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道教傳入我國有多少年歷史

道教傳入我國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26 18:29:50

① 在中國道教和佛教哪個起源較早

道教起源於黃帝時期有4712年歷史,佛教傳入中國是兩千多年前,道教起源更早。

道教是在上古時代鬼神崇拜觀念的基礎上,以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的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自中華人文之始就隨之而生,現有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朔到遠古黃帝之時,距今已有4712年。

東漢明帝永平七年(64),派遣蔡愔(或說張騫)等十八人前往西域求佛訪道,在大月氏國遇見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得到了佛像和經典,並載以白馬,佛教正是傳入中國。

(1)道教傳入我國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1、道教起源

可以說,從先秦夏、商、周一直到秦統一六國,基本上中華文化的主體是道家思想,一以「人」為核心參贊天地的文化。或者可以說後期的道家或者道教繼承發展了中華文化很重大的一部分。

黃帝討伐諸侯,擊敗蚩尤,平定天下的事跡,為道教始祖。從黃帝到堯舜禹,歷代上長久在位的氏族與國家的首領無不是敬天愛民有功於天下。在堯舜禹時期,道家這種功行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2、佛教在中國起源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六世紀至前五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牟尼」,即明珠,喻為聖人。釋迦牟尼是一種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出身於剎帝利種姓,是迦毗羅衛國凈飯王太子,十九歲時拋棄王位出家修行,在恆河邊一棵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冥思苦想,悟出「四諦」的真理,開始了傳法生涯。

東漢明帝永平七年(64),派遣蔡愔(或說張騫)等十八人前往西域求佛訪道,在大月氏國遇見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得到了佛像和經典,並載以白馬,明帝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修建白馬寺。他們在那裡翻譯出《四十二章經》,中國從此有了佛教。

② 請問,道教在中國有多久的歷史道教醫學在中國有多長的歷史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故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近年來,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歐美人士的興趣。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其教義就是以"道"或"道德"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回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其奉行者為天道。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復雜的神靈系統。道教提倡無極,元極,太極,中庸即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兩種:一種是神職教徒,即"道士"。據《太霄琅書經》,"人行大道,號曰道士。","身心順理,為道是從,故稱道士。"他們按地域可分為茅山道士、羅浮道士等。從師承可分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宮觀中教務可分為"當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種是一般教徒,人稱"居士"或"信徒"。"宮觀"是道家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宮觀是道士修道、祀神和舉行儀式的場所。道教另有一些經濟組織(如素食部、茶廠等)、教育組織(道學班、道教經學班等)、慈善組織(安老院、施診給葯部等)。

道術是道教徒實踐天道的重要宗教行為,一般認為它有外丹、內丹、服食和房中等內容。外丹,指用丹爐或鼎燒煉鉛汞等礦石,製作人服後能"長生不死"的丹葯。唐以後漸被內丹術所代替。內丹,為行氣、導引、呼吸吐納之類的總稱,指用人體作爐鼎,使精氣神在體內凝結成丹而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內丹之術自金元以後逐漸盛行,其淵源上溯至戰國時代,對於中國的醫學和養生學有過很大的影響。服食,指用服食葯物以求長生。

③ 道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創立於東漢時期,所以不能說是傳入中國。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

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3)道教傳入我國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綜觀道教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南北朝時期,道教得到帝王貴族統治者的支持,躋身社會上層,這是它的第一個發展時期。

唐朝皇族與老子攀親,自稱李耳之後裔,政治上給予扶持,大力推行道教,這是第二個發展時期。北宋真宗開始,用道教麻痹人民陶醉自己。

藉以掩蓋北方強鄰壓境造成的恥辱,這是道教發展的第三個時期。明代中期,帝王迷信道教,妄圖成仙,道教受到重視,並干預政治,參加政府內部的權力爭奪,這是道教發展的第四個時期。

中國道教史道的內容極其復雜,上自老莊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術,都可以用這個名詞來包括它們,可分為思想方面和道與宗教方面的道。

現在名思想方面的道為道家,宗教方面的道為道教。宗教方面的道教包括方術符讖在裡面,思想方面的道家,就飲食易陰陽五行的玄理。

道家的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這思想自與佛教打交涉以後,結果做成方術及宗教方面的道教。

道教正式創立於東漢末年,其標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 南北朝時期經過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為與佛教並列的中國正統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後,五代統治者基本上都重視儒釋道三教,只是各個皇帝對每個教的喜愛、信奉程度有差異,有的更重視佛教,有的更重視道教。在尊奉的同時,統治者也加強了對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時期,道教受到統治階級的推崇而得到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多種流派,元以後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對統治階級的影響遠遜於唐宋時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傳佛教,對道教採取嚴厲限制的方針,道教更加衰落,活動主要在民間。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道教亦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和西方思想的沖擊。

道教進一步衰敗,在中國五大宗教中降為教團勢力和政治影響最弱的一個。許多道士文化素質低下,宗教知識缺乏。道教組織鬆散,各地聯系和團結不夠緊密。

但仍有一批道士潛心修煉,著書立說,課徒傳戒,使道教法脈得以延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在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

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開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運動。經過民主改革,中國道教徒加強了聯系和團結,在沈陽太清官方丈岳崇岱道長的倡儀和政府的支持之下。

1957年4月於北京召開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由岳崇岱任第一屆理事會會長。中國道教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④ 中國道教有多少年的歷史

道教創始人 ---張道陵 (張天師)

道教-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道教是在中國古代社會宗教信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徵。它的信仰根源一方面來自中國占代社會的原始宗教意識,或者說早期人類對自然現象虛幻的錯誤反映,認為萬物有靈及靈魂不滅的觀念;另一方面則是先民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其次是神話和傳說中對鬼神的祭祀。

中國道教從創教的1800多年來,—直道脈不斷,宗派繁衍成為中國的國教。青城山也成為了道教的祖庭和聖地。從南北朝時期道教西傳後,道教影響遍及東南業各國。如今,作為中國道教教理、教義主要來源的老子《道德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譯本。老子有關「道」的理論,早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青城山列入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區後,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成為了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之地和朝拜、觀光的聖地。

張陵青城山創道教

張陵一生的活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早期活動;二、為創教作準備;三、創教;四、傳教。

張陵出生於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一個信仰黃帝老子的世家,一說為西漢留侯張良的後裔。公元98年的永平十年張陵與弟子王長、趙升等繞開洛陽乘舟入今江西鄱陽湖,上雲錦山,並傳黃帝九鼎丹法,在雲錦山修煉外丹黃白術,歷三年煉成太清神丹,之後又煉成九鼎神丹,即所稱「龍虎太丹」,傳說龍虎大丹煉成後,山顯龍虎之形的瑞應,遂改雲錦山為龍虎山,公元126年,鶴發童顏的張陵率弟子數人山龍虎山輾轉長安,翻越秦嶺經古棧金牛道入蜀。

張陵入蜀之後,首先在今大邑縣境內的鶴鳴山積極為創教作準備。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因素:——是巴蜀從上古以來受到代表東方文化的楚文化的影響極深,楚文化中巫文化(或稱鬼道文化)在東漢張陵創教之前已經形成巫教社團;二是張陵要與從戰國時楚國就已經鳳靡「淫祀」並影響巴蜀的巫教抗衡,必須積極為創教前作思想教理准備,在創教前後,他先後撰寫完成了《老子想爾注》、《黃書》、《道書》、《二十四圖》等二十四道書,並以符水等治病,發展教徒。

張陵剛移居青城山天師洞的一個黃昏,與青城山一帶分為八部鬼帥的巫教社團鬥法。他在裝扮上一是穿黃色道袍,佩劍,持印與戴符,之後被稱為天師劍、天師印、天師符,成為天師道傳教的最重要嫡傳信物。青城山一帶的巫教八部鬼帥、六大魔王鬥法失敗後,被禾師道改造與同化,如今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擲筆槽」、「洗心池」等,就是當時鬥法之後的傳說。不過天師五斗米道在巴蜀等傳道的過程中,也有一段與巫教鬼道相互影響滲透的過程。特別是張陵主子張魯據漢中政教合一30年。

張陵在青城山站穩腳跟後,便開始了以巴蜀為中心的二十四治的傳教活動和建立天師五斗米道的宗教社團組織。

建治之後,張陵受西漢卜洲三島傳說的啟發,構想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所謂的洞天福地遍布中國傳說中的修道大小名山。並為天師道制定朝禮,祭祀的黃色道服,並親自擬定法篆傳授制度,道戒律條等。

中國道教在東漢時太平道因「黃巾起義」失敗受到嚴重打擊轉入傳教的低潮,幹家道和李家道都是家庭道影響范圍和影響力較小,只有張陵的天師五斗米道自創教以來道脈不斷,影響及東南亞和一些西方國家,成為中國傳統的宗教。

⑤ 道教有多少年的歷史自何時產生

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有5000年歷史。

道教是我國的傳統宗教,由三清祖師開創,它的歷史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而逐漸形成於周秦兩漢。道教並非是一人一時一地所創所生,乃中國歷代各地不同的文化、思想相結合而成之宗教。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以「道」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老莊的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煉養生,老子、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為、見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繼承發揚。

戰國時期,齊國形成了以環淵、田駢、慎到為代表的黃老學派,尊崇黃帝和老子,以道家的清凈養生、無為而治思想為主體,兼收並蓄諸子百家的一些內容。

西漢前期,統治者推崇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輕徭薄賦,造就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黃老學說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了黃老道,由政治思想轉變為宗教學說,活躍於民間的黃老道是道教的前身。

(5)道教傳入我國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盛唐道教到達了鼎興的程度:

隋末許多道士投靠李淵父子麾下,編造李氏為王的讖語神話,如樓觀派道士岐暉和茅山宗領袖王遠知。唐高祖李淵稱帝後,制定了尊奉道教為皇家宗教的崇道政策:他尊老子為其祖先,宣稱自己是「神仙之苗裔」,表明「道大佛小」,頒布《先老後釋詔》規定「老先、次孔、末後釋宗」。

唐太宗李世民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再次下詔規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李世民採用道家清靜無為、垂拱而治的治國政策,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晚年李世民也熱衷於長生方術,大量服食丹葯。

唐高宗李治繼續奉行崇道政策: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首開給老子冊封尊號之先河;尊《老子》為上經,令王公官僚學習,規定為科舉考試內容;提高道士地位,在各地興建道觀。武則天依靠佛教徒為「武周革命」大造輿論,故而削弱道教。唐中宗、唐睿宗恢復崇道政策。

唐玄宗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道教也在其推動下達到全盛,社會上的崇道之風發展到極致。唐玄宗的崇道政策有:神話祖先「玄元皇帝」,掀起崇拜熱潮。

提高道士的地位,使之享受皇家特權;規定道舉制度,以「四子真經」開科取士;規定《道德經》為諸經之首,並親自作注頒布天下;積極搜集整理道經,編纂了歷史上第一部道藏《開元道藏》;大力倡導齋醮,製作道教音樂,制定道教節日。

盛唐高道輩出,他們從哲學、丹道、齋醮各方面大大推進了道教建設。

⑥ 中國道教有多少年的歷史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由東漢時期的張道陵張天師所創立,流傳至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

⑦ 中國道教起源是什麼時候

起源於戰國時期。

戰國中期的齊國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西漢前期的統治者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漢武帝後,黃老學說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黃老道,由政治信仰轉變為宗教團體。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構成宗教倫理道德的主體。

先秦道士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也為道教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漢黃老道教的《太平經》宣揚氣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負、樂生好善,以「太平世道」為目標。

東漢丹鼎道派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將易學、黃老、火候三者參合,總結發展了道教的養生煉丹術。

(7)道教傳入我國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道教與其它的宗教一樣,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有其發生,發展的過程。早期教派並非經由同一途徑,在同一地區和同一時期形成的,並且在很長時間內沒有一個統一的穩定的教團組織,因而中國道教史的上限極不易認定。

在早期存在有符錄派與丹鼎派,但其誕生過程相當復雜。丹鼎派注重清修煉養,又有內丹與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術和養生氣功學,它是由戰國時期發展而來的。

東漢後期出現的《太平經》與《周易參同契》開始形成早期道教理論,卻無相應的道教組織。魏晉時期的內丹經《黃庭經》和外丹經《抱朴子內篇》盡管社會影響較大,其社會組織力量依然弱小。

《老子》與《莊子》也成為道教產生的另一個重要源頭。由此可見,中國道教產生的過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漸靠攏而成的。

各教派之間互有影響,但基本上又是獨立發展,時間上前後相錯,並無統一的具體創教時間可言。教名與教徒也沒有統一的稱呼,道教一詞道見於《老子想而注》。

依此可見道教的產生可以由《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而注》三書看成道教活動和道教實體出現的標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教

⑧ 道教距今多少年歷史

道歷四七〇九年
道教成教1800多年
老子是道教的道祖,不是開山鼻祖。道教是張道陵祖天師創立的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福生無量天尊

⑨ 道教有多少年歷史了它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道教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宗教之一,據傳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了。道教歷史久遠,幾乎是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一起發展的。據歷史資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類思想萌芽紛紛出現,老子創立道家學說,這是道教的思想起源,後世的人們在道家學說的基礎上逐漸成立了一種宗教,即道教。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天師道,他本人也被稱呼為祖天師。到了漢末、兩晉時期,道教艱難發展,幾次分裂,在唐朝達到高峰,因樓觀道人預言李淵能奪得天下,後來李唐對道教十分推崇,道教得到快速發展。北宋時期,道教是皇帝統治天下的工具之一,道教十分興盛。明清開始,道教逐漸衰微。這是歷史資料的記載。


⑩ 中國道教的產生與發展歷史,請簡要說明中國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因為道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值得注意的是:道教與道家是決然不同的兩碼事。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不主張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後世的張道陵等人奉為「經書」,並不是「太上老君」為佈道而寫的經書。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道教教義中雖有道學成分,但遠遠不足以代表道學精神,遠遠不足以傳達老莊思想,二者萬萬不可混同。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其教義就是以"道"或"道德"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回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其奉行者為天道。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復雜的神靈系統。道教提倡無極,元極,太極,中庸即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兩種:一種是神職教徒,即"道士"。據《太霄琅書經》,"人行大道,號曰道士。","身心順理,為道是從,故稱道士。"他們按地域可分為茅山道士、羅浮道士等。從師承可分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宮觀中教務可分為"當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種是一般教徒,人稱"居士"或"信徒"。"宮觀"是道家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宮觀是道士修道、祀神和舉行儀式的場所。道教另有一些經濟組織(如素食部、茶廠等)、教育組織(道學班、道教經學班等)、慈善組織(安老院、施診給葯部等)。
道術是道教徒實踐天道的重要宗教行為,一般認為它有外丹、內丹、服食和房中等內容。外丹,指用丹爐或鼎燒煉鉛汞等礦石,製作人服後能"長生不死"的丹葯。唐以後漸被內丹術所代替。內丹,為行氣、導引、呼吸吐納之類的總稱,指用人體作爐鼎,使精氣神在體內凝結成丹而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內丹之術自金元以後逐漸盛行,其淵源上溯至戰國時代,對於中國的醫學和養生學有過很大的影響。服食,指用服食葯物以求長生。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實,煉丹成仙。
道教的第一所國家級道觀位於洛陽上清宮。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圖騰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那時先民們除認為萬物有靈而產生自然崇拜外,還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因而又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各種喪葬禮儀和祭鬼、驅鬼儀式隨之逐漸形成。《竹書紀年》中載:「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幾杖而廟祀之」。至殷商時代,史前時期的自然崇拜已發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為中心的天神系統,遇事便由巫祝通過卜筮以向上帝請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發展到以血緣為基礎,與宗法關系相結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動定期舉行。這時期已出現專門從事溝通鬼神和人類的宗教職業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並有一套符咒驅鬼的巫術;祝以言辭悅神,是宗教祭祀活動中負責迎神祈禱的司儀者。他們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畫符念咒等。當時國家和社會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進一步發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個系統。並把崇拜祖宗神靈與祭祀天地並列,稱為敬天尊祖。蓋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後世道教所以成為多神教,即源於古代之鬼神崇拜;後世道教做齋醮法事,亦與古人鬼神祭祀禮儀和禮制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崇拜神靈就要舉行祭祀活動,而祭祀活動離不開「禮樂文明」,禮樂文明隨著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逐漸由上層走向民間,被後來的民間方士和巫覡所繼承,道教成立後,演變為道教的齋醮科儀。所以說,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明有相當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來。道教實際上是禮樂文明的繼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國遠古原始社會時期。其證據之一便是《山海經》。該經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時期的神話及宗教信仰,其內容相當豐富和系統。它為道教仙學的遠源提供了依據。《山海經》中,提出了長生信仰;提出了神仙與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記載了祭祀的祀禮及奇異的方術。
在遠古原始社會時代,已有人開始學仙。史載軒轅黃帝「且戰且學仙」, 「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後修道成功,於鼎湖白日乘龍升天。
到了戰國時期,神仙信仰已經相當廣泛。這是,出現了許多記載神仙傳說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於仙人、仙境、仙葯等傳說的文字。如《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風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書中的《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 、不為物累、超脫自在,能騰雲飛行的神奇人物。漢代的《淮南子》、《史記》中亦有類似描述。
伴隨神仙之說的出現,尋求仙境、仙人,傳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現了。他們將神仙學說及方術與鄒衍(戰國時期著名方士)的陰陽五行學說柔和起來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於燕齊的上層社會,其法形解銷化,依託鬼神,企望長生成仙。從戰國(前2 75—前221)中後期到漢武帝(劉徹,前140—前87)時,在方士(亦稱神仙家)們與帝王將相之鼓動下,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葯事件。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尋求神仙及不死葯,其規模越來越大。那時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僑、鄒衍、徐福、盧生、李少君等人。我國獨有的神仙信仰沿襲而下,到東漢中、晚期為道教所繼承,成為道教信仰的核心內容。
漢武帝後,方仙道逐漸與黃老學結合向黃老道演變。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陵於蜀郡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了正一盟威道。
相傳唐代初年,有個叫吉善行的人,再羊角刪遇見一位須發皓白,騎著白馬的老人。老人對他說:轉告大唐天子,如今治國有方,只要再長安城東建一座安化宮,內設道像,就能永保社稷,天下太平。說罷騰空而去。不久,老人再次顯靈,聲稱:我是無上神仙,姓李,號老君,是當今皇帝的祖先。從此,李唐皇室自稱是老子李耳的後裔,尊老子為「聖祖」。顯然,這段神話是唐皇室自己編造的,目的是為李唐政權增添一道神聖的光環。後來宋朝皇帝也仿效唐朝做法,虛構一位姓趙祖先趙玄郎,奉為道教尊神,尊為「聖祖」。由於唐、宋皇室的尊崇,宮觀大興,信徒日增,道教的發展到達極盛。

道教神仙來源
一、來源於中國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
1、自然崇拜
天、地、日、月、星辰、雷、電、風、雨、山川、河流等都作為信仰對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例如土地、星君、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山神、河神等。
傳統神學影響,是認識與研究道教神仙譜系的首要因素,中國原始社會的自然宗教逐漸向人為宗教(即神學宗教)的過渡,大致在殷周時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辭。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禮·大宗伯》記:「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禮」,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風師,雨師,地有社稷,五嶽,山林川澤,四方百物,人鬼則祭祖先也。中國古代宗教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充實形成了天神、地、人鬼的崇拜系統,這是道教神靈崇拜的主要來源。
2、圖騰崇拜
把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崇拜的對象。
例如龍、鳳、熊、虎、玄鳥,花、槐等,成為龍神、花仙等。
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為"太帖",意為祖母。鄂溫克族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苗族、瑤族、畲族的盤瓠傳說。
3、鬼魂崇拜
例如閻王、黑白無常、鬼王等。
據說為黎族宗教的一種主要內容,及恩施土家族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重要的內容。在道教信仰的影響下,雲南瑤族的鬼魂崇拜不論是個體的祈神驅鬼,還是集體的驅鬼除邪,其宗教儀式、儀式主持者、祈禱的神祗、助其驅鬼除邪者等都已明顯道教化,說明其原有的鬼魂崇拜已成為瑤傳道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 生殖、 祖先崇拜
例如黃帝、三皇五帝等。
彝族、瑤族、基諾族、漢族等許多民族。
二、對聖賢崇拜的承襲
孔子、孟子、關公、岳飛等。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有「聖人」、「賢人」 崇拜。以及《上清眾仙真記》、《真靈位業圖》、《無上秘要》的「道人名品」等列堯舜禹三王,殷湯、周武、齊桓公、漢高祖、劉備等帝王,和諸子聖賢孔丘、顏回、墨翟等。
三、教派因素對道教神仙譜系的構建也有重要影響
道教教派眾多,從創教之始,在至上最高神上就有所分歧。
早期的五斗米道創教時,以太上老君為教主,供奉「三官」,從而魏晉南北朝時,北魏寇謙之的天師道,由於其享「天師之位」,受「清整道教」之命,得《雲中者音誦新科之誡》20卷,均假「太上老君」之名,為此,他依然崇奉太上老君就成為必然的了。
太平道開始創教時,後者則崇拜黃老,供奉「中黃太乙」。東晉中後期,上清派、靈寶派相繼出現,新出現的《上清》《靈寶》經中,不再尊太上老君為至上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或太上玉晨道君為最尊,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地位最顯,有的經書也列太上老君,但其排列地位稍次。
後來在各派協商,融合中提出「道不可無師尊,教不可無宗主,故老君師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的共識,正是在這種師徒關系下,使他們成為三位一體的「三清尊神」,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最高神。
另外,各派又有自己的創派真人、主祭神靈等。
道教在吸收各種原始宗教、民間宗教、神話傳說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神仙譜系,並與原來的地方宗教或融合,或形成總支形式。
道教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它時常與其它宗教、人們的傾向願望相互影響。
幾千年間,中國的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各個教派排間雖然也時常有矛盾,但沒有爆發過大的宗教戰爭,這是值得慶幸的。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各異。
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籙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

道教修持,古代有許多名稱,如修道、修真、修為、修養、養生、衛生、長生術的話等等。不一而足。現在一般稱為「修煉」、「修持」或「養生」。
修持的含義,就是修性煉命。性指精神,命指肉體,修煉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精神和肉體進行自我控制,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閱讀全文

與道教傳入我國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