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周姓來源和歷史
周姓來源和歷史:周姓是中國第九大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屬於以氏族和國名作氏。
1、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
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
黃帝的兒子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後,周公旦之後。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為周。
如北魏時有鮮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時,代北復姓賀魯氏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漢字單姓周氏。南朝陳時,有一著名將領叫項猛奴的被周薈撫養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時,有姬氏因避帝名諱,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訥的,後梁時賜姓周。元時,有一位叫蘇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術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蘇吳縣人吳健7歲時家貧賣身同縣周家,也改姓周。
② 姓氏周的起源是什麼
周姓的起源主要有四種:
一,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
黃帝的四世孫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
二,出自周昌、周任之後。
遠古黃帝軒轅氏時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分散於河南、安徽、江蘇等地。
三,少數民族改為周姓
南北朝時,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姓普,後改姓周。唐朝上元年間,少數民族有「暨佐時」(音譯)三字姓的,改為周氏。
四,唐朝先天、開元年間,姬姓改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與「基」聲音相近,當時長安姬姓,為避唐玄宗名諱,改為周姓。
(2)周姓有多少千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家族名人
一,周亞夫
西漢名將。沛縣(屬今江蘇)人。文帝時,匈奴東進,他以河內守為將軍,防守細柳(在今陝西咸陽),軍令嚴整,被譽為「真將軍」。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
二,周敦頤
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周瑜之二十九代後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國子博士。
三,周 瑜
三國吳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 ,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大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精音樂,時稱「曲有誤,周郎顧。」
四,周樹人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氏。周敦頤的第三十二世孫。
五,周恩來
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周敦頤的第三十三世孫。
③ 姓周是怎麼來的
周姓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姬昌。黃帝的後代後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
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個以漢族人口為主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周傑倫
(3)周姓有多少千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周姓的遷徙分布
周姓最初發源於今陝西渭河平原地區,包括今陝西省西安、咸陽、寶雞、渭南等地。經過西周初期的分封諸侯國後,周姓由西向東遷徙繁衍,與周王朝都城由陝西向河南東遷有著密切的關系。
自周平王東遷洛陽後,周氏得到了大舉的繁衍,也即成為一個全國范圍內的人口大姓。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周姓遷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蘇北部等地,並在當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國周氏,比如三國名將周瑜就出自汝南周氏。
如今,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周姓在全國的分布上主要集中於四川、湖南、湖北、江蘇四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山東、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廣東和貴州,這七省的周姓又集中了33%,也即周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
此外,周姓的郡望有19個之多,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間、臨汝、華陰、河東、清河、江陵、長安、昭州、武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姓
④ 周姓有什麼來歷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
周姓,源出於姬姓。周人的始祖農神姬稷本來居住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詩經.大雅》中的《生民》描述的就是姬後稷的誕生和開創農業建立家業的歷史。後來到了古公姬亶父時代,因避西方族眾的攻擾,古公率族人遷居到岐山腳下的周原地區(今陝西岐山縣),建立了國家,因地處周原,故稱周國,古公稱周太王。周姓的主要來源為周王朝最後一任國王周赧王姬延的後裔改姓和周公姬旦的後裔改姓,其他支派的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人口統計,周姓現時為中國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從周姓發源的。相傳周人的祖先後稷本來居住在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夏末時公劉又遷往幽地居住。商朝後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這時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陝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牆,從此稱周族。古公的曾孫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國約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遷到憚孤(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百姓謂赧王是周家後代,稱為周氏,史稱正宗。春秋時,周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在周朝執政,他企圖殺死周莊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殺,他的後代也稱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時後梁賜汭姓周。據考,周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縣東南60里)。
源自姬姓
這是漢族周姓最主要的來源之一。
一、農神後稷的裔孫古公姬亶父
周姓
(即周太王)為狄所攻擾,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的周原地區,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43任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周朝皇族,遷為家人,舉族遷往憚孤(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百姓稱赧王為周家,其後代以周為姓,稱周氏。又有春秋時期,周公姬旦的後裔周公姬黑肩,他的後代也稱周氏。據史籍《河圖運錄法》記載,遠古黃帝王朝姬軒轅氏執政時期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王朝時期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也是出自姬姓,他們的後裔子孫都以先祖名字中的「周」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該支周氏族人在古代分散於汝南(今河南駐馬店)、廬江(今安徽合肥)、潯陽(今江西潯陽)、臨川(今江西臨川)、陳留(今河南開封)、沛國(今江蘇沛縣)、泰山(今山東泰安)、河南(今河南洛陽)等地。[1]
二、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後裔,屬於以王朝名稱為氏。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後建立西周王朝。到了周幽王姬宮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攻殺周幽王後,西周滅亡。西周滅後,周平王姬宜臼繼位遷都洛陽史稱東周,經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東周王朝在周郝王姬延五
周遷徙(錢文忠 百家講壇)
十九年(秦昭襄王贏則四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為秦昭襄王所滅,共歷三十四王,八百六十六年。周平王姬宜臼有一個兒子叫周烈,受封汝墳侯。到了他十九世孫周邕時,秦昭襄王滅了周王朝,從此周姓失去侯位,但後代子孫依然還在,遂多以故朝名稱為姓氏,稱周氏。
到了大漢王朝建立,這些故王族又重新恢復了周氏的侯位,漢高祖劉邦將周邕的孫子周仁重新封為汝墳侯,賜號正公,從此遷籍安城(今河南汝南王崗鎮)。從此周氏作為汝南望族,經漢、魏、晉、隋、唐,歷時千載,英才輩出,青史不絕。
三、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殺,其後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出自唐朝唐玄宗執政時期姬姓族人,屬於以避諱改姓為氏。 唐朝先天、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2~756年),當時長安中所有姬姓族人由於要避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之音諱,即「姬」與「基」音同,均改為周氏。後,有部分該支周氏族人改回姬姓,但大部分族人皆沿稱周氏至今。
五、唐朝時期,周國的一些後孫們移民於新羅。大體分為尚州,草溪,咸安,長興,森溪。這個資料來自於韓國的歷史記載。朝鮮時期因日本的侵略與壓迫移民到中國的朝鮮族和現在的韓國與北朝鮮中姓氏都是周國的後孫。
⑤ 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
周姓氏來源較多,有以下幾種:
一、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後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於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於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後來演化成周氏。
三、是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殺,其後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五、是鮮卑族復姓中有賀魯氏,後改為周氏。
六、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北魏時魏獻帝的次兄晉乃氏改為周氏。孝文帝遷都洛都後改鮮卑姓為漢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來源外,北周、唐、後梁時又有因改姓、賜姓而姓成的,還有冒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發展。從東漢末年到晉代,都有中原周氏南遷的記載。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人員中有周姓將校。從清朝康乾年間始,閩、粵周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現在人口統計,周姓為中國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從周姓發源的。相傳周人的祖先後稷本來居住在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夏末時公劉又遷往幽地居住。商朝後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這時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陝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牆,從此稱周族。
古公的曾孫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國約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遷到憚孤(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百姓謂赧王是周家後代,稱為周氏,史稱正宗。春秋時,周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在周朝執政,他企圖殺死周莊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殺,他的後代也稱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時後梁賜汭姓周。
據考,周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縣東南60里)。
⑥ 周家有多少年的歷史
周姓已有5200多年的歷史。當代周姓的人口已達2500多萬,為全國第九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0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四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總人口的10%,為周姓第一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