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羽死後劉備為什麼要報仇打孫權
因為在兵敗麥城時關羽父子被吳國俘虜,帶回吳國後,關羽父子都被斬殺了。因為當年劉關張三人的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此時劉備就准備要報仇了。
❷ 劉備打孫權真是為了關羽嗎
生氣的原因是,結拜兄弟關羽被孫權害死了!30多年的兄弟情深,讓劉備倍感痛苦。於是他決定,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孫吳。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劉備卻是“沖冠一怒為兄弟”。
許多人都反對劉備出兵。
很多人認為,劉備在關羽被殺害後喪失了理智,不顧大家的反對貿然攻打孫吳,以至於釀成苦果。然而,關羽被殺害是劉備興兵的導火線,卻並非主要原因。
劉備最大的特點是“喜怒不形於色”,能忍常人不能忍,他絕不是那種“一點就著”的火炮性格。劉備一定要征伐孫吳,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❸ 為什麼劉備不聽群臣建議,兵發東吳打孫權呢
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決定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只是因為發生在關羽失荊州之後,被劉備用之為師出之名。故而《三國志》中多次強調劉備因為關羽報仇而出兵,記載道:
二、政治方面的考慮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劉備攻下益州之後,遇到了一個較大的難題。因為劉備是從北方而來,最早參與中原逐鹿,後藉助赤壁之戰崛起,益州本是劉璋的地盤,也有不少劉璋的班底。這就讓蜀漢的統治階層變得非常復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政治集團:
1、中原派:自從劉備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建立第一支隊伍起,劉備就建立起了以劉關張為核心的團隊,這支團隊最忠誠於劉備,最希望打回中原,也最希望統一江山。
2、荊州派:以諸葛亮、蔣琬為代表的荊州人,多數是在荊州駐扎是加入的,他們參與了赤壁之戰,參與了攻打益州,是支持攻打東吳,收復荊州的。
3、益州派:以法正、李嚴、黃權為代表,他們表面上忠於蜀漢,但在益州本地有著千絲萬縷的地方政治利益,是劉備最為擔憂的一個政治勢力。
❹ 劉備為什麼敢打孫權不怕曹操滅了他
劉備打孫權的時候曹操已經去世了,天下英武謀略傑出者只有劉備一人,而且劉備平定巴蜀,兵鋒正盛,益州軍士勇猛彪悍,那時的劉備已經的傲世天下了,天下莫敢與之爭,曹操生前自奪取漢中失敗後一直避其鋒芒。
❺ 為什麼劉備不聽群臣建議,兵發東吳打孫權
班上有三個比較優秀的同學,分別是小曹、小孫、小劉。這三個人當中,小曹有一罐糖,小劉和小孫各有一顆糖。這三個同學,各有各的小算盤。小曹身體最強壯,想把另外兩顆糖給搶過來,經常欺負另外兩個。小劉和小孫比較弱小,為了保護自己的糖果,避免被小曹欺負,只好聯手。
形勢的變化,讓劉備不得不調整與吳國的關系;曹操的按兵不動,讓劉備錯誤地判斷主次矛盾;荊州的丟失,讓劉備義憤填膺;關羽的犧牲,讓劉備的理性被仇恨蒙蔽。
❻ 劉備屢屢敗給孫權這是為什麼
孫劉雙方算是有過三次交手,但每次都是劉備吃虧。原因是前期劉備不敵孫權,後期失去理智。
一、為荊州雙方大打出手。
孫劉當初為了一起抗擊曹操,就結盟了。雖然雙方是盟友關系,但實質上都是利益關系。當初為了更好抗擊曹操,劉備就問劉孫權借了荊州的南郡,這個時候雙方還處在蜜月期,孫權當然答應了。劉備之後被劉璋請去益州一起打張魯,後來張魯沒幹掉兩人自己鬧掰了。劉備帶兵奪下了益州。這個時候孫權就覺得劉備有點勢力了,這荊州的南郡得趕快要回來。
關羽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忍不了了。就准備東征,當時很多人都勸言劉備不要東征,劉備不聽執意東征。劉備帶著八萬人馬浩浩盪盪的出發,前面都還挺順利的,奪回了荊州。可以後來還是被陸遜一把火燒沒了。這一次交手劉備直接去世,失敗的原因,劉備太急了。
❼ 劉備為什麼要打孫權
為了給關羽報仇。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而張飛又被部下所害。
孫派遣使者前來請和,劉備大怒不許,吳將陸遜等屯兵秭歸,被蜀將吳班擊破。劉備軍占據秭歸,派遣馬良聯合武陵五溪蠻夷。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劉備派遣黃權督江北水軍,自率陸軍進軍。秋七月,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將軍馮習、張南、傅肜 、程畿等戰死。
(7)歷史上劉備為什麼打孫權擴展閱讀:
三國時代,曹魏是實力最強的一國,而且遠比蜀漢和東吳要強大,三足之所以能鼎立,靠的是孫劉聯盟來頂住曹魏。
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稱帝,然後便率兵伐吳,孫劉聯盟眼看要瓦解。孫權趕緊派人去求和,但是劉備頭硬,不答應,大戰一觸即發。
同年七月,劉備率領的蜀漢大軍殺到夷陵,和東吳軍隊開戰,史稱夷陵之戰。這場戰斗是直接原因可以看作是關羽的死。
孫權命令陸遜作為前線的總指揮,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抗蜀軍。同時,孫權還作了另一手准備,向曹魏稱臣,畢竟不能讓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局面,既然劉備翻臉,那麼只能和曹魏交好了。
然而,初出茅廬的陸遜卻給劉備好好的上了一課。在夷陵之戰里,陸遜不急不躁,沉著冷靜,全面的分析了戰爭的局勢,然後力排眾議,避免和劉備大軍剛正面,而是耐心等待機會。
在基本了解了敵我雙方的情況之後,終於找到了機會——劉備竟然連營七百里,這給了東吳縱火團有又一次發揮的舞台。陸遜讓士兵人手一根火把,突襲劉備的營寨,成功的火燒連營,一舉擊潰了蜀軍。
幸好劉備姓劉,遺傳了劉邦的技能——逃跑,一口氣跑回了永安。其實,劉備連營七百里也是逼不得已的選擇。
因為夷陵的地勢問題,劉備駐軍的地方狹長,兩邊都是山,戰線鋪展不開,只得縱向駐扎,給了陸遜致命一擊的可能。雖然陸遜打贏了蜀軍,但是孫權並沒有繼續讓軍隊追擊,而是再一次議和,已經無力再戰的劉備只得同意停戰。
孫權之所以議和,一方面是曹魏這個所謂的「盟友」只是表面的,並不牢靠,在和蜀漢纏斗下去,只怕有危險;另一方面,益州確實是不好打,沒必要了,趕緊議和,把這事了了。
劉備受此重大打擊之後,一病不起,在公元223年於永安託孤諸葛亮。諸葛亮掌控蜀漢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恢復了同孫權的聯盟,然後鞏固國內局勢,平定叛亂。
不得不說諸葛亮治國的實力確實是強,僅僅用了幾年,就可以做到主動出擊了,開始北伐,而且後方不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備
❽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打孫權真的是為了關羽嗎
劉備打東吳是必須要去打的,如果他當時不去打東吳,那麼蜀漢可能會亡得更快。為什麼駱駝要這么說呢?我們先從劉備打東吳的動機分析。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在內,在一段時間內,都認為劉備打東吳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給死去的關羽報仇。
❾ 劉備算起來是孫權的妹夫,為何他還要領兵去攻打孫權
劉協讓位以後,到山陽做起了閑暇公侯,可蜀地卻傳言說他已被曹丕殘害。從鄭州到成都,關山萬里,傳聞滿天飛舞,這並不怪異,僅僅看三國劉備更想要堅信哪一條罷了。針對三國劉備而言,劉協遇害毫無疑問是最有益的。那樣,曹丕篡逆者的真實身份才可以做實,自身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走上帝位,持續壯漢的國祚。
因此三國劉備穿上喪服,親自為劉協出喪,並追謚其為孝愍皇上。自此益州全國各地的高官都是在競相匯報瑞祥,各種各樣神異狀況逐漸接二連三的產生,偏將軍張裔、黃權、益州別駕趙莋、治中從業楊洪、荀子勸學從業譙周等首先以上勸進,但被三國劉備回絕。
因而,三國劉備分辨曹丕要不借機收坐收漁利,一舉攻滅江東區,要不坐山觀虎鬥斗,兩不相助。總而言之,這次戰事一旦暴發,孫權的局勢顯著會比自身更為危險。果真這里三國劉備剛決策發兵,先前還一臉兇相,齜牙咧嘴,嘟囔著要佔領益州的孫權馬上就軟了,為大家演出了一把什麼叫秒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