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孺子可教對應哪個歷史人物

孺子可教對應哪個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2-07-24 18:38:29

『壹』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以及對應的主要人物

1、鞠躬盡瘁(諸葛亮)
2、一字千金(呂不韋)
3、一字之師(鄭谷)
4、東山再起(謝安)
5、一飯千金(韓信)
6、圖窮匕見(荊軻)
7、紙上談兵(趙括)
8、接竿而起(陳勝)
9、卧薪嘗膽(勾踐)
10、負荊請罪(廉頗)
11、三顧茅廬(劉備)
12、孺子可教(張良)
13、四面楚歌(項羽)
14、老當益壯(馬援)
15、投筆從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王)
17、暗渡陳倉(韓信)
18、嗟來之食(黔敖)
19、怒發沖冠(藺相如)
20、手不釋卷(呂蒙)
21、韋編三絕(孔子)
22、墨守成規(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26、口蜜腹劍(李林甫)
27、風聲鶴唳(苻堅)
28、泰山北斗(韓愈)
29、破釜沉舟(項羽)
30、東窗事發(秦檜)
31、程門立雪(程頤、楊時)
32、司空見慣(劉禹錫)
33、夢筆生花(李白)
34、力透紙背(顏真卿)
35、成竹在胸(文與可)
36、赤膊上陣(許褚)
37、馬革裹屍(馬援)
38、黃袍加身(趙匡胤)
39、洛陽紙貴(左思)
40、背水一戰(韓信)
41、聞雞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廬(諸葛亮)
43、完璧歸趙(藺相如)
44、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
45、樂不思蜀(劉禪)
46、指鹿為馬(趙高)
47、畫龍點睛(張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諱疾忌醫(蔡桓公)
50、一鼓作氣(曹劌)

『貳』 孺子可教是哪個歷史人物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名門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張良面前,直接把一隻鞋子丟到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撿起來!
張良很驚訝,想打那老頭。但看到老人年紀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橋把鞋撿了起來,然後又恭敬地跪著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腳穿好鞋,然後笑著轉身就走了。
張良更吃驚了,盯著老人離開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不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好時間卻遲到,怎麼回事啊?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公雞一打鳴,張良就出發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又遲到,怎麼回事啊?五天後再早點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小夥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本書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十年後有大成就。十三年後,小子你將再見到我,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啦。」 然後老人就離開不見了。第二天早晨,張良看那本書,乃是《太公兵法》。張良覺得這事很奇特,於是常常用功鑽研此書。
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叄』 下列成語與哪些歷史人物有關 罄竹難書 再衰三竭 拔山扛鼎 怒發沖冠 孺子可教 洛陽紙貴 韋編三絕

篝火狐鳴——陳勝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指鹿為馬——趙高
雞鳴狗盜——孟嘗君
鑿壁偷光——匡衡
圖窮匕見——荊軻
破釜沉舟——項羽
請君入翁(瓮)——來俊臣
江郎才盡——江淹
樂不思蜀——劉禪
煮豆燃萁——曹植
紙上談兵——趙括
再衰三竭——曹劌
木牛流馬——孔明
世外桃源——陶淵明
投筆從戎——班超
卧薪嘗膽——勾踐
圍魏救趙——孫臏
投鞭斷流——謝安
退避三舍——晉文公
望梅止渴——曹操
草木皆兵——符堅
完璧歸趙——藺相如
暗渡陳倉——韓信
拔山扛鼎——項羽
懸梁刺股——蘇秦
罄竹難書——隋煬帝
怒發沖冠——岳飛
毛遂自薦—— 毛遂
老驥伏櫪——曹操
口蜜腹劍——李林甫
鞠躬盡瘁——諸葛亮
黃袍加身——趙匡胤
孺子可教——張良
金屋藏嬌——劉徹
七步之才——曹植
洛陽紙貴—— 左思
韋編三絕——孔子
多多益善——韓信
焚書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漢武帝
夢筆生花——李白
老馬識途——管仲
一鼓作氣——曹劌

『肆』 孺子可教的主人公是誰

孺子可教的主人公是張良。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今河南禹州)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游四海。《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孺子可教(拼音:rúzǐkějiào)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孺子可教」的原義是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喻指年輕人有培養前途,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典故節選: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改名張良。有一天,張良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撿起來!」
張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對方年紀很老,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老人見了,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很不高興,但轉念想到鞋都拾起來,又何必計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就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請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成語寓意:
張良的敬老尊賢與持之以恆的態度,為自己贏得了信任與賞識,也正因為他懷著恭敬之心去研讀老者所授之書,才能真正領悟書中精髓,並因此受益。想要成大器,就要學會忍耐,尤其是對比自己年長的人更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恭敬忍是人生永不敗北的策略。

『伍』 孺子可教十面埋伏一字千金負荊請罪背水一戰入木三分的主要人物是誰都是誰

孺子可教:主要人物是張良(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裡面,黃石公對張良的贊語,認為張良這個年輕人懂禮貌,能堅持,有出息,可以造就。)
十面埋伏:主要人物是項羽,也可以說是韓信(楚漢相爭末期,漢王劉邦匯合韓信和彭越的大軍把項羽團團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韓信採用了十面埋伏的戰術,最終打敗項羽,逼使其烏江自刎,取得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
一字千金:主要人物是呂不韋(成語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和其門客編著了《呂氏春秋》之後,公布於咸陽城門旁,並將千金懸掛於書的上面,廣邀眾人前來評閱。並許諾: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個字或減去一個字,就獎給他一千金。所以「一字千金」由此而來)
負荊請罪:主要人物是廉頗,當然還有藺相如(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與藺相如爭功。但是藺相如的寬宏胸懷讓老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從此以後,他倆成了好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背水一戰:主要人物是韓信(成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領兵攻打趙國。在太行山井陘口戰役中,韓信採用背水列陣,誘敵出動,然後再用奇兵偷,最終以少勝多,打敗了20萬趙軍。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從此就出現了「背水一戰」這個成語,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入木三分:主要人物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成語出處是唐朝·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裡面講東晉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木頭底!驚嘆王的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從此入木三分就比喻書法功力好或分析問題透徹)。

『陸』 孺子可教出自哪個歷史人物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柒』 請問孺子可教這個成語中的孺子指的是哪一個人物。正確答案是什麼

孺子可教。孺子:小孩子。形容青年人有出息,可以造就。人物是指張良。出自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中的人物

『捌』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以及相對應的主人公有哪些


可愛的zzz聖
TA獲得超過9萬個贊
聊聊
關注
成為第438位粉絲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編輯於 2015-05-21
查看全部2個回答
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及方法,高考學霸學習心得分享!
根據歷史相關內容為您推薦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及方法,高考是所有的家長及學生都面臨的一道嚴峻的問題,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及方法,嘗試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心得體會。
山西恆雅博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廣告
歷史,好老師1對1教出好成績.0元試聽
根據文中提到的歷史為您推薦
歷史,掌門1對1擁有超萬人教研人員,1對1針對性教學,查缺補漏,快速提升!歷史,小初高在線1對1輔導,好老師1對1輔導教出好成績。
上海掌小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以及相對應的主人公有哪些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極速提問
動物樂園 正在咨詢一個寵物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免費下載快手極速版app_看中國民間故事的家常做法_做中國民間故事視頻
中國民間故事_看視頻學美食,做中國民間故事簡單易學味道好。更多中國民間故事的家常做法
廣告2021-03-25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 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請君入瓮[ qǐng jūn rù wèng ] 瓮:一種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洛陽紙貴[ luò yáng zhǐ guì ]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望洋興嘆[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望洋:仰視的樣子。 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探驪得珠[ tàn lí dé zhū ] 驪:古指黑龍。 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唇亡齒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49贊·1,090瀏覽2019-08-28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1、聲名狼藉 釋義: 聲名:名譽。 狼藉:雜亂不堪。 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該成語出自《史記·蒙恬列傳》。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並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後來秦始皇出宮巡遊,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時本應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並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 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後,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於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後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 2、撥雲見日 釋義: 撥開烏雲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撥雲見日」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該成語出自《晉書·樂廣傳》。 典故故事: 晉代的樂廣為太尉賈充所賞識,被薦舉為河南尹。樂廣不願意出任外官,請好朋友、大文學家潘岳替自己寫一份辭呈。潘岳說:「你先將辭官的意思告訴我,方好動筆。」樂廣簡短地用一兩百個詞語表達意思,潘岳據之寫成洋洋灑灑的一篇名揚當時的《呈太尉辭河南尹表》。 大家都說:「樂廣不依靠潘岳的手筆,潘岳不依靠樂廣的設意,那麼就不會有這篇驚世之作。」 名士王衍,自視甚高,只佩服樂廣,他說:「我跟別人交談,總覺得對方話多,最近接觸樂廣,交談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話也多。真正言簡意賅的,天下只有樂廣一人。」 太子洗馬衛玠做了一個怪夢,日思夜想,得了心疾,茶飯無心,形憔神悴。樂廣去探病,問清底細,告訴衛玠說:「眼未見怪,怪從心生,心中無怪,病由何生?」衛玠頓時醒悟,病就好了。衛玠說:「樂廣胸中澄沏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的身的。」 衛玠的父親對樂廣的評價更高。他說:「樂廣是人中的水鏡,見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潔,如同撥雲見天。」 後人將「撥雲見天」改為「撥雲見日」。 3、厲兵秣馬 釋義: 磨好兵器,喂飽戰馬。形容准備戰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備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典故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從鄭國派人來告訴秦穆公說:「鄭國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軍隊來,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對秦穆公說:「調動大軍偷襲這么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准備,不會有什麼作為的。而且行軍路線上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穆公不聽,派大軍東行。 秦軍到了鄭國的邊境滑地,遇到鄭國人弦高趕著十二頭牛要到周朝集市去賣。弦高趕快讓人回國報信,自己將牛獻給秦軍作犒勞,說:「我們大王聽說你們要從這里路過,派我來犒勞你們,請不要嫌棄禮物輕薄。」 鄭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見杞子一夥正在整頓盔甲、磨兵器、喂馬,便對他們說:「你們留在我們鄭國時間也長了,我們國小物乏,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杞子就逃了。秦軍只好退了。 4、望洋興嘆 釋義: 字面意思是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量不夠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出自《莊子秋水》 典故故事: 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著兩岸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黃河被稱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漲,百川都匯進了黃河,黃河變得更加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黃河河神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流而下,一直來到北海。他向東望去,卻看不到北海的邊際。 於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海神感嘆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廣大,無邊無際,今天我要不來這里,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 北海海神說:「我在天地間也只是大山裡的一個小石頭,四海在天地間也就是糧倉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麼廣大的呢?」 5、出人頭地 釋義: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出自《宋史•蘇軾傳》 典故故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被人們合稱為「三蘇」,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於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在一片贊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後,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 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麼,便含笑而去。 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於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為之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後,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准備取為第一。 由於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並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為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為第二。等到發榜公布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裡便有些過意不去。 歐陽修得知《刑賞忠厚論》不是他的弟子曾鞏寫的,而是初出茅廬的蘇軾所寫,心裡覺得有點對不住蘇軾,竟讓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蘇軾以後送來的文章,篇篇才學橫溢,更是贊嘆不已。 於是寫信給當時聲望頗高的梅堯臣說:「蘇軾的文章實在是好,我應當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成語「出人頭地」就是由此而來的。當時聽說此事的人都不以為然,認為歐陽修誇大了蘇軾的才學,等以後他們看到了蘇軾的文章以後才信服。 後來,蘇軾得到歐陽修等文壇名流的指點,文章越來越好,後來果然出人頭地,和歐陽修等人被後人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聲名狼藉 (詞語釋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撥雲見日(漢語成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厲兵秣馬 (詞語解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望洋興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出人頭地 (漢語成語)
38贊·2,064瀏覽2019-05-11
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及主人公
歷史故事成語: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17贊·208瀏覽2016-12-01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以及相對應的主人公有哪些?
初出茅廬 (諸葛亮) 三顧茅廬 (劉備) 卧薪嘗膽 (勾踐) 負荊請罪 (廉頗) 完壁歸趙 (藺相如) 班門弄斧(魯班) 入木三分 (王羲之)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46贊·357瀏覽2019-09-13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完璧歸趙 讀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近義詞:物歸原主、物歸舊主。 反義詞:久假不歸、巧取豪奪、橫征暴斂。 例句:這些書我看過之後一定會完璧歸趙,請你放心。 2、圍魏救趙 讀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出處:《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近義詞:聲東擊西 反義詞:圍點打援 例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便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打他的縣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3、毛遂自薦 讀音:máo suì zì 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近義詞:自告奮勇 反義詞:自慚形穢 例句:學校需要能乾的志願者,小剛毛遂自薦。 4、負荊請罪 讀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玖』 孺子可教與哪個人物之間有聯系

是 孺子可教.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對「孺子可教」這一典故,宋代大文豪蘇軾有一段獨到的見「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而「孺子不可教也」原是「孺子可教」,但世人常與《論語》里「朽木不可雕也」搭配,以致誤認為是孔子說的. 孺子,主要指小孩子.本身並無貶意. 而孺子不可教也」是說:這個小孩子愚頓,不能舉一反三,所以給他講道理也是對牛彈琴.

『拾』 根據下列成語寫出相對的歷史人物

暴殄天物-商紂王
怒發沖冠-藺相如
暗度陳倉-韓信
手不釋卷-呂蒙
孺子可教-張良
一飯千金-韓信
嗟來之食-黔敖
紙上談兵-趙括
背水一戰-韓信
赤膊上陣-許褚
韋編三絕-孔子
破釜沉舟-項羽
寶刀未老-黃忠
旁若無人-荊軻
墨守成規-墨子
狡兔三窯-馮諼
病入膏肓-晉景公
卧薪嘗膽-勾踐
雞犬升天-劉安
樂不思蜀-阿斗
投筆從戎-班超
洛陽紙貴-左思
三令五申-孫武
大義滅親-石碏
高山流水-俞伯牙
望梅止渴-曹操
東山再起-謝安
偃旗息鼓-曹劌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風聲鶴唳-謝玄
夢筆生花-江淹
口蜜腹劍-李林甫
力透紙背-顏真卿
泰山北斗-韓愈
司空見慣-劉禹錫
黃袍加身-趙匡胤
程門立雪-楊時
成竹在胸-文同
東窗事發-秦檜

閱讀全文

與孺子可教對應哪個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