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用電氣公司的發展歷程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金融服務,從醫療造影、電視節目到塑料,GE公司致力於通過多項技術和服務創造更美好的生活。GE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在全球擁有員工近300,000人。傑夫·伊梅爾特先生自2001年9月7日起接替傑克·韋爾奇擔任GE公司的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通用電氣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托馬斯·愛迪生,他於1878年創立了愛迪生電燈公司。1892年,愛迪生電燈公司和湯姆森-休斯頓電氣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GE)。GE是自道·瓊斯工業指數1896年設立以來唯一至今仍在指數榜上的公司。
7個發展引擎產生85%利潤,消費者金融集團、商務融資集團、能源集團、醫療集團、基礎設施集團、NBC環球、交通運輸集團;4個現金增長點在增長的經濟環境下持續產生現金流和收益:高新材料集團、消費與工業產品集團、設備服務集團、保險集團。
通用電氣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市(fairfield, CT)。這家公司的電工產品技術比較成熟,產品品種繁多。它除了生產消費電器、工業電器設備外,還是一個巨大的軍火承包商,製造宇宙航空儀表、噴氣飛機引航導航系統、多彈頭彈道導彈系統、雷達和宇宙飛行系統等。聞名於世的可載原子彈和氫彈頭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號火箭就是這家公司生產的。
旗下公司:GE資本、GE航空金融服務、GE商業金融、GE能源金融服務、GE金融、GE基金、GE技術設施、GE航空、GE企業解決方案、GE醫療、GE交通、GE能源設施、GE水處理、GE油氣、GE能源、GE消費者與工業、GE器材、GE照明、GE電力配送
GE的品牌口號是「夢想啟動未來」(imagination at work)。
GE公司致力於不斷創新、發明和再創造,將創意轉化為領先的產品和服務。GE由四大業務集團構成,每個集團都包括多個共同增長的部門。GE的業務推動著全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GE的4個全球研發中心吸引著世界上最出色的技術人才,超過3000名研究人員正努力創造新一代的技術創新。
2016年1月15日,海爾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在美國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② 通用汽車公司的公司歷史
通用汽車公司的前身是1907年由戴維·別克創辦的別克汽車公司,1908年美國最大的馬車製造商威廉姆·C·杜蘭特買下了別克汽車公司並成為該公司的總經理,同時推出C型車。為了推銷這種汽車,杜蘭特迅速建立了一個經銷網路並吸引了大筆訂單——遠遠超出了公司的生產能力。到1908年,別克汽車公司已經成為全美主要汽車生產商,杜蘭特很想結束當時汽車工業數百家公司並存的局面,因而大力支持本傑明·克里斯科有關將別克、福特、馬克斯韋爾—布里斯科、奧茲等幾家主要汽車公司合並的建議,但協商因福特公司要價達800萬美元之巨而以失敗告終。同年,杜蘭特以別克汽車公司和奧茲汽車公司為基礎成立了一家汽車控股公司——通用汽車公司(GM),1909年又合並了另外兩家汽車公司——奧克蘭汽車公司和凱迪拉克汽車公司。
一百年以來,通用汽車及其產品已觸及全球數無數消費者的生活。經歷了一百年的創新和發展,從1908年9月16日最不被看好的開始到斯隆(Alfred Sloan)著名的「不同的錢包、不同的目標、不同的車型」戰略;從全球第一款量產跑車到第一款燃油效率達到每百公里3.53升燃油(80 英里每加侖)的汽車;從收購雪佛蘭、歐寶、沃克斯豪這些世界著名汽車品牌到如今重點發展新型「綠色」動力推進技術,通用汽車發展的市場已遠遠超出公司誕生地。 1897-1909年,公司的創建和擴張
當1900 年美國的首次汽車展在紐約舉辦時,美國人的平均壽命還不到50 歲;有浴缸的家庭不到15%;全國的汽車數量還不到8,000 輛。
但是,在那次車展上展出了300 多個新車型,吸引了5 萬多消費者購買。由於汽車已成為普通公眾的夢想,有100 多家不同的新興美國公司很快加入到該行業的角逐之中——其生產的汽車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由蒸汽或電力提供動力。
盡管當時的報紙並沒有對誕生於1908年9月16日的通用汽車加以關注,但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通用汽車大舉並購了20 多家公司,同時也成為華爾街評價最高的公司之一。在通用汽車的旗幟下,別克、奧茲莫比爾、凱迪拉克、奧克蘭(後來改名為龐蒂亞克)品牌不久便家喻戶曉,並且其業務范圍遠遠超出其誕生地密歇根州福林特市。
在1876 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工作的內燃機和1885年製造出第一輛汽車的歐洲大陸,最初生產縫紉機和自行車的德國公司歐寶 (AdamOpel) 也開始投身於汽車行業;同時,英國的沃克斯豪 (Vauxhall)公司也開始生產汽車。
1908年,通用汽車公司正式誕生
在杜蘭特的堅持下,1908年9月16日通用汽車正式成立。其最初的資產僅包括杜蘭特的別克汽車公司,在當時並未能引起公眾及新聞界的關注,直到白星航運公司宣告將由通用汽車開始建造全球最大的遠洋客輪泰坦尼克號,通用汽車才真正開始影響這個行業。
1910-1929年,汽車工業加速發展
早期的多項發明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了新的可能和夢想,如電燈、電話、收音機和汽車等。由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對汽車需求空前膨脹,通用汽車不得不加快產品和營銷改革的步伐。
通用汽車首先因電子啟動器而獨樹一幟,該裝置的發明者是著名發明家兼研究員Charles「Boss」Kettering,他於1912 年將這一發明應用於凱迪拉克。電子啟動器的問世至今仍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汽車革新。
幾年之後,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 (GMAC) 開創了一種稱之為零售金融的全新業務模式。
隨著著名設計師Harley Earl(汽車設計之父)的第一個設計作品1927 款LaSalle 的問世,通用汽車步入了發展新紀元,從此汽車不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
通過採用著名的「不同的錢包、不同的目標、不同的車型」的經營戰略,通用汽車的品牌形象和汽車產品已成為消費者自我價值和尊貴身份的代表和體現。
隨著先後於1918 年、1925 年、1929 年收購雪佛蘭、沃克斯豪和歐寶品牌,通用汽車擁有的汽車品牌和車型遠比其他任何汽車製造商都多。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公司已在十多個國家開設了新裝配廠,其中包括中國、日本和印度。
在這一時期,通用汽車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公司。
1930-1959年,充滿激情的年代
整個三十年代,美國的大蕭條和歐洲的政局變化給全世界帶來了不安,但通用汽車對創新的追求一如既往。隨著二戰的結束及和平時期的到來,消費者對長時間短缺的商品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渴望。憑借里程碑式的設計,通用汽車迅速作出反應,並一直將這種精神延續至今。
除了獨立前輪懸掛單體結構和整體鋼頂棚等創新,通用汽車將新的設計應用到一系列新推出的汽車中,包括1949款別克Roadmaster、雪佛蘭科爾維特與BelAir以及1959款凱迪拉克El Dorado。這些車型,看起來賞心悅目,開起來更是趣味十足。
戰爭期間,通用汽車為盟軍供應的貨物遠遠超過其他公司。1940年,前通用汽車總裁William Knudsen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新的戰時生產管理辦公室主席。至1942年,通用汽車的生產百分百供應盟軍戰爭所需。期間,通用汽車提供了價值120多億美元的物料,包括飛機、卡車和坦克等。
1960-1979年,偉大變革的時代
六、七十年代是充滿全新挑戰和偉大變革的時代。環境問題、價格增長和海外競爭的加劇,促使通用汽車對所有產品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款,汽車變得更加小巧。這是有史以來汽車行業最大規模的工程再造項目,引領了整個行業邁向追求輕量化、空氣動力、高燃油經濟性的時代。
1971年,通用汽車率先研發可以使用低鉛或無鉛汽油的發動機。兩年之後,通用汽車首先在量產車上配備安全氣囊。1974年,憑借催化式排氣凈化系統,通用汽車在降低排放方面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這一技術由通用汽車分享,至今仍在整個汽車行業普遍應用。
但地平線已經出現陰霾。德國與日本從二戰的廢墟中復甦,開始向美國大批量出口汽車。燃油價格的飆升刺激了消費者對這些新型節油型汽車產生了巨大的興趣。通用汽車也於匆忙之中著手研發小型車。但公司的規模太大,曾經太過輝煌,這種該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的。因此,通用汽車在美國市場無可爭議的控制地位開始受到威脅。
1980-1999年,全球化步伐
通用汽車一直積極推進國際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應對新的全球化挑戰,提高經營效率,並更好地與全球競爭者競爭,通用汽車在北美進行了一系列重組,最終整合成一個業務單位。
1982年,西班牙薩拉戈薩新工廠開業,標志著通用汽車在北美市場以外開始生產擴張。該廠開業之後就立即投入生產節油型歐寶Corsa。隨著位於中國和印度合資企業的投產,以及薩博和悍馬品牌加入通用汽車大家庭,公司在覆蓋率和銷售汽車的多樣性方面比翼齊飛。
對通用汽車來說,1995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北美市場以外的汽車銷量首次突破300萬台。當年,美國市場共售出500萬輛汽車。同時通用與中國簽署首家合資企業協議。九十年代末,通用汽車在新世紀全球增長的基礎得以奠定。
在此期間,通用汽車還與豐田合資成立了NUMMI合資企業。同時成立了土星分部,這家新公司主要生產新型小型車,並開創了新的業務模式。從這些創新中獲得的經驗,迅速在整個通用汽車得到普及。同時,公司受益於卡車的繁榮,數百萬美國家庭選擇SUV作為交通工具。但是,早期的歷史包袱依然制約著公司的前進。在大多數乘用車領域,日本、德國與韓國對手占據了領先優勢。
2000-2008年,創新與挑戰
隨著新千年的到來,通用汽車在中國、巴西等新興市場占據了市場主動權,基本完成向全球性公司的轉變。2002年通用大宇汽車公司的建立,為通用汽車提供了一個專業從事小型車生產製造的新組織,為雪佛蘭品牌的全球增長增添了動力,通用汽車新車型的設計與品質得到有效提升。但又發現,公司難以從海外競爭者手中奪取市場份額。幾十年作為大型、低效公司積累的歷史包袱,繼續拖累著公司的財務數據。
同時,這也是通用汽車的創新突飛猛進的時期。公司繼續推進電動汽車技術,開發了一系列氫動力燃料電池概念車和展示車。2007年1月,通用汽車首次向世界展示雪佛蘭Volt沃藍達概念車,並使整個汽車業為之一震。Volt沃藍達可依靠電池能量進行城際交通,並在電池能量耗盡後切換至增程模式完成續航。首批Volt沃藍達於2010年12月交付消費者手中。同時,通用汽車在研發靈活燃料型汽車方面成為行業領軍者,該車可以使用汽油或E85驅動,開發出精緻的雙模混合動力系統,有效提高了大型卡車和SUV的燃油經濟性。
主要的新車型包括雪佛蘭愛唯歐小型車、雪佛蘭Equinox跨界車和龐蒂亞克Solstice 及土星Sky roadster。全新的土星Aura和雪佛蘭邁銳寶使通用汽車重新殺回中型車的戰場。而凱迪拉克CTS則開啟了凱迪拉克的復興,並成為增長的強大動力。
2008年的經濟衰退和全球信用危機將汽車銷售推向衰退的邊緣,耗盡了私人資本。嚴重缺乏流動資金的通用汽車獲得了美國財政部的過橋貸款。根據貸款條件,公司應加快對其美國業務的艱難重組。而這一進程,此前已經持續了多年。
2009年,破產重組
2009年6月1日當地時間8點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正式向紐約破產法院遞交破產申請。成立於1908年的通用汽車將成為依美國《破產法》 第11章申請破產的美國第三大企業、第一大製造業企業,也是破產涉及員工人數第二大企業。同時,這也是美國汽車業繼克萊斯勒申請破產保護後,又一宗全球汽車業巨頭破產。
2010 年,重返華爾街
2010年11月18日,一年半之前曾被摘牌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重返華爾街。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一年半之後完成了改革和精簡,新公司上市,股票大幅度上漲,這對於曾經需要美國政府和其他國家政府提供50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才能渡過經濟下滑和自身失誤造成的後果的通用公司來說,公司上市是一個巨大的轉機。
2012年的通用汽車
經歷破產重組後的通用汽車煥發了出新的活力。2012年,通用汽車全球汽車銷量達到9,285,991輛,僅次於豐田汽車集團,排名第二。2012年,通用汽車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523億美元,凈利潤達到49億美元,這是通用汽車經歷破產重組之後連續第三年保持盈利狀態。其中,通用汽車在其全球最重要的兩大市場——美國和中國的表現非常搶眼。
③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發展史
通用電氣公司(GE,General Electric)
通用電氣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ge.com/
通用電氣公司中國網站: http://www.ge.com.cn/
美國各大公司的企業管理體制從60年代以後,為了適應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強調系統性和靈活性相結合、集權和分權相結合的體制。到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出現停滯,有些企業在管理體制方面又出現重新集權化的趨向。有一種稱做「超事業部制」的管理體制,就是在企業最高領導之下、各個事業部之上的一些統轄事業部的機構就應運而生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於1979年1月開始實行「執行部制」,就是這種「超事業部」管理體制的一種形式。
通用電氣公司的基本情況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器和電子設備製造公司,它的產值佔美國電工行業全部產值的1/4左右。通用電氣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市。GE公司由多個多元化的基本業務集團組成,如果單獨排名,有13個業務集團可名列《財富》雜志500強。這家公司的電工產品技術比較成熟,產品品種繁多,據稱有25萬多種品種規格。它除了生產消費電器、工業電器設備外,還是一個巨大的軍火承包商,製造宇宙航空儀表、噴氣飛機引航導航系統、多彈頭彈道導彈系統、雷達和宇宙飛行系統等。美國《工業研究》雜志舉辦的1977年度一百種新產品的評選中,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新產品獲獎最多。聞名於世的可載原子彈和氫彈頭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號火箭 就是這家公司生產的。
這家電氣公司是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資把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湯姆遜—豪斯登國際電氣公司等三家公司合並組成。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這家公司大發戰爭財,獲得了迅速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該公司在新興的電工技術部門——無線電方面居於統治地位,1919年成立了一個子公司,即美國無線電公司,幾乎獨佔了美國的無線電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又使通用電氣公司的產量和利潤額急劇增長。
通用電氣公司在創立後的80多年中,以各種方式吞並了國內外許多企業,攫取了許多企業的股份,1939年國內所轄工廠只有三十幾家,到1947年就增加到125家,1976年底在國內35個州共擁有224家製造廠。在國外,它逐步合並了義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英國、西班牙等國的電工企業。1972年該公司在國外的子公司計有:歐洲33家、加拿大10家、拉丁美洲24家、亞洲11家、澳大利亞3家、非洲1家。到1976年底,它在24個國家共擁有113家製造廠,成為一個龐大的跨國公司。
通用電氣公司是摩根財團控制的一家大工業公司。它經營了幾十年,攫取巨額利潤,資產雄厚,規模龐大,1976年和1977年在美國大公司中都是名列第九位。據1978年5月8日美國《幸福》雜志的統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1977年的總資產達136.96億美元,銷售總額達175.15億美元,這一年的純利潤為10.88億美元,在美國各大公司中占第五位,職工總人數38.4萬人。該公司從1956年開始建新廠生產導彈,並向外國提供核武器。例如在日本搞原子能、原子燃料和海軍魚雷等。1976年與法國合作研製渦輪飛機和可以裝備魚雷潛艇或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在1973年接受美國軍事訂貨共14.2億美元,在各大公司中居第二位。
GE在中國
早在 1906年,GE就開始發展同中國的貿易,是當時在中國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公司之一。1908年,GE在沈陽建立了第一家燈泡廠。1934年,GE買下了慎昌洋行,開始在中國提供進口電氣設備的安裝和維修服務。1979年,GE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建貿易關系。1991年, 第一家合資企業GE航衛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迄今為止,GE的所有工業產品集團已在中國開展業務,擁有11,000多名員工,GE已建立了40個經營實體。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後市場的逐步開放,GE的金融業務也正積極尋求在中國發展的機會。2005年GE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達50億美元。
除了業務投資,GE還致力於做好企業公民,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如在中國的教育機構設立獎學金。另外,GE員工的志願者組織也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和香港成立了分會,積極開展社區服務、保護環境等志願活動。
GE的6個產業部:商務金融服務、消費者金融、工業、基礎設施、醫療、NBC 環球、消費者金融。隸屬於GE Money旗下,GE消費者金融服務向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零售商和汽車經銷商提供信用服務和金融產品,如私人信用卡、個人貸款、銀行卡、汽車貸款和租賃、抵押貸款、團體旅行和購物卡、帳務合並、家庭財產貸款和信用保險。
通用電氣公司的組織管理
不斷改革管理體制
由於通用電氣公司經營多樣化,品種規格繁雜,市場競爭激烈,它在企業組織管理方面也積極從事改革。50年代初,該公司就完全採用了「分權的事業部制」。當時,整個公司一共分為20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各自獨立經營,單獨核算。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經營的需要,該公司對組織機構不斷進行調整。1963年,當波契(Boych)接任董事長時,公司的組織機構共計分為5個集團組、25個分部和110個部門。當時公司銷售正處於停滯時期,五年內銷售額大約只有50億美元。到1967年以後,公司的經營業務增長迅速,幾乎每一個集團組的銷售額都達16億美元。波契認為業務擴大之後,原有的組織機構已不能適應。於是把5個集團組擴充到10個,把25個分部擴充到50個,110個部門擴充到170個。他還改組了領導機構的成員,指派了8個新的集團總經理、33個分部經理和100個新的部門領導。同時還成立了由5人組成的董事會,他們的職責是監督整個公司,並為公司制定比較長期的基本戰略。
新措施——戰略事業單位
在60年代末,通用電氣公司在市場上遇到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的激烈競爭,公司財政一直在赤字上搖擺。公司的最高領導為力挽危機,於1971年在企業管理體制上採取了一種新的戰略性措施,即在事業部內設立「戰略事業單位」。這種「戰略事業單位」是獨立的組織部門,可以在事業部內有選擇地對某些產品進行單獨管理,以便事業部將人力物力能夠機動有效地集中分配使用,對各種產品、銷售、設備和組織編制出嚴密的有預見性的戰略計劃。這種「戰略事業單位」可以和集團組相平;也可以相當於分部的水平,例如醫療系統、裝置組成部分和化學與冶金等;還有些是相當於部門的水平如碳化鎢工具和工程用塑料。通用電氣公司的領導集團很重視建立「戰略事業單位」,認為它是「十分有意義的步驟」,對公司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途徑」,1971年,該公司在銷售額和利潤額方面都創出了紀錄。從該公司60年代到70年代中迅速發展的情況看,這項措施確乎也起了不少作用。從1966年到1976年的11年中,通用電氣公司的銷售額增長了一倍,由71.77億美元增加到156.97億美元;純利潤由3.39億美元增加到9.31億美元。同時期內的固定資產總額由27.57億美元上升到69.55億美元。
重新集權化——執行部制
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又出現停滯,通用電氣公司於1972年接任為董事長的瓊(Jones),擔心到80年代可能會出現比較長期的經濟不景氣,到1977年底他又進一步改組公司的管理體制,從1978年1月實行「執行部制」,也就是「超事業部制」。這種體制就是在各個事業部上再建立一些「超事業部」,來統轄和協調各事業部的活動,也就是在事業部的上面又多了一級管理。這樣,一方面使最高領導機構可以減輕日常事務工作,便於集中力量掌握有關企業發展的決策性戰略計劃;一方面也增強了企業的靈活性。在改組後的體制中,董事長瓊斯和兩名副董事長組成最高領導機構執行局,專管長期戰略計劃,負責和政府打交道,以及研究稅制等問題。執行局下面設5個「執行部」(即「超事業部」,包括消費類產品服務執行部、工業產品零件執行部、電力設備執行部、國際執行部、技術設備材料執行部),每個執行部由一名副總經理負責。執行部下共設有9個總部(集團),50個事業部,49個戰略事業單位。各事業部的日常事務,以至有關市場、產品、技術、顧客等方面的戰略決策,以前都必須向公司最高領導機構報告,而現在則分別向各執行部報告就行了。這5個執行部加上其他國際公司,分別由兩位副董事長領導。此外,財務、人事和法律3個參謀部門直接由董事長領導。
建立網路系統
通用電氣公司在企業管理中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後,建立了一個網路系統,大大加速了工作效率。這個網路系統把分布在49個州的65個銷售部門、分布在11個州的18個產品倉庫,以及分布在21個州的40個製造部門(共53個製造廠)統統連接起來。在顧客打電話來訂貨時,銷售人員就把數據輸入這個網路系統,它就自動進行下一系列工作:如查詢顧客的信用狀況,並查詢在就近的倉庫有無這種產品的存貨,在這兩點得到肯定的回答以後,這個網路系統就同時辦理接受訂貨、開發票、登記倉庫帳目,如果必要,還同時向工廠發出補充倉庫存貨的生產調度命令,然後通知銷售人員顧客所需貨物已經發貨。這全部過程在不到15秒種的時間內即可完成。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辦事速度快以外,這個網路系統實際上已把銷售、存貨管理、生產調度等不同的職能結合在一起了。
科研組織體制
同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也非常重視科研工作,而且已有悠久的歷史。從公司成立後的第二年,就有一位德國青年數學家斯坦梅茲搞科研工作,1900年即成立實驗室。據1970年《美國工業研究所》報道,該公司共有207個研究部門,其中包括一個研究與發展中心,206個產品研究部門。共有科研人員17,200餘人,占公司職工總人數的4%。
1973年通用電氣公司共有31,000名獲得技術學位的專業人員,其中半數以上從事研究與發展工作。1972年,公司科研總費用超過8億美元,其中3億美元由本公司承擔,5億美元主要用於和美國政府訂立合同的研究與發展工作上。
通用電氣公司的科研工作分為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兩個方面。它的研究與發展中心從事於這兩方面的工作,而著重於基礎理論研究,為全公司服務,同時對各行業共性的一些課題進行聯合研究。這個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前身是該公司在1900年成立的一個實驗室,也是美國從事基礎研究的第一家工業實驗室。它的創始人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青年化學家懷特納和通用電氣公司的兩名技術人員。這個實驗室的早期研究工作主要是在電燈泡、X射線管、閘流管及有關的化學、冶金方面進行基礎研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這個研究實驗室研究戰爭中使用的通訊和雷達裝置。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擴充到600多人。1968年,這個研究實驗室正式命名為研究與發展中心,到1973年共有工作人員17,000人,其中325人是物理學博士。目前,由公司的一名副總經理兼任研究與發展中心的主任。這個研究與發展中心下面設兩個研究部:即材料學與工程部(分四個研究室)以及物理科學與工程部(分5個研究室)。此外有3個行政管理部:即
(1)研究應用部,下設對外聯絡、計劃分析、人事研究、情報研究等四個科室,負責將研究成果迅速推廣到公司的各個生產部門,並在通用電氣公司以外建立廣泛的技術聯系;
(2)研究管理部,負責管理實驗工廠及服務站,領導財會科、設備科和福利科;
(3)法律顧問部,由11人組成,負責對專利的審議,發明的評價和專利應用方面的法律事務。此外,公司的206個產品研究部門則一般設在產品生產廠附近,研究人員大致在幾十人到數百人之間,重點放在應用研究方面。
④ 美國通用的發展歷史
1902年報9月16日,威廉·杜蘭特分明建了早期的通用汽車公司,總部設在美國的密執安州底特律城。後經威廉·杜特蘭的幾番努力,先後聯合或兼並了別克、凱迪萊克、雪佛萊、奧茲莫比爾、奧克蘭、旁蒂克、休斯和EDS電腦等公司,成立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使原來的各小汽車公司成為該公司的分部,從而使公司下屬的分部達30餘個之多。其中較知名的分部有:別克分部、奧茲莫比爾分部、旁蒂克分部、雪佛萊分部、凱迪萊克分部等。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企業,1908年成立於美國的底特律,創始人是馬車商威廉-杜蘭特,他將美國當時的奧茲莫比爾汽車公司、卡迪拉克汽車公司、奧克蘭汽車公司、雪佛蘭汽車公司和別克汽車公司組合起來成立了通用汽車股份公司。 由於投資分散忽視管理,公司很快陷入危機之中。杜蘭特的繼任人小艾爾弗雷德-斯隆於1923年接管公司後,進行了全面的改組整頓,建立起政策制定與行政管理分開,分散經營與協調控制結合的管理體制,使整個通用汽車公司成為一個既有統一指揮,又有各部門活力的有機整體。 在斯隆的領導下,通用汽車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從1921年的12%增加到1941年的49%,此後一直居世界各汽車製造公司之首,1997年的生產汽車達八百多萬輛,佔全球汽車生產總量的六分之一。現在通用汽車在全球各地推出150多款不同類型的汽車,其中包括通用汽車旗下的四大品牌:歐寶、凱迪拉克、別克和雪佛蘭。
⑤ 通用有多少年歷史
汽車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從卡爾.本茨造出的第一輛三輪汽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跑到現在,竟然誕生了從速度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只需要三秒鍾多一點的超級跑車。這一百年,汽車發展的速度是如此驚人!同時,汽車工業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們一手創建了通用、福特、豐田、本田這樣一些在各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著名公司。讓我們一起來回望這段歷史,品味其中的辛酸與喜悅,體會汽車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歡樂與夢想……
⑥ 通用電氣公司的歷史沿革
這家電氣公司是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資把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湯姆遜—豪斯登國際電氣公司等三家公司合並組成。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這家公司大發戰爭財,獲得了迅速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該公司在新興的電工技術部門——無線電方面居於統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又使通用電氣公司的產量和利潤額急劇增長。
通用電氣公司在創立後的80多年中,以各種方式吞並了國內外許多企業,攫取了許多企業的股份,1939年國內所轄工廠只有三十幾家,到1947年就增加到125家,1976年底在國內35個州共擁有224家製造廠。在國外,它逐步合並了義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英國、西班牙等國的電工企業。1972年該公司在國外的子公司計有:歐洲33家、加拿大10家、拉丁美洲24家、亞洲11家、澳大利亞3家、非洲1家。到1976年底,它在24個國家共擁有113家製造廠,成為一個龐大的跨國公司。
通用電氣公司是摩根財團控制的一家大工業公司。它經營了幾十年,攫取巨額利潤,資產雄厚,規模龐大,1976年和1977年在美國大公司中都是名列第九位。據1978年5月8日美國《幸福》雜志的統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1977年的總資產達136.96億美元,銷售總額達175.15億美元,這一年的純利潤為10.88億美元,在美國各大公司中占第五位,職工總人數38.4萬人。該公司從1956年開始建新廠生產導彈,並向外國提供核武器。例如在日本搞原子能、原子燃料和海軍魚雷等。1976年與法國合作研製渦輪飛機和可以裝備魚雷潛艇或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在1973年接受美國軍事訂貨共14.2億美元,在各大公司中居第二位。
2015年,GE 宣布將縮減金融業務,重新回歸「製造為主業」的工業公司 ,計劃到2018 將金融產業的比例減少到10%。
⑦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汽車發展歷史 汽車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從卡爾.本茨造出的第一輛三輪汽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跑到現在,竟然誕生了從速度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只需要三秒鍾多一點的超級跑車。這一百年,汽車發展的速度是如此驚人!同時,汽車工業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們一手創建了通用、福特、豐田、本田這樣一些在各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著名公司。讓我們一起來回望這段歷史,品味其中的辛酸與喜悅,體會汽車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歡樂與夢想…… 汽車同其它現代高級復雜工具如電子計算機等一樣,並非是哪一個人坐在那裡發明了的。發明之初的汽車也不是現在之個式樣,如果你能見到當時的汽車,你也可能認為這不是汽車呢。汽車的發展也有一個漫長的歷程,總的說來,汽車發展史可能分為蒸汽機發明前、蒸汽汽車的問世、大量流水生產汽車開始等三個階段。 人類最初的工作勞動完全是由本身來完成,根本沒有什麼汽車和發動機,如果說有的話,在未使用牛和馬之前使用的是人體的股份這台發動機。奴隸就是一種「生物發動機」。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強,人們不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風力。 在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Cugnot)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Trouithick)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EtienceLenor)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CountNicholasOtto)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苯茨(Kart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苯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苯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兩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與此同時在1893年就與威廉.邁巴特合作製成了第一台高速汽油試驗性發動機的德國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邁巴特的協助下,又於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無馬之車」。該車是在買來的一輛四輪「美國馬車」上裝用他們製造的功率為1.1馬力,轉速為每分鍾650轉的發動機後,該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當時所謂「令人窒息」的速度從斯圖加特駛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輛汽油發動機驅動的四輪汽車就此誕生了。實際使用表明,此車使用良好。第二年苯茨第一次把三輪汽車賣給了一個法國巴黎人,由於這種三輪汽車設計可靠,選材和製造精細,受到了好評,銷路日廣。 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苯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視為汽車誕生年。苯茨和戴姆勒則被尊為汽車工業的鼻祖。這是汽車發展史上的第二件大事。 需要說明的是,那時的汽車司機必須是勇敢、機智的機械修理工,在許多場合下他不得不「從汽車內爬出或爬到汽車下」或者到鄉下鐵匠那兒去修車,所以一般人是望車莫及的。盡管如此,坐在極為嘈雜和震動非常厲害的機械上,不僅要飽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曬雨淋,而且全然沒有今日司機的舒適和氣派,況且馬車手認為汽車搶佔了他們的生意,當汽車與馬車並行時,他們常常揚起皮鞭抽打汽車司機。 進入20世紀以後,汽車不再僅是歐洲人的天下了,特別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開始出售著名的「T」型車時,這種車產量增長驚人,短短19年,就生氣1500輛。此間的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還首次推出了流水裝配線的大量作業方式,使汽車成本大跌,汽車價格低廉,不再僅僅是貴族和有錢人的豪華奢侈品了,它開始逐漸成為大眾化的商品。也是此時開始,美國汽車便成為世界寵兒,福特公司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王國。所以,人們說,汽車發明於歐洲,但獲得大發展那是在本世紀初30年代的美國。福特採用流水作業生產汽車,在汽車發展史上樹起了第三塊里程碑。 短短幾年時間,汽車已經從一種實驗性的發明轉變為關聯產業最廣、工業技術波及效果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因此,汽車工業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汽車行業本身的技術進步,而且也取決於汽車工業應用這些技術的投資能力和世界汽車市場的投放容量,兩者相互影響並受到整個經濟形勢的發展,及人們對環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應、意外變化及國家政策等的影響。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表明了汽車運輸的機動性,而且還培訓了不少駕駛軍用卡車的駕駛員,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學習到了一些汽車機械技術,於是戰後汽車買賣興隆,在美國,汽車製造商和附件的供應商全負荷生產仍不能滿足要求的迅猛增長。汽車價格幾倍於戰前。但時隔不久由於經濟簫條汽車高需求即宣告結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國,汽車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更高,幾乎生產多少就可售出多少。大戰中的美國發了橫財,戰後的美國工業越發興旺,汽車生產在世界上始終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汽車、鋼鐵、建築這三大工業曾被譽為「三大支柱」,而汽車工業更是美國工業驕傲的象徵,長期以來,他們一直以研究豪華小汽車為主。但當1973年首次發生石油危機時,美國汽車工業便受到很大的沖擊,而日本似乎對此早有察覺,他們大量研製生產的是小型節油汽車,結果終於在1980年把美國趕下了「汽車王國」的寶座,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謂「後起之秀」,當歷史進入20世紀,日本才出現第一部汽車,幾年後日本人才開始研製汽車。但誰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車(向我國上海)的日本,60年後竟然出口汽車達6400萬輛,登上了汽車王國的寶座。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汽車發展史上一個特大新聞。當然美國也決不會就此罷休,到底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未來的汽車市場仍是世界市場中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有人以美國汽車之王通用汽車公司為例,它平均每15分鍾用於汽車生產的投資就高達180萬美元,這真是令人驚訝的數字。因此,人們預料在將來,只有資金龐大的汽車公司才能有這樣的投資能力,不過由於有政府等各界支持,未來汽車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獨有戲,中小型汽車公司也會有很大的發展。 為了佔領未來汽車市場,如今已有許多公司把各種先進技術和裝備,如微型電子計算機、無線電通訊、衛星導航等等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法、新材料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中,汽車正在走向自動化和電子化。有了衛星導航系統,汽車可接收交通衛星的通信資料,確定汽車所在位置,從而自動提供最優行車路線,並且顯示出交通圖;汽車的雷達系統可以把障礙物的距離和大小告訴給駕駛員,這樣停車就更容易;而語言感知系統可以用圖、表和聲音告訴駕駛人員汽車的各個部位情況,此外還可按「音」行事,執行駕駛有關指令等等。另外汽車的能耗,排放廢氣、雜訊和污染等公害也日將減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將日益提高,即使再次發生石油危機,汽車工業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專家們認為,汽車是當前世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將來它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別的任何開工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完全把汽車取代。 我國的第一輛汽車是1956年7月生產的一輛載重量為4噸,最高時速60千米的貨車,並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解放」。
⑧ 通用汽車公司和通用電氣有什麼關系是同一家公司嗎
通用汽車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都是美國企業,不是同一家公司。
一、通用汽車公司
通用汽車公司,簡稱GM,成立於1908年,創始人是威廉·杜蘭特。通用汽車公司的前身是1907年由戴維·別克創辦的別克汽車公司,1908年美國最大的馬車製造商威廉姆·C·杜蘭特買下了別克汽車公司並成為該公司的總經理,同時推出C型車。1908年9月16日通用汽車正式成立。
通用汽車在全球生產和銷售包括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GMC、五菱、寶駿以及霍頓等一系列品牌車型並提供服務。
二、通用電器公司
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創立於1892年,又稱奇異公司,創始人是托馬斯·愛迪生。通用電器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術和服務業務的跨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
通用電氣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托馬斯·愛迪生,於1878年創立了愛迪生電燈公司。1892年,愛迪生電燈公司和湯姆森-休斯頓電氣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GE)。
通用電氣公司是由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在1892年出資把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湯姆遜—豪斯登國際電氣公司等三家公司合並組成。經過兩次世界大戰,這家公司獲得了迅速發展。
(8)通用公司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通用汽車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與中國的關系
一、通用汽車公司
通用汽車公司進入中國已超過90年,在中國的發展願景是:攜手戰略合作夥伴,致力於打造中國汽車工業的最佳參與者和支持者。
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建立了12家合資企業和2家全資子公司,擁有超過58,000名員工。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進口、生產和銷售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寶駿、五菱及解放品牌的系列產品,所提供的產品系列之豐富位居所有在華跨國汽車企業之首。
二、通用電器公司
早在1906年,GE就開始發展同中國的貿易,是當時在中國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公司之一。1908年,GE在沈陽建立了第一家燈泡廠。1934年,GE買下了慎昌洋行,開始為中國提供進口電氣設備的安裝和維修服務。
1979年,GE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建貿易關系。1991年,第一家合資企業GE航衛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⑨ 通用公司的詳細介紹
1.GM(通用汽車)
通用汽車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其核心汽車業務及子公司遍及全球,共擁有325, 000名員工。通用汽車公司是由威廉·杜蘭特(William Crapo Durant,1861—1947)於1908年9月在別克汽車公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立於美國的汽車城底特律。現總部仍設在底特律。其標志GM取自其英文名稱(General Motor Corporation)的前兩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自1931年起成為全球汽車業的領導者。通用汽車公司迄今在全球33個國家建立了汽車製造業務,其汽車產品銷往200多個國家。2005 年,通用汽車在全球售出917萬輛轎車和卡車。通用汽車的全球總部坐落在底特律的通用汽車文藝復興中心。
通用汽車是南韓通用大宇汽車和技術公司的控股公司,並與日本的鈴木汽車株式會社和五十鈴汽車株式會社開展戰略合作,合作的內容涉及產品、動力總成及聯合採購。同時,通用汽車與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寶馬集團和豐田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技術領域亦開展了相關合作。此外,通用汽車還與豐田汽車公司、鈴木汽車株式會社、中國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俄羅斯AVTOVAZ汽車公司及法國雷諾汽車共同研發生產汽車。
通用汽車旗下的轎車和卡車品牌包括:別克(BUICK)、凱迪拉克(Cadillac)、雪佛蘭(Chevrolet)、GMC、通用大宇(GM DAEWOO)、霍頓(Holden)、悍馬(Hummer)、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歐寶(OPEL)、龐蒂亞克(PONTIAC)、薩博(Saab)、土星(Saturn)。
通用汽車公司的售後服務和零部件業務部通過通用汽車、通用汽車Goodwrench和AC德科的品牌進行汽車零部件的銷售;而通用汽車動力總成部則負責汽車發動機及變速器的市場銷售。
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GMAC)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向全球客戶提供汽車和商業貸款、抵押融資以及保險等服務業務。通用汽車 OnStar是汽車安全、信息服務方面的業界領導者。通用汽車公司其它主要業務包括提供數字電視娛樂服務和衛星服務的休斯電子公司,以及製造柴油電動機車和商業柴油發動機的通用汽車機車公司。
GM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五。
編輯本段GM歷史
通用汽車公司的前身是1907年由戴維·別克(David Dunbar Buick)創辦的別克汽車公司,1904年美國最大的馬車製造商威廉姆·杜蘭特買下了別克汽車公司並成為該公司的總經理,同時推出C型車。為了推銷這種汽車,杜蘭特迅速建立了一個經銷網並吸引了大筆訂單——遠遠超出了公司的生產能力。到 1908年,別克汽車公司已經成為全美主要汽車生產商,杜蘭特很想結束當時汽車工業數百家公司並存的局面,因而大力支持本傑明·克里斯科有關將別克、福特、馬克斯韋爾—布里斯科、奧茲等幾家主要汽車公司合並的建議,但協商因福特公司要價達800萬美元之巨而以失敗告終。同年,杜蘭特以別克汽車公司和奧茲汽車公司為基礎成立了一家汽車控股公司——通用汽車公司(GM),1909年又合並了另外兩家小汽車公司奧克蘭汽車公司(現在的龐迪亞克分部)和卡迪拉克汽車公司。
從一開始,杜蘭特就指出了公司的三維戰略,即生產適合各種不同口味和購買能力的不同品牌的汽車,在汽車工程領域內盡可能地多樣化,實行後向一體化進入汽車零部件生產領域。到1910年,公司已經先後購進了17家小汽車公司。然而,過快發展使公司很快陷入資金困境,一批銀行家以一個由他們控制的5人管理委員會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權,而杜蘭特僅僅是5人管理委員會成員之一。1918年,杜邦公司以5000萬美元收購了通用汽車公司23%的股份,從而成為公司的最大股東,1919年這一控股比例上升到28.7%。在這種情況下,杜蘭特逐漸從通用汽車公司的業務活動中脫出身來,並於1911年組建了雪佛蘭汽車公司。1915年,該公司推出了一種新型廉價車490型,以與福特汽車公司的T型車相抗衡。
與此同時,他又同杜邦結盟,秘密收購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 1915年,他公開宣布要以五股雪佛蘭汽車公司的股票兌換一股GM公司股票,從而於1916年再次獲得了通用汽車公司的控制權,重新擔任公司總裁。在此期間,公司先後於1911年合並快速汽車公司和誠信卡車公司,組成GM卡車公司,同年又購入桑普森西爾拖拉機公司,1913年,購入衛生冰箱公司(後來的 Frigidaire分部)以及冠軍火花塞公司(後更名為AC火花塞公司)等。杜蘭特重獲控制權後,又兼並了謝爾頓汽車公司、費舍汽車公司60%的股份和加拿大汽車製造商麥克勞林汽車公司(後來的GM加拿大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公司為部隊生產了大量卡車、救護車、飛機發動機等。戰爭結束後,該公司又通過建立通用汽車承兌公司來加強產品批銷,大獲成功。
1919年,通用汽車公司成為美國第五大工業企業,其在美國市場上的佔有率1920年達到 17%,雖然遠遠低於福特汽車公司的43%,但也相當可觀了。然而,1920年的經濟大蕭條使公司再次陷入困境之中,杜蘭特被迫提前退休,並將自己的GM 股份全部賣給了杜邦家族,使杜邦在GM的股權比例上升到37%。JP摩根公司也趁機取得了通用汽車公司的部分股權,從而形成杜邦家族和摩根家族共同控制GM公司的局面,杜邦以公司董事長和最大股東的身份取代杜蘭特成為公司新總裁。杜邦擔任總裁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批准了公司所屬聯名汽車公司總裁小阿爾弗雷德·D斯隆的改革計劃,對公司的管理體制進行全面改組,建立反集權的分部式管理體制,這就是著名的斯隆模式。
1923年斯隆擔任公司總裁後,又對公司的各科、甚至是重復的生產線進行合理化調整,公司由此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先後兼並了黃車製造公司和數家飛機公司,推出了1925雪佛蘭轎車以與福特公司相競爭,使汽車設計現代化,並實行「一種車適合一種財力和需求目標」和每年推出一種新車型的戰略,從而把福特汽車公司遠遠地甩在了後邊。到 1927年,通用汽車公司一躍成為美國汽車工業的霸主,其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43%,並一直維持領先地位至今,即使在大蕭條時期,公司仍能維持盈利並堅持給股東分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司接受了大量軍事訂貨,總價格高達13081億美元左右,戰爭期間美國1/4左右的坦克、裝甲車和飛機,1/2左右的子彈和步槍,2/3的重型載重汽車均來自通用汽車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通用汽車公司決策者認識到將會有一場汽車熱銷期,推出了更大型、更有盈利潛力的小汽車,並鞏固了在汽車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並在其它產品市場上也獲得了主要地位,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用品承包商。1952年艾森豪威爾當選總統後,公司總裁查理·威爾遜成為國防部長。1955年,通用汽車公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年利潤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1986年,公司董事長斯隆退休,於1963年出版《我在通用汽車公司的歲月》一書,該書成為管理學的經典著作,然而,通用汽車公司的巨大規模使其成為輿論批判經濟集團的目標,司法部試圖讓杜邦家族賣掉其持有的23%的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但直到60年代中期,杜邦家族仍維持其主要股東的地位。與此同時,公司的「大的就是好的」的汽車設計思想也遭到了挑戰,1957—1958年的經濟危機使人們對小型經濟車的需求量猛增。通用汽車公司為適應多種需求模式的轉變,又開發出緊湊車 Corvair,但這種設計糟糕的經濟車使該公司大丟其臉。從60年代起,外國小型汽車大量進入美國,以滿足人們對小型經濟車的需求,70年代初期的石油禁運更加強了這種趨勢,該公司被迫投入大量精力研製小型汽車,並投資20億美元開發前輪驅動小型車X車系列,但並不十分成功,該公司經營開始出現赤字。盡管如此,在70年代,他們的銷售額還是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1975年為357.25億美元,1979年為663.11億美元,銷售利潤也從12.53 億美元上升到28.91億美元,市場佔有率仍然高達47%。
進入80年代以後,通用汽車開始了艱難的創新歷程。早在1979年,該公司就開始生產前輪驅動小汽車,並開始了一項10年投資700億美元的設備更新計劃,以進行結構調整和成本削減活動。1980年,通用汽車賣掉了Frigidaire分部和Terex分部。1981年,羅傑·史密斯擔任首席業務領導人之後,進行大規模調整改組活動,裁員數千人,又推出了旨在替代日本進口車的J型車;1983年出資1.5億美元,同日本豐田公司合資成立新聯合汽車製造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運用日本公司的製造技術生產小型車;1984 年,通用汽車投資25億美元,收購電子數據系統公司;1985年,又宣布成立Saturn公司,在田納西一家日本風格的工廠中生產小轎車,並以47億美元收購了休斯飛機製造公司。與此同時,通用汽車還同其它公司合資開辦了50多家企業,從機器人製造到人工智慧企業,范圍很廣,用史密斯的話說,這是為了發現進入21世紀的鑰匙。
然而,由於國外進口汽車和福特汽車公司的激烈競爭,通用汽車不得不減少生產能力,裁員數以萬計,並大幅度壓縮工資開支,同時實行俘虜進口戰略——即由其它國家的公司為通用汽車公司製造小車並由它在美國銷售,而Saturn汽車的質量問題使公司在投放市場5個月之後就回收1/3的汽車進行維修,最後不得不拿出21億美元以彌補關閉工廠的費用,這直接促成了1990年公司出現的巨額虧損,通用汽車的市場佔有率也從1979年的47%劇降到 1989年的35%。1990年,該公司推出薩頓牌汽車,這是1926年以來公司推出的第一個新牌號汽車,耗資20億美元以上。1991年,通用汽車再次出現近50億美元的虧損,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企業赤字。在此情況下,董事長羅伯特·斯坦普爾被迫宣布將在3年內關閉在美國和加拿大的20多家工廠,並裁員74000餘人。1991年秋,斯坦普爾宣布實施結構改組,將鑄造、發動機裝配與傳動系統等四個分部合並為一個部,將傳統的發動機生產由9種減為5種,同時上馬3種不同型號的4缸發動機和引進一種新型發動機。盡管如此,1992年春天,以前普羅克特·甘布爾公司總裁約翰·斯梅爾為首的許多董事會成員仍然撤換了斯坦普爾的繼承人勞埃德·魯斯的公司總裁職務,並安排約翰·斯梅爾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同年4月,通用汽車進行美國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的股票發行,籌資22億美元以緩解財政困難。看來,通用汽車公司又到了一次管理創新的緊要關頭。
近年來,海外製造商帶來的激烈競爭對GM的工業優勢構成了威脅。面對主要競爭對手DaimlerChylser、Ford及Honda的挑戰,GM已著眼於向全球市場擴張,包括聘請前豐田汽車顧問幫助他們進軍日本市場。(公司還持有Suzuki及Isuzu的大量股份;1999年,GM將持有的Isuzu股份提高到49%並購入Suzuki公司10%的股份。)1998年下半年,與SAIC合資生產出第一批針對中國市場的別克汽車(Buick)。通過進入巴西及俄羅斯的廉價車輛市場,GM正拓寬海外消費者市場,建立客戶基地並確立其品牌效應,而這些都領先了競爭者一大步。
1981年通用汽車作出將生產設備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決定,並開始裁員。在近十年裡,GM裁退了成千上萬的雇員,其中不乏GM的第三代員工,他們離開公司在密西根州Flint的基地,經濟拮據。GM因此得了個惡名,加上Michael Moore就裁員為題材的記錄片Roger&Me問世,GM的公眾形象嚴重受損。1996年,汽車工人的聯合罷工使得北美24家工廠癱瘓近三周。 罷工雖已結束,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1998年長達七周的罷工對其季度國民生產總額報告產生了引人注目的影響:GM在此期間損失了將近28億美元,更因此使得北美的生產停滯不前。奇怪的是GM在子公司Saturn卻受到歡迎,該公司出產的汽車極具市場吸引力。這完全依賴於Saturn公司良好的企業形象:員工待遇優厚,繼而形成理想的工作環境。
從1998年罷工中恢復過來的GM已著手開始新一輪的降低成本計劃。使小型汽車有利可圖是公司的重點所在,因為現在每售出一輛小型車公司便損失約 500~600美元。在「黃石」計劃中,GM的目標是降低成本並提高生產力。具體做法是讓供應商協助設計,並在發貨前組裝部分零件,這樣一來節省了時間和開支。1998年這位汽車巨人更是聯合了北美與國際的業務。 為使操作合理化,GM於1999年5月將生產汽車零件的主力——Delphi Automotive作為分支獨立出去。
2004年, 通用汽車公司連續第四年在其最大的市場--美國創下了卡車和運動型多功能車的銷售總量的業界銷售記錄。在第二大市場--中國,通用汽車的銷售業績增長了27%,創下新的公司記錄。
編輯本段GM主要產品
(1)汽車產品:包括製造、裝配、銷售汽車、卡車、公共汽車和相關零配件。1993年,公司銷售各式車輛4300萬輛,佔美國市場的35%,世界市場的7%,其中小汽車和輕型卡車745.1萬輛(1990年)。公司主要牌號的汽車為雪佛蘭、別克、美迪亞克、奧茲莫比爾、卡迪拉克和Saturn,由分布於美國各地的30家汽車裝配廠、29家分銷中心和包儲設施生產,並由全國一萬多家經銷商分銷經營。1991年,公司收入的79%來自汽車部門。
(2)金融和保險業:主要業務單位是通用汽車承兌公司,它資助購買GM產品。此外,公司也為經銷商和消費者提供保險,並從事抵押銀行業務、海上金融和投資服務業務。 1991年公司收入的9%來自該部門。
(3)其它產品:主要是電子數據系統公司從事的數據加工、電訊服務和GM休斯電子公司從事的軍火生意,特別是導彈系統。1991年GM休斯電子公司成為美國第四大軍火承包商,同時還是美國主要的商用衛星供應商,產品包括軍用車輛、雷達、武器控制系統、制導導彈系統、軍用衛星。此外,這兩家公司還從事商用信息和電訊系統的設計、安裝和經營、火車頭的研究開發和製造,同時生產壓縮機、發電機和海船用汽輪發動機等等。
編輯本段GM夥伴
通用汽車的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包括義大利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日本富士重工株式會社、五十鈴汽車株式會社以及鈴木汽車株式會社,合作的內容涉及產品、 動力總成及聯合採購。同時,通用汽車是韓國通用大宇汽車科技公司最大的股東。此外, 通用汽車還與德國的寶馬汽車公司和日本的本田汽車公司開展技術協作,與豐田汽車公司、五十鈴汽車株式會社和中國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俄羅斯AVTOVAZ汽車公司及法國雷諾汽車共同研發生產汽車。
編輯本段GM品牌
通用汽車旗下的轎車和卡車品牌包括: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GMC、霍頓、悍馬、歐寶、龐蒂克、Saab薩博、土星。在一些國家,通用汽車的銷售網路同時還銷售通用大宇、五十鈴、富士(速波)和鈴木製造的汽車產品。通用汽車公司的售後服務和零部件業務部通過通用汽車、通用汽車Goodwrench 和AC德科的品牌進行汽車零部件的銷售;而通用汽車動力總成部則負責汽車發動機及變速器的市場銷售。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GMAC)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向全球客戶提供汽車和商業貸款、抵押融資以及保險等服務業務。通用汽車Onstar是汽車安全、信息服務方面的業界領導者。
編輯本段GM在中國
通用汽車公司進入中國已超過80年。目前,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員工超過20,000人。2005年,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及其在華合資企業的總銷量為 665,390輛,與2004年同期相比增長35.2%。通用汽車在中國進口、生產和銷售凱迪拉克、薩博Saab、歐寶、別克、雪佛蘭及五菱等品牌的系列產品,所提供的產品系列之豐富位居所有在華跨國汽車企業之首,涵蓋中高檔轎車、多功能旅行車、緊湊型轎車和微型車等。
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願景是:攜手戰略合作夥伴,致力於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最佳參與者和支持者。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通用汽車公司將繼續與中國汽車工業攜手並進。通用汽車在中國開展業務一貫遵循如下五大原則:承諾在中國長期發展,並建立和保持一種對通用汽車、中國和中國人民均為有利的合作關系;廣泛涉足整車和零部件的生產、銷售、設計與測試等領域;積極參與技術交流活動,保持技術領先;致力於培養中國員工的管理水平與專業技能;將中國業務融入其全球網路,以確保為中國市場提供最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 。
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在中國的企業主要包括: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是通用汽車公司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各出資 50% 建立的中國最先進的整車生產合資企業。這一中國最大的中美合資企業成立於1997年6月。
上海通用汽車目前已擁有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及薩博四大品牌,形成凱迪拉克CTS、凱迪拉克SRX、凱迪拉克XLR;別克榮御轎車、別克君威轎車、別克GL8商務公務旅行車系列、別克凱越系列;雪佛蘭景程轎車、雪佛蘭LOVA轎車、雪佛蘭樂騁轎車、雪佛蘭賽歐緊湊型轎車;薩博9-3運動型轎車、薩博9-3高檔敞蓬轎車、薩博9-5運動型高檔轎車十六大系列五十多個品種的產品矩陣,擁有遍布全國的完整的銷售、售後服務和零部件供應網路。
目前上海通用汽車擁有金橋、煙台、沈陽3大生產基地,金橋南廠、金橋北廠、煙台東岳汽車、沈陽北盛汽車4個整車生產廠,以及金橋動力總成、煙台東岳動力總成2個動力總成廠。其中金橋基地的生產能力為年產32萬輛整車,10萬台自動變速箱、20萬台發動機;煙台基地年設計產能為12萬輛整車,37.5萬台發動機;沈陽基地年設計產能為4萬輛整車。上海通用汽車年總產能可達到48萬輛,其規模與實力在國內汽車企業中位居前茅。
上海通用北盛汽車有限公司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原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2004年3月,上汽集團、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車重組金杯通用汽車,上汽集團與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各擁有25%的股權,上海通用汽車持有50%的股權。其產品規劃、生產製造、零部件采購、信息系統、質量體系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全部納入上海通用汽車的管理體系。上海通用北盛汽車(沈陽)目前的年設計產能為三班50,000輛,2004年9月起生產GL8公務旅行車。
上海通用東岳汽車有限公司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共同出資9億元收購原山東煙台車身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後成立的新公司,三方各佔25%、 25%、50%股權。公司位於山東省煙台市,目前是上海通用汽車第二個生產基地,2003年4月開始生產別克賽歐。上海通用東岳汽車的年設計產能為兩班100,000輛整車。
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有限公司是位於山東省煙台市的一家新合資企業。其前身為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1996年8月投產。2004年3月,公司重組後,上汽集團、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各佔新公司25%的股份,兩者的合資企業——上海通用汽車佔50%的股份。重組後的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有限公司由上海通用汽車負責日常運營管理。上海通用東岳動力總成設計產能為三班二運轉實現年產37.5萬台發動機。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汽集團、通用汽車、五菱於2002年6月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總投資9,960萬美元,三方持有的股份比例分別為50.1%、34%、15.9%。公司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生產商務用車、微型廂式客車、微型雙排貨車、微型單排貨車四大系列共210個品種車型,是中國銷量第二的微型車生產企業。上汽通用五菱目前的年生產能力為300,000輛。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是通用汽車與上汽雙方共同投資5,000萬美元、各佔50%股份的合資企業。作為國內首家汽車工程技術合資企業,它為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汽車企業提供一系列的汽車工程服務,其中包括設計、開發、測試和零部件與整車認證。上海通用汽車別克君威、別克凱越等產品的改制工程都是由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完成的。
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由全球最大汽車金融公司之一的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和上海汽車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合資組建。其目前的主要業務是:在批發和零售兩大領域為通用汽車和上汽集團在華的合資企業和相關合作企業的汽車銷售提供批發和零售信貸等金融服務。
通用汽車倉儲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位於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於1999年8月正式啟動,是由通用汽車公司投資320萬美元建立的獨資零部件分銷中心。它的成立確保了通用汽車及時向中國大陸的客戶提供貨真價實的通用汽車零部件。同時,該中心採用了一套全面電腦化的倉儲管理與存貨控制系統,目前其存儲的零部件達25,000種左右。
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通用汽車公司在上海建立的獨資企業,擁有通用汽車在中國全部的本地員工,同時也是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的投資方。進口汽車的銷售、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是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的經營業務之一。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從全球的通用汽車生產廠進口歐寶汽車並推向中國市場。通用汽車的售後服務系統向全國的授權維修服務中心和零部件分銷商提供支持。
通用汽車-上海交大技術研究院是由通用汽車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建立的研究院,它致力於技術培訓和科研項目合作。下屬有動力總成研究所、PACE中心和車身製造技術衛星試驗室三個機構。
通用汽車-清華大學技術研究所由通用汽車和清華大學合作建立,致力於共同研究開發和其它科技方面的合作。
ACDelco是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品牌,目前在中國已擁有近40家批發商以及100多個AC德科服務中心。它為中國所有的汽車和生產廠商提供真正的ACDelco零部件和維修保養服務。AC德科在中國還提供15種產品系列。
艾里遜變速箱部是全球最大的中型和重型卡車、公共汽車與專業用車的自動變速箱生產商。目前,艾里遜變速箱部正與中國車輛設備製造廠和最終用戶合作提高其中型和重型商務用車的質量。
二.GE(通用電氣)
見http://ke..com/view/27642.html?wtp=tt
⑩ 關於通用公司(GE)
GE簡介與歷史概況:
GE夢想啟動未來——GE是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體和金融服務公司,致力於解決世界上最棘手的一些問題。GE的產品和服務范圍廣闊,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水處理和安防技術,到醫療成像、商務和消費者融資、媒體以及高新材料,客戶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30多萬員工。傑夫·伊梅爾特先生是現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2004年GE的銷售收入達1524億美元。
通用電氣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托馬斯·愛迪生,他於1878年創立了愛迪生電燈公司。1892年,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和湯姆森-休斯頓電氣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GE)。GE是道.瓊斯工業指數1896年設立以來唯一至今仍在指數榜上的公司。
GE11個業務集團:
7個發展引擎 --產生85%利潤,在技術、成本、服務、全球分銷和資本效率方面有強大優勢的市場領先者:消費者金融集團、商務融資集團、能源集團、醫療集團、基礎設施集團、NBC環球、交通運輸集團
4個現金增長點 --在增長的經濟環境下持續產生現金流和收益:高新材料集團、消費與工業產品集團、設備服務集團、保險集團
> GE的排名
·1998年至2004年,GE連續七年在《金融時報》「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評選中名列第一
·1999年至2002年,GE連續四年在《財富》「全球最受推崇的公司」評選中名列第一。
2004年,GE再度名列榜首
·2004年,GE在《商務周刊》「全球股票市值最大1000家公司」評選中名列第一
·2004年,GE在「福布斯2000企業名錄」中排名第二
·2004年《商業周刊》舉辦的「全球最有價值品牌評選」中,GE排名第四
> 社會責任
GE公司一直相信,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塑就偉大的公司,並以此自勉,在全球各地積極投身公益事業。
早在1928年,我們就成立了GE Elfun志願者組織,幫助員工參與公益活動、服務社區;1953年,我們又設立了GE基金會,熱忱資助世界各地GE所在社區的教育及環保事業。幾十年來,GE已經將「關注公益」的社會責任感融入了自己的企業文化。目前,在全球范圍內,GE Elfun志願者組織每年為所在社區提供志願者服務超過100萬小時,而GE基金會所捐善款僅2004年便達到5200萬美元。
GE的歷史
1876年是美國的百年周年。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這是充滿豪情地回顧過去的一年。而對於其他人來說,這也是展望未來前景的一年。在費城舉辦的「百年展覽會」中的電氣展標志著人們尋求新的發明目標時代的開始。
在該年晚些時候,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在新澤西的門洛帕克成立了一家新的、設備精良的實驗室。在這里他可研究曾經在展覽會上見到的發電機和其它電氣設備的可能性。從該實驗室中產生了或許是最偉大的發明—成功的白熾電燈。
到1890年,愛迪生已經將其各種業務組建成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合並組建該公司的托馬斯-休斯敦公司和其它許多公司由Charles A. Coffin(先前麻薩諸塞州林恩的一家製鞋公司)領導。與競爭對手的合並和各家公司所擁有的專利權使公司在電氣業佔有統治地位。隨著業務的擴展,對於每家公司來說完全憑借自身技術來生產全套電氣設備變得越來越難。1892年,兩個主要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
愛迪生數個早期商業貢獻實際上仍然是當今GE業務的一部分,包括照明、運輸、工業產品、電力輸送和醫療設備。早在19世紀90年代,就在Ft. Wayne 電氣車間生產了第一台電風扇;而在1907年,開發了完整的系列加熱和烹調設備。GE飛機發動機部門自1987年以來僅為一個部門的名稱,實際上早在1917年就開始其傳奇歷史,當時美國政府開始尋找一家公司為美國年輕的航空業開發第一台航空發動機「booster」。1883年,托馬斯·愛迪生使用塑料燈絲進行的白熾燈實驗導致了1930年GE的第一個塑料部門的創建。
GE金融服務也可追溯其起源到20世紀30年代。開始公司作為一家附屬的信貸公司,在「大蕭條」時期幫助消費者購買GE設備。在20世紀60年代該公司放棄了其傳統的融資角色,開始在消費、商業和工業市場做多種投資。其一貫的快速增長和補充GE其它業務擴展機會的能力是公司成長戰略的主要因素。
多年以來,GE的領導者已經建立了各種主導業務的投資組合;一連串公司范圍的推動增長和降低成本的行動;允許其在經過諸多周期後利用各種機會的財政實力和控制;和一套允許其充滿信心地應對任何環境的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