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若懸河 成語故事
口若懸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釋】: 若:好像;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拼音代碼】: krxh
【近義詞】:誇誇其談、侃侃而談、能言善辯
【反義詞】:沉默寡言、噤若寒蟬、閉口無言
【燈謎】: 訓;水簾洞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口才很好
【英文】: speak with a flow of eloquence
【故事】: 晉朝讀書人郭象,他善於思考問題,把書本上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談話上,他經過潛心研究老子、莊子的學說,不願意做官。他談起話來引經據典,頭頭是道,人們對天很敬佩,評論他的談話好像「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2. 口若懸河比喻什麼動物
口若懸河比喻龍。
口若懸河(拼音:kǒu ruò xuánhé)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
「口若懸河」意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懸河:瀑布)。形容能說善辯,話語不斷。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定語、狀語,也作補語。也說「口如懸河」。
成語寓意: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形容人善於言談,能言善辯,把話說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絕。一個人要是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無論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都會增加他的成功率的,他的個人魅力也會有所提升。
比如,一個人在公共場所上,說話流利,口若懸河,那麼他會成為目光的焦點,大家會給他的個人形象加分的。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肯下工夫去思索它的道理,卻非常的難得,但是這是能做到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一個因素,如郭象。
這句成語也可以和「滔滔不絕」相聯用,凡是對於那些善辯而口才出眾的人,都可以說他們是「口若懸河」或者是「滔滔不絕」。
3. 口若懸河中的懸河是指什麼
口若懸河中的懸河指的是瀑布。
「口若懸河」意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懸河:瀑布)。形容能說善辯,話語不斷。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定語、狀語,也作補語。也說「口如懸河」。
口若懸河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
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一個鋪眉苦眼,滔滔口若懸河;一個俐齒伶牙,喋喋舌如干將。」
現代·蔣和森《風蕭蕭》:「沈別駕正擔心裴渥的話一拉開,就要口若懸河地高談不休,弄得別人一句話都插不上,只能耐著性子恭聽。」
現代·李英儒《女游擊隊長》:「沒困難!」蓮姑娘口如懸河一瀉而出。
4. 口若懸河是什麼意思
口若懸河,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辯,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形容口才好,善於說話,一旦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出處】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白話釋義:怎麼能憑藉以上這些言論,還是想要借他人的好口才,說起話來滔滔不絕。
【例句】
1、沒有口若懸河的本事,怎能成為演說家?
2、只聽他口若懸河地在那兒瞎吹,卻不見有幾個人在聽。
(4)口若懸河指的是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一、口若懸河的近義詞
1、喋喋不休[ dié dié bù xiū ]
釋義: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匈奴傳》:「嗟士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當!」
白話釋義:唉!生活在土石房屋裡的漢人啊,姑且不要多說話,喋喋不休,竊竊私語,戴上帽子,難道還有什麼了不起嗎?
2、侃侃而談 [ kǎn kǎn ér tán ]
釋義: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
白話釋義:我既然已經在這里再三追問了,你就應當侃侃而談、從容不迫。
二、口若懸河的反義詞
1、鉗口不言[ qián kǒu bù yán ]
釋義: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戰國·莊子《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白話釋義:我真是身形怠墮而不知道該做什麼,嘴巴像被鉗住一樣而不能說些什麼。我過去所學到的不過都是些泥塑偶像似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東西。
2、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 ]
釋義: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出處:後晉·劉昫《舊唐書·郭子儀傳》:「釗(郭子儀孫);偉姿儀;身長七尺;方口豐下;沉默寡言。」
白話釋義:郭子儀孫的郭釗,身形偉岸,身高七尺,厚唇大臉,沉默寡言,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5. 口若懸河的懸河指的是什麼
口若懸河的懸河指的是瀑布。
口若懸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釋】若:如,好像。懸河:指瀑布。說話滔滔不絕,如瀑布傾瀉下來一樣。形容能言善辯。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太尉雲:「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近義詞】喋喋不休、懸河瀉水、滔滔不絕、呶呶不休、侃侃而談、妙語連珠、口似懸河、吐露心腹、能說會道、娓娓而談、口如懸河、滔滔不竭、應答如流、誇誇其談、對答如流、能言善辯、談辭如雲、萬語千言、口齒伶俐、辯才無礙、嘮嘮叨叨、千言萬語、牙白口清。
【反義詞】鉗口不言、閉口結舌、閉口無言、沉默寡言、笨嘴拙舌、拙嘴笨舌、金人緘口、一言不發、一聲不吭、閉口藏舌、守口如瓶、張口結舌、緘口不言、噤若寒蟬、訥口少言、啞口無言、一聲不響、鉗口結舌、緘口結舌、默不作聲、瞪目結舌、三緘其口。
喋喋不休
【拼音】[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釋】喋喋:說話多的樣子。休:停止。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出處】《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
【近義詞】侈侈不休、口齒伶俐、口若懸河、呶呶不休、刺刺不休、誇誇其談、嘮嘮叨叨、娓娓而談、滔滔不絕、侃侃而談、口如懸河、津津樂道。
【反義詞】默不做聲、閉口結舌、默默無言、默默不語、三言兩語、沉默寡言、默默無語、守口如瓶、一言不發、一聲不吭、沉默不語、默不作聲、默默無聲、張口結舌。
6. 口若懸河的懸河是指什麼
成語
口若懸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釋
若:如,像;懸河:瀑布。講話像瀑布傾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說會辯,口才很好,口齒伶俐。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賊,不由得不信。」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18回:「一個鋪眉苫眼滔滔口若懸河,一個俐齒伶牙喋喋舌如干將。」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運動演講大會,回答時侃侃而談,口若懸河。」[1]
造句
他說起話來口若懸河,妙語連珠。
近義詞
能言善辯、滔滔不絕、誇誇其談、侃侃而談
反義詞
沉默寡言、啞口無言、噤若寒蟬、閉口無言。
7. 成語囗若懸河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囗若懸河的主人公是郭象
解釋
說話像河水下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
典故
郭象是西晉時期玄學家。他從小勤學好問.善於發現問題,有鑽研的精神。郭象知識淵博,對日常事物常有獨到的見解,他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擅長清談。
西晉時期推崇老莊思想。當時有十幾個名家為《莊子》作注,但都不能將《莊子》的思想精位研究通透。向秀為《莊子》作注,他將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來,將以往人們沒有發現的奇思妙想發揮得淋漓酣,在當時引起大談老莊思想的熱潮。可惜的是《莊子》《秋水》《至樂》兩篇還沒有注釋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兒子年幼,未能繼承父親的遺志.而文稿又被郭象獲得。郭象為《秋水》《至樂》兩篇作注,又改了《馬蹄》一篇的註解,其他各篇的註解就只改了些文句,然後就以自己的名義抄錄,成書《(莊子)注》。《(莊子)注》使他聲名遠播,所以後來只有郭象的《(莊子)注》,而沒有向秀的《(莊子)注》了。
當時的一些清談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與郭象閑談,發現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辯,說得頭頭是道,很有見地。王衍感嘆道:「郭象言論,如同瀑布傾瀉,滔滔流注,永不停歇。」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而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說話,一旦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8. 什麼叫口若懸河
口若懸河指的是一個人的的口才相當厲害,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引經據典猶如河水一樣。
9. 「涇渭分明」的涇、渭二河是------河的支流。「口若懸河」所說的懸河應是指------
「涇渭分明」 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說的是是在涇水、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
古人所說的「河」均指黃河,「口若懸河」出自古人之口,所以應是指黃河。
10. 口若懸河指的是誰
晉朝,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解釋
若:如,像;懸河:瀑布.講話像瀑布傾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說會辯,口才很好,口齒伶俐.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