年
07 漢朝.西漢 劉 徹 78 西漢孝武帝 公元前157——前87 公元前141——前87 55年
08 漢朝.西漢 劉弗陵 79 西漢孝昭帝 公元前94 ——前74 公元前87 ——前74 14年
09 漢朝.西漢 劉 詢 81 西漢孝宣帝 公元前96 ——前49 公元前74 ——前49 26年
10 漢朝.西漢 劉 奭 82 西漢孝元帝 公元前75 ——前33 公元前48 ——前33 16年
1l 漢朝.西漢 劉 驁 83 西漢孝成帝 公元前52 ——前 7 公元前33 ——前 7 27年
12 漢朝.西漢 劉 欣 84 西漢孝哀帝 公元前25 ——前 1 公元前7 ——前 1 7年
13 漢朝.西漢 劉 衎 84 西漢孝平帝 公元前 9 ——公元5 公元前1 ——公元 5 6年
14 漢朝.西漢 劉 嬰 85 西漢孺子帝 公元 4 ——公元24 公元 6 ——公元 8 3年
15 漢朝。更始 劉 玄 83 漢更始帝 ? ——公元25 公元 23 ——公元25 3年
16 漢朝.建世 劉盆子 85 漢建世帝 公元10 ——公元 ? 公元 25 ——公元27 3年
17 漢朝.東漢 劉 秀 83 東漢光武帝 公元前 6——公元57 公元 25 ——公元57 33年
18 漢朝.東漢 劉 庄 84 東漢孝明帝 公元 28 ——公元75 公元 57 ——公元75 19年
19 漢朝。東漢 劉 炟 85 東漢孝章帝 公元 57 ——公元88 公元 75 ——公元88 14年
20 漢朝.東漢 劉 肇 86 東漢孝和帝 公元79——公元105 公元 88 ——公元105 18年
21 漢朝.東漢 劉 隆 87 東漢孝殤帝 公元105——公元106 公元105——公元106 八個月
22 漢朝.東漢 劉 祜 87 東漢孝安帝 公元94 ——公元125 公元106——公元125 20年
23 漢朝.東漢 劉 懿 87 東漢前少帝 公元115——公元125 公元125 七個月
24 漢朝.東漢 劉 保 88 東漢孝順帝 公元115——公元144 公元125——公元144 20年
25 漢朝.東漢 劉 炳 89 東漢孝沖帝 公元143——公元145 公元144——公元145 五個月
26 漢朝.東漢 劉 纘 89 東漢孝質帝 公元138——公元146 公元145——公元146 一年多
27 漢朝.東漢 劉 志 88 東漢孝桓帝 公元132——公元167 公元146——公元167 22年
28 漢朝.東漢 劉 宏 89 東漢孝靈帝 公元156——公元189 公元168——公元189 22年
29 漢朝.東漢 劉 辨 90 東漢少 帝 公元173——公元190 公元189 六個月
30 漢朝.東漢 劉 協 90 東漢孝獻帝 公元181——公元234 公元189——公元220 32年
31 三國.蜀漢 劉 備 89 蜀漢昭烈帝 公元162——公元223 公元221——公元223 3年
32 三國.蜀漢 劉 禪 90 蜀漢孝懷帝 公元207——公元271 公元223——公元263 41年
33 列國.漢國 劉 淵 90 漢國高祖 公元 ? ——公元310 公元304——公元310 7年
34 列國.漢國 劉 聰 91 漢國烈宗 公元 ? ——公元318 公元310——公元318 9年
35 列國.漢國 劉 粲 92 漢國少主 公元 ? ——公元318 公元318 1年
36 列國.前趙 劉 曜 91 前趙趙王 公元 ? ——公元329 公元318——公元329 12年
37 列國.夏 劉屈孑 94 夏 世 祖 公元 ? ——公元425 公元407——公元425 19年
38 列國.夏 劉 昌 95 夏 秦 王 公元 ? ——公元434 公元425——公元428 4年
39 列國.夏 劉 定 95 夏平康王 公元 ? ——公元431 公元428——公元431 4年
40 南朝.劉宋 劉 裕 96 劉宋武帝 公元356——公元422 公元420——公元422 3年
41 南朝.劉宋 劉義符 97 劉宋少帝 公元406——公元424 公元423——公元424 2年
42 南朝.劉宋 劉義隆 97 劉宋文帝 公元407——公元453 公元424——公元453 30年
43 南朝.劉宋 劉 劬 98 公元 ? ——公元453 公元453 三個月
44 南朝.劉宋 劉 駿 98 劉宋孝武帝 公元403——公元464 公元454——公元464 11年
45 南朝.劉宋 劉子業 99 劉宋前廢帝 公元449——公元465 公元465 1年
46 南朝.劉宋 劉 彧 98 劉宋明帝 公元439——公元472 公元465——公元472 8年
47 南朝.劉宋 劉 昱 99 劉宋後廢帝 公元463——公元477 公元473——公元477 5年
48 南朝.劉宋 劉 准 99 劉宋順帝 公元467——公元479 公元477——公元479 3年
49 五代.後漢 劉知遠沙陀後漢高祖 公元895——公元948 公元947——公元948 2年
50 五代.後漢 劉承佑沙陀後漢隱帝 公元931——公元950 公元948——公元950 3年
51 五代.北漢 劉崇旻沙陀北漢世祖 公元896——公元954 公元951——公元954 4年
52 五代.北漢 劉承鈞沙陀北漢睿宗 公元926——公元968 公元954——公元968 15年
53 五代.北漢 劉繼恩沙陀北漢少主 公元935——公元968 公元968 三個月
54 五代.北漢 劉繼元 沙陀北漢英武帝 公元 ? ——公元991 公元968——公元979 12年
55 五代。南漢 劉 南漢高祖 公元889——公元942 公元917——公元942 26年
56 五代.南漢 劉 玢 南漢殤帝 公元920——公元943 公元942——公元943 2年
57 五代.南漢 劉 晟 南漢中宗 公元920——公元958 公元943——公元958 16年
58 五代.南漢 劉 鋹 南漢後主 公元943——公元980 公元958——公元971 14年
59 南宋.金.齊劉 豫 南宋.金.齊帝公元1072—公元1143 公元1130—公元1137 8年
❻ 歷史上劉姓皇帝有哪些
大漢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漢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長安(陝西西安)
第1任高帝劉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劉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廢帝劉恭BC187年高後呂雉攝政
第4任廢帝劉弘BC187年高後呂雉攝政BC187—BC179年攝政8年
第5任文帝劉恆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劉啟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劉徹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劉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劉賀BC73年
第10任宣帝劉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劉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劉驁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劉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劉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劉嬰公元6—9年王莽攝政4年西漢王朝END
西漢王朝共15帝立國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長安(陝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國15年
玄漢王朝23—25年首都長安
第1任更始帝劉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漢王朝共1帝立國3年
東漢王朝25—220年首都洛陽
第1任光武帝劉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劉綉)
第2任明帝劉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劉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劉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殤帝劉隆106年
第6任安帝劉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嬰帝劉懿126年
第8任順帝劉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沖帝劉炳145年
第10任質帝劉纘146年
第11任桓帝劉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靈帝劉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劉辯190年
第14任獻帝劉協190—220年在位31年東漢王朝END
東漢王朝共14帝立國196年
三國蜀國的皇帝們:蜀漢昭烈帝劉備,蜀漢後主劉禪 南朝劉宋 武皇帝 劉裕 永初 420年—422年
— 少帝(後廢為營陽王) 劉義符 景平 423年
宋太祖(初謚中宗) 文皇帝(初謚景皇帝) 劉義隆 元嘉 424年—453年
— — 劉劭 太初 453年
宋世祖 孝武皇帝 劉駿 孝建 453年—456年
大明 457年—464年
— 前廢帝 劉子業 永光 465年
景和 465年
宋太宗 明皇帝 劉彧 泰始 465年—471年
泰豫 472年
— 後廢帝(蒼梧王) 劉昱 元徽 473年—476年
後漢 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遠 天福 2年。
二、隱帝承佑 乾佑 2年。 北漢:951--979 建都:太原
一、劉 崇 4年。
二、劉 鈞 l4年。
三、劉繼恩 l年。
四、劉繼元 1l年。 南漢——————
代祖 聖武帝 劉謙 追尊
烈宗 襄帝 劉隱 905-911 追尊
高祖 文帝 劉䶮 911-942 乾亨 白龍 大有 917年稱帝
殤帝 劉玢 942-943 天光
中宗 明孝帝 劉晟 943-958 應乾 乾和
後主 劉鋹 958-971 大寶
❼ 歷史上有多少位姓劉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劉姓皇帝是最多的,一共58個(不包括那些農民起義領袖),
讓我為您數一數,先來說一說劉姓建立的朝代,西漢,赤眉漢,更始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劉宋,南漢,北漢,後漢,桀燕,偽齊。劉姓建立的朝代就這幾個,姓劉的皇帝就是在這幾個朝代中產生的。
西漢12帝
西漢,是第一個劉姓建立的朝代,是劉邦擊敗項羽之後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西漢一共經歷了12位皇帝帝,享國210年。
偽齊1帝
劉豫是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權「偽齊」皇帝。他建都大名,使用金朝「天會」年號,恭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後來被金國所廢。
桀燕1帝
劉守光,劉仁恭次子。907年奪取父位,並將父親囚禁起來,909年又殺死兄長劉守文。911年稱帝,建立桀燕國,隨即遭到晉王李存勖的討伐,913年劉守光兵敗被俘,次年被殺。
在所有劉姓建立的政權中,只有劉裕建立的是宋,其餘都是漢。另外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很崇拜漢朝,就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劉億,而他的大臣們則姓蕭。因為劉邦的大臣是蕭何。
還有很多農民起義建立的劉姓政權
❽ 劉姓在古代有幾個皇帝
中國古代共有53位劉姓皇帝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後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驁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l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殤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l9年。
8、沖帝炳 永加 l年。
9、質帝鑽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靈帝宏 建寧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獻帝協 初平 32年。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備 章武 3年。
2、後主 禪 建興 4l年。
前趙:304--329 匈奴 建都:平陽(山西臨汾) 歷五帝
l、劉 淵 6年 2、劉 和 l年 3、劉 聰 8年 4、劉l 傑 l年 5、劉 曜 l3年
南北朝:
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
一、武帝劉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劉義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劉義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劉駿 孝建 11年。
五、廢帝劉予業 永元 l年。
六、明帝劉 彧 秦始 8年。
七、後廢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順帝劉 准 升明 3年。
五代:
後漢 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遠 天福 2年。
二、隱帝承佑 乾佑 2年。
十國:
南漢:9O5--97l 建都:廣州
一、劉 隱 12年。
二、劉 32年。
三、劉 玢 1年。
四、劉 晟 l6年。
五、劉 鋹 l3年。
北漢:951--979 建都:太原
一、劉 崇 4年。
二、劉 鈞 l4年。
三、劉繼恩 l年。
四、劉繼元 1l年
❾ 歷史上的劉姓皇帝有哪些
1、漢前少帝,姓劉氏,名不詳,一說名恭,西漢第三位皇帝,漢惠帝七年(前188年)至漢高後四年(公元前184年)在位。漢惠帝劉盈庶長子。漢惠帝朝,皇太後呂雉教漢惠帝皇後張嫣假裝有身孕,取惠帝與宮人之子,謊稱是張嫣所生,並鴆殺其生母,而後立為太子。
❿ 劉氏共有多少皇帝
共有三十五位,分別是西漢十二位、東漢十四位、蜀漢兩位、南漢五位、後漢兩位。
一、西漢皇帝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
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2、劉恆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
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漢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
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劉恆為代王時有位王後,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恆稱皇帝後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
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後。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
道德方面,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葯,深具孝心。後元七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於長安未央宮,後葬於霸陵。
3、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辟西南夷。
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歷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台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二、東漢皇帝
1、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今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 。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
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
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劉秀死後,其子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後人多稱呼為光武帝。
2、劉協
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漢獻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後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
劉協因被董太後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
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劉協後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謚號孝獻皇帝。
三、南漢皇帝
1、劉䶮(889年―942年),又名劉龑、劉紵,初名劉岩、劉陟,封州刺史劉謙第三子,清海、靖海節度使、南海王劉隱之弟,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建立者。
原籍上蔡(今屬河南),一說彭城(今江蘇徐州)。其祖因經商南海,遷居泉州(今屬福建)。
劉䶮初掌軍事之時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嶺南,西與馬楚爭奪容桂之地,攻佔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 。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劉隱去世,劉䶮為權知清海軍留後,後梁授劉䶮為清海軍節度使,封南平王。貞明三年(917年),劉䶮稱帝,建都番禺,改稱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據有今廣東、廣西及雲南一部分。劉䶮在位時期,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餘人為官,避免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
但劉䶮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廣聚珠寶珍玩,大興土木。為了課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年)劉䶮去世,廟號高祖,謚號天皇大帝。
四、後漢皇帝
1、劉知遠
劉知遠(895—948年),即後漢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東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為劉暠。
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長大後,面有特象,為當時人所咋異。雄武過人,勇猛善戰,事後唐明宗及後晉高祖時頗得戰功。
開運四年(947年),劉知遠稱帝,復為天福十二年。其統治期間,各地割據成勢而朝廷難控,並且手下多貪婪之輩,因此形成弊政,一時斂賦成災。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因病崩於萬歲殿,廟號高祖,謚號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葬於睿陵,位於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陽。
五、蜀漢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網路——西漢
網路——南漢
網路——後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