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俄羅斯歷史有多久

俄羅斯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01-19 09:44:42

Ⅰ 俄國的歷史有多長時間

.俄羅斯最早期的政權是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是一個由880年至12世紀中葉,以基輔為首都,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東斯拉夫法典(Russkaya Pravda)。

基輔羅斯在公元十三世紀被金帳汗國佔領。

中世紀後期俄羅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帝國,並從15世紀起開始向亞洲擴張。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參見俄羅斯帝國),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並從中國掠奪了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然而20世紀初開始,俄國的實力開始下降,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在軍事上的慘敗以及之後的內戰,十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

Ⅱ 俄羅斯建國多少年

截止2019年,從蘇聯解體算起,俄羅斯建國28年。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俄羅斯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此外,俄羅斯還是金磚國家之一。

現代俄羅斯的發展: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

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正式吞並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

2015年3月28日,俄羅斯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2)俄羅斯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俄羅斯的概況:

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同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組建蘇聯。冷戰期間成為超級大國,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霸。

Ⅲ 俄羅斯歷史

原來是元朝「金帳汗國」的中心地球,後來元朝覆滅,從一個大公國一路擴張,先後經歷彼得大帝西化和蘇維埃革命兩次大的變革,成為超級大國。

Ⅳ 俄羅斯的歷史有多長

俄羅斯聯邦成立於1917年11月7日,在此之前一直在沙皇的直接統治下。1922年12月30日加入蘇聯,稱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原蘇聯瓦解以前,俄聯邦一直是其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共和國。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與白俄羅斯、烏克蘭兩共和國的首腦在明斯克會晤,簽署了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即「獨聯體」的協議,並同時宣布蘇聯停止存在。
在公元初,東斯拉夫人還保留著氏族制,每個部落由幾個氏族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平整土地,從事耕作,集體飼養牲畜,狩獵和打魚,一切問題由氏族大會決定。到公元六世紀,進入封建社會,成立了基輔公國。到九世紀基輔公國已經成為一個大的國家,它存在了三百多年,是羅斯民族的搖籃,後來形成了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民族。到十二世紀中,基輔羅斯解體,一批小的公國取而代之。到1236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遠征歐洲, 首先征服了羅斯全境和波蘭、匈亞利。從1240年起到1480年是蒙古人統治的金帳汗國,致使俄羅斯經濟文化遠落後於歐洲西部。
在1147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國(其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塑像目前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在十四到十五世紀逐漸強大並領導其它公國擺脫蒙古人的統治。此後俄羅斯逐漸向外擴張,到十七世紀彼得大帝執政後,俄羅斯首次定為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最思想開放、富於改革精神的帝王(有趣的是這時我國是著名的康熙大帝的時代)。為了俄羅斯的強大,他軍事上從瑞典人手裡取了現彼得堡一帶地區,並開始俄羅斯的歐洲化,不僅在科學技術和教育領域,而且在服裝和社會風尚上也學習西歐,致使到今天聖彼得堡人仍被俄羅斯人認為是最講文明和最歐洲化的城市。在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到聖彼得堡。使之成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和以後的皇帝的繼續下還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羅斯最早的大學。其中有俄羅斯的第一所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1724年),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1797年)等。
從彼得大帝後,俄羅斯迅速擴大,從周邊國家攫取了大領土,人口也在半個世紀里擴大了一倍。但當時的國家即有資本主義的工業和商業,又存在著封建農奴制度。直到1861年俄羅斯沙皇才自上而下的廢除了農奴制,從此俄羅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才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20世紀初,俄羅斯在日俄戰爭失敗,使國內危機發展。1905年工人和平請願被鎮壓,全國抗議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種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在1917年1月俄羅斯沙皇被推翻。當時俄羅斯出現了工農蘇維埃和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同年11月7日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領導工人、水兵和陸軍士兵在俄羅斯首都聖彼得堡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蘇聯。並在很短的時間發展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但在以後的經濟建設中犯了許多錯誤,在與西方的經濟競賽中逐步落伍,引起蘇聯人民不滿,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正式成立。
俄國歷史發展特點
俄國歷史的基本現象有農奴制、專制制度、東正教和村社等。基於這些基本因素形成的俄羅斯歷史過程有其鮮明的特點。
一、流動的俄羅斯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善於流動的民族,索洛維約夫稱之為具有「液態因素」。作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羅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這塊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與沼澤交錯、河流縱橫、土質以砂質黏土為主,同時遠離海洋、與大草原連接。俄羅斯先民在這里生生不息、頑強奮斗。他們清理森林、挖掘樹根、燒荒種田。砂質黏土的地力薄,很容易就被耗盡了,只好再重新開墾一塊耕地。於是,俄羅斯農民「象風滾草一樣」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直到俄羅斯平原的天然疆界,「到烏拉爾和白海為止」。俄國歷史學家有一種看法,認為大自然對於西歐是「親娘」,對於俄羅斯則是「後母」,以此來說明俄羅斯民族所面對的艱難的自然環境。俄羅斯的移民拓荒還與外族的侵犯有一定關系,俄羅斯平原廣闊無屏,草原蠻族可以長驅直入。克柳切夫斯基說:「與草原的游牧民族,波洛夫齊人以及凶惡的韃靼人的斗爭從8世紀幾乎一直延續到17世紀末葉,這是俄羅斯人民最痛苦的歷史回憶,這段歷史記憶深刻地印在他們的腦海里,並且異常鮮明地表現在他們的壯士詩中。」基輔羅斯時期,外犯頻仍,西南羅斯的居民不斷向東北腹地遷移。
在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外敵的入侵下,俄羅斯人不斷開發新的土地,征服並移民到新的土地上。如果說俄羅斯早期的移民開拓具有某種被迫性,那麼,習慣變成自然,流動性逐漸成了俄羅斯民族血液中流淌著的因素。俄羅斯統一國家形成後,開始有意識地進行開拓移民,俄羅斯的「液態因素」更多地具有了進攻性和擴張性。俄羅斯人越來越深入到亞洲腹地,俄羅斯國家越來越逼近東方,歷經幾個世紀,俄羅斯這個內陸國家終於成為擁有多個出海口、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
移民拓張是貫穿俄國歷史始終的一條線索,無論古代、近代還是現代,俄羅斯國家的歷史是不斷運動、不斷移民、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不斷變換的歷史。俄羅斯的拓張包括領土的拓展、移民以及俄羅斯經濟文化在新土地上的推行。其過程大致可分三個階段:1)17世紀之前。這一階段的開拓伴隨著俄羅斯民族的形成和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出現,它部分地決定了俄羅斯的歷史發展和民族性具有移民開拓色彩的特點。其范圍基本是在自然疆界內。2)17世紀後的整個帝俄時期。這一階段俄羅斯拓張的內容可以歸結為實現俄國作為橫跨歐亞大帝國的目的,是具有擴張性質的。3)蘇聯時期。毋庸諱言,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國家依然具有擴張主義傾向,同時,蘇聯的拓張帶有某種意識形態色彩(世界革命的理想)。
俄羅斯拓張的直接結果是國家版圖的急劇擴大,它占居了1/2歐洲和1/3亞洲的面積,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拓張的間接結果是對國家內部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無論是早期居民的拓荒遷移,還是後來國家有意識的擴張,都需要軍事力量。於是,對於軍事力量的倚重,使軍事守衛者貴族、大公在國家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俄國有一句話:農民種地,貴族打仗,這是天經地義的。而國家對貴族的報償是幫助其對農民不斷地加重奴役,15世紀後,正是在俄羅斯國家移民拓張的背景下,農奴制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國家確立。俄羅斯拓張的方向和性質在俄國歷史進程中起到極大作用,它不僅對俄國歷史的基本現象農奴制、專制制度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直接促成俄國歷史的另一特徵俄羅斯國家發展的東西方屬性,即所謂「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
二、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
「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最直觀的理解是地理學意義上的,即俄羅斯這片土地處於東西方之間。我們知道,俄國通過拓張成為橫跨歐亞的國家,成為連接東西方的獨特橋梁。地理位置對於一個民族的發展具有特別的意義。歐亞主義者認為,在古老的歐洲和亞洲陸基中間,還可以分出一個洲「歐亞洲」,俄羅斯處於它的主要地域。這樣,俄羅斯構成了既不同於歐洲、亞洲,又與歐洲和亞洲密切相連的「某種第三塊獨立的大陸」。這使得俄羅斯人經常自問,我們是深入亞洲的歐洲人,還是居住在歐洲的亞洲人?
對「東西方之間的俄羅斯」的進一步理解是歷史文化角度的。關於它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不同時代的西方派都強調俄國的歐洲屬性,認為俄國並不「例外於西方」,俄羅斯的歷史與西方國家的歷史沒有本質的區別;斯拉夫派則著重俄國歷史的「特殊性」,認定東正教和村社土地佔有制是俄羅斯歷史的「獨特遺產」,是俄國和西方的根本差異。然而,無論是激烈的西方派、還是極端的斯拉夫派,都必須承認俄國歷史與西方歷史截然不同的絕對例外性是不存在的,而它的相對例外性又是確實存在的。俄羅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長於東歐平原的東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862年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奠基了俄羅斯歷史文化中的北歐文化因素。988年「羅斯受洗」,俄羅斯人在皈依拜占庭的基督教東正教的同時,也接受了拜占庭文化,10_12世紀的俄羅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響,結合了近東文化因素和西方法律傳統的拜占庭文化對整個俄國歷史發展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13_15世紀韃靼蒙古的統治給俄國人留下了東方專制制度的國家範式,莫斯科集權國家的形成就是其影響的直接產物。整個16世紀,隨著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形成,俄羅斯人跨過烏拉爾山挺進亞洲,俄國的東方色彩越來越濃厚。從17世紀開始,俄羅斯逐步與西方接近,到18世紀,彼得大帝進行了改革,在東西方之間猶疑的俄羅斯,被彼得大帝有力地推向西方。但是,俄羅斯文化具有東西方綜合色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俄國向何處去、俄國走西方式的道路還是東方式的道路問題始終困擾著俄國思想界。

Ⅳ 俄羅斯有多長的歷史

俄羅斯最早期的政權是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是一個由880年至12世紀中葉,以基輔為首都,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東斯拉夫法典(Russkaya Pravda)。

基輔羅斯在公元十三世紀被金帳汗國佔領。

中世紀後期俄羅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帝國,並從15世紀起開始向亞洲擴張。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參見俄羅斯帝國),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並從中國掠奪了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然而20世紀初開始,俄國的實力開始下降,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在軍事上的慘敗以及之後的內戰,十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

之後不久,共產黨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政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亦就此成立。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由一個農業國迅速工業化,並且實行農業集體化,但期間亦有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納粹德國後,發展成為冷戰中的超級大國,侵佔了蒙古的唐努烏梁海、中國的黑瞎子島等土地,並促成外蒙古脫離中國獨立。到了1980年代晚期,蘇聯進行了多項激進的改革。蘇聯最終於1991年解體。

Ⅵ 俄羅斯歷史多久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到冷戰期間,蘇聯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正式獨立,繼承了蘇聯的絕大部分軍事力量,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並且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

Ⅶ 俄羅斯歷史年表(請詳細准確)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國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1917年2月,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專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大、演變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1991年8月,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除波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現代一般認為俄羅斯的歷史應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國的建立為始。但是在俄羅斯境內,自遠古就有人類居住。

6世紀,東斯拉夫人逐漸向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等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蒙古軍隊入侵,建立欽察汗國。

莫斯科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俄羅斯1000多年的歷史上,除了240年的韃靼統治以外,只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於公元9世紀。上述基輔羅斯時期,就是留利克王朝開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兒子費多爾去世後,留利克王朝絕嗣,統治俄國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從此覆滅。

羅曼諾夫王朝
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羅斯帝國
彼得大帝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

俄國臨時政府
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後,由克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會革命黨、立憲民主黨人控制,組成了俄羅斯臨時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黨和支持列寧、里昂·托洛茨基的共產黨的兩面攻擊,政府對兩種反對勢力均採取嚴厲鎮壓政策。該政府統治期間行政腐敗,經濟崩潰,仍參加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不得人心,最後在1917年俄歷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倫斯基出走國外,一些領導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為反蘇維埃武裝叛亂的領袖。俄國內戰之後,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

蘇聯時期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列寧領導的俄國布爾什維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十月革命勝利後,俄國退出一戰。十月革命之後的半年,一方面蘇維埃政權在全國建立。另一方面,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與德國妥協。保衛了蘇維埃政權。但是帝國主義國家發動聯合武裝干涉,並且支持高爾察克、鄧尼金、尤登尼奇等白衛軍發動武裝叛亂。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英勇的在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堅強領導下,紅軍勝利。為了加強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建設社會主義,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於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1928~1937年,蘇聯先後勝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其重點是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蘇聯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強盛的工業國。蘇聯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國防實力大大加強,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成績輝煌。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日是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蘇聯人民打敗了兇殘的法西斯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的侵略,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蘇聯的歷屆領導人還有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卡年科、戈爾巴喬夫等。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台後,實施改革。主要針對斯大林時代存在的弊端進行在政治經濟方面進行一些改革。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是並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而且赫魯曉夫改革缺乏科學周密的計劃。六十年代之後,改革矛盾日益突出,導致改革失敗,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時期的改革:勃列日涅夫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繼續改革,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達到頂峰,蘇聯與美國差距縮小,蘇聯在全球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但是70年代中期之後改革停滯,經濟發展逐步減緩,蘇聯在政治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矛盾逐步積累,為日後蘇聯的劇變和解體埋下了隱患。安德羅波夫雖然想挽救蘇聯但是執政時間太短就去世。契爾年科無所作為而終。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針對蘇聯經濟處於停滯的局面,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是沒有取得成果。80年代後期,蘇聯社會經濟陷入全面的危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後戈爾巴喬夫又把改革的重點轉移到政治方面,由於政治改革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方向,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地位,削弱黨的領導,任由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濫,否定蘇共歷史強調「民主化」「公開性」,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亂、國家權力的軟弱分散。80年代末蘇聯改革全面失敗。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之後,戈爾巴喬夫失去了領導國家的能力,葉利欽控制了全局,蘇共解散國家性質改變,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劇;1991年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戰後美蘇爭霸長達三十多年的爭霸;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蘇爭霸的第一階段。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說明這一階段的爭霸中,美國占據優勢,處於上風。③70年代,美蘇爭霸達到了高潮。八十年代蘇聯經濟停滯國力不支,美國也面臨西歐日本的挑戰,兩強的發展均受到影響,因此雙方緩和⑤1991年蘇聯的解體,標志著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格局結束。
蘇聯的驕傲:1957年,蘇聯成功的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蘇聯成功的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第一座核電站。1977年蘇聯的國民經濟實力佔到美國的70%,國民生產總值佔美國的58%,人均收入為美國的40%。從戰後到1989年蘇聯一直是世界經濟第二強國。
後蘇聯時期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接受了西方國家的制度。葉利欽總統推行西方的休克療法和大規模私有化。「經濟寡頭」們迅速形成並控制了國家經濟,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1998年俄羅斯的GDP僅為2520億美元,僅為1988年蘇聯gdp的8%。俄羅斯加強了與西方的合作,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不斷推行「北約」東擴,壓迫俄羅斯的戰略空間。2000年普京擔任總統後,「經濟寡頭」們遭到嚴厲打擊,國際石油價格的飆升給俄羅斯這一能源出口大國帶來巨大利益。俄羅斯在普京的領導下,經濟恢復到蘇聯解體前的水平,軍事投入大幅增加,對西方國家更加強硬。俄羅斯開始重振雄風。

Ⅷ 俄羅斯有多少年歷史

俄羅斯歷史分為四個時期:留里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蘇聯、俄羅斯聯邦。

一、留里克王朝

西元六世紀時,居住在第聶伯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以波利安人為中心形成部落聯盟,因其居住在德聶伯支流羅斯河兩岸,被稱為羅斯人。蒙古人將羅斯轉音稱為「俄羅斯」。
九世紀時,來自北歐的瓦良基人首領留里克征服了羅斯人,建立了俄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882年,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輔,稱為基輔羅斯。此時階級與貧富雖已出現,但農村公社制依舊根深蒂固存在了近八百年,成為俄羅斯民族的一個顯著特色。
王朝初期,對內實行索貢制。每年春夏兩季,俄羅斯大公率領親兵向平民商人徵收手工業品、蜂蜜、蜂蠟等物品。到十一世紀,羅斯人才從原始生產力轉變為封建制度。
隨著經濟文化發展,基輔羅斯不斷通過戰爭擴張。988年,弗拉基米爾大公讓全體羅斯人受洗,改信東正教,拋棄多神教信仰。
改信東正教的羅斯加強了與西歐、拜占庭的文化融合。基輔成為連接東方西歐之間的交通要道,隨著商業的發展,手工業開始在羅斯發展進來,基輔城內開設了鍛造刀劍的作坊。
基輔羅斯成為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國家,城內建築了輝煌的皇宮、威嚴的教堂、牢固的城牆,著名的蘇菲亞教堂。

蒙古人統治時期
十一世紀後半期,由於王位之爭和各地原始農奴制生產力的發展不平衡,波蘭、北歐、西歐民族的入侵,基輔羅斯造成分裂。
十二世紀時,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蒙古人,憑藉他們驃悍的騎兵,靈活多變的包抄、圍堵戰術、鐵血紀律、縱橫歐亞大陸。他們每個騎兵擁有兩匹馬,飢食馬肉,渴飲馬血,日夜行程二、三百公里。蒙古人所到之處,城市化為灰燼,人民血流成河。他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國。中國本部(含蒙古)是大汗直轄之地,是為元朝。伊兒汗國包括伊朗、阿富汗、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察哈台汗國包含中亞大部分地區,金帳汗國統領北亞、東歐。印度汗國涵蓋南亞。蒙古帝國勢力一度達到亞平寧半島、希臘半島、波羅的海、德意志、波蘭、印尼群島。除了日本、英國、西歐和一些偏遠島嶼,整個歐亞大陸都在蒙古人的鐵蹄之下。1240年起,羅斯王公和教會成了金帳汗國的奴僕。羅斯各城最豪華的房子里住著大汗的代表,他們催取稅收,發布命令,王公和神甫各個低聲下氣,唯恐侍奉不周,每年各個王公定期朝拜大汗,領取浩命,作為自己統治的憑證。
蒙古人二百四十年的統治,使俄羅斯經濟、文化、發展停滯不前。十三、四世紀時,被毀的城市開始重建,手工業、農業開始恢復,商業的發展也加強了羅斯各地的聯系。
蒙古人的統治越來越不能為羅斯人民忍受,隨著各地王公勢力的興起,他們迫切需要取得獨立地位。教會勢力和商人、農奴主想從大汗手中獲取收稅權力,平民百姓也把自己的苦難原因歸結為蒙古人。
十四世紀蒙古人從中國退出後,又在中亞、印度等地遭到重大失敗,加上各王公之間內哄,導致金帳汗國開始衰落。
十四世紀時,莫斯科公國興起。莫斯科地處歐洲,遠離金帳汗國統治中心,又有森林沼澤掩護,大批羅斯人在那裡找到避難之所,莫斯大公運用權謀從金帳汗國大汗那裡取得了淩駕其他大公之上的權利,以大汗之名大大加強了自己的威望。
1480年,伊凡三世打敗蒙古人。羅斯脫離蒙古統治。

羅斯受蒙古統治,學到了優良的軍事技術,繼承了金帳汗國廣大領土以及殘酷的專制制度。從此羅斯人幾百年都無法明白,什麼是"自由"、"平等"、"民主"。西歐重現個體價值的啟蒙思想無法被羅斯人了解,他們將"自由"當做無法無天,"平等"當做"均貧富",而民主不過是"人民當家作主"。羅斯走向了既非西歐又非東方三大文明(中國、伊斯蘭、印度)的方向,他們自稱是"歐亞人"。
長期的戰爭形成了俄國人的流動性格。貴族打仗、農民種地,

"民族的流動性格"、"專制"、"農村公社"成了俄羅斯的三大痼疾。軍役貴族階層的相對擴大,使農村勞動力缺乏,羅斯走向了"農奴制"的道路。
伊凡雷帝(1533-1544)進一步加深了封建制度,打擊、削弱貴族勢力,連年征戰,擴大版圖。
1598年,留里克王朝絕嗣,波蘭人大規模入侵。俄羅斯人紛紛起義,打擊波蘭侵略軍,恢復了國家的獨立。

1605年,戈都諾夫突然死亡,羅斯,進入「混亂時代」。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才終告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即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

二、羅曼諾夫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始於1613年,第一位沙皇為米哈伊爾,他的皇位不是傳來的,不是搶來的,也不是偷來的,可以說是撿來的或請來的。米哈伊爾的姑婆是沙皇伊凡的皇後,米哈伊爾的父親雖然曾得過沙皇重用,但早已遭惡運,雙親被強迫分開,皆被貶入寺院為僧為尼,米哈伊爾因此在寺院中長大。父親重去投軍又被德軍俘虜。沙皇伊凡之子無後,死後俄國陷入混亂15年。從伊凡苛政到亂世,羅斯人的日子並不好過。但羅曼諾夫家族最後卻終於時來運轉,一些東正教會和俗世人士請尼姑母子出廟,立米哈伊爾為沙皇。16歲的米哈伊爾的皇位據說是眾權貴感念他的姑婆-伊凡皇後-的德行而來。米哈伊爾掌政之後,於1619年將父親從德國俘虜營贖回,把治國實權交給父親。當時俄國皇室想與歐洲其他王族攀親,卻到處碰壁,有些王室連米哈伊爾的父親派來的求親者都不接見。歐洲王室看不起的不只是新沙皇。當時歐洲國家以自我為中心,鄙視俄國,將之排斥在歐洲之外,視俄國為亞細亞國家。羅曼諾夫家族成員雖然為皇權有過不人道的爭斗,可是在富國強兵,和「歐洲化」(彼時俄國「現代化」的代名詞)的過程中卻是一致的。其中以彼得大帝和凱薩琳二世影響最大。

雖是米哈伊爾的孫子,彼得大帝的皇位卻得來不易。他的父親阿列克賽,1645年米哈伊爾去世後也在16歲時即位為沙皇。阿列克賽與第一任皇後生的多個子女中只有兩子一女存活,兩個兒子體弱多病,小兒子先天痴呆。彼得的母親與沙皇所生的子女中只有彼得活到成年,且身體強壯。彼得的父親去世之後,他的異母長兄繼位。6年後去世,無子嗣。權貴們決定立10歲的彼得為沙皇。但是,彼得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婭靠寵臣和宮庭衛隊逼權貴們增立比彼得年長的痴呆為共同沙皇,以年齡為排序標准,其目的是為了要立索菲婭為攝政王。索菲婭也推行過一些歐化措施,也讓自己的寵臣帶兵打仗,但成效不大。少年彼得喜好西方文化。常到莫斯科的外國使館區,耳聞目睹了西歐文化。他身材高大,脾氣暴燥,喜玩軍事游戲,自組兩個團,從使館區招來外國「軍事顧問」,從國庫中領取槍炮。1689年,17歲的彼得靠著已有一千官兵的這兩個團逼索菲婭退位,進尼姑庵。

彼得掌權後,於1697年派一使團一起出訪西歐,(剛開始假裝為一小軍官),一年半中親眼目睹西歐各方面實情,醫院,博物館,天文台和各式工廠,包括制幣廠、軍工廠,彼得最愛看的是造船廠,包括荷蘭和英國的,在當時最好的一個英國造船廠待了六個星期。彼得回國後,推行「全盤西化」。衣服款式改穿西歐式的,臣民須剃須(這在當時為勢力強大的教會所反對的),設立第一個俄國解剖博物館。

彼得推行政治改革、鼓勵工業化、安內攘外,陸軍越戰越勇,海軍也從無到有,先在陸地上,後以第一個波羅的海艦隊在海上,打敗當時的強國瑞典,也戰勝過奧斯曼帝國。俄國從瑞典這個以前大不在意自己的國家手中奪得一片靠波羅的海的土地,成了俄國西部。在這片土地上,彼得大帝下令設計建造聖彼得堡。其後多半時間,俄國首都也被移到聖彼得堡,而不是莫斯科。

彼得大帝在位期間,以嚴刑治貪官污吏,但是腐敗問題還是愈演愈烈。他遇到了皇位繼承的問題。他與第一任皇後的關系在婚後幾周內就生變,雖有一子,但彼得從西歐回來不久就將她趕進尼姑庵。後來他從親信大將門切尼可夫那裡轉來一位出身低微的立陶宛女子,對她大加寵愛,以至她成為有子女參加婚禮的人的榜樣,即是先生育子女而後結婚。第二任皇後生的四子和六女多半早逝,最後剩下兩女。第一任皇後所生之子後來以企圖謀反父皇之罪,被判決死刑。直到彼得大帝於1725年駕崩,第一任皇後所生之子留給彼得的一個孫子只有9歲。最後,在彼得大帝沒有明確遺囑的情況下,有權貴翻到了一紙彼得大帝贊揚其皇後輔帝有方的信件,作為皇位傳給彼得的第二任皇後的理論依據。第二任皇後繼位後就是凱薩琳一世。她靠門切尼可夫的輔佐在位2年。因無子嗣,死後傳給彼得大帝第一任皇後所生之子留下的這時已11歲的孫子(彼得二世)。但他在位不到3年即去世。此後皇位繼承陷入一片混亂。

凱薩琳一世與彼得大帝所生的次女伊莉莎白想繼位,未果。因為彼得大帝痴呆的哥哥(伊凡五世)的後代女兒中有一位嫁到中歐小公國因為守寡而回俄國的安娜,最上層的權貴立她為女皇,附帶要她在一個秘密協議上簽字,即所有的大事都要經這幾個人的同意。安娜女皇先是答應,但很快就撕毀了協議。可惜她攬權有術,治國無方,她請了許多她所嫁去的德國小公國的外國人出任多個要職。她有的是外觀的歐化而缺乏對國力的推進。

安娜在位十年(1730-1740),死後傳位給親姐姐的三個月的孫子(伊凡六世)。剛滿一年,凱薩琳一世與彼得大帝的女兒伊莉莎白在寵幸和宮庭衛隊支持下推翻了攝政王,廢小沙皇並將他終生囚禁,伊莉莎白遂自任為女皇。

伊莉莎白女皇在位二十年(1741-1761),重新推動其父彼得大帝政策。在「七年戰爭」中打敗了普魯士,在文化上發展了俄國文化新時期。羅曼諾索夫和蘇馬羅科夫都是出身於伊莉莎白女皇時代。出身漁夫的羅曼諾索夫被公認為俄國第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化學物理各領域中都有傑出表現,他多才多藝,普希金稱之為歷史學家、力學家、化學家、礦物學家、藝術家和詩人。出身貴族的蘇馬羅科夫在文學和戲劇方面為俄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伊莉莎白女皇接受羅曼諾索夫建議,在1755年設立了俄國第一所大學,這就是久負盛名的莫斯科大學。經過伊莉莎白時代,彼得大帝開創的文化上的西化在俄國貴族階層被普遍接受,甚至是造成「崇洋媚外」,也加大了貴族階層與平民之間的差異。在傳宗接代上,伊莉莎白把自己的親姐姐的兒子彼得從外國接回,幫他娶了中歐另一小公國的妻子凱薩琳。伊莉莎白死後,彼得三世繼位不到半年,凱薩琳在寵幸和宮庭衛隊支持下逼自己的丈夫放棄皇位,自立為女皇,是為凱薩琳二世。她的寵臣們找藉口挑釁已經被關的彼得三世,將他殺害。正式宣布他的死因是「急性腸痙攣盡力醫治無效」。

凱薩琳二世與羅曼諾夫家族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為一德國人,不放心已被關了近二十一年的十五個月起就被伊莉莎白廢了皇位的伊凡六世。他從小就為親姨婆和母親背罪,被表姨婆關起來的青年,最後被表姨指使的人殺了,做了生於皇族之家而歹命的例子。

凱薩琳二世也稱為凱薩琳大帝,在位三十四年(1762-1796),雖是德國人,卻使俄國人長了民族氣慨。繼位初期先整頓軍隊和國家,寵臣波登金建造新城市,協力建造黑海艦隊。稍後鎮壓了農民起義,以後戰過奧圖曼帝國,瓜分了波蘭,擴大了俄國版圖。在「西化路線」上,熟悉西歐文化的她更新法律,送貴族青年留學,引進西歐文學、哲學。凱薩琳大帝以金錢和權力來支持外國和本國的「知識份子」,讓他們出版圖書。她喜歡法國的伏爾泰,西歐的藝術品。此時西化風氣在俄國盛行的程度也更家普遍,而不再局限於大城市了。

在以農民利益為代價的情況下,凱薩琳二世給了貴族庄園主較多優待,想鞏固他們對外國來的女皇的忠誠或支持。她也利用自己的眾多寵幸中的一些人來輔政。其中以波登金最有成效,而最後一位小她近四十歲的朱波夫,大誤她的國事卻不為察覺。凱薩琳二世後期在面臨自己起初大力提倡的西化思想帶來「持不同政見」的情況時,卻不能容忍。拉基謝夫、諾威科夫等一些出身貴族但卻不滿現實的作家,因為在作品中敢於描繪俄國農村現狀、討論不同意見,或被流放西伯利亞,或關監獄。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凱薩琳二世更是下令停止翻譯包括一些以前她自己提出要翻譯成俄文的西方著作,禁止出版包括以前她提倡引進的書。從此,一場最初由沙皇開始的自上而下的西化過程,在政治和思想方面民間開始超前,而且開始了與沙皇政權有了利益沖突。在沙皇政權最得意之時,埋下了最終被推翻的種子,雖然這個過程又經歷了一百多年。十九世紀的俄國沙皇,最令人難忘的是亞歷山大一世與拿破崙的戰爭(「第一次衛國戰爭」,1812年先失莫斯科,1814年攻下巴黎)。十九世紀的俄國在民間也活躍起來。大批才子,包括:詩人普希金,作家卡拉姆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評論家別林斯基,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等。

雖然保羅一世解決了羅曼諾夫家族內部傳位的問題,但是沙皇家族「小團體」與覺醒中的廣大民眾的關系卻一直沒有解決。亞歷山大一世曾試圖創立憲法,行政改革,卻放不下絕對權力。有些參與協助謀劃的知識份子後來遭到流放。亞歷山大一世後期因對宗教狂熱,神秘死於外地。尼古拉一世繼位,「十二月黨人」起義。起義的青年軍官最後被沙皇以武力鎮壓。尼古拉一世在軍事和政治上精治俄國,建立一套刊物審查制度,親自招來普希金給他的作品「提建議」。他一面「平反」和起用被流放的人士,一面建立專門機構來監視全國的可能政見異議者。他也讓自己的「精英」(包括一個前流放分子)提改革建議。雖然這些措施在西歐都沒有阻止皇權倒台,沙皇總是相信俄國有俄國的國情,這個國情當然也是沙皇自己的版本。尼古拉一世對兒子亞歷山大二世聘請老師教導,讓他年青時游歷俄國許多地方,到歐洲各個國家,並直接參政。

亞歷山大二世繼位後,推行重大改革。他在米留丁協助之下推出解放農奴法,收買庄園主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他也由米留丁兄弟等協助連續推出行政、法律和兵役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法案。亞歷山大二世是唯一在位時被革命黨人殺害的沙皇。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繼位後在經濟發展上蕭規曹隨,而在政治上卻全面倒退,革命黨人和自由派人士,學生,職員,農民一概嚴厲打壓,得到了表面上的穩定。亞歷山大三世最後死於腎炎。

亞歷山大三世高壓下得到的穩定,至兒子尼古拉二世終於維持不了。1905年俄國暴發大罷工、罷市、罷課,尼古拉二世靠武力鎮壓後竟然認為俄國民眾應該覺得對不起他們的沙皇。一些上層人士建議的改革,他不採納或改革太慢、太少,沙皇聽信皇後。在國家形勢巨變的時代卻感覺遲鈍,熱衷於皇後形成的小圈子,這個小圈子包括庸才和怪人(如「農民聖人」拉斯普丁)。等到1917年二月革命暴發時,下層上層一齊造反,尼古拉二世在外地連家都回不去,在火車上被逼棄位。

Ⅸ 俄國多少年歷史

俄羅斯國家形成於9世紀末。862年,留里克統治諾夫格羅德。882年,留里克的親屬、諾夫格羅德公國的奧列格大公征服基輔公國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輔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國家(史稱基輔羅斯),取得基輔大公稱號。伊戈爾(912-945年);奧麗加(伊戈爾之妻945-962年);斯維亞托斯拉夫(965-972年);弗拉基米爾(978-1015年在位)。從專制統治(862-1132年)到采邑統治貴族時期。13世紀初,基輔羅斯衰落,封建制度與諸侯分立。
俄國歷史上的幾個時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年);大動亂時期(1598-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年);蘇維埃時期(1917-1991年);新俄羅斯(1991年以後)

Ⅹ 俄羅斯的文化是有多久的歷史了

俄羅斯的歷史是沒法跟華夏比的,充其量俄羅斯的也不過七百多年,俄羅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國,當年蒙古帝國西征的時候 以秋風掃落葉的攻勢掃盪整個歐洲東部。當東方的宋帝國在釣魚台、襄陽、兩淮抗擊野蠻入侵的時候,而作為地處北歐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其他諸族都匍匐在蒙古人的鐵蹄之下。莫斯科公國是靠著巴結金帳汗國,獲取了北歐地區的代蒙古人征稅權,開始發家的。後來在金帳汗國沒落後漸漸強大的。
要說俄羅斯有悠久的歷史這個鄙人還真不敢恭維。當人類歷史進入公元十世紀之後世間出現三大文明體系。東方的華夏文明、中東的伊斯蘭文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正如華夏的文明中心在關隴、河洛一樣。西方的文明中心在以羅馬為中心的西羅馬帝國,以及以拜占庭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而地處偏遠北歐的莫斯科(當時叫莫斯科公國)。在地處文明中心羅馬人來說那地兒都是一群蠻夷。就像在東方唐宋人喊高麗人、蒙古人、女真人蠻夷一樣。
我們知道當年羅馬帝國分東西兩部分後作為國教的基督教也分成了兩部分,西方的天主教和東方的東正教。當時北邊的莫斯科公國是東羅馬帝國的藩屬,當然他們的信仰當然也是東正教了。其實大家只要注意下不只是俄羅斯,其他東歐國家也是信奉東正教的,因為他們都是當時的天朝上國----東羅馬帝國的藩屬國。直到公元1453年 一群有突厥血統的伊斯蘭人攻破的千年不落城---拜占庭後,東羅馬滅亡,聽聞其中有個東羅馬公主逃往北方的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就是靠著東羅馬的繼承人彪炳自己的。
事實上十七世紀的俄羅斯依舊是個落後愚昧的國家,俄羅斯的崛起之路是由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開啟的。彼得掌舵的俄羅斯開始全面向西方學習,逐步西化,擺脫愚昧。到了十八世紀後俄羅斯已經成為了歐洲的東邊強國。已經有能力左右歐洲大陸的政治走向。當然在就整個歐洲來說俄羅斯來說依舊是個落後國家,尤其是歷史的車輪進入十九世紀,散落的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一代名相----俾斯麥 的鐵腕之下走向了統一。統一後的德國一躍成為了歐洲強國,打破了原來由英、法、俄、奧匈平衡下的政治關系。所以 一戰爆發了,當一戰變成了一場持久戰後俄羅斯的經濟已經承受不了,所以國內矛盾的加劇,所以沙皇被迫下台,這才給了列寧他們機會,將俄羅斯打造成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當偉大的導師列寧同志准備大顯身手的時候,病魔召喚去見馬克思了,作為衣缽傳承者的斯大林同志,接過了權杖成了蘇維埃總書記。斯大林上台後集體化生產,在犧牲農業、手工業、輕工業的前提下優先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當1929年後整個世界哀鴻遍野的時候俄羅斯人已經熱情高漲進行著第一個五年計劃了。當然斯大林上台後還幹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清黨。清除托洛茨基以及追隨者。即所謂的托派。其結果是當時的5名元帥中的3名,15名集團軍司令級中的13名,85名軍長級中的57名,遭到了清洗。所以我們看到德國人發動東線攻勢後一路勢如破竹一口氣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如果不是德國人在佔領區的倒行逆施很難想想蘇聯還能堅持到最後。
前面我們說了蘇聯的崛起靠的是發展重工、犧牲輕工的前提。當然這在短時間看不失為提高國家軍事實力的有效途徑。然而當然歐洲鐵幕升起,兩個陣營進入的對峙狀態後蘇聯人依舊是實現這種畸形的經濟體制,所以半個世紀後在戈爾巴喬夫一拉、葉利欽一推之下,帝國大廈竟然轟然倒塌了。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