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和人民如何選擇了黨

歷史和人民如何選擇了黨

發布時間:2022-07-25 03:21:01

1. 歷史和人民如何選擇黨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奉的,而是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逐步地形成的,黨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的確立,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歷史的必然性。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這兩項根本性的歷史人物。只有能夠把這兩項歷史任務自覺地擔當起來並帶領人民為此而進行斗爭地爭執力量,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合格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是在長期斗爭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才逐步地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由此使自身從優質走向成熟的。也正是在長期斗爭的過程中,中國人民通過對中國歷史舞台上各種力量的建國方案、政治主張很實際行動的反復比較,逐步地認識了中國共產黨,並且在黨的領導下日益廣泛地團結了起來。

2. 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這是一個好問題,這是共產黨先輩們奮斗的結果,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勢所趨,有本書《為什麼是毛澤東》,建議看看。

3. 以史實說明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我們黨的誕生,有俄國十月革命的幫助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國家、民族救亡圖存的需要。黨的「一大」代表中,何叔衡、董必武是晚清的秀才;陳獨秀、李大釗等是有名的教授;毛澤東、王燼美、鄧恩銘等(以及周恩來、瞿秋白、蔡和森、趙世炎、惲代英、鄧中夏等),是剛離開學校的革命青年領袖,他們對中國國情有深刻認識。因此,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很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領導人。
近代中國面臨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吞並的危險。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維新派戊戌變法等都解決不了民族危亡問題,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直到中國共產黨產生,才真正出現了民族解放的曙光。沒有中國共產黨,中國就沒有真正獨立、自由和統一的希望。
歷史說明,蔣介石國民黨曾將中國帶到一條絕路;抗日戰爭勝利後,還決意要消滅中國共產黨,繼續其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確實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如果我們不知歷史的來龍去脈,不把黨的歷史和組織發展情況弄清楚,就不會真正懂得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設一個新中國的道理,一遇什麼氣候變化,就會迷惑甚至動搖起來。回顧歷史,我們就會知道,我們黨的發展過程,在許多方面不同於東歐黨,也不同於蘇聯黨,它是自己獨立奮斗、長期堅持武裝斗爭,經過無數艱難困苦,在長達28年浴血斗爭中,付出了2000萬人犧牲的代價,才取得革命勝利的。
雖然黨曾經犯過幾次重大路線錯誤,如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的錯誤,固然有自己的責任,但也同共產國際的錯誤領導有關。黨經歷的最大失敗,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一次是1934年六屆四中全會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白區絕大部分被破壞,蘇區損失90%,紅軍被迫長征,作戰略轉移。斯大林對我們黨總是不信任,認為中國黨不過在農村打游擊,分土地,怎麼能夠成為無產階級政黨呢?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還曾不同意我們同蔣介石作戰,以奪取全國勝利。大家知道,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農民階級是具有雙重性的階級,有革命性一面,但基本上是保守的,不是革命的動力。可是,中國這個東方農民大國,歷史上無數次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雖然最後都失敗了或變質了,但其規模、影響很大,都很有特色。古田會議的召開,紅軍避免了走歷史上農民戰爭的舊路,從而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取得革命勝利。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獨特貢獻。中國是一個農民國家,又是一個封建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有著豐富的珍貴的歷史遺產,出現過許多傑出的英雄人物。總之,從古代、近代到現代,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產生在這種土壤中的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思想,就具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一種天不怕、地不怕,一切強大的內外反動派都不在話下的精神。
歷史上我們黨是紮根在群眾之中的,是紮根在廣大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中間的。黨一開始成立,第一代知識分子黨員就脫下長衫到工廠、礦山、鐵路去,同工人交朋友,發展工人黨員,領導工人運動。黨在全國執政前,從大革命失敗到奪取全國勝利,共有22年主要活動於農村。在武裝斗爭中,發動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權,帶領農民翻身求解放。中國農民同黨有最密切的血肉聯系。黨的幹部尤其是軍隊中的幹部,主要來自農民和小知識分子。
中國的知識分子,也不同於西方的知識分子,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這一點。簡單說,由於近現代中國的內亂外禍的歷史,使得廣大知識分子願意跟共產黨走。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特別是五四運動時,在北京、天津、長沙、武漢、上海、南京、四川等地,都成立了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的進步團體,如北大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天津的覺悟社、武漢的利群書社、長沙的新民學會等,其中的代表人物多是共產黨最早的領導骨幹。如以毛澤東、蔡和森為首的新民學會,成立於1918年4月,後來發展到74人,其中有31人為共產黨早期的黨員和領導骨幹;除有二人後來成為反動分子外,其他都在教育界服務。如張國基長期在南洋教書,新中國成立後即回國工作;李振翩教授也從美國回來過。事情還不僅止於此,即舊社會中曾經長期思想落後的知識分子,也有轉變過來的。如楊度這樣的人,清末舉人,參加過黃興領導的革命活動,後來又是袁世凱籌安會六君子之一,在大革命後,竟成為共產黨員,在上海為黨做了許多工作。這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由此看出,中國共產黨的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不僅與工人階級有天然關系,與農民群眾血肉相依,同知識分子更有深厚歷史淵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中許多有代表性的人士,都同黨有過久遠關系,有的還給黨的地下活動以具體幫助,抗戰時期的上海,便是如此,至於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進步人士和抗戰前的七君子,以及廣大民主人士和八個民主黨派,就更不必說了。如前面談到的程潛、陳明仁等許多敵對陣營的人士,到了解放戰爭後期,郵局都認識到中國的希望不在蔣介石,而在共產黨。我們研究組織史資料,能夠發現許多這樣的事例。這有助於我們更堅信一點:任何內亂、外禍都不能抗垮我們黨。原因之一就在於黨植根於人民群眾的沃土中,甚至連敵對階級中的人也信服這一條:只有共產黨能夠救中國,領導中國。"文革"十年亂到那種程度,但粉碎"四人幫"後,能夠很快撥亂反正,能夠從理論到實踐,如實總結長達20年的"左"的錯誤教訓,哪怕這個錯誤主要責任在毛澤東,他是黨的領袖,新中國的創建人,具有崇高威望。這說明我們黨不管犯了多大錯誤,自己是能夠糾正的。這也是黨能夠取信於民的原因。

4. 近代以來,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和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

歷史發展的必然最終表現為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以為人民事業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和無私奉獻,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確立了領導地位 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歷史的必然要求最終表現為人民的選擇。誰能夠領導,誰不能領導,終歸取決於廣大人民群眾。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道理,並非只有共產黨人才懂得。但是,只有代表先進階級和先進生產力的政黨才能真正、徹底反映和實現人民利益,而其他政黨或者理論與實際相脫節,或者始行而終棄。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政治力量都在爭取群眾,標榜自己是人民的代言人,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反動統治勢力掌握著國家政權和宣傳機器,對中國共產黨進行迫害和污衊,對中國共產黨的妖魔化宣傳,從來沒有停止過。如同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所說,共產黨是個窮黨,又被廣泛地無孔不入地宣傳為殺人放火,姦淫搶掠,不要歷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講道理,共產公妻,人海戰術,總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惡不赦的人。可是,事情是這樣的奇怪,就是這樣的黨,獲得了數萬萬人民群眾的擁護。原因很簡單:人民群眾對一個政黨的認識,不僅是聽其言,更是觀其行的。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投入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盡管隨著形勢發展變化,黨的具體政策不斷有所調整,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宗旨,貫穿在黨的全部實踐中。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黨對人民利益的忠誠和貢獻表現得尤為鮮明。黨成立後不久,就聯合其他政黨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推動了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第一次大革命後期,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黨反動集團背叛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其他勢力脫離了革命,中國共產黨獨立堅持武裝斗爭的方針,開辟了土地革命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新時期;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中國面臨亡國危險時,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促進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又從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出發,提出建立聯合政府,實現民主和平,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國民黨反動集團違背人民意願,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黨領導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革命勝利。在四次大的革命斗爭中,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者獻出了生命。僅舉幾例: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時,遭受圍追堵截,人員損失過半;中央紅軍經歷千辛萬苦到達陝北,30萬人保留下3萬人。兩萬五千里長征是20世紀「地球的紅飄帶」,而這一紅飄帶卻是紅軍戰士的鮮血染成的。據《西行漫記》記載,在斗爭慘烈的鄂豫皖根據地,有的紅軍戰士家庭甚至整個村落群眾都被殺光。據中央民政部門和組織部門統計,全國有名可查和家屬受到優撫待遇的烈士,有370餘萬人。另據七大時的估計,北伐戰爭、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期間在戰場上犧牲的有76餘萬,其中有共產黨員32萬;1927年至1932年,僅在刑場上犧牲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至少在100萬以上。根據建國初期的普查,全國有2100萬革命者犧牲。只有以為人民服務作為唯一宗旨的政黨及其成員,才能有這樣大無畏的英勇奮斗和自我犧牲精神。黨的歷史是對黨的性質、綱領的最好說明,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表明,共產黨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忠誠、最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出了最大的貢獻和犧牲。正是在這樣的斗爭中,中國人民認識了共產黨,選擇了共產黨,與黨同心同德、患難與共,形成了「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的魚水關系。解放戰爭初期,一方是用飛機加大炮武裝的800萬國民黨軍隊,另一方是小米加步槍武裝的120萬人民解放軍,國共兩黨的軍事力量對比是懸殊的。然而,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武器的優劣,而是人心的向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得到人民的支持,解放戰爭開始,在東北的解放軍部隊只有一二十萬人,經土地改革得到翻身解放的農民,為保衛勝利果實踴躍參加子弟兵,3年後,已經成為百萬大軍。淮海戰役期間,支前民工多達百萬,人推肩扛的運輸力量超過了國民黨美式裝備的機械化車隊,保證了前方供給,創造了中外軍事運輸史上的奇觀,人們說,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了淮海戰爭的勝利。毫無疑問,人民的支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賴以確立的根本條件。 隨著中國革命的進展,主張走中間道路的人丟掉了幻想,在中國共產黨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作出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選擇,使黨的領導有了最廣泛的政治和社會基礎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建立了一些民主黨派,對促進民族團結抗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抗戰勝利後,一些民主黨派領導人希望在國共兩黨之間走中間道路,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國家。可是,國民黨反動派及其支持者美帝國主義,根本不允許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在經濟上,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買辦集團對民族經濟肆意摧殘;在政治上,他們撕毀政協決議,召開由自己一手包辦的偽「國大」,暗殺民主人士,甚至勒令中國民主同盟解散,使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走「第三條道路」的幻想徹底破滅。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民主黨派從中國共產黨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希望,走向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1948年,中國民主同盟在恢復民盟的會議中宣告:「一切所謂『中立』、『中間』的想法和幻想,實早已被徹底粉碎了」;「今後應積極支持以人民的武裝去反抗反人民的武裝,與共產黨實行密切的合作,為徹底推翻這個國民黨反動集團的統治和徹底驅逐美帝國主義出中國而斗爭」。1948年各民主黨派一致響應中共中央關於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新政協會議的號召,進入解放區,參加籌備新政協、建立新中國的工作。這是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關繫上的有歷史意義的轉折。各民主黨派一致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接受共產黨的綱領,這樣,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全中國除極少數反動分子之外的各階級、階層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黨的領導有了最廣泛的政治和社會基礎。

5. 論述歷史和人民為什麼要選擇中國共產黨

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作出了三個偉大歷史貢獻,具體如下:

1、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志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2、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最根本的變革:消滅了一切剝削制度,跨越式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和諧,推進了社會主義的建設;

3、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0年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

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30年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5)歷史和人民如何選擇了黨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級人民民主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初新政權的建立過程看,新政權的建立一般經過三個步驟,先是建立軍事管制委員會,安定新解放地區的局勢。

第二步,協商產生臨時性政權;第三步,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正式的政權。政權的參與者來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經濟上,恢復了被多年戰亂破壞的國民經濟。1949年國民黨逃往台灣時,帶走了大陸多年積累的黃金、白銀、外匯和重要文物,留給共產黨的完全是一副爛攤子。

這嚴重低估了共產黨人的能力。我們黨內不光有經濟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確的政策調動各方面群眾的積極性。

對農民,實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億多農民分得了七億畝土地;對工人,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國營經濟,使他們感到政治和經濟上都得到了解放;對民族工商業者,不光不沒收他們的資產,反而還通過加工訂貨等方式幫助他們恢復和發展生產。

這些辦法,使國民經濟到1952年底就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還迅速解決了國民黨留下的嚴重通貨膨脹問題。

外交上,盪滌了帝國主義的污泥濁水。新中國建立前夕,黨中央還在西柏坡的時候,毛澤東就提出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其中一條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他形象地把舊中國比作一間屋子,過去什麼人都進來踩上兩腳,藏污納垢,應該徹底打掃干凈,然後再請客。

所謂打掃,就是不承認舊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因為帝國主義侵略而失去的國家民族權益盡可能收回。在這之後,外國帝國主義曾經在中國享有的不正當權益盡數消除,曾經失去的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迅速回到中國人手中。

6. 歷史和人民怎樣一步步選擇中國共產黨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為了歌頌共產黨而寫的歌曲里的歌詞,這並沒有誇大其詞,因為在全國人民的心裡,無論是歷史的,還是時代的,中國共產黨都是指引我們闊步向前的必然選擇。
一、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
(一)、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
中國共產黨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於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第二國際社會民生主義、修正主義遭到破壞之後。它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科學發展觀和社會革命論,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列寧主義,是在斗爭中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的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身受帝國主義者、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三重壓迫,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他們很少可能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二)、共產黨成立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它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在北伐運動、抗日戰爭中,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共產黨用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擔任起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的歷史任務。

(三) 、共產黨的執政
中國民主與西方民主有一個很大不同,西方一般實行多黨或兩黨輪流執政,而中國是共產黨長期執政,因而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具有歷史合法性,從現實性上看,其合法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是提高政權穩定性和政策連續性的需要。如辛格所說,共產黨領導的一個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保持國家長期穩定發展。
其次,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是提高決策效率,進行有效治理的需要。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國家治理的任務極其繁重,而中國所處的歷史環境和國情又要求中國必須具有行之有效的政治決策和社會管理,決不可以是一種低效率的、制約過多的體制。
第三,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是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需要。
第四,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需要,是中國人民的百年追求與夢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才使中國和中國人民擺脫了深受帝國主義壓迫欺凌、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

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擁有科學完整的革命綱領,擁有最廣泛民眾的支持與擁護,所以,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必然。
(一)、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向復興
黨自誕生的那天起,在血雨腥風的革命斗爭中日益成長,領導了艱苦卓絕、震驚世界的中國革命,推翻了長期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讓中國人民真正當家做了主人。在新中國成立後,又領導了全國各族人民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之中,為實現富民強國的夢想而不懈努力。於是,在黨的一項項重大決策領導下,中國一步步的從貧困走向富強。
(二)共產黨代表人民的利益
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的組織。中國共產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中國從古代就是一個人口大國,人民的利益決定著一個政權的穩定,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發展,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只所以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民的支持。
黨從客觀實際出發,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制定了有中國特設的社會主義路線,集中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正是因為共產黨和人民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所以說共產黨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人民必然選擇它。
三、總結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其成為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我國是一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國家,先正處於社會關系大變動、社會結構大調整時期,社會矛盾和不穩定因素很多。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各族人民總體利益的唯一代表,起各項方針、路線、政策都是綜合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各個方面的利益要求,協調各方利益與矛盾,建立好了完備的統一戰線體系最有利於最廣大中國人民別根本利益的實現,有利於保持國家的統一穩定和社會的長治久安。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設國家,這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的庄嚴使命。
所以,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必然的。

7. 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

中國的近現代歷史充分證明了這樣的道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在長期革命斗爭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主體是人民,歷史的選擇最終要通過人民的選擇來實現。人民群眾之所以信任、選擇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能夠滿足人民需要的。在舊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毛澤東說:「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託給能夠代表他們的、能夠忠實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適應人民的需要,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後,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希望國家繁榮富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黨適應這種需要,領導人民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而奮斗,並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擁護和選擇的結果。

8. 人民和歷史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華民族提出了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奮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共產黨正是在為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斗中確立和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的。

早在中共二大制定的黨的綱領中就明確規定: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在完成民主革命後,再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即「建立工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個綱領確定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解決了中國近代以來革命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毛澤東也曾明確指出:「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而中國共產黨則從自己建黨的那天起,就把這樣的兩重任務放在自己的雙肩之上了」。

為了完成歷史賦予的雙重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幾個歷史階段,經過二十八年的奮斗,克服了「左」的右的錯誤干擾,堅持實事求是,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堅強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最終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帝國主義和有著美國的支持並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歷史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中國共產黨適時地提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就是以「一化三改」為核心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這條總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並舉,體現了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並舉。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到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得以確立。到1957年,以建立中國工業化基礎為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為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了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然而,要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特別是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何其難也。我們既無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冷戰時代的國際環境使我們也無法從西方發達國家獲得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更重要的是,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逐步積累和不斷深化的過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舊中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上初步實現了工業化,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又出現了一系列失誤,包括「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錯誤,走了一條曲折發展的道路。古今中外,任何個人、團體或政黨,完全不犯錯誤是從來沒有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黨也犯過嚴重錯誤,但是錯誤總還是由我們黨自己糾正的,不是別的力量來糾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幫』,也是由我們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來實現的。」

正是在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認真分析和反思失誤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二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中華大地上展現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巨大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光輝歷程,就是為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就沒有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正因為中國共產黨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當然地受到全中國人民的衷心愛戴與擁護,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的確立與鞏固,是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
參考鏈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31/5534/20010607/483681.html

9. 結合建黨偉業,談談中國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閱讀全文

與歷史和人民如何選擇了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