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天佑通寶有多少年歷史了

天佑通寶有多少年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2-07-28 06:33:54

『壹』 祖傳天佑通寶古幣一枚,大家鑒定一下,價值多少

元末義軍張士誠鑄造,天佑通寶折五錢。存世量稀少,價值都在萬元以上。這枚感覺銹色作偽,文字粗晦,是贗品。

『貳』 明朝時中國用的什麼錢幣

明代以白銀作為法定的流通貨幣,一般交易大數用銀,小數用錢,白銀和銅錢組成了貨幣主體。但明代初期曾用鈔不用錢,後改為鈔錢兼用,以紙幣為主,奇怪的是明代只發行一種"大明寶鈔"紙幣。明代基本是一個皇帝鑄一種年號錢(亦有幾代未鑄錢),共有十個皇帝鑄過年號錢。因避諱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錢幣統稱通寶,忌用元寶。

由於明代與日本及歐洲間出口貿易的發展,大量白銀從海外通過東南沿海流入內地。國初雖然鑄有「洪武通寶」銅錢,洪武八年(1375)又發行寶鈔作為法定貨幣,但銅錢形制濫惡、使用不便,寶鈔貶值嚴重,白銀不可遏止地成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貨。碎銀通貨的便捷,使得前期由於幣制混亂造成的通貨膨脹得到抑制,貨幣經濟得以發展。

大明寶鈔

大明寶鈔印框高約30厘米、寬約20厘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紙幣。寶鈔分六等:壹貫、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由於當時紙質較差,大明寶鈔難以耐久,且明代紙幣只發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舊鈔,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寶鈔泛濫成災,發行當年就通貨膨脹,貶值極快,人民紛紛棄之。可見,這項錢幣改革以失敗告終。

明朝各階段貨幣

元末群雄並起,各自為政,並自鑄貨幣,儼然一朝之政,但這些政府都是曇花一現,鑄造的貨幣也是顯現一時,後來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張士誠據高郵,號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毀銅佛鑄天佑通寶。

徐壽輝鑄天啟,天定二錢。

除友諒殺徐壽輝後,改元大義,鑄大義通寶。

朱元璋起兵後,鑄大中通寶。

以上各錢,除大中之外,均極少見。明代幣制以紙幣為主,但也鑄造了不少銅錢,且品類繁雜。朱氏鑄錢,自大中始,開始背文紀地紀值,這是明代銅錢的一個特徵,一直影響到清末鑄錢。且明代錢幣,一反往朝,均為通寶,而無元寶,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諱。

自洪武之後又鑄了永樂、宣德、弘治、嘉靖、隆慶、萬曆、仄昌、天啟、崇禎等貨幣。

到了明朝末期諸侯封王,各自為政,割據稱雄,自鑄貨幣展示出一朝暮景。

魯王鑄大明,福王在南京造弘光。唐王據福州鑄隆武,永明王在肇慶改元永曆,鑄永曆通寶。明末,李自成與張獻忠,雄據南北,加速了明的滅亡,李自成在西安稱王時曾鑄永昌通寶,張獻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順,鑄大順通寶。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進黔,稱東平王,鑄興通寶。

1674年吳三桂鑄利用通寶,耿精忠在福建鑄裕民通寶;1678年吳三桂昭武通寶;吳世番鑄洪化通寶。

『叄』 天佑通寶是哪個朝代鑄造的

元朝。
「天佑通寶」是由元未張士誠所建立的政權所鑄。

據說是張士誠率部攻下平江城後用承天寺的銅佛鑄成的。張士誠的年號,也是受了承天寺的「承天」二字啟發而採用的。張士誠鑄行的「天佑通寶」沿用了當時的至正錢的形制,邊廓齊整,面文楷書,背文用篆書。篆文有「一」、「貳」、「叄」、「五」等記值字樣,錢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天佑通寶銅錢發紅,可能跟用銅佛所鑄有關。天佑通寶錢本身發行就少,再加上朱元璋的搜繳銷毀,所以傳世不多,尤其是背穿上有「貳」字者就更難見了,屬極罕見品。

據博寶藝術網專家介紹,我國歷史上帝王年號作「天佑」者還有一個人,是唐朝末期唐昭宗李曄,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就是「天佑」。李曄的年號「右」字左偏旁是「衤」,而不是「亻」,所以有人在鑒定古幣時不夠細心,把「天佑通寶」當成了唐代錢幣,這是錯誤的。

『肆』 天佑通寶是什麼時期的錢幣

元末起義軍張士誠鑄。
你想買的話
,如果對這行不了解
,那你就該慎重了,真品的話:一般的價格每枚500元左右,包漿好、且保存完整的可賣到1000元。
如果是想搞收藏的話,切記要理性選擇,不要留下
什麼
「花錢買教訓」
一類的自欺欺人的話語

『伍』 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青銅的訴說——保利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是由保利集團投資興辦的。自商至唐的青銅器展品是博物館最大的特點。該館還展出了保利集團從香港重金購回的圓明園三件國寶——銅獸。本片表現了展品的形美、紋美及獨特的價值。
這些銅獸首是乾隆年間,由專為皇帝服務的宮廷造辦處工匠們精心製作,動物絨毛等細微之處都是一鑿一鑿鍛打而成,清晰逼真,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設計者是郎世寧等來自歐洲的藝術家,因此造型帶有諸多西方藝術特色,成為融匯東西方文化的藝術珍品。
其中,虎首銅像與中國傳統虎的造型大相徑庭,如果不是額頭上的「王」字,大家都會誤以為是獅子。專家說,只有中國才把老虎尊為百獸之王,因此這件虎首銅像中西合璧的意義更為典型。
銅獸首以宮廷專用合金銅為材料,內含諸多貴重金屬,與北京故宮、頤和園陳列的銅鶴等所用銅相同,顏色深沉,內蘊精光,歷經風雨而不蝕,也堪稱一絕。
同時展出的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的14尊南北朝佛像,價值也不亞於四大銅獸首,是中國佛教雕塑藝術巔峰期的代表作。
原始貝幣產生於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錢幣的始祖,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出土於河南殷墟婦好墓等地,年代為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距今約3500年以上。經過加工的天然貝幣形體一面有槽齒,貝幣光潔美觀,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於攜帶,這類海幣主要出產於我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業交流的情況。
它的產生,標志著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換階段之後,可交換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時貝幣出現,成為商品交換過程的中介。 戰國·燕國「明四」圓形方孔錢,直徑29mm,重4.6克,是品「明四」方孔圓錢,背平素,邊緣有范線溢銅,鑄造較為粗糙。
「明四」錢是燕鑄方孔錢中外徑和重量最大者,也是燕鑄幣中最為罕見之品,被列為古錢幣珍品之一,極美品。 魏、蜀、吳史稱三國,此時期幣制復雜,再加上戰火紛飛,史記不詳,如今被斷為三國時期貨幣,其鑄地和鑄時,難以解分。
三國時候,不同地域錢制各有差異;
魏得五銖
蜀鑄五銖外,另有直百五銖.
吳有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
另有太平百錢,及定平一百,亦主尖歸三國時候,太平百錢為益州刺史越廉所鑄,定平一百亦可能為蜀所鑄。
史書關於西晉鑄錢隻字未提,當時主要行用五銖錢。西晉統一中國時,府庫充實,國力強盛,因此,除了沿用漢代舊錢之外,應有自行鑄錢。時至今日,要辯別魏晉銖已非易事。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後,各少數民族各自為政,許多還自行鑄錢。
巴族首領李特,李流等,建漢於四川,鑄「漢興」,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枚以年號命名的貨幣。
石勒取代匈奴隸建立前趙而自立為王,史稱後趙,鑄「豐貨」。
前涼張軌鑄「涼造新泉」。 南朝時期,把漢舊五銖剪成小錢,風行一時,並私鑄成風。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鑄四銖。流傳甚少,後又改鑄孝建四銖,此泉文字纖秀,篆文筆勢飛動,有如翩翩舞袖,甚為美觀。公元465年,又曾鑄永光,數月後改元景和,又鑄景和,二錢存世極罕。
梁武帝期間,主要鑄有輪與無輪二種五銖,其中無輪者稱「女錢」。梁元帝遷都江陵之後,改鑄當十之「二柱五銖」,梁敬帝在太平二年改鑄「四柱五銖,」當二十使用,二者現均稀少。陳文帝在天嘉年間,為抵制小錢鑄大型五銖,以一當十,陳宣帝鑄太和五銖,此泉篆文勻稱瑰麗、製作絕妙,居南朝泉品之冠軍。西魏鑄永安五銖,北周鑄永通萬國,五行大布,布泉,此三泉品,俗稱「北周三品」書法精美,鑄工精良,是繼王莽之後又一鑄錢巔峰。 隋文帝平陳之後,隋五銖為統一法定貨幣,隋五銖之「五」字左多一豎有若「凶」字,小樣者常見。
唐初,仍用隋代舊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廢五銖,鑄開元通寶,自始結束了我國銖兩貨幣的歷史而進入寶文制貨幣。
「開元通寶」四字錢文由書法家歐陽詢制詞並書,文字端莊凝重,展示出大唐一代興盛太平的風范。
「開元通寶」在唐代先後鑄行二百多年,一直比價穩定,變化微小,商民樂用,該錢在清末中仍有使用,亦是錢幣壽星之一,開元錢鑄量巨大,今流傳甚廣,版別眾多。
唐高宗時(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由於奢風漸熾,軍費激增,曾改鑄乾封泉寶,以一當十,但遭商民拒絕,一年之後被迫停鑄,因而傳世較少。
安史之亂,史思明據東都鑄順天,得壹大錢,以一當百。俗詞雲「順天易得,得一難求」。
安史之亂後,唐代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為了支付軍費,唐肅宗於乾元元年,新鑄乾元重寶以一當十,後又以一當五,以一當三,最終以一當一,與開元同行。這是錢文中重寶錢的開端。乾元錢鑄造自肅宗始一直鑄至唐末、因而流傳也廣,版式也繁。
唐代宗大歷年間(公元766-779)鑄大歷元寶,唐德宗建中年間(公元780-783)鑄建中通寶,此二泉常出土於新疆地區。
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地845年)裁減天下佛寺,收廢寺銅材鑄錢,楊州節度使李紳於新錢後加昌字以紀年號。於是各州鑄爐皆以本州郡名為背文,現有昌、京、洛、益、荊、襄、蘭、越、宣、洪、潭、兗、潤、鄂、平、興、梁、廣、梓、福、桂、丹、永等23種。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陽監王彤新鑄「咸通玄寶。」但此泉不久停廢,因而傳世及出土極罕。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開始了我國歷史上紛亂割據的五代十國局面。朱溫滅唐,改國號為梁、遷都汴京、建元開平。傳世有開平元寶,開平通寶各一枚。
後唐李嗣源,在天成年間(公元926-930)鑄天成元寶,仿模開元,而精美不及。
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因通貸不足,財用匱乏,鑄銅錢以天福元寶為文,今凡天福元寶多為私鑄質量很差。
後漢鑄錢以「漢元通寶」改名,形制全仿開元,唯「漢」字不同,因此,實際上是一種改范錢。存世少見。
後周太祖郭威建元廣順(951-953)於柴榮顯德二年(955),廢天下寺院3336所,取銅鑄「周元通寶」。
五代戰亂,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建號鑄錢,以廣財用,前後鑄永平,通正、天漢、光天、乾德、咸德、廣政、大蜀等,許多僅存孤品。
南唐,徐知浩於公元937年建國大齊,鑄「大齊通寶」,世僅二枚,後改稱「大唐」,鑄保大,永通泉貸,唐國與大唐通寶,存世均不多見。楚馬殷占據湘楚大地,鑄有天策符寶銅鐵錢,乾封泉寶鉛鐵錢,乾元重寶大鐵錢,小銅錢,開元銅錢等。
南漢曾鑄乾亨重寶鉛、鐵錢及乾亨通寶銅錢,後者極為罕見。閩王氏政權在此期間鑄開元背「閩」大小鉛錢及永隆通寶鉛鐵錢。天德重寶銅鐵錢也由閩王所鑄。縱觀五代十國貨幣,以鉛、鐵為主,劣幣較多,精美者少見,反映了當時政局動盪,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的局勢。
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自此中國又恢復了基本統一的局面,人民得到休養生息,經濟上明顯得以恢復。
兩宋的幣制,主要為銅錢,但兼以鐵、鉛。白銀及銀幣在支付和購買上較前朝較為重要。紙幣開始正式產生和推行,這是兩宋時期幣制的最大特點。
南北宋銅鐵錢明顯不同,北宋銅錢多而鐵錢少,南宋鐵錢多而銅錢少。北宋銅錢小平錢多而大錢少,南宋銅錢小平少而大錢多,北宋以年號為錢文,而南宋不但以年號為錢文,且有紀年、紀監。另兩宋貨幣較以前最大的區別在於錢文書法,許多為各朝皇帝御書,或書法大家所寫。真行隸篆草俱備。是我國貨幣書法藝術的顛峰。
北宋自宋太祖始,經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微宗、欽宗共九朝,歷時168年,鑄有宋元、太平、淳化、至道、咸平、天聖、明道、景佑、皇宋、康定、慶歷、至和、嘉佑、治平、熙寧、元佑、紹聖、元豐、元符、聖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二十六種貨幣,南宋之初,繼承了北宋遺風,錢文有幾種書體,且成對錢,之後基本上在書體上變化較少,但增加紀年、紀監、且鑄錢質量日益低下,毛砂錢,大錢時有出現。
南宋歷經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等朝,歷時153年,鑄有建炎、紹興、隆興、乾道、淳熙、紹熙、慶元、嘉仄、開禧、嘉定、大宋、紹定、端平、嘉熙、淳佑、皇宋、開慶、景定、咸淳十九種年號銅鐵錢。 元末群雄並起,各自為政,並自鑄貨幣,儼然一朝之政,但這些政府都是曇花一現,鑄造的貨幣也是顯現一時,後來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張士誠據高郵,號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毀銅佛鑄天佑通寶。
徐壽輝鑄天啟,天定二錢。
陳友諒殺徐壽輝後,改元大義,鑄大義通寶。
朱元璋起兵後,鑄大中通寶。
以上各錢,除大中之外,均極少見。明代幣制以紙幣為主,但也鑄造了不少銅錢,且品類繁雜。朱氏鑄錢,自大中始,開始背文紀地紀值,這是明代銅錢的一個特徵,一直影響到清末鑄錢。且明代錢幣,一反往朝,均為通寶,而無元寶,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諱。
自洪武之後又鑄了永樂、宣德、弘治、嘉靖、隆慶、萬曆、仄昌、天啟、崇禎等貨幣。
到了明朝末期諸侯封王,各自為政,割據稱雄,自鑄貨幣展示出一朝暮景。
魯王鑄大明,福王在南京造弘光。唐王據福州鑄隆武,永明王在肇慶改元永曆,鑄永曆通寶。明末,李自成與張獻忠,雄據南北,加速了明的滅亡,李自成在西安稱王時曾鑄永昌通寶,張獻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順,鑄大順通寶。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進黔,稱東平王,鑄興通寶。
1674年吳三桂鑄利用通寶,耿精忠在福建鑄裕民通寶;1678年吳三桂昭武通寶;吳世番鑄洪化通寶。 清朝幣制,大體上是銀錢平行本位;大數用錢,小數用錢,且銀銅之間比價大體維持在一千文一兩上下。
滿人在入關之前,便開始鑄錢,努爾哈赤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就建國稱帝;年號天命,鑄漢文與滿文天命錢。以後以常名鑄錢,自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鑄造了數以億計的制錢。清錢的另一個特徵是,雖然正面錢文一致,但背面以滿文區別各地鑄局。因時,因地、因銅料與技術不一,就產生多寡不一,版別復雜的特點,清錢第三個特點,因時代近,入土較少,大多流傳於世,但歷經幾十年溶銷,收繳、數量日漸少,不象唐宋錢,時有出土,近年來,清錢日受收藏家重視。 清末,由於清庭腐敗,爆發太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義軍所鑄貨幣,至今流傳下來的時可見到,但由於時期不同,鑄地不同,許多珍稀版別,也只能望拓興嘆。
太平天國錢幣的顯著特點是:
1、錢稱「聖寶」,有別於歷代錢幣。
2、錢幣上無紀地、紀值、紀重標志。
3、錢文分書於正反兩面。

『陸』 天佑通寶的歷史背景

據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記載:「天佑通寶」錢是元末農民起義首領張士誠所鑄。張士誠,泰州白駒場(今江蘇東台境)人。1353年,率鹽丁起義,佔領高郵,踞承天寺為宮,國號大周,自稱誠王,改元天佑。他毀銅佛像鑄「天佑通寶」錢,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四種。正面為楷書,背面為篆書,皆紀值。今見錢文從「佑」不從「祐」。彭信威《中國貨幣史》認為「這是史書的錯誤,天祐乃唐的年號。」邱思達《古錢百詠》則認為「二字可以通用」。
天佑錢傳世不多,加之明太祖朱元璋的搜繳銷融,現存傳世品較少。《王蔭嘉品泉錄》說:「天佑錢傳流至今,已稀若星鳳」,「即便吳中,亦屬難得一見。」「吳中」系張士誠活動區域。1356年,張士誠定都平江(今江蘇蘇州)。因屢敗於朱元璋,次年降元。後拓地至皖北、魯南、浙東,未幾,自稱吳王。1367年,朱元璋發兵攻破平江,他被俘至應天(今江蘇南京),自縊死。

『柒』 不知道是哪代的

天佑通寶 元朝時期 直徑2.5厘米 「天佑通寶」是張士誠建立政權後所鑄的年號錢 公元1367年,張士誠被朱元璋打敗,被俘後自盡。「天佑通寶」是張士誠建立政權後所鑄的年號錢 建議樓主你拍幾張照片吧,這樣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你拍幾張照片然後拿到博寶寶珍商城,找在線專家鑒定一下,鑒定是免費的。而且如果是古董還可以給你估價。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捌』 明朝貨幣詳細介紹 明朝各階段的貨幣有哪些

明代幣制以紙幣為主,明太祖洪武八年開始製造,稱「大明寶鈔」,同時也在鑄造了不少銅錢,大明所有的錢幣統稱「通寶」,當時交易金額大的用白銀,因為白銀可以保值,交易金額數量小用鈔錢(錢和鈔因為製作工藝和通貨膨脹容易貶值)。

不同帝王在位時,合法的貨比都是用當代帝王稱號的通寶,不同帝王利用這種強制使用帝王稱號的通寶實現對經濟的控制明,朝通寶應為更換朝代,在民間可以根據銅幣的成色來換當時帝王稱號的通寶。

『玖』 天寶通啟是哪個朝代的貨幣

天寶通啟??天啟通寶吧

天啟通寶歷史上有兩種,第一種出現在元末,1351年,徐壽輝起事,在蘄水稱帝,建國天完,年號治平,1355年改年號為太平,1358年又改為天啟,鑄天啟通寶,1359年又改為天定,1360年為陳友諒所殺,這種天啟通寶時間短,范圍窄,很難見到

另外一種就是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1621—1627)時的錢

左為元右為明

『拾』 天佑通寶貴還是元佑通寶

天佑通寶貴。
元_通寶行,篆書雙體錢幣,1995年5月出土於山東省濟南市小清河北部地區。錢徑24毫米,穿徑6毫米,廓厚1毫米,重三點六克,小平,銅質,光背,旋讀。宋代錢幣,是中國歷史上錢幣鑄造,發展的高峰,品種繁多,工藝精緻,錢文瑰麗,形制完美,歷來多有贊譽。

閱讀全文

與天佑通寶有多少年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