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為歷史是由傑出人物創造的屬於一種唯心史觀的觀點對嗎
摘要 不對。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這一論點,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本質區別。唯心史觀認為傑出人物是歷史創造者,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2. 什麼叫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
唯物史觀亦稱歷史唯物主義,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其與歷史唯心主義相對。
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解釋歷史事件發生的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與階級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訴求是階級沖突的主要著力點。
唯心史觀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非科學的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人們的思想動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唯物史觀相對。
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之一,其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世界是精神的產物或表現,精神決定物質;人的認識是先天就有的或在頭腦中自己產生的;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拓展資料:
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秘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
資產階級歷史觀用「人」的觀點解釋歷史,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人們想像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對象。
歷史唯心主義-網路歷史唯物主義-網路
3. 什麼是唯心史觀
歷史唯心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非科學的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人們的思想動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叫唯心史觀。與「唯物主義」相對。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之一。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產物或表現,精神決定物質;人的認識是先天就有的或在頭腦中自己產生的。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把社會現象及其發展的終極原因歸結為精神因素的社會歷史觀。又稱唯心史觀。歷史唯心主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但其唯心主義觀點在古代只涉及到國家、政治等某些領域,還不是對人類社會整體的認識。歷史的唯心主義觀點渾然一體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觀之中,未形成獨立的系統的理論。
例如:
英雄創造歷史論 片面誇大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的歷史唯心主義理論。英雄創造歷史論,是英雄史觀的基本論點。人類社會的歷史是由什麼力量決定的,誰主宰著人類歷史的命運,誰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或者說,誰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這是幾千年來無數的思想家、政治家爭論不休的問題。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是承認個人創造歷史,還是承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是歷史唯心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最根本的分歧。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回答並且闡明了這個問題。認為人類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唯心主義則堅持英雄史觀,主張英雄創造歷史論。這種理論貶低、抹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把人民群眾看作是愚昧無知的「群氓」、「阿斗」,竭力誇大少數英雄豪傑、帝王將相的作用。在它看來,不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而是少數英雄豪傑、帝王將相創造歷史;不是時勢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時勢。英雄創
造歷史論,或者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認為歷史是由少數英雄豪傑、帝王將相的意志決定的,這些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歷史的進程;或者從客觀唯心主義出發,認為歷史是由「天命」、上帝的意志、「宇宙精神」之類安排的,而少數英雄豪傑、帝王將相則是這些神秘的精神力量的化身、代言人、執行者。這兩者的共同點是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把社會歷史看作是由少數英雄豪傑、帝王將相支配和擺弄的歷史。英雄創造歷史論否認傑出人物是一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往往把英雄豪傑、帝王將相看作是天生的聖賢,是不受歷史時代限制的無所不能的完人,是超歷史、超時代、超階級的人物。
4. 唯心史觀是什麼
唯心史觀一般指歷史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非科學的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人們的思想動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叫唯心史觀,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之一,其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世界是精神的產物或表現,精神決定物質;人的認識是先天就有的或在頭腦中自己產生的;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的演變
歷史唯心主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奴隸所有者為了論證其政治統治的合理性,宣稱奴隸制符合天命,它是按最完善的理念創造的社會。這種歷史唯心主義觀點在古代只涉及到國家、政治等某些領域,還不是對人類社會整體的認識。那時人們還未把社會和自然明確地區分開來,關於歷史的唯物主義觀點渾然一體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觀之中,也未形成獨立的系統的理論。
5. 唯心史觀的錯誤有沒有 ()認為英雄人物創造歷史)這一選項
1.唯心史觀的錯誤,包括認為英雄人物創造歷史這一選項。這是主觀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
2.歷史唯心主義(historical idealism)是把社會現象及其發展的終極原因歸結為精神因素的社會歷史觀。又稱唯心史觀。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立的歷史觀。歷史唯心主義是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錯誤的基本點出發,把人們的思想動機、傑出人物的主觀意志或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否認階級斗爭規律,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決定作用。歷史唯心主義掩蓋歷史發展的真相,通常代表剝削階級的利益。在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以前,歷史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占統治的地位,這是因為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由於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歷史,而生產規模的狹小又限制著人們的眼界,使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認識只能限於片面的了解。只有到了伴隨著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而出現近代無產階級的時候,才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才第一次把社會歷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歷史唯心主義有兩大派別:主觀唯心主義歷史觀和客觀唯心主義歷史觀。
3.主觀唯心主義歷史觀主張人的意志、願望決定歷史變遷。如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歷史的意義在於"超人"的誕生,他的"統治和奴役的意志是決定一切的力量。"我國社會改良主義代表梁啟超認為"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舍豪傑則無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觀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觀唯心主義必然導致荒謬的唯我論,因為它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的顯現和產物,實際上就是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於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之中,沒有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也就沒有世界上的事物。中國宋明時期的陸王學派所謂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英國貝克萊的所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唯我論觀點。
4.客觀唯心主義觀。客觀唯心主義歷史觀主張某種客觀精神,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決定歷史的發展。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人類歷史是"絕對觀念"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外化的產物。孔子認為上天主宰人世,各民族的偉大歷史人物不過是"客觀精神"的體現者。歷史唯心主義的兩種理論形態的共同特點是:第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觀點出發,把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因歸結為精神因素,否認歷史發展有自身的客觀規律。第二,在對待人民群眾的作用問題上都表現為英雄史觀,否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把人民群眾的作用排除在歷史之外。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現象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後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其分支演變為各個宗教。中國宋代程朱理學的"理",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德國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就都是這種作為世界本體的客觀精神或原則。客觀唯心主義的所謂客觀精神或原則,實際上是把人的思維或一般概念加以絕對化的結果,它是通過抽象思維把它們升華或蒸餾為不僅脫離人頭腦並且脫離或先於物質世界及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同時還進一步把它們神化、偶像化,部分分支陷於神秘主義的創世說和宗教信仰主義。因此,客觀唯心主義同宗教常常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客觀唯心主義的部分分支是宗教的一種比較精緻的形式,而宗教則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一種理想形式。
5.所以唯心史觀的錯誤,包括認為英雄人物創造歷史這一選項。這是主觀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
尼采
6. 唯心史觀
不一樣,
首先,唯物史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說,在根本上,是社會規律推動社會前進;唯心史觀認識不到任何社會規律,只承認意識的作用。是否承認「社會規律」,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根本區別。
其次,唯物史觀承認主觀能動性,承認人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所以說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形而上學的唯心史觀由於其自然觀而否定主觀能動性,特別是還原主義的唯物主義,把精神活動簡單就還原為物質運動,所以說,它認為,在表面上,是意識推動社會,而根本上,是物質運動本身造成社會變化,可以認為,造成社會變化的是物理規律。
再次,辯證的唯物史觀承認發展,認為社會是發展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一切歸結為機械運動,就不承認發展,社會進步是一種表象,實際上沒有什麼進步不進步,因為其實只不過是物質的機械運動。
另外,關於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包含的矛盾,一般他們並沒有直接面對。從他們的自然觀可以邏輯的得出人沒有自由意志,但是像拉美特利、愛爾維修等人都沒有直接承認這一點,他們是弱決定論者。而真正嚴格決定論者的代表,霍爾巴赫,他的觀點可以用一首詩來表明:「鐵釘缺,馬蹄裂;馬蹄裂,戰馬蹶;戰馬蹶,騎士跌;騎士跌,軍團削;軍團削,戰士折;戰士折,帝國滅。」這里不是說細節決定成敗,而是一件事從他開始之初就已決定了一切,如果再為鐵釘尋找原因的話,也會發現鐵釘缺也是必然,每個環節都是必然,人的意識也是必然的因果鏈條中的一個環節。而最後都可以歸結為服從既定規律的物質運動。而一般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者不會明確地否定自由意志。
7. 什麼是唯心史觀和唯物史觀
唯心史觀就是唯心主義歷史觀,馬克思之前的所有哲學家在歷史觀上都是唯心主義的,甚至包括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因為他在世界觀上是唯物的,而在歷史觀上是唯心的,所以又叫半截子唯物主義)。馬克思創立了唯物史觀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者。
對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准。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
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的,他最主要的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的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
哲學比較深奧,需要你好好學習,多多理解。不知道你對我的答案理解么?
8. 什麼是唯心史觀是么是唯物史觀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唯心史觀:歷史唯心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非科學的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人們的思想動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叫唯心史觀,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
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之一,其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世界是精神的產物或表現,精神決定物質;人的認識是先天就有的或在頭腦中自己產生的;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其與歷史唯心主義相對。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解釋歷史事件發生的觀點:
「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與階級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訴求是階級沖突的主要著力點。馬克思的歷史觀點交叉了社會學研究與歷史研究,從階級入手分析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
區別:
1、歷史唯物主義是指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歷史唯心主義則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2、唯物主義,認為歷史的物質條件決定了歷史的發展,它是一種歷史決定論的觀點;歷史唯心主義,認為一個強有力的「心」(表現為一個偉人或者英雄),可以決定歷史的發展。
3、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客觀的、可見的都是有人類實踐活動來推動社會發展;而唯心主義者認為社會的發展主要是靠人們的想法來推動的。
4、唯心主義者理論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時期;而唯物主義則是近代馬克思提出來的革命理論。
(8)唯心史觀什麼創造歷史擴展閱讀
有選擇地繼承並發展歷史
運用歷史的觀點,歸根結底還是如何對待歷史的問題。是接受還是摒棄、是褒是貶、是全盤否定還是有選擇地利用,這是我們必須做出抉擇的。縱觀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理論,運用其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認為:借鑒歷史經驗、立足歷史條件、順應歷史趨勢、做人類歷史發展的推進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實踐者,這就是一個革命者應該採取的科學的態度。
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時候,我們要堅持同一切非歷史唯物主義者作斗爭,這就是:有選擇地繼承、發揚歷史理論和經驗,反對全盤否定。歷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繼承不斷發展的連續的動態過程,割斷歷史去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凡是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理論經驗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繼承和發揚;凡是被歷史證明有錯誤的和有害的做法我們必須堅決拋棄和改正。否則我們就會重犯錯誤,重蹈覆轍,白白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人力和財力。我國就發生過也許仍然存在著的「全盤西化」、「否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潮,這是非常有害和危險的。
堅持實事求是,反對脫離歷史條件的空談蠻干。實事求是,也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主義和唯物主義是有機聯系、渾然一體的。堅持歷史主義,必須堅持唯物主義,必須反對官僚主義、主觀臆斷,反對虛無主義、神秘主義,反對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蠻干。
尊重客觀形勢、尊重客觀實際,才能制定出符合規律的方針路線,我們的事業才能勝利,我們才能盡可能地少走彎路。毛澤東當初設計的農村公社——「吃大鍋飯」,就是過高地估計了當時人民群眾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在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科學的預算和紀律要求的保障下。
採取了過於理想的社會模式,從而使得很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消積怠工、投機取巧,使得許多管理水平低下的人走上領導者崗位,加上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破壞,給我們的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認清歷史形勢,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和時機,敢於變革,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念,也要防止那些「教條主義、保守主義」等呆板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行為。
不能清醒地認清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不敢變革或不願變革,也可能坐失發展良機,給以後的事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比如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形勢日趨復雜、能源日益緊張、不穩定因素大量存在、腐敗勢力十分強大、道德認識存在多元化矛盾化等等情況下。
如果不能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及早採取加強國防、反腐倡廉、利民惠民、統一思想、加強德育、發展周邊的關系等一系列果斷措施,必然會給我們的事業帶來難以控制的損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唯物史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唯心史觀
9. 唯心史觀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①社會歷史根源:社會化大生產出現之前,由於生產規模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因為難以揭示社會發展的經濟根源;
②階級根源:進入階級社會以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分離,一般說來,剝削階級壟斷了精神生產,所以必然誇大精神的作用,抹殺物質生產者的決定作用;
③認識根源:社會發展規律是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人的活動形成並發生作用的,因此,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人停留於思想動因,將人的思想意志片面誇大為歷史的決定力量,導致唯心主義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