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普通話多少年的歷史

普通話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23 21:25:00

Ⅰ 普通話的由來

廣義的普通話至少也有3000年的歷史了,狹義的普通話也至少有300年(1728年雍正王朝以北京話作為官話)的歷史了。

普通話的歷史
根據研究和史料來看普通話的由來最早要追溯到漢民族共同語的產生,但這只是普通話形成的一個基礎,新中國成立後的漢民族共同語才叫普通話,同時也是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的通用語。

中華民族共同語是中華民族內部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是識別一個獨立民族的主要標志之一。

(一)中華民族共同語

1. 雅言
漢語自古以來有方言,同時也有共同語。漢民族共同語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生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叫「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根據歷史記載,春秋時候孔夫子時代管共同語叫雅言。孔夫子的出生地用現在的地理方位說就是山東人。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來自當時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學生都講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講課的時候怎麼能夠讓來自各地的學生都聽得明白呢?因為當時有共同語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講學的時候用雅言,這樣交際沒有什麼障礙。這種叫做「雅言」的共同語言便是普通話的由來源頭。

Ⅱ 普通話在歷史上有多少年了

「普通話」作為一個定義,是新中國以後的事兒。
但是普通話在中國,最少已經出現數百年了。
大約在400-500年前,在東北地區的漢族人,講一口標準的漢語,四聲齊備,語調平和,叫做「長哈片子」,就是流行於長春---哈爾濱一帶的語言。。隨之滿清入關,這種漢語與明末的北京官話混合,形成了「京片子」,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老北京話」。
「京片子」在流行在北京城裡,就是現在二環以內的地方。出了城門,味兒就變了。二十年前,海淀、豐台、東大橋、門頭溝,各說各的不同的話,都不是「京片子」。
到了民國,把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話叫做「國語」,以區別各地的方言。
解放後,才正式定為「普通話」。
究其根源,普通話就是古代的「長哈片子」略帶有「京腔」的語言。

Ⅲ 普通話有多少年的歷史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後,確定國語標准;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准音的主要採集地,制定標准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3)普通話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標准漢語。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局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Ⅳ 最早的普通話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到底是如何記載的

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隔十里說話就會變腔調,隔百里文化民俗就不相同,為了交流方便,於是近代誕生了普通話。如今我們使用的普通話,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制定的標准,其標准音主要採集於承德灤平縣。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距今至少2500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普通話”,《論語》中一段話揭開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普通話,其實夾雜了很多契丹、女真、蒙古等口音。宋朝時期,北方幽州地區(北京周邊)先後被遼國、金國、蒙古占據,數百年演變之後,慢慢形成了地區方言——“幽州語”,後來這一方言又受到清朝滿語影響,令人想不到的是,“幽州語”最終成了如今我們廣為人知的普通話。

Ⅳ 普通話的由來歷史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為雅言。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將北京官話命名為國語;民國時多次制定標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語音,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後,確定國語標准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准音的主要採集地,制定標准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5)普通話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推廣過程

中國地域廣闊方言眾多。由於不同方言在溝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礙,不利於各地經濟文化的溝通交流,因此存在「區域文化島」的現象,這些「區域文化島」保留了不同地區的先進文化和民間智慧的精華,但是由於語言障礙無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補,因此,需要有一種共同語來消除「區域文化島」,將中國廣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來。

不過推廣一門語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宜操之過急,要恰當處理好地方語言的發展和普通話推廣之間的協調性。推廣普通話的目標不是要消滅地方語言,而是要消除溝通障礙,但是在推廣當中的確出現了消滅方言的現象(例如南寧的平話與白話),所以在推廣的時候要把握好力度,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

因為語言多樣性一直是中華文明的寶貴文化積淀之一,就和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一樣,因為多樣性,這個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因為多樣性,生物圈才能維持平衡,保證物質流動和能量傳遞能夠正常的進展下去。

語言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語言多樣性,才彰顯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和源遠流長的歷史積淀,因為多樣性,才不會所有的人都用一種同樣的思維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北京話、大陸普通話、台灣國語、新加坡華語、馬來西亞華語等在語音、詞彙等方面有少許差異。要注意的是北京話並不屬於一種標准語,因為它是未經整理和標准化的北京城區方言。以上的幾種標准語都是以北京話這種方言為基礎來進行標准化的產物。

Ⅵ 普通話是我國幾年的歷史

從提到這個詞開始就是113年的歷史。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系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後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一文中提出,「文學革命的任務,決不止於創造出一些新式的詩歌小說和戲劇,它應當替中國建立現代的普通話的文腔。」「現代普通話的新中國文,應當是習慣上中國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現代『人話』的,多音節的,有結尾的……」並與茅盾就普通話的實際所指展開爭論。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並鞏固下來。
新華字典
1949年主持教材工作的葉聖陶力主將小學「國語」科改稱「語文」。
1950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准(草案)》規定:「所謂語文,應是以北京音系為標準的普通話和照普通話寫出的語體文。」「講解用的語言,仍用以北京音系為標準的普通話,不用方言土語。」《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初稿)》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再次強調:「教給兒童的語言必須是規范化的漢民族的共同語言。這種語言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推廣普通話是小學語文科的一項重要任務。」「第一是詞的聲音。這首先要求依照普通話的語音進行教學;在方言區域須特別注意正音工作。」
在1955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期間,將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為「普通話」,並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新中國的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的普通話」。
1955年11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向全軍發出了《關於在軍隊中推行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和實現語言規范化的通知》。1955年11月17日,教育部發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並補充了對普通話的定義:「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6]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准。「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普通話標准音採集地。「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義。
1982年,呂叔湘在人民日報上呼籲推廣普通話,提出「所有學校都應該是推廣普通話的陣地」、「中學是推廣普通話的重點」。
1990年國家語委明確以廣東、福建兩省和上海市作為南方方言區推廣普通話的重點地區。
1991年第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普通話」。1991年派出專門的調查組深入廣東、福建的一些地區做了較為深入的調查研究,就兩省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提出建議。
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施行,確立了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廣播電台、電視台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2014年9月21日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與河北省政府共同舉辦的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重點活動在河北省灤平縣舉行。
2014年是國務院確定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17周年。李衛紅說:「17年來,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顯著增強,目前全國有70%以上的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95%以上的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中華民族幾千年書同字、語同音的夢想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普通話是以北京話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與會專家認為,推廣普通話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而是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閡,以利於社會交際。

Ⅶ 普通話是如何形成的,起源於中國哪地方

普通話的形成: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根據元雜劇的用韻編寫的,書中歸納的語音(聲母、韻母、聲調)系統已經相當接近今天的北京話,因此,成為近代普通話形成的原始基礎。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的漢民族共同語實際上已經形成。

普通話起源於中國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200多年的歷史斷層,「洗」掉了灤平原先的方言;滿清旗民在灤平開田建庄,又讓灤平成為北京官話的推廣區。灤平既然像是空白磁帶,大量來源多樣的移民沒有強勢方言,通用的就是清朝推廣的北京官話,可以說在清朝時灤平就是北京官話推廣的先行區。

(7)普通話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清朝高級貴族群體在灤平紛紛建立「口外莊田」,在空白區域形成一個新的貴族區。北京官話是北京雅音,區別於北京胡同音,雅音以當時有文化的貴族群體為主要使用人群(並帶動其他人模仿學習),學習漢語韻典,在語速、氣流、韻味等方面有講究,形成高雅音質。

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灤平話,受北京官話影響很深,演變中也具備了自己的特點,比如直接、清晰、明確。也許這些恰好符合推廣的標准吧。」從清末到民國,再經過新文化運動,影響廣泛的北京官話最終成為新中國普通話的前身。

Ⅷ 普通話的歷史

我國古人十分重視各地方言的統一,於是出現了「雅言」。《辭海·雅言》條說:「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孔穎達在《正文》中說:「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語言為基礎,周朝的國都豐鎬(今 西安西北)地區的語言為當時的全國雅言。孔子在魯國講學,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來講學的。《論語·述而第七》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周以後,各朝隨著國都的遷移,雅言的基礎方言也隨之修正,但多數仍以京城語言為標准。 普通話並不是古代正宗的漢語,而是變味的漢語。
這是因為普通話是滿清官話,是清朝的時候滿人統治者的專用語言。英語稱為mandarin。

其中man就是滿族的意思。普通話是滿人學習北京漢人講明朝官話時產生的,其發音跟明朝官話已經有較大的不同,因為滿人學講明朝官話的時候,由於受滿語的影響,帶有了濃厚的滿語腔調,發音不倫不類,在當時的北京人聽起來很蹩腳,當時的明朝官話是江蘇話,是吳語。

當時的外國傳教士進入北京時,曾把北京人講的明朝官話的拼音記錄下來,發現只有z c s ,沒有zh ch sh ,是典型的吳語特徵。

語言專家的考證證明明朝官話是吳語。另外,即便從常理考慮,朱元璋定都南京,他講的就是吳語,他兒子當然也講吳語,遷都北京後,明朝官話還是吳語,當時的北京人也講吳語。普通話脫胎於明朝官話吳語,但是經過滿人的口後和吳語就不大一樣了,變音變調了。

由於滿人是統治者,通過政權的權力,本來只是滿人專用的滿清官話就在全國推廣傳播,後來就被稱為國語或者是普通話。所以普通話是經過滿人改造後的漢語。是滿人創造發明的。

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等省由於天高皇帝遠,古代漢語保留的很好,沒有被滿清官話也就是普通話消滅。所以現在的南方人還講明朝以前的古代正宗漢語,北方人居然稱它們為鳥語,這是無知的表現,唐詩宋詞用南方的鳥語來念,非常順暢,壓韻壓得非常好,但用普通話念,就有問題了.因為唐宋詩人詞人他們不講普通話。他們講的是古代漢語。跟南方鳥語一樣或者相似或者相近。

普通話的歷史只有400年,400年前中國沒有現在所謂的這種「普通話」。現在的普通話是滿人的專用漢語!是滿人發明的。深深的打上了滿人的烙印。大家如果不相信,去問問語言學家就知道了。孫中山恨滿人統治者,曾想用廣東話(古漢語)作為國語(普通話),但沒有成功。因為滿清官話勢力太強了。

後來民國政府投票。普通話比四川話多了一票成為了國語。其實四川話和普通話是同一種語系的語言,只是腔調不同而已,能聽懂普通話的人也能聽懂四川話。 (註:這是以訛傳訛,實際上是由專門機構,一個字一個字的定音)

北京話,明朝的時候是吳語,後來和滿清官話(即普通話)相互的影響,逐漸接近。所以北京話和普通話極其相似,但是不會完全相似.他們只是相互靠近的關系。

另有資料:普通話是北京話嗎?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742.shtml

Ⅸ 請問普通話的歷史有多久

1000多年,就是東北方言的 讀書音,而已

東北口音 ,區域,是最大的方言區,涉及人口 地域最大,而且發音與中州洛陽 華夏古都非常接近,也很利於閱讀書面文字,,就被迫成為普通話了,
就是東北方向的大眾方言口音,折中平均一下,好似河北口音,在略去了 河北和京城特有的大舌頭,就完事了,就是普通話,
東北方言(包括河北),口音初步形成於遼代,完善與元代,最早也可能是北魏,也就是後來所說的 漢兒話 契丹花 乞大話,
具體口音,輕參看,古代半島的口語教材,書名叫 老乞大
凡是人口搬遷,民族融合,都會導致口音的融合 標准化,方言區面積擴大,,當方言口音區面積達到200萬平方公里以後,就被迫的成為普通話了,
東北方言是 黑龍江流域(涵蓋200萬平方公里的地域)的多種語言口音的集合,西部鮮卑 東胡 契丹,東北部 邑婁,東部女真,中部 東南部 肅慎穢貉扶余高句麗,南部遼寧河北,

東北口音 是肥沃莊稼地 森林 溪流 漫長冬季的感覺,和西北方言 突厥孜然味 區別明顯,

閱讀全文

與普通話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