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近代史歷史意義怎麼記

近代史歷史意義怎麼記

發布時間:2022-07-24 11:57:49

⑴ 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學習中國近代史,所學何用?當然要祭奠那些無辜喪命於外敵槍炮下的萬千同胞,要追憶三元里人民的拚死抗爭、「致遠號」二百五十名將士以艦殉國的英勇悲壯,要緬懷「戊戌六君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無數革命先驅捨生取義的愛國之舉。然而,最重要的意義是從這段苦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勵精圖治,振奮自強,做好今天的事,寫好中國的未來史。
中國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發端,意義不尋常。如果說此前的中國仍沉湎於「威加四方、萬邦懾服」的天朝大國的幻境之中,那麼此後的中國則被列強的鐵甲艦拖進了世界舞台之中。不可能有與世隔絕的安寧,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除被迫一戰,別無選擇。此後,世界經歷了兩次大戰,壓迫與反壓迫、侵略與反侵略的斗爭綿延不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世界范圍內的較量直到今天仍在延續;盡管政治格局、力量對比、較量方式與以前有很大的變化,但是看得分明:哪個國家和民族都希望在生存和發展的競爭中居於比較主動和有利的地位。即使和平與發展主導當今世界大勢的今天,挑戰和較量仍然貫穿其中。
今天是過去的延伸,也是未來的起點。為了把握今天,掌握未來,需從史鏡之中獲得寶貴的借鑒,才不失為智慧和聰明的民族。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講,其興也有因,其衰也有故,所以學習中國近代史,溫故而知新,對於我們抓住機遇,推進改革,實現「三步走」的宏偉戰略目標,是極有助益的。
中國近代史包涵著很豐富的內容,但有三條用苦難換來的教訓,可以說最為刻骨銘心。
無實力無以言尊嚴。近代中國是與外國列強簽署不平等條約最多的時期。所謂談判,實則是不談只判,除了割地賠款外,別的免開尊口。為什麼是這樣?因為談判桌後面是一字擺開的兵艦和大炮。朝廷的腐敗,國力的空虛,助長了列強的專橫。應該記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人高呼「公理戰勝強權」、要求從德國人手裡收復青島時的情景。然而,列強們完全無視中國人的要求,竟拿著中國領土做起了交易。事實教育了中國人:公理是存在的,但是面對列強,沒有實力做後盾的公理是多麼的不堪一擊。今天我們仍能看到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的余風,但和一百年前相比,當年列強的耀武揚威不復存在。因為今日的中國已不是昨天的中國,從各方面實力來看,我們不再無足輕重。正如有的運動員所說,尊嚴不是乞求來的,是用拚搏換來的。結論是:貧窮落後不是社會主義,甚至連國之尊嚴都不會有。
不自強無以論實力。人們很難理解,以中國幅員之大,人口之眾,文化之燦爛,怎麼會淪到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悲慘境地。是因為朝廷腐敗,軍閥混戰,國家分裂,民不聊生,軀體雖大卻弱不禁風。古人雲:「政亡,則國家從之。」一個無法團結起來、凝聚起來的民族,一個處於分裂和動盪之中的國家,雖地廣人眾、高城深池,卻不足以為強為固。中國近代史告訴我們,要使中國強大起來,首先要靠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倘十二億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這個民族的中興誰也擋不住。
不變革無以圖自強。中國向何處去?這是一百多年來無數志士仁人苦苦思索的問題,因而變法圖強構成了近代史最為動人的一章。至今我們在閱讀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等諸先賢的變革篇章時,仍感到虎虎有生氣。然而把這種變革由理論變成現實,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的,是毛澤東等成千上萬中國共產黨人。而鄧小平同志所開創的改革開放事業,則把這種偉大變革推向最為輝煌的時期。至少我們已經看到,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五十多年間,中國人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足以自豪的實力和充分的自信。一百多年來所進行的持續不斷的社會變革,已經使中國和中國人具有了嶄新的面貌,並將在開拓和創新中成為真正的巨人。

⑵ 中國近代史綱要該怎麼學,哪么多年代怎麼記

可以以歷史時間為線索,也可以重大事件為線索,記清歷史事件的具體內容,明確事件的背景,意義和影響。同時聯系實踐辯證思考。學習歷史不是光靠記憶,而是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若針對考試,理解記憶為好。

⑶ 中國近代史意義(1840-1949)記住 不是學習中國近代史意義是:中國近代史意義!! 急!!

走出中世紀,走向近代化(現代化)。
具體來說,一是從逐步淪落為半殖民國家、面臨亡國滅種危機,經歷抗爭、奮起,最終建立基本統一的主權國家;二是從閉關鎖國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封建、半封建狀態,經歷探索、斗爭,由被動而主動、由緩慢而快速地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或換而言之,即實現了獨立之願,開啟了富強之門。

⑷ 如何記住中國近代史的時間

答:
一、 等差數列記憶法即根據歷史年代排列所呈現的數學規律來記憶。例如,《辛丑條約》簽訂、辛亥革命爆發、九一八事變發生,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01年、1911年、1931年,這幾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
二、數字表示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如: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可概括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國每戶人家、每個地方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三利指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

⑸ 中國近代史的事件及歷史意義

中國在近代史的第一次標志性事件就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天朝上國被遠道而來的蠻夷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朝廷沒有任何一艘軍艦可以阻止幾千名英國士兵從南開始橫掃東南沿海。鴉片戰爭的意義在於讓我們認識到器物的不足,完全是代際差異,根本不是一個維度上的競爭。於是有了後來的洋務運動。

第二次標志性事件是甲午戰爭,帝國被東洋蕞爾小國打敗,帝王的乾坤獨斷落敗於集采眾議的立憲體制,證明了制度的失敗。於是有了公車上書以及後來的百日維新。甲午戰爭的結果證明了制度的力量,由此開始了從辛亥革命建立民國直至今日的制度變革。

第三次標志性事件則是庚子事變,繼承義和團基因的褒揚為偉大的革命運動,反之則稱為拳匪作亂,莫衷一是。但在這場事變中國人表現出來的文明素養之底下,證明了文化的失敗。就不說普通拳民燒殺教堂信眾,就連精英階級的山西巡撫毓賢,也可以做出覺得殺光境內所有洋人,無分男女老幼!這是文化的失敗,與極端組織公開直播砍頭毫無差異。

⑹ 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意義:

1、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國民文化素質。

2、反思歷史,並且正視歷史,汲取其中的經驗教訓。

3、借鑒歷史經驗,為振興中華,建設現代化的中國獻計獻策。

(6)近代史歷史意義怎麼記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為止。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要祭奠那些無辜喪命於外敵槍炮下的萬千同胞,要追憶三元里人民的拚死抗爭、「致遠號」二百五十名將士以艦殉國的英勇悲壯,要緬懷「戊戌六君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無數革命先驅捨生取義的愛國之舉。

⑺ 如何理解中國近代史對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意義

中國近代史是一個風雲激盪,大起大落的時代,英才輩出,也受盡屈辱,曾經民族的脊樑被打碎,然後又把垮了的精氣神重立了下,是一個重塑的時代,是最墮落,然後又復興的轉折點,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對中華民族有特殊的意義,促進了民族的覺醒,積攢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⑻ 中國近代史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意義

一、社會性質的變化。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通過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社會矛盾的變化。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務的變化。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閱讀全文

與近代史歷史意義怎麼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