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揭秘吳國大臣諸葛恪怎麼死的 諸葛恪是個怎樣的人
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1-2] ,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體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宮幕僚領袖輔佐太子理政。之後歷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等職,赤烏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並因功加封丞相 、進爵陽都侯。
此戰之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孫休即位除掉權臣孫綝之後,下詔為諸葛恪平反。
㈡ 諸葛恪被何人所殺
孫峻見諸葛恪民心漸失,發動政變,設酒宴伏兵殺死諸葛恪,誅滅三族。諸葛恪死時五十一歲。
死時公元253年
㈢ 「天才少年」諸葛亮之侄諸葛恪為啥會死於非命
在三國時代的政治舞台上,諸葛氏是一個異常活躍的姓氏,非常引人注目。如蜀漢的諸葛亮、諸葛瞻,東吳的諸葛瑾、諸葛恪父子,曹魏的諸葛誕等,他們各自都在各國擔任丞相、將軍、重臣等重要角色。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恪是他的兒子,諸葛誕與他們是出生於同一個家族的族親。當時的人們對他們有「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的說法。
陳壽評價諸葛恪是:
「才氣幹略,邦人所稱,然驕且吝,周公無觀,況在於恪?矜己凌人,能無敗乎!」
「然驕且吝」一節,是用了《論語》里的話。在《論語,泰伯篇》里,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周公是孔子常常作為一個十全十美的現想人物來當作標桿樹立的。所以,即使賜給你如周公那樣的才能,而你卻只會因此而自大起來,又不願意用自己的才能幫助別人,縱然你還有別的什麼長處。那麼也將是毫無價值的。
諸葛恪是因驕而自掘墳墓的最典型反例。他的失敗,對於持才傲物,而且只管自己出風頭的人,無疑也是一個深則的教訓。
㈣ 號稱比諸葛亮還聰明的諸葛恪為什麼最後落得滿門被誅
封建社會,侯爵的爵位通常都是兒子在父親去世之後才繼承的。但是,如果哪個人,父親還健在,自己就被封了侯爵之位,那麼,就證明這個人非常的不一般。要麼他有著過人的才能,要麼他非常受皇帝的賞識。而歷史上的諸葛恪,就是這么一個人。
諸葛恪得到皇帝的賞識,不僅很早被冊封,連地位都很尊貴。而且,這樣的破格冊封,足以展現其過人之處。但是,也有人看出,諸葛恪雖有大志,卻才能不足。因為過於自大的性格,所以,日後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那麼,到底是哪些人有這樣的“火眼金睛”,提早預料到諸葛恪的結局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諸葛恪的才能。諸葛瑾是諸葛恪的父親,長得一張大長臉,有點像驢。有一次,孫權在會見群臣的時候,命下人牽了一隻驢上殿,並且,在驢的頭上貼了一個名簽,上面寫著諸葛子瑜的字樣。諸葛恪見狀,連忙下跪,說道:“請主公賜給我一支筆,讓我在這名簽上加兩個字。”孫權同意了,給了他一支筆,諸葛恪起身在名簽上寫了“之驢”兩個字。
周圍的群臣見狀,都鬨堂大笑了起來,孫權也甚是歡樂,便把這只驢賜給了他。沒過幾天,孫權又見到了諸葛恪,於是,問他:“你的父親,跟你的叔父相比較的話,誰的才能更勝一籌?”諸葛恪回答道:“我的父親更厲害些。”接著,孫權追問其原由,諸葛恪回答說:“因為,我的父親知道要為誰做事情,而我的叔父卻不懂,所以,我的父親更好一些。”
孫權聽後又是一陣大笑,後來,讓諸葛恪給大家依次敬酒,酒到了張昭面前的時候,張昭已經有點醉了,便不肯再多喝。於是,他對諸葛恪說:“給老人敬酒不應該這樣敬。”孫權接著說道:“如果,你有足夠的理由來反駁張公的話,那麼,他就喝了這酒。”
當初,他要治理州郡,動盪不安的時局是很難處理的,但是,在他口中卻如同兒戲一般,輕描淡寫的就可以解決。並且,其父親對於他這種不知深淺的行為表現出非常擔心。
此外,這些跟諸葛恪很親近的人,不僅對其評價不高,還不看好他。而這,主要是因為諸葛恪並沒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放在處理政事、大事上,只是善於耍一些小聰明,做些文字游戲。正經事上不用功,凈弄一些旁門左道的事,所以,這樣的人想要有所作為,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諸葛恪性格不那麼輕浮,能像其父親那般謹慎,或者像其叔叔那樣務實,最後,怎麼可能落得身敗名裂、滿門被誅的下場呢。
㈤ 「天才少年」諸葛亮之侄諸葛恪為何死於非命
也許大家對三國時期東吳的“天才少年”諸葛恪不太熟悉,但是諸葛恪的父親和他的叔叔你肯定知道,他的父親就是三國“龍虎狗”里“東吳得一虎”的諸葛瑾。
(當時諸葛三兄弟分侍三國,因此人們說蜀國得一龍:卧龍諸葛亮輔佐劉備;東吳得一虎:諸葛瑾輔佐孫權;魏國得一狗:諸葛亮的從弟諸葛誕輔佐曹魏)
憑心而論,諸葛恪伐魏初心是好的,但結果令百姓苦不堪言,孫峻就利用人們對諸葛恪不滿的情緒,借機殺死了諸葛恪。
建興二年(253年)8月,孫峻和諸葛恪爭權,便利用諸葛恪為萬民所怨的機會,捏造諸葛恪要叛亂的謊言,夥同吳主孫亮定下了計謀,以宴請之名在宴席上誅殺了諸葛恪。
說實話,諸葛恪死得很冤,他並沒有造反叛亂之心,卻被孫峻安上罪名死無葬身之地,由此看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只有聰明沒有權謀,到頭來一場空。
㈥ 諸葛亮之侄「天才少年」諸葛恪為什麼最終會死於非命
中國歷來就有神童情結,直到現在,仍然是!
什麼小學生寫成了博士論文,什麼五年級小學生搞橋梁設計,十一歲考上南京大學,十二歲考碩士博士等等,諸如此類!
後來,謠言被一一揭穿,這些所謂的神童,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出於別有用心的目的,故意炒作的!
一句話,都是為了錢那點事!
這時候,政敵孫峻趁機與孫亮聯合,在酒席宴上殺了諸葛恪,之後滅了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