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然堂是哪個國家的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
自然堂是中國本土的品牌。
謝謝您對我們的支持!希望能夠幫到您!如仍有疑問,歡迎向自然堂知道提問!
❷ 古代伽藍國,有詳細的介紹嗎
伽藍來自於梵語的「samghārama
(सँघाराम)」,也音譯作「僧伽藍摩」「僧伽藍」。「僧伽」(samgha)指僧團;「阿藍摩」(ārama)義為「園」,原意是指僧眾共住的園林,即寺院。初期的伽藍以供奉佛陀的建築為主體構成,而後來佛殿逐漸成為寺院的主體建築。
據《三國志》記載,中國最早的伽藍是東漢末年豪強笮融在徐州下邳建設的「浮屠祠」。他所興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盤、下為重樓」的結構,成為我國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對後世中國佛教建築的形制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❸ 歷史上真的有伽藍國嗎還有薩摩多羅的存在嗎
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伽藍數十所,僧徒數千人...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釋迦摩尼佛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成立......"
除此之外,「伽藍國」在歷史上並無其他史料記載,所以電視劇中所謂「伽藍國」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其原型更像是西域中的樓蘭古國。樓蘭古國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到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歷史。其遺址位於羅布泊西部,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跡。
❹ 目前,中國佛教發展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是什麼寺院
應該是白馬寺。
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❺ 伽藍國是怎麼滅亡的
外交出現摩擦。伽藍國並不是中亞土地上唯一的王朝,它與這塊土地上的其他國家無法保持比較良好的關系,尤其是與塞爾柱、古爾王朝的關系,於是向伽藍國發起戰爭,產生外交摩擦,最後被吞沒、滅亡。
❻ 《伽藍雨》(煙花易冷)根據中國哪個歷史資料創作的
周傑倫的《煙花易冷》,又名《伽藍雨》。 伽藍,梵語的僧加藍摩,僧伽藍,又有七堂伽藍、十八伽藍之說。 說到伽藍,便不得不說伽藍寺,說到伽藍寺,卻不得不說到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 《洛陽伽藍記》的故事背景,源於南北朝時期,以宋武帝劉裕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帝拓跋什為首的北魏,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分裂的時期。公元420年開始,南北朝就擴張勢力以及疆土兼並,戰爭不斷,其間南朝負多勝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劉裕病逝,魏,明元帝拓跋嗣大舉攻宋,先後攻取金塘(洛陽)、虎牢、滑台。430年,宋文帝劉義隆收復黃河以南失地,使得魏軍主動撤退,繼而佔領滑台、洛陽、虎牢。同年,北魏全線出擊,連克金塘、洛陽、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燾大破柔然,之後兵指南朝宋,宋文帝為阻止魏軍南下,發兵北攻。由於宋文帝舍功采對,自戳良將,殺害裴方明等名將,使軍力頓減,加上連年征戰,國斬漸衰,加上軍中無御敵之將,又不顧朝臣之反對,於太平真君十一年發兵攻魏,面對魏軍的後發制人,以號稱百萬之眾強渡黃河,步步逼近,最後無奈只得北撤,從此宋文帝再無力爭奪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寵遷都洛陽。頻繁南下攻齊(479年,宋異明中領軍蕭道成代宋建立齊朝),至此,北魏、南齊進行了長達23年戰爭…… 而伽藍雨的故事,大概源於那一個戰火紛飛的時期。 理解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歌詞意境大概能夠想像到了。好:7一般:0不好:0原創:0非原創:0O(∩_∩)O回答採納率:30.5%2010-05-01 11:00或許晴天的感言:呵呵 謝謝 !我有更好的回答收藏轉載到QQ空間其他答案 《煙花易冷》又叫《伽藍雨》, 源於南北朝時期,以宋武帝劉裕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帝拓跋什為首的北魏,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分裂的時期。公元420年開始,南北朝就擴張勢力以及疆土兼並,戰爭不斷,其間南朝負多勝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劉裕病逝,魏,明元帝拓跋嗣大舉攻宋,先後攻取金塘(洛陽)、虎牢、滑台。430年,宋文帝劉義隆收復黃河以南失地,使得魏軍主動撤退,繼而佔領滑台、洛陽、虎牢。同年,北魏全線出擊,連克金塘、洛陽、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燾大破柔然,之後兵指南朝宋,宋文帝為阻止魏軍南下,發兵北攻。由於宋文帝舍功采對,自戳良將,殺害裴方明等名將,使軍力頓減,加上連年征戰,國斬漸衰,加上軍中無御敵之將,又不顧朝臣之反對,於太平真君十一年發兵攻魏,面對魏軍的後發制人,以號稱百萬之眾強渡黃河,步步逼近,最後無奈只得北撤,從此宋文帝再無力爭奪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寵遷都洛陽。頻繁南下攻齊(479年,宋異明中領軍蕭道成代宋建立齊朝),至此,北魏、南齊進行了長達23年戰爭…… 而伽藍雨的故事,就是源於那一個戰火紛飛的時期
❼ 《洛陽伽藍記》歷史意義是什麼
《洛陽伽藍記》是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名著,在《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史部地理類,簡稱《伽藍記》,為北魏人楊炫之所撰,成書於東魏孝靜帝時。
書中歷數北魏洛陽城的伽藍(佛寺),分城內、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模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記載詳核。與酈道元《水經注》一同,歷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
據書中自言,作者在魏孝庄帝永安年間(528年-529年)曾官奉朝請,見帝都洛邑極盛時。時隔二紀,孝靜帝武定五年(547年),因行役重覽洛陽,見其「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牆被蒿艾,巷羅荊棘」,甚至連鍾聲都罕聞。追思往昔,難免黍離麥秀之悲,故撰斯記,傳諸後世。
洛城自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遷都於此,直到孝靜帝天平元年(534)遷都鄴城止,一直是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尤其是孝文漢化後,洛陽城達到空前的繁榮,一時文物典章都極為可觀。其間因為天子後妃帶頭佞佛,王公士庶競相舍宅施僧,上起太和(477-499)末,下至永熙(532-534),四十年間,修建寺宇達到一千三百餘所。這些浮圖建築的壯麗,裝飾的華美和貴家的豪奢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寺院見證了北魏京師洛陽的興廢,不少大伽藍(如胡太後建造的永寧寺(516-534))還成為重大歷史事件的舞台。
《洛陽伽藍記》作於北魏滅亡,東西魏分裂(534年)後,楊炫之借佛寺盛衰,反映國家興亡,其中既寄託了故國哀思,又寓含著治亂訓鑒。至於綴拾舊聞掌故,詳述京城地理,正《魏書》之曲筆,補史志之闕失,於歷史地理研究亦占重要地位。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SbMnsr2j6oGYBijFvRJFsg
❽ 在歷史上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什麼寺院
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1,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白馬寺位於洛陽市城東9公里的地方,北靠祁山,南望洛水,綠樹紅牆,蒼松翠柏,白馬寺整個寺廟為一長形院落,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雖不是創建時的「悉依天竺舊式」,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台、井仍依稀可見。
(8)伽藍國是什麼的歷史擴展閱讀
1,白馬寺是中國官方營建的最早的佛寺,是漢明帝劉庄在洛陽按照佛教的要求和傳統式樣建造的。白馬寺建成後,佛教在中國的勢力大大發展起來,對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後,佛教又從中國傳播到越南、朝鮮和日本等國,對中外文化起了推動作用。所以,白馬寺被稱為佛教的「祖庭」。
2,佛教在中國紮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和中文戒律,產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3,白馬寺不僅為中外旅遊者游覽、觀賞,而且也是許多國家的佛教徒朝拜的聖地。白馬寺的興建,有力地促進了佛教在中國及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因此,白馬寺至今仍是許多國家佛教徒朝拜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