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自學歷史本科該怎麼學

自學歷史本科該怎麼學

發布時間:2022-07-29 03:22:09

Ⅰ 我想自學歷史專業,請各位推薦一下歷史本科專業或以上的教科書及必看書!

實際上,歷史專業的書籍還是不在少數,但是要從最基本的書籍開始,我推薦一下這些專業書籍:
《中國歷史》六卷本,張豈之主編。這套書包括,《先秦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明清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
世界史(六卷本 )這套書包括:古代史(上下編)、近代史(上下編)、現代史(上下編),高教出版社 。
《歷史地理學》 高教出版社
還需要看看中國歷史文獻或者中國歷史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的,不過是繁體字排版。
以上這些書目是歷史本科專業比較重要的書籍,六卷本的歷史教材,可以選擇比較重要的部分閱讀和參考。

Ⅱ 如何自學歷史

歷史:
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在於在堅持學習和記憶的同時逐漸培養形成興趣,這就需要一個小計劃。
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周末時間可酌情復習。看書的時候,不但要把勾勾畫畫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圖片也要看,這是一個放鬆解悶的不錯途徑,也是積累冷知識點的好辦法。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會給你們發很多復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如果現在沒有,你可以自己簡單的做一個分類提綱,比如水利,比如文學作品等。記住只是提綱。只用於面對提綱,回憶知識點用。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5、多看答題,分析問題的知識要點。

Ⅲ 誰能告訴我歷史本科該學什麼

一、主幹學科:歷史學

二、主要課程

1、核心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歷史要籍介紹與選讀、史學概論、考古學

2、必修課程:中國經濟史、中國文化史、中國民族史、中國史學史、西方古典文明史、國際關系史、

三.主要課程簡介:

P4030314001, P4030314001 中國古代史Ⅰ、Ⅱ 周學時數:4 總學時:136

中國古代史是指從中國最早的原始先民起至清朝中葉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前的歷史。它包括三個歷史時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原始社會(約200萬年前~前2070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後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私有制,產生了階級,國家應運而生,原始社會瓦解了。夏朝和商朝(前2070~前1046年)是奴隸制的確立和初步發展階段;西周(前1046~前771年)是奴隸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階段;春秋時期(前770~前476年)是奴隸社會的解體階段。封建社會的三個發展階段是: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前475~581)是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581~1368年)是繁榮和進一步發展階段;明清時期(1368~1840年)是開始衰落階段。中國古代史是要研究和揭示這三個社會形態的形成、發展和衰亡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性,要講述歷代的主要政治和經濟制度、主要的文化成就、重大的歷史事件及重要的歷史人物等內容。

選用教材:「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國古代史》(新版),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P4030314003 中國近代史 周學時:4 總學時:72

本課程講授1840年至1919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演變的歷史、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變化以及中國人民爭取獨立富強的愛國運動。從而加深學生對中國近代國情的認識。

選用教材:王文泉、劉天路主編《中國近代史》,高教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P4030314004 中國現代史 周學時:4 總學時:72

該課講述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間的歷史,全面介紹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與規律以及這一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及外交等領域的發展狀況及特點。

選用教材:齊濤主編《中國通史教程》(現代卷),山東大學出版社。

P4030314005 世界上古史 周學時:4 總學時:64

本課程內容包括原始社會史和古代社會史兩個部分,古代社會史的講授以國別史的縱向線索為主,分古代埃及、西亞、印度、希臘和羅馬五章,同時從橫向角度闡述東方社會特有的亞細亞生產方式同希臘、羅馬為代表的古典奴隸制的本質特徵及二者的差異,以及闡述古代世界是如何由分散逐漸走向一體化的歷史趨勢和過程。

選用教材:吳於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卷),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

參考書目:米辰峰主編:《世界古代史》

威爾•杜蘭著:《世界文明史》

P4030314006 世界中古史 周學時:3 總學時:54

本課程以講授人類的封建社會歷史為主,通過對中古時期西歐、東歐、西亞、南亞以及東亞地區封建社會形態及生產關系形態的產生、發展演變歷史的考察,使用權學生了解中古時期東西方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各文明區封建制度及生產關系形態的差異,從而對近代東方落後於西文的歷史根源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選用教材:吳於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卷),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

參考書目:孫義學,王永本主編《高校世界歷史配套教材》(古代史卷)

P4030314007 世界近代史 周學時:4 總學時:72
本課主要講授資本主義的歷史。它開始於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終止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在闡明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各個階段歷史發展過程的同時,還要闡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殖、反帝、反封建斗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從世界歷史的橫向發展來看,還要講清西方工業世界對東方農耕世界的優勢及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矛盾。

選用教材:吳於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卷),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

P4030314008 世界現代史 周學時:4 總學時:72

內容提要:本課講授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至今的歷史。在講清現代世界的四大基本矛盾的同時,主要闡明資本主義工業世界與新生的社會主義工業世界的對立、並存、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世界現當代史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政治性強,某些歷史過程尚在進行之中,難於作出准確的判斷。但通過教學,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對現代世界歷史發展脈絡的認識和對當代國際局勢的判斷。

選用教材:齊濤主編《世界通史》(現代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參考教材:吳於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卷),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

P4030314009 歷史要籍介紹與選讀 周學時:4 總學時:72

本課的目的是使學生比較全面的掌握中國歷史要籍方面的基礎知識和中國歷史要籍發生、發展的基本情況,特別是使學生基本掌握各個歷史時期的史料概況、基本史料、專門史料等知識,懂得治史的門徑和所需史料的概況。同時,通過選文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歷史典籍的閱讀能力和分析史料的內容及價值的能力。

選用教材:汪受寬、高偉主編《中國歷史文選》,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2月版。

P4030314010 史學概論 周學時:3 總學時:54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和學習,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基本理論,幫助學生聯系歷史研究實際,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從事史學工作的必備知識與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探討理論,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從事研究工作與教學工作的能力。

選用教材:龐卓恆主編《史學概論》,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

參考書目:白壽彝主編《史學概論》。

P4030314011 考古學通論 周學時:3 總學時:54

考古學通論主要講授中國考古學簡史、考古學方法論,考古學的工作方法、研究方法,考古學的學科分支,石器時代考古、青銅時代考古、鐵器時代考古、石窟寺考古等內容。

選用教材:張之恆主編《中國考古學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參考書目: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孫英民、李友謀主編《中國考古學通論》。

P4030314012 中國經濟史 周學時:3 總學時:54

本課程重點講授中國歷代經濟政策、經濟制度、經濟思想與經濟發展的狀況、水平及特點,對經濟與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關系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

參考教材:章開沅主編《中國經濟史》,高教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P4030314013 中國文化史 周學時:3 總學時:54

內容提要:本門課程主要講授中國文化發生發展的基本過程。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個層面內容特徵及其發展演變過程的講授,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基本面貌,同時認識到傳統文化所固有的體制性缺陷,並通過中西文化的比較,讓學生分析中西文化的差異所在。在當前的現代化建設中,如何弘揚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如何借鑒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是我們應該探討的最重大課題。

參考教材:李清凌主編《中國文化史》,高教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P4030314014 中國民族史 周學時:3 總學時:54

中國民族史課程主要講授中國歷史上各主要民族的形成及發展演變的過程,同時介紹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社會狀況。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民族學的基本知識,了解中華民族各成員的歷史面貌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的歷史特徵,從而樹立牢固的民族平等觀念和民族團結意識。

P4030314015 中國史學史 周學時:3 總學時:54

中國史學史課程主要講授中國史學的發展過程、發展規律及發展趨勢。內容包括古代史學、近現代史學和當代史學三個組成部分,分析講解各個時期史學、史家、史官及史學發展趨勢的狀況和特點。使學生對中國史學的發展面貌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選用教材:宋衍申主編《中國史學史綱要》,東北師大出版社1995年版。

P4030314016 西方古典文明史 周學時:3 總學時:54

本課講授范圍是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一世紀的希臘、羅馬文明。突出奴隸制商品生產、奴隸主民主政治和豐富多採的古典文化。力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明西方古典文明發生、成長、繁榮、衰亡的過程及原因。

P4030314017 國際關系史 周學時:3 總學時:54

《國際關系史》主要向學生講解分析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末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國際舞台上各種政治力量的消長、分化和重新組合以及重大國際事件、重要國際組織和主要國家的對外政策。通過講述世紀之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國際關系、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國際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國際關系、冷戰後的國際關系及當代國際關系,使學生掌握二十世紀國際關系史的發展過程,能夠正確分析一百年中不同時%C

人民大學

Ⅳ 如何系統地自學中國歷史呢

系統地自學國史恐怕真的很困難——任何一個斷代、一個專題,系統了解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我想題主的意思是希望有所涉獵——即使不能深入了解,也不想局限於泛泛的速度。這樣的話,也許要做五六件事吧。 一是聽課。如果可以聽好的老師講國史概論或者聽一些斷代史的課程,那應該就比較好了,課間還可以請教一下周圍的同學什麼的——我都不太敢和老師說話。但如果自己長得丑以至保安不讓進的話,也有其他的辦法,比如可以去超星看視頻,有鄧小南老師講隋唐五代宋,張帆講元明清等等。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聽鄧老師,做夢都夢見我戴著耳機在聽……仔細一點的話應該認真做一下筆記,把她講演的脈絡梳理下來,她提到的文獻做一些更深入的了解,通過「知網」進一步追索有關的研究。她問問題的話,想一想自己是否知道,不知道的話回過去再聽一次。再深入一些的話可以嘗試體會一下鄧老師的措辭,比如她有時會說「有的學者就說了」、「有的學者有這樣的觀點」,我們一方面可以探索一下這里的學者是誰、文章是哪篇。我自己還會想一想鄧老師的態度——她顯然認為這個觀點有道理,也很重要,但似乎她還有一些保留,是不是還有一些討論的空間呢?還是我多想了…… 二是泛讀斷代史系列。人民出版社有「中國斷代史系列」系列,最近有細講中國歷史叢書,講談社有中國史系列(除了最後一卷都有中譯),哈佛大學出版社有中國朝代系列(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目前沒有中文翻譯),此外,劍橋史的中國史系列已經廣為大家所知。除了劍橋系列以外,其他單冊都比較薄,從先秦讀到明清不需要太久。大部分是由各個斷代好的學者撰寫,綜合了比較多的新近的研究成果。可以選擇精讀一種,通過比較細致的筆記,我們可以積累基本人物、事件、制度、專名等等。如果自己有一本名詞解釋小本就更好了。之後可以泛讀其他幾種,體會不同時代、不同學術傳統下對於國史的不同梳理與把握。比如關於府兵制,王仲犖、氣賀澤保規等各自是怎麼說的。有了一些這樣的意識就是進一步探索的開始。

Ⅳ 大學歷史學本科都學了哪些教材我想自學歷史學

歷史感覺沒前途啊。
學校不同,可能所學課程也不盡相同,但大體上不外乎這么幾種:A 通史類,分別包括中國史(如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當代史)和世界史(如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紀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當代史)兩個系列;B 史料、文獻學及其方法類,包括中國歷史文選、訓詁學、版本目錄學(含社科文獻檢索)、史源學;C 史學史類,分含中國史學史和西方史學史;D 史學理論及相關社會分析理論類,如史學概論,文化人類學等;E 地區史與專門史類,此類課程多為選修課,如中國政治制度史、歷史地理、英國史、抗日戰爭史等等。大學所學要比高中精博得多,就基本史實的了解與掌握來說,只要你高中認真學過的,到大學仍然有用,差別不是很大。大學主要不同於高中的是培養最基本的科學的治史方法與技能。所以多出了訓詁學、考古學、文獻學等內容。

Ⅵ 我想學歷史,應該從哪著手

先以興趣入手,建立興趣是關鍵。
如果你想研究斷代史,就緊抓一個朝代研究。建議以秦朝以後為佳,這樣史料會比較充裕。如果你想研究通史,那麼必然要將25史通讀一遍,當然,時間會很長。在讀25史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難點,到時候再查資料,更是一個長期的工作。
即使你想學習斷代史,也必須把中國歷史大概摸個清楚。比如你想學習春秋戰國,那對於別的朝代的特點、大事、至少是開國滅亡君主,都應該有所了解。
且春秋戰國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他的產生,源自西周的分封制,而分封制可以上溯的商朝的方國和夏朝的部落,當然,也有人認為夏朝的時候就可以叫方國。
無論是什麼,興趣是最重要的。如果是研究春秋戰國,先聽聽謝濤的「聽世界」春秋篇,對培養興趣是個不錯的選擇。謝濤講的不錯,雖然評論可能不太准確,但是史實講的還基本都對,也風趣幽默。再來就是看看東周列國,那個書我看了一半,有時間得補上。如果這時候你還覺得春秋戰國挺好玩的。那建議你去看看史記。史記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比如史記廉藺列傳,小學課本的將相和 和他基本沒有什麼差別。所以,還算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如果你還有恆心,左傳、戰國策、國語這三本書不錯。至於春秋穀梁傳和春秋公羊傳,我反正是不太懂,那個就是深層次研究儒學的人,才需要的。這些書籍的E書,如果你有需要,我都可以提供給你。
至於民國的歷史,如果你想知道實情,那就比較費勁了。戡亂戰史是一部不錯的以國民檔的觀點寫的書,如果你能弄到,不防借我看看。劍橋還寫過民國史,E書我這里也有,不過我剛剛看到舊五代史,離民國還差的遠,沒讀過。
我建議想學歷史的朋友,最好研究古代史。即使是語言過關,但是由於思想的差異,研究世界史也很難登峰造極,沒前途。研究近現代史,難度大不說,真要是明白了怎麼回事,那叫對抗政府,學歷史的心又實誠,再把命搭上不值。

Ⅶ 學習歷史的途徑有哪些

學習歷史的途徑主要是兩個:課上跟著老師學習,課後自己找相關書籍、資料學習。

1、歷史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閱讀學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如果你是學生,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Ⅷ 如果想考歷史學研究生,本科不是學歷史學的,容易考嗎 自學歷史學需要准備什麼呢,需要學什麼呢

畢業以後可以考教師,也可以研究嚴肅歷史,就是史學研究。

Ⅸ 自考本科歷史專業有哪些科目要考,請詳細介紹。謝謝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咨詢育福教育
每個省份都是不同的,以下以安徽省與江蘇省為例。

一、安徽省的如下表:具體的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英語(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世界現當代史專題、中國史學史、近代國際關系、史學理論與方法、現代國際關系、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歷史教育學。
二、江蘇省的如下表: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英語(二)、世界現當代史專題、世界文化史、江蘇文化史、歷史教育學、中國古代經濟史、史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近代史專題、中國傳統文化。
三、具體到所在省份可以到相關教育部門查詢。

想了解更多自考本科歷史專業的詳情,推薦咨詢育福教育。育福教育多年來專注教育培訓領域,以品質引領、理念引領、服務引領為發展核心目標,致力於打造開闊、豐富、友好、創新的學習平台,實現技能與能力、學識與學歷、職業與生活的的優質融合、優質提升。

Ⅹ 該如何自學中國歷史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2019·宜昌)武王伐紂發生於商周時期,並被長篇小說《封神演義》用作故事創作背景。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其主要內容有:頒布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增加連坐法法律,輕罪用重刑;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其主要內容有: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普遍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遷都咸陽,修建宮殿;統一度量衡制,頒布度量衡的標准器;推行小家庭政策。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齊人淳於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
公元前139年,西漢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2014·宜昌)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為「鑿空」西域,為漢代開啟絲綢之路的使者是張騫。
公元前134年,主父偃抵長安。後直接上書漢武帝劉徹,當天就被召見,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不久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並向漢武帝提出了「大一統」的政治主張。
189年,永漢元年,荀彧被舉孝廉。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採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得谷百萬斛。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2016·宜昌)公元200年,曹操軍隊奇襲袁紹軍隊在烏巢的糧倉,繼而以少勝多擊潰袁軍主力的戰役是官渡之戰。
220年,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制定九品中正制。制度的實行一方面解決了選拔官吏無標準的問題,使當時一時間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緩解了中央政府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系,促成魏晉實現全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8年,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486 年,太和十年,廢除宗主督護制,北魏孝文帝接受漢族地主李沖的建議,創立三長制,以抑制豪強隱匿戶口和逃避租調徭役,並直接控制基層政權組織。此制度有利於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同時也打擊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2013·宜昌)南北朝時期,極大地順應了我國北方「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趨勢的政治改革家是北魏孝文帝。(2019·宜昌)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以上措施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
524年,北魏正光五年,北方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起動亂,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六鎮起義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遷洛陽後,六鎮鮮卑和鮮卑化貴族與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鮮卑貴族,最後發起叛亂的大起事。
550年,大統十六年,西魏已建立起八柱國(大將軍)、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又稱二十四軍)的府兵組織系統。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安史之亂,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2018·新課標)唐代的藩鎮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員、擁兵自立外,其他類型的藩鎮均由中央任免,並且駐兵防止分裂和異族進犯,維護社會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亂」後的藩鎮基本維護延續了唐朝的統治。
758年,唐乾元元年,改郡為州,州縣製取代了郡縣制。
763年10月4日,廣德元年,鑒真在唐招提寺圓寂,終年76歲。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2016·宜昌)唐朝時,不畏艱險,六次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高僧是鑒真。
780年,建中元年,唐德宗在宰相楊炎的建議下,實行兩稅法,均田制被廢止。
1005年1月,宋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2010·宜昌)與北宋簽訂遭淵之盟的少數民族政權是遼。
1023年,北宋前期,交子發行於四川地區的成都,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2013·宜昌)在現代社會中,刷卡消費雖已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紙幣仍然在流通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初期,它就是交子。(2016·宜昌)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便利了商業往來。這種紙幣就是交子。
1260年,中統元年,元世祖遵用漢法,立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參知政 元世祖 元世祖 事等宰執官。其後,相繼於各大地區建立行中書省。(2010·宜昌)我國建立省級行政區制度最早在元朝。
1405年,永樂三年,鄭和下西洋首次航行。末次航行結束於1433年,宣德八年,鄭和下西洋共計七次。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2016·宜昌)「他竟能於十四個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載運二萬八千人巡遊南洋,示威海外,為中國超前軼後之奇舉。至今南洋土人猶有懷想當年三保之雄風遺烈者,可謂壯矣!」文中「奇舉」對應的歷史事件是鄭和下西洋。
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2013·宜昌)清朝中期以後,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導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閉關鎖國。
1771年1月,渥巴錫率領本部17萬人東遷,回到其祖先的家園。7月到達西部蒙古,乾隆皇帝冊封他為烏訥恩素誅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卓里克圖汗,以其所部為舊土爾扈特部。(2012·江漢)電影《東歸英雄》講述了清朝時期,我國一支少數民族在他們傑出首領的領導下,不遠萬里,歷經千險回歸祖國的故事。這支少數民族的傑出首領是渥巴錫。
(2016·宜昌)1790年秋,清朝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陸續進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的劇種是京劇。

閱讀全文

與自學歷史本科該怎麼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