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了解三國的歷史推薦什麼數目

了解三國的歷史推薦什麼數目

發布時間:2022-07-28 11:00:45

⑴ 想了解三國歷史,讀哪本書比較好

三國演義是首要的,三國志比較有難度。我推薦你三本歷史小說,比三國志易懂,比三國演義更貼近真實歷史,很有趣,先後順序是,《卑鄙的聖人 曹操》《諸葛亮大謀小計五十年》《司馬懿通吃三國》,就是有點長,看進去了就好了。會讓你對歷史又一次升華的了解。

⑵ 關於研究三國歷史的書籍

我看過覺得不錯的:
《三國志》裴松之注
《曹操大傳》
《諸葛亮傳》
《走下聖壇的諸葛亮》(批評諸葛亮的)
《三國史》(作者:馬植傑)
《三國史》《三國史研究》(作者:張大可)
《關羽傳》(田福生著

大多數書都是講曹操和諸葛亮的,武將的只有關羽多點。專門講趙雲的比較少了,據我所知,沒人給他寫一本完整的很長的傳記。
另外,如果有興趣的話,建議你看看毛批的三國演義,毛宗崗批註的。雖然三國演義是假的,但是裡面的一些東西很有價值的。

⑶ 想了解三國歷史,看什麼書

那絕對是陳壽的三國志

《三國志》[2]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與《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並稱前四史。
《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
《三國志》取材精審,作者對史實經過認真的考訂,慎重的選擇,對於不可靠的資料進行了嚴格的審核,不妄加評論和編寫,慎重的選擇取材之源。這雖然使《三國志》擁有了文辭簡約的特點,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點。
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百二回本《三國演義》。

⑷ 想了解三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按我這個順序來,包你了解清楚.
一,先看《三國演義》,把三國的趣味性提高,激發對三國的強烈興趣。但是請注意,看的時候必須提醒自己,這是演義這是演義這是演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是半古文半白話文,讀起來不費盡,沒有古文經驗的讀者也能順利讀完。為後面看史書打一下一定的古文閱讀基礎。
二、再看《三國志》。三國志是晉人陳壽寫的,離三國時代很近,而且作者治學嚴謹,他的三國志可信度較高,公認的研究三國歷史第一史書。本書是紀傳體的,也就是樓主說的「按人物寫的」。分三大部分:魏、蜀、吳。其中再細分人物。基本上出名的人物都寫到了。
三、接下來看裴松之的注。因為陳壽太嚴謹,所以很多他覺得可信度不是100%的資料全都不用。裴松之將這些資料整理歸納,寫進了注里,並加了自己的是說明。比如這個材料來自哪哪哪,可信度如何如何,我個人看法是什麼什麼。所以裴松之的注是較為客觀的,值得研究一下。
四、再下來可以看其他關於三國的史書。比如資治通鑒、魏書、曹瞞傳、後漢書什麼的。
五、接下來看百家觀點。比如易中天品三國,周思淵講三國等等。

⑸ 三國歷史相關書籍推薦

我看過覺得不錯的:
《三國志》裴松之注
《曹操大傳》
《諸葛亮傳》
《走下聖壇的諸葛亮》(批評諸葛亮的)
《三國史》(作者:馬植傑)
《三國史》《三國史研究》(作者:張大可)
《關羽傳》(田福生著

大多數書都是講曹操和諸葛亮的,武將的只有關羽多點。專門講趙雲的比較少了,據我所知,沒人給他寫一本完整的很長的傳記。
另外,如果有興趣的話,建議你看看毛批的三國演義,毛宗崗批註的。雖然三國演義是假的,但是裡面的一些東西很有價值的。

⑹ 了解三國的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按我這個順序來,包你了解清楚.
一,先看《三國演義》,把三國的趣味性提高,激發對三國的強烈興趣。但是請注意,看的時候必須提醒自己,這是演義這是演義這是演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是半古文半白話文,讀起來不費盡,沒有古文經驗的讀者也能順利讀完。為後面看史書打一下一定的古文閱讀基礎。

二、再看《三國志》。三國志是晉人陳壽寫的,離三國時代很近,而且作者治學嚴謹,他的三國志可信度較高,公認的研究三國歷史第一史書。本書是紀傳體的,也就是樓主說的「按人物寫的」。分三大部分:魏、蜀、吳。其中再細分人物。基本上出名的人物都寫到了。

三、接下來看裴松之的注。因為陳壽太嚴謹,所以很多他覺得可信度不是100%的資料全都不用。裴松之將這些資料整理歸納,寫進了注里,並加了自己的是說明。比如這個材料來自哪哪哪,可信度如何如何,我個人看法是什麼什麼。所以裴松之的注是較為客觀的,值得研究一下。

四、再下來可以看其他關於三國的史書。比如資治通鑒、魏書、曹瞞傳、後漢書什麼的。

五、接下來看百家觀點。比如易中天品三國,周思淵講三國等等。

⑺ 我想要了解真正的三國歷史但是我不知道看什麼書

先看:《資治通鑒》 因為是編年史,可以通過它知道三國時期每年都發生了哪些事,對三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主看: 《三國志》 但因為陳壽是蜀國人,有些地方難免有政治傾向。
附看:《後漢書》 後人對三國的記載,結合三國志看
拓展:《三國會要》,是記載三國時期的典章制度的 ,可以使你更容易理解當時人物的行為准則規范以及社會價值觀。

其他的還有:《漢晉春秋》,《華陽國志》,《魏略》,《九州春秋》 《晉陽秋》 《三國志集解》

⑻ 真實三國歷史方面的書籍有那些

陳壽的
《三國志》比較符合歷史,三國演義,更側重於演義。《後漢書》、《資治通鑒》、《三國志集解》、《漢晉春秋》、《華陽國志》、《魏略》、《九州春秋》
,百家講壇,
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也比較全面。呵呵。

⑼ 想要了解三國時期的真正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要真正了解這段歷史,最好的途徑還是通過史書,而且還得是正史,雖然很多時候史官因為當權者的原因會抹除或者改變一些歷史,但總體而言正史比起其他的野史雜記、道聽途說等來著更准確一些,也往往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一個跳板(不絕對,但絕大部分如此)。

有記載三國歷史的史書很多,《三國志》、《資治通鑒》、《英雄記》、《魏略》、《九州春秋》等等,如果要從中選一本最適合了解三國真相的史書的話,陳壽編著的《三國志》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相比《三國志》,其他史書或多或少有所不足。有的年代太過久遠,難免失真,比如《資治通鑒》是北宋時期編著,隔了將近千年,雖然司馬光能力一流,但這么久遠的事情記載起來也不可能處處詳盡;有的雖然是三國時期的史官所著,但政治性太強,片面不可靠,比如《魏略》就是魏國人自己編撰的,其中多有對曹操的褒獎而少了一些客觀;有的雖然是三國時期的文人所著,政治性不強,卻已失傳,比如王粲的《英雄記》記載的都是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按理杜撰胡編的可能性不大,可惜原文已佚。

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則是陳壽這個人和《三國志》本身成書的年代。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10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歷史上對陳壽的評價也多褒意。
司馬衷:壽才宜真,不足久兼也。
譙周: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
時人:善敘事,有良史之才。
裴松之: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游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從這里透露出兩個重要的信息,一個是陳壽這個人編著史書的才能很高,有良史之才,另一個則是陳壽這個人為人正派,嚴謹,所以他在編著的史書,基本上都是真實可靠的(當然肯定會有一些誤處,這個是難免的,而且也很少)。再加上陳壽原本就是蜀國人,在三國歸晉後才編著的史書,時代隔閡很小不說,他本身編著的時候也不存在什麼魏蜀吳的政治立場,只有一個史學家的客觀立場,所以也就顯然《三國志》更加可信。

如果確定要看《三國志》,這里建議要看有裴松之注的版本,自古以來看三國就有「陳志裴注」的說話,陳志是陳壽的《三國志》,裴注則是裴松之為《三國志》作的注。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陳壽雖然嚴謹,導致《三國志》基本可信無誤,但也正因為他的嚴謹,導致很多模稜兩可不排除真實性可能的史料被他給摒棄了,而裴松之搜羅廣博,引書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為了注釋《三國志》,他收集了三國時期的原始材料達一百五十多種,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數約超過原文的三倍,基本上每一個可能的真相裴注都會羅列出來,供後人自己判斷。所以看《三國志》加裴注,不僅能更接近歷史真相,還能拓展我們的思維能力,對於歷史真相有一個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閱讀全文

與了解三國的歷史推薦什麼數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