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認為歷史上的宋高宗趙構是怎樣一個皇帝呢
在中國,一提到岳飛和秦檜,大多數人都聽聞一二,但若提到宋高宗趙構,大家大多隻會說殺害岳飛那個皇帝。所以,趙構是個存在感不強的皇帝。他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做了三件事:重用秦檜,殺害岳飛,議和。那麼,他是個昏君嗎?歷史上的趙構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第七,他具有一定的識人能力。他不論是任用主戰的韓世忠,岳飛還是任用主和的秦檜,萬俟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並且他還能很好的駕馭他們。
綜上所述,宋高宗趙構是一個能文能武,志向短小,具有一定的治國才能和識人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庸而仁的皇帝。
Ⅱ 宋高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哎,宋高宗說實話,文武全才,天生神力,少有大志,只是碰到了特殊的時間段: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俘北上,皇室當中只有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過劫難,隨後繼承大統,建立南宋,趙構也就是宋高宗,只可惜他這個皇帝名不正言不順,若徽欽二帝會京,自己什麼都不是了,於是便一味的逃跑,俗稱逃跑皇帝。因此,在他的眼裡,從來不相信任何人,因為說不定哪天自己就要下台,因此像岳飛,韓世忠,宗澤這樣的大將不受重用,造成了宗澤三呼過河而亡,岳飛風波亭被害。哎,只是因為宋高宗貪戀皇位,才造成了這一連串的悲劇!但這也是人的本性啊!
Ⅲ 史上的宋高宗趙構是昏君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兩件事在歷史上留下了壞名聲。無論是我們的教科書還是他的評論,紹興和會在殺死岳飛後,跳上禪宗寶座,成為統治者,最終享受了8-1年的生活。1141年,宋朝和金朝在紹興舉行和平會議,宋襄金統治了紹興,並攻擊了一個條件,即殺死岳飛。此時,趙勾面臨著一個命運多變的新王朝。新政權就像一艘船,四處游盪。作為一個國家,一個人頭被用來換取國家和平,無論是忠誠的還是背信棄義的,都是如此廉價。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Ⅳ 歷史人物介紹:宋高宗
宋高宗簡介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後韋氏。
趙構生於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賜名趙構,封蜀國公,歷任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職,不久晉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擄徽、欽二帝北去後,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他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隨後南逃至紹興府(今浙江紹興)定都。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劉正彥發動“苗劉兵變”,被逼退位,讓位於三歲的皇太子趙旉,改年號為明受(明授),不久宰相張浚平叛,趙構復位。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於皇太子趙眘,被尊為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享年81歲,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葬會稽永思陵。謚號曰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加謚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他在位時,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後來甚至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趙構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宋高宗的歷史故事
高宗,名趙構(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漢族。北宋滅亡後,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讓位後病死,終年81歲,葬於永思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
先後被封為廣平王、康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他於金兵大舉南侵時,奉欽宗之命,與王雲一起出使金國求和。經過磁州(今河北省磁縣)時,州官宗澤勸阻他說:“金朝要你去議和,這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求和還有什麼用,你此去豈不是自投羅網!”百姓也攔住了他的馬,不讓他北去。趙構害怕自己被金國扣留,便駐留相州(今河南省安陽縣),稱河北兵馬大元帥。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即位,改年號為“建炎”。
趙構即位後,在金兵追擊下不斷南逃,據說,趙構有一次在黃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單身匹馬,後有忠臣之子李馬捨生忘死地背著他逃至河邊,又駕船過河,才倖免於難。事後,趙構為了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他擔心李馬會揭穿-,便將李馬葯啞,不久殺死了李馬。
高宗在位初期,起用抗戰派李綱為相,以宗澤為東京留守,發動軍民抗金。不久,他罷免了李綱,啟用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把宋軍防線由黃河一線南移至淮、漢、長江一線,從而使抗戰形勢逆轉。使得金兵分兵三路輕易即渡過黃河,並在不到三個月之內即佔領了西自秦州、東至青州一線之廣大地區。
從建炎元年(1127年)到紹興八年(1138年)的十餘年間,高宗一直輾轉在東南沿海各地,躲避金軍。他否定了張浚“權都建康,漸圖恢復”的建議,南逃至臨安(今杭州市)定都。東京留守宗澤欲渡河北伐,力勸高宗回汴京坐鎮,高宗置之不理,沉迷於偏安一隅。
在他逃抵臨安後,又為形勢所逼,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金,後卻又任用投降派秦檜為宰相,對金以求和為主,一味地屈膝妥協。紹興十年(1140年),金軍大舉入侵,宋軍在反擊金軍的南下中,取得了順昌、郾城等役的勝利,岳飛軍收復西京(即洛陽),前鋒直抵朱仙鎮,離汴京僅45里之遙。然而宋高宗卻惟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他與秦檜迫令張俊、楊沂中、岳飛等撤軍,完顏宗弼(金兀術)則乘機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為了徹底求和,高宗召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入朝,明陞官職,實解兵權。同時還撤銷了專為對金作戰而設置的三個宣撫司。不久,更誣陷、冤殺了岳飛,以割地、納貢、稱臣的屈辱條件,與金朝訂立了“紹興和議”。
高宗對內還全力鎮壓了洞庭湖地區的鍾相、楊么農民起義。紹興和議後則全力排斥打擊抗戰派,朝政完全被議和派所把持。至使大批主戰派-被貶謫被-。高宗還嚴禁對議和不滿的呼聲,太學生張伯麟在壁上題詞:“夫差,你忘記越王殺害你的父親嗎?”結果被打幾十大板刺配吉陽充軍。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廢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再次大舉南侵。在採石磯(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為虞允文統帥的宋軍所擊敗,使南宋再次轉危為安。不過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國策遭到了軍民的強烈反對。而使他的統治難以繼續維持,高宗和宰相陳康伯等商議後,以年老厭煩政務和想以“淡泊為心,頤神養志”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禪位於太子趙昚,自稱太上皇,退居德奪宮。
Ⅳ 宋高宗趙構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喜歡的請關注雜壇或者微博雜壇-自媒體,每天更新,帶你圍觀歷史。
Ⅵ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第一個,趙構是一個很惜命的人。在之前的欽宗等人被抓住的時候,他就南下逃跑,等到了之後的金軍南下的時候,只要是聽到任何關於金人的風吹草動,那麼,就是一個字——跑。跑得比兔子都快,因為他騎著高頭大馬,一騎絕塵的樣子,要是在電視里,那基本上就看不到人影,只有一片揚塵。
趙構,在位置上唯一的一個錯誤就是殺掉了岳飛,當然也是有自己考慮的,要是北伐勝利了,自己的位置是不是就要讓出來啊?要是北伐成功了,自己還是一個親王,而不是一個君主了,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趙構可能就沒有真的打算要北伐,就算是北伐,也沒有打算迎立兩位君主回來。這個也是他的小私心,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