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牌坊街多少年歷史

牌坊街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25 09:00:59

A. 潮州牌坊街的特點

牌坊多,是潮州紀念性標志建築,太平路與東門街是潮州古牌坊最為集中的路段。根據史籍記載,太平路共有明、清石牌坊39座,其中建於明代的有34座,建於清代的5座,最早的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為御史許洪宥建的「柱史」坊,最遲的建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為直隸總督鄭大進建的「聖朝使相」坊。
清末明初,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建築引入廣東,在此期間,太平路、東門街也漸次改造成騎樓式商業街,並與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國內獨特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B. 關於新鄉市石牌坊的來歷

新鄉石牌坊已經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與在當地居住幾百年的趙家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第10代趙家子孫趙珂,由山西鐵貨商人王泰來協助開始經營鐵貨生意,逐漸壯大,後來成為當地的首富,趙珂雖為富商但心地善良,經常幫助鄉鄰,在當地威望極高。

清朝初年白蓮教造反時,有人舉報趙珂供養百餘壯丁,有造反之心。皇上派人調查後,發現百名壯丁原來是趙家的看門護院之人,並得知趙家七輩沒有分家,家庭和睦,非但沒有查處,還准許趙家修了七世同居坊(石牌坊)以光耀後代。

現在的牌坊街原來並沒有名字,石牌坊修建之後,就給街起了個名字,叫牌坊街。

至趙家第15代,趙珂的孫子趙浚當上了河北保定縣的知縣,趙浚為官清廉,深愛百姓。由於保定縣是個窮縣,每到向朝廷完糧納稅時,總完不成任務,趙浚便回家賣地,用賣地的錢向朝廷納稅,如此下來,趙家逐漸陷入困境,趙家後代只好搬出飲馬口,到現在的周村趙家親戚處艱難度日。

趙家家境雖然自此困頓,趙浚卻落了個「趙青天」的好名聲。雖然趙家已經沒落,但屹立不倒的石牌坊卻記載著趙家先人的功績。

(2)牌坊街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牌坊的起源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於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於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築物,而且又多建於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後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

牌坊在古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門的稱謂,但是到什麼時候確定它為牌坊的呢,這要從唐代說起。唐代,我國城市都採用里坊制,城內被縱橫交錯的棋盤式道路劃分成若干塊方形居民區,這些居民區,唐代稱為「坊」。

坊是居民居住區的基本單位,「坊」與「坊」之間有牆相隔,坊牆中央設有門,以便通行,稱為坊門。後來因為門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現在這種形式,於是老百姓逐漸地稱這種坊門為牌坊。

牌坊的內涵

中國的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極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象徵意義,而這些內涵和象徵,主要是通過牌坊上雕刻彩繪的各種圖案花紋,用隱喻手法表現出來的。例如牌坊上常有這些圖案:

(1)龍鳳:與皇家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龍乃百獸之尊,是封建社會中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的象徵;鳳乃百鳥之首,封建社會中常用來作為高貴的皇後的象徵。

(2)蝙蝠:因「蝠」字與「福」字諧音,因而成為好運氣和幸福的象徵,人們常常以五隻蝙蝠組成圖案雕繪在牌坊上,以象徵長壽、健康、富裕、平安、人丁興旺及子孫滿堂等五種天賜之福。

(3)鹿:與「祿」字諧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繪的圖案,以象徵陞官晉爵、高官厚祿。

(4)魚:與「余」諧音,常與水塘、荷蓮一起組成圖案被雕繪在牌坊上,以象徵金玉(魚)滿堂或連(蓮)年有餘;同時,鯉魚跳龍門又是讀書人金榜題名、榮登仕途的代名詞,因此,鯉魚騰浪也常被用於雕繪牌坊的圖案,以象徵科舉及第、金榜題名。

松、鶴、龜、麒麟、荷花、荷葉、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徵意義的動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繪在牌坊上,表達長壽、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豐富內涵。

除了這些動植物的圖案外,牌坊最大的特色還有「坊眼」。比如北京中山公園進口出的牌坊,上面就有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四個字,為的就是表明這座牌坊的建造對象和建造原因,否則就失去了建造的意義和價值。

另外還會在牌坊上註明牌坊是為誰建的、為什麼事建的、由誰建的和什麼時候建的等內容,有的還會題寫對聯。這些文字,都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們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禮教、傳統道德觀念的集中表現。

但是,在等級制度森嚴的過去,立牌坊是一件極為隆重、極不容易的事。根據當時的規定,凡是進入國子監讀書和獲得舉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經地方官府審核批准後,由官方出資建功名坊。至於立貞節牌坊、仁義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嚴格,須經當地官府查核實後逐級呈報,最後由皇帝審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贈,方能建造。

即使允許建造,建造什麼規格的牌坊,也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廟、陵寢才可用「六柱五間十一樓」,一般臣民最多隻能建「四柱三間七樓」;但孔廟的「萬古長春」坊僅是一個破例,因為人家可是「孔聖人」。所以在當時來說,如果一個人能獲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對這個人、這個家族乃至這個地方來說,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殊榮。

C. 石牌坊的潮州石牌坊街

潮州位於廣東省,這里自古人才輩出,潮州的漢族文化底蘊雄厚,那遺留下來為數眾多的石牌坊見證了這一切。曾經一提及潮州的太平路牌坊街,讓不少的潮州人引為自豪的。曾經潮州人視「橋頂吃炒麵,大街看亭字」為一大樂事,這里的亭就是指的石牌坊,潮州人稱其為石亭。潮州城中累計建設的石牌坊有150多座之眾,其中太平路有47座,規格最高最為精緻。因此太平路也被稱為牌坊街。經過各方的努力,牌坊街的23座石牌坊被重新修復,以原址、原貌、原工藝為基本原則,恢復了古牌坊的真實歷史面貌和藝術特色。這二十三座牌坊分別是:
1、十相留聲坊:位於太平路南端的第二座牌坊「十相留聲坊」,是記念唐朝時期任潮州刺史的(韓愈)韓文公,唐代的常袞、楊嗣復、李德裕、李宗閔,宋代的陳堯佐、趙鼎、吳潛、文天祥、陸秀夫、張士傑,這十位身居百官之首的宰相都來到潮州,並將中原文化帶進潮州,潮人為此而立坊紀念。2、大理司平坊:原在太平路頭亭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大理司平坊,在大街。為大理寺評事鄭崇重建。」 鄭崇(1389-1453),字秉義,號古城,明海陽(今潮州市區)人。3、玉署仙班坊:重建於石牌巷口,光緒《海陽縣志?坊表》:「木天人瑞坊,在大街石牌巷口。為一百有三歲、欽賜翰林院侍讀劉起振建。」劉起振(1648-1751),字穎之,海陽田頭(今屬潮州楓溪)人。4、秋台坊:原在太平路磚亭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秋台坊,為尚書王大寶建。」王大寶(1091-1165),字元龜,宋海陽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試進士第二,是宋代嶺南唯一的榜眼。歷官至禮部尚書。5、賜錦重光坊:原在太平路甲第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賜錦重光坊,在大街。為國朝甲辰進士,鞏縣知縣邱軒昂。邱軒昂(1690-1763),字元澍,號名亭,清海陽縣大和都麟坪鄉(今潮安鳳塘鎮麟坪村)人。6、吳楚重鎮坊:原在太平路甲第巷口。光緒《海陽縣志□坊表》:「吳楚重鎮坊,在大街甲第巷口。為侍衛、湖北總兵林炳星建。」林炳星,清海陽縣城(今潮州市區)人。清乾隆三年(1738)武舉人,七年二甲武進士,授御前三等侍衛,官至湖北宜昌鎮總兵。7、大理少卿坊:原在太平路灶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大理少卿坊,在大街。為大理少卿吳一貫建。」吳一貫,字道夫,海陽縣上莆都(今屬潮安彩塘鎮水美村)人。8、台省褒封坊:在今潮州市區太平路猷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台省褒封坊,在大街。為戶科郎中李思悅之父、舉人封郎中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贈御史李大受建。」李大受、李春芳、李一庄、李思悅均是明海陽鸛巢(今屬潮安龍湖)人,李春芳系李一庄的大伯父。李春芳,字資元,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歷官江西新建知縣,南京四川道御史,浙江道監察御史,廣東順德知府。9、兩京科道坊:原在太平路下水門街口北。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兩京科道坊,在大街。為監察御史遷陝西副使鄭安、弟吏科給事中鄭寯建。」鄭安,字康民,明海陽(今潮州市區)人。10、侍御坊:原在太平路三家巷口南畔。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侍御坊,在大街。為進士、苑馬寺卿成子學建。」成子學,字懷遠,號井居,一號惟道,明海陽(今潮安龍湖)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11、誥敕重封坊:原在太平路東門街口南畔。乾隆《潮州府志?坊表》:「誥敕重封坊,在大街。為封知縣贈知府陳以賁、子梧州知府後升貴州副使陳志頤建。」12、少司馬坊:原在太平路東門街口南畔。乾隆《潮州府志?坊表》:「少司馬坊,在大街。為兵部侍郎總督宣大等處翁萬達。翁萬達,明揭陽鮀江里舉登村(今屬汕頭金平區鮀浦鎮)人,生於弘治十一年(1498)農歷六月二十八日,字仁夫,號東涯。卒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13、盛世元凱坊:原在太平路光源街口。雍正《海陽縣志?坊表》:「盛世元凱坊,在大街。為崇禎戊辰進士同榜八人辜朝薦、郭之奇、黃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應龍、楊任斯、陳所獻建。」崇禎戊辰為明崇禎元年(1628)。14、宗伯學士坊:原在太平路載陽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雲:「宗伯學士坊,在大街。為南京禮部尚書黃錦建。」,黃錦(1576-1658),字孚元,一作絅存,號絅庵,饒平縣宣化都(今大埕鎮上黃村)人。15、三世尚書坊:原在太平路分司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雲:「三世尚書坊,在大街。為贈太常卿林瓚、子林喬樌及孫戶部侍郎贈尚書林熙春建。」林熙春(1552-1631),字志和,號仰晉,海陽龍溪(今潮安庵埠)寶隴村人。16、柱史坊:原在太平路柳衙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雲:「柱史坊,在大街。為御史許洪宥建。」許洪宥,字舜仁,海陽(今屬潮安龍湖)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舉人。著有《龍江集》、《南台日錄》、《易經管見》等。17、理學儒宗坊:太平路羊玉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雲:「理學儒宗坊,在大街。為吏部郎中唐伯元建。」唐伯元(1541-1598),字仁卿,號曙台,澄海蘇灣都人。唐伯元的一生是以清節知名的一生,也是在治政和治學上都很出色的一生。18、聖朝使相坊:太平路英聚巷口北側。光緒《海陽縣志?建置略四》載:「聖朝使相坊,在鋪巷口,狀元坊次。為進士、太子太保、直隸總督鄭大進建。」坊字北鐫「覃恩三錫」。19、狀元坊:在太平路狀元亭巷口北側。下枋鐫「嘉靖壬辰科狀元林大欽」。「狀元」二字由饒宗頤先生重書,朝北為篆書,朝南為榜書。20、文宗方伯坊:在太平路軍廳巷口南側。乾隆《潮州府志?坊表》雲:「文宗方伯坊,在大街。為福建左布政黃琮建。」黃琮(1552-1640),號玉田,又號韓江侶石山人,明饒平宣化都大埕(今饒平大埕鎮上黃村)人。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21、四進士坊:在太平路四進士亭巷口。乾隆《潮州府志?坊表》雲:「四進士坊,在大街。為明正德丁丑科進士蕭與成、陳大器、薛侃、蘇信建。」明正德丁丑為正德十二年(1517)。22、七俊坊:在太平路東門街。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七俊坊,在東門內。為嘉靖甲辰科進士林光祖、章熙、黃國卿、郭維藩、陳昌言、蘇志仁、成子學建。」嘉靖甲辰為嘉靖二十三年(1544)。23、恩光洊錫坊:太平路東門街口北畔。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恩光洊錫坊,在大街。為封尚書翁玉建。」翁玉(1474-1549),字文璜,號梅齋,明揭陽鮀江里舉登村(今屬汕頭鮀浦鎮)人,明兵部尚書翁萬達之父。翁萬達於嘉靖五年(1526)登進士第,隨著仕途的青雲直上,翁玉因之而四次受到朝廷封贈。

D. 潮州牌坊街的牌坊新貌

1986年12月潮州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後,隨著專門機構名城辦的建立和人們對歷史文化認識的提高,修復牌坊街開始提上議事日程,但由於主客觀條件尚不具備,因此未能實施。進入21世紀以後,在「旅遊旺市」的策動下,古城牆、東門樓、廣濟橋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動工,修復牌坊街已成為名城建設的重要項目再次浮出水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和海內外鄉親的熱心支持下,從2004年開始進行規劃設計,同年9月正式奠基;歷2年的施工,至2007年底基本完成牌坊的安裝、驗收、並繼續進行兩側騎樓的修復和鋪設石板路面。
此次修復的古牌坊共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不包括准備增加的位於南端入口的「三陽門」和「十相留聲坊」),東門街2座。在修復工程中,採取「原址、原貌」和「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原則,但由於22座中只有15座存照片,而且歷半個世紀環境的變動和考慮布局的合理,因此「原址、原貌」只能是原則上的多數。
2004年4月,潮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動工修復潮州牌坊街,共修復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東門街2座,新增「三陽門」和「十相留聲坊」2座牌坊。工程於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與廣濟橋齊名、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標志性景點,也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古牌坊街。潮州透過牌坊街這條「中軸線」,逐步修復建成一個風格多樣、內容豐富,充分反映潮州歷史文化的人文環境、歷史風貌和經濟生活的文化旅遊中心區,並分傳統文化街區、特色產業及旅遊精品街區、 民居客棧街區、小吃一條街、 娛樂休閑街區五大個功能區對外開放,是潮州旅遊觀光的重點景區。

E. 牌坊街有多少個牌坊

22座。

古代的牌坊都已被拆除,現存的22座是復建的,2004年4月,潮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動工修復潮州牌坊街,共修復古牌坊22座。

修復的22座牌坊中,明代從1517年至1637年建的18座,清代從1736年至1785年建的4座,前後歷268年。

牌坊的內容有狀元坊、榜眼坊、尚書坊、柱史坊、大總制坊、四進士坊、七俊坊以及八十八歲中進士的木天人瑞坊、父子兄弟俱中進士的科甲濟美坊、金榜聯芳坊等。

歷史牌坊:

歷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韓山、湘子橋。此外,於鄉鎮間尚有57座,因此人們喻為「牌坊城」;

太平路與東門街是潮州古牌坊最為集中的路段。其中建於明代的有34座,建於清代的5座。

1951年,當時尚存的19座石牌坊因阻礙交通、廢墜傷人而被悉數拆除。所幸拆除前均留下照片並對坊刻文字作了實錄。

拆除後部分構件由有關單位予以收藏,余散失各處,後陸續有部分構件得到回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潮州牌坊街

F. 彩旗飄揚像電影片場,廣東唯一的古城是什麼

G. 潮州古城在什麼地方擁有多少年歷史

每次談及廣東,很多人第一想法,就認為這里是一座特別發達的城市,但是卻不知道這里其實也有歷史悠久的古鎮。但是,一些外地人對廣東不了解,覺得在古代的時候,其實這里特別的荒涼是比較貧窮的地方。實際上作為省會的廣州市,它已經有2000多年的發展史,不過因為自身的發展速度比較迅猛,現在多數地方都已經感覺不到古城的味道了,很多地方給我們的感覺是現代化,如今的廣州,能夠稱得上古城的也就是「潮州市」。

很多人在旅遊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些知名的景點,其實忽略了自己身邊的古城。因為古城比較低調一些,所以有一些人沒有來玩過。其實,我們不妨在節假日的時候,帶上相機、帶上家人,來這里拍攝一些美美的照片,你就會發現,它的時代感很濃,而且拍出來的照片也是特別的唯美。所以,對於這座古城有很多人非常的熱愛,總是會來遊玩。朋友,對於這座古城你有什麼印象嗎?有來這里玩過嗎?

旅遊地點:潮州古城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內

H. 潮州牌坊街有多少個牌坊

潮州牌坊街據有關史籍記載,歷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韓山、湘子橋。

此外,於鄉鎮間尚有57座,因此人們喻為「牌坊城」;而集中於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為橫跨路面的二柱一門,規模較大,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氣勢非凡,故被譽為「牌坊街」。

太平路與東門街是潮州古牌坊最為集中的路段。

根據史籍記載,太平路共有明、清石牌坊39座,其中建於明代的有34座,建於清代的5座,最早的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為御史許洪宥建的「柱史」坊,最遲的建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為直隸總督鄭大進建的「聖朝使相」坊。

(8)牌坊街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潮城的牌坊,除「宮保尚書坊」和「六賢坊」為木結構,「世旌節孝坊」和倒塌後重建的「秋台坊」為磚砌外,余均為石結構。

這些牌坊,「二柱一門或四柱三門,以石雕鑿成歇山頂、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疊牌樓,匾額兩旁,有的加配石刻鏤雕之『雙龍戲珠』或『龍鳳卷草』之類裝飾,柱邊加設石獅或石鼓插柱礎,潮人俗稱為亭」。

由於歷史上自然與人為因素,至1949年10月潮城解放時共存牌坊39座,其中太平路19座,義安路3座,其他街巷13座,金山、韓山4座。

潮城尚存的牌坊因年久失修,出現松動和傷損,加之內容又屬「為封建士大夫歌功頌德」,因此一次偶發的突然事故,導致整個牌坊群的毀滅。

I. 潮州最繁華的地段是哪

潮州古城,古代廣東潮州府的府城所在地,是現潮州、揭陽、汕頭三市在古代共同的商業和文化中心,唐代以來留下大量名勝古跡,如今是省內知名的旅遊城市,雖然知名度不如鳳凰、麗江、平遙、大理等古城,但風韻獨特,來過的遊客總會情不自禁喜歡上這里。

潮州牌坊街是中國牌坊最多、最密集的商業步行街,也是和廣濟橋、開元寺齊名的潮州名勝,這里不設檢票口,不收門票,全天對遊客開放。

牌坊街其實不是一條街道,而是太平路和周邊擁有牌坊的街道的統稱。這里特別之處在於石牌坊是明清風格,街道兩側的房子卻是南洋特色的騎樓,兩者混搭非但沒有突兀感,反而有種另類美感。
傳說潮州牌坊街的年份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牌坊一開始是木質結構,後來才改木為石。傳說終歸是傳說,潮州牌坊街有歷史記載的古牌坊主要建於明清時期。

很多地方的牌坊主要表揚貞節和孝義,潮州牌坊街卻透著濃濃的文人氣息。

作為潮汕文化的發源地兼原來的府城,潮州自古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城內的牌坊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建造的,每座牌坊都有一段故事,較有代表性的牌坊有狀元坊、四進士坊、柱史坊、三世尚書·四朝大老坊等,其中狀元坊是最著名的一座。在這里,「狀元」兩字指的是林大欽。

閱讀全文

與牌坊街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