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災害年稱之為什麼

歷史上災害年稱之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9 15:24:22

⑴ 自然災害的由來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所以說,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自然災害的形成與發展
凡危害動植物的各類事件通稱之為災害。縱觀人類的歷史可以看出,災害的發生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自然變異,二是人為影響。因此,通常把以自然變異為主因的災害稱之為自然災害,如地震、風暴,海嘯;將以人為影響為主因的災害稱之為人為災害,如人為引起的火災、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素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鍾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冰雹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則稱之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以導生出一系列其它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如大旱之後,地表與淺部淡水極度匱乏,迫使人們飲用深層含氟量較高的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病,這些都稱為衍生災害。

當然,災害的過程往往是很復雜的,有時候一種災害可由幾種災因引起,或者一種災害因會同時引起好幾種不同的災害。這時,災害類型的確定就要根據起主導作用的災因和其主要表現形式而定。

自然災害的特徵
突然、是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通常是劇烈的,其破壞力極大。持續時間有長有短。災難包括了很多因素,它們會引起受傷和死亡,巨大的財產損失以及相當程度的混亂。一次災難事件持續時間越長,受害者受到的威脅就越大,事件的影響也就越大。另一個影響災難程度的主要特徵,是人們是否獲得了足夠的預警。

自然災害有許多重要的特徵,它們突然、有力,無法控制,引起破壞和混亂,通常很短暫,有最低點,有時可以預報。

⑵ 歷史上被稱為「無夏之年」的1816年,夏天結了冰霜,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其實氣候對於人類歷史的影響早已在科學領域被人們加以討論,例如中國歷史上的動盪時代大多和氣候的嚴寒期重疊,而相對繁榮的時段則恰恰較為溫暖——當然,這只是中國的情況。在世界范圍內,最有名的範例恐怕當屬1816年的氣候變化了。

在天氣突變的情況下,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對歉收的農民實施及時的救濟政策,這或許是一個國家、一個政府相對成熟的標志,而中國在1816年就做得很好。還好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清嘉慶二十一年,清廷的統治還算穩定,再加上1816年的寒冷並沒有持續到明年年中,所以在中國沒有出現較大規模的社會動盪。

我更看重1816年的寒冷氣候帶給文學的影響,文學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是一株盛開的岩中花樹,而且綻放得尤其絢爛。比如拜倫和雪萊在此時相好,並在互相切磋的過程中使彼此的詩藝達到頂峰,寒冷的天氣還直接催生出了名著《科學怪人》,而吸血鬼文學的產生也從此時開始……

⑶ 1700多年前那場漢人災難被稱為什麼

東漢末年大災難 人口只剩十分之一 東漢末年從公元204年至219年(建安九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中原地區流行瘟疫兇猛。東漢張仲景在「傷寒卒病論」中說「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特別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死人特多。東漢末年,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瘟疫時代。關於瘟疫的起源,據說是源自兩漢征討外族的戰爭。《漢書》中記載了一名匈奴俘虜的話:「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於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 今人認為,這一記錄反映了匈奴用病死的動物,向漢軍傳播傳染病的情況。
5 A7 n9 V/ ]* u) u北京精神文化生活網上家園|老北京|京劇

⑷ 歷史上的三大天災是什麼

第一件發生在俄羅斯通古斯河附近,1908年6月末的一天清晨,當人們還在熟睡中時,被巨大的爆炸聲驚醒,天空驟然亮起,驚恐的人們看見遠處是逐漸騰空而起的蘑菇雲,持續了一分多鍾,又先後發生了三次爆炸,震得地面都顫動了。等到一切都平息後,整個通古斯地區都被厚厚的橘色煙霧籠罩著。

第二件事發生在中國明朝天啟年間,據歷史記載,在災難來臨的前一個月,鳥獸在京城上空晝夜哀叫,前兩個星期出現五月白霜現象,三天前天空先是出現紅赤色,又變成黑色雲氣。

最後一個發生在印度,距今的時間也最為長久,可能很多人都了解過的死丘事件。3600年前的一天,印度一個城市中的所有居民在這一天同一時間全部死去,在四千年的另一座城市的某一刻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景,整個城市頃刻間全部被毀滅。



(4)歷史上災害年稱之為什麼擴展閱讀:

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同樣有不同的推測結果,有猜測是外族入侵、有說是洪災、還有說是瘟疫導致的,但是無論是哪種說辭都存在有一些漏洞無法解釋。後來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通過對黏土、碎片等的研究,發現了爆炸的痕跡,但證據仍舊不能說服更多的人。

現在最值得認同的推測,是閃電毀滅論。這種閃電和普通閃電不同,被稱為黑閃電,體積小、亮度低、呈現為一團黑霧,但它的能量巨大,還會釋放毒氣,一旦形成是古老的城市無法抵抗的災害。至於到底如何,這仍舊需要不斷的研究。

⑸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大災難

大災難:分為自然和人為,在經濟財產、人生安全上造成巨大危險的災難,往往造成改朝換代,政治動盪。



1、春秋戰國戰亂七百年


五霸七雄展開了無數次大大小小規模的戰爭,僅著名的就有長平之戰、長勺之戰,城濮之戰,崤之戰等,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徵兵稅收是民不聊生。


2、東漢末年軍閥混戰

東漢三國,為了統一全國,先後數百位軍閥發動了上萬場戰爭,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


3、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游牧部落。五胡向南方進攻,屠殺漢族人民,這一時期北方的漢族幾乎全數被屠,死亡人數約在千萬以上。


4、安史之亂後五代十國地方割據

朝代更迭帶來人口損失,公元755年有5292萬人,到760年人口1699萬。損失率68%。



1、清末民初,太平天國運動,這場席捲全中國的農民起義以失敗告終,帶來極大的經濟人口損失。


2、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華

這一場戰爭打了十四年,日本給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失,無論對中國經濟、文化遺產還是社會發展都是巨大的損失,僅就經濟損失而言,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1000億美元,因戰爭產生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⑹ 歷史上的甲子年災難有哪些呢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十二生肖具有非常大的特色。十二生肖以十二種動物命名,以十二年為周期進行輪換。

老一輩的那些人認為十二生肖對人的生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某些屬相的人會具有某些特定的品質。而某兩種屬相的人不能結合,又或者某兩種生肖的人非常適合。

在這次地震之後,中國逐漸建立起完善的地震預測報警和防災體系。這一體系目前已經是國際先進水平,能夠在地震到達的幾十秒甚至數分鍾前進行通報,提醒人們趕緊外出避險,對地震防災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⑺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的自然災害

早在公元前19世紀,中國古人的開始了對地震的記載。《竹書紀年》寫道:「夏帝發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記載,距今已有3800多年了。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我國已開始詳細描述地震。當年陝西發生一次大地震,《詩經》上作了詳盡的描述,其大意是:閃閃的電光,轟轟的雷鳴,這種不祥的描象,多麼叫人不能安寧。千百條河流在沸騰,巍峨的山頂在塌崩,高岸變成了低谷,深谷變成了丘陵。《春秋》、《國語》和《左傳》等先秦古籍中都有關於地震的記述,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記錄。從漢代開始,地震就作為災異記入各斷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後地方誌發達起來,地震也被作為災異記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這些官修的正史,方誌外,許多私人寫的筆記、雜錄、小說和詩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記載,而且往往附有生動的描述。歷代的一些「類書」,如宋代編的《太平御覽》、清代編的《古今圖書集成》等,還按分類收集了不少地震資料。此外,碑文中也有歷史地震的記載。

沒有完,你自己看吧
http://blog.tom.com/wencaifeng/article/3158.html

在我國3000多年的歷史資料中,記載的地震至少有近萬次,其中破壞性地震近3000次,8級以上特大地震約18次。這些記載的時間之久遠,內容之詳盡,都是舉世無雙的,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完整的地震歷史資料。但是就是這么多的震災也給古代人們帶了巨大的損失。在這里選取具有典型性的地震進行分析,以明我國古代的地震對人們生命財產的破壞和人們在抗震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兩漢的震災——天災與人禍交織的腰斬王朝

兩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自然災害的群發期,有的學者將其稱之為「兩漢宇宙期」。其重要表徵就是地震頻率明顯增多。鄧雲特在《中國救荒史》中說:「秦漢四百四十年中,災害發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計旱災八十一次,水災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時期共發生兩次地震,分別在秦王嬴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和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都在秦統一中國之前。因此,鄧雲特所統計的68次地震皆在兩漢時期。另據王會安、聞黎明主編的《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第一卷中的統計數字,兩漢時期共發生地震118次,平均不到四年就發生一次,足見兩漢時期地震之頻繁。

在這些眾多的地震中,較為嚴重的是以下幾次。公元前70年6月1日,在山東的諸城昌樂一帶發生了7級的大地震,當時的《漢書·五行志》中記載「宣帝本始四年郡國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邪壞祖宗廟城廓,殺六千餘人」。143年10月後,在甘肅甘谷西發生了7級的地震,傷亡慘重,在《後漢書·五行志》中記載「建康元年正月,涼州部郡六地震,從去年九月以來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飭裂,壞敗城寺,傷害人物」。180年秋,甘肅高台西發生了7.5級的地震,損害極大,根據《後漢書·靈帝紀》記載「靈帝光和三年秋-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動,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築城郭」。

兩漢時期的地震發生有著鮮明的特點,首先地震的次數東漢較西漢大為增加,區域以長江以北為主。在68次地震中,其中西漢(含新莽天鳳三年)17次,佔地震總數的1/4;東漢51次,占總數的3/4,次數明顯增多。尤其是和帝、安帝、順帝和桓帝時期,地震更為頻繁。從地震發生的區域范圍來看,絕大多數是在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北方地區。長安、洛陽作為兩漢的都城,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比較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較大,對地震的記載自然就十分詳細。在68次地震中,其中京師地區就達42次,占總數的61%以上,有些年份中記載只有地震兩字,並未指出具體地點,但一般來說,凡此「往往為國都之事」。而江南及其他地區記載極少,但並不說明這些地區在這一時期就未發生過地震,只不過是沒有被人記載下來而起。

疊溪海子--1933年地震遺址

再者,伴隨地震這一主災害,還連鎖發生著一系列次生災害。根據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往往具有群發性的特徵。兩漢時期地震後主要的次生災害有以下幾種:(1)地震引起山崩。這是伴隨地震產生的最主要的次生災害。如高後二年,「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文帝元年,「齊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宣帝本始四年,「郡國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2)地震引起地表水激盪。因「地震震動破壞了地震現場的地下水水平面,使一些地方地下水上升湧出地面,多則泛濫成災」。如文帝元年,「大水潰出」。安帝元初六年,「京都、郡國四十二地震」,「涌水」。漢順帝建康元年,「京師及太原、雁北地震,三郡水涌地裂」。漢桓帝建和四年,「夏四月,京師地震。郡國六地裂,水涌井溢。」漢靈帝光和三年秋至四年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動,「涌水出」。(3)地震引起河道壅塞。如漢成帝河平三年,「犍為地震。雍江水,水逆流。」(4)地震引起海嘯。漢靈帝建寧四年,「地震,海水溢」。熹平二年,「北海地震。東萊、北海海水溢。」(5)地震引起疫病爆發。景帝後元二年,「地震。民大疫死,棺貴,至秋止。」地震之後的疫病流行,使民眾大量死亡,以至棺材也為之漲價。這些伴隨地震產生的次生災害,其危害程度有時甚至超過地震本身,尤其是幾種災害相互作用,其破壞性更大。漢元帝時的京房曾說:「今陛下即位已來,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地震石隕,夏霜冬雷,春凋秋榮,隕霜不殺,水旱螟螽,民人飢疫。」

最後,地震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生存條件都造成巨大的損失。首先是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其中傷亡人數比較多的地震有:高後二年地震,「殺七百六十人」。宣帝本始四年,郡國四十九地震,「殺六千餘人」。成帝綏和二年地震,「殺四百一十五人」。其次,對人民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因地震及伴隨而來的山崩地裂、水災泛濫等災害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嚴重地威脅到人們的生存。如漢元帝建昭四年,「藍田地震,山崩,擁灞水。安陽(陵)岸崩。壅涇水,涇水逆流」。漢靈帝光和三年秋至四年春,酒泉表氏一帶多次發生地震,導致地表水湧出,泛濫成災,使城中的官衙和民房全部倒塌,以致不得不「縣易處,更築城郭」。再次是對人民的家庭私有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兩漢時期,因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居民的房屋多為土木結構,抗震能力極差,一旦稍有震動,就房倒屋塌,人民流離失所。如漢惠帝二年,「地震隴西,壓四百餘家。」漢成帝綏和二年,「地震,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廓」。漢安帝元初六年,「京都、郡國四十二地震……壞敗城郭、民室屋」。漢順帝永和三年,「京師及金城、隴西地震……室屋多壞」。損失都十分慘重。

康熙罪己詔——英明皇帝震災後的補救措施

康熙十八年的北京大地震,首先是地域的特殊性,北京作為當時的政治問黃中心,人口眾多,各種建築物也是數不勝數,在這樣的地區裡面發生地震造成的傷害必然是非常的慘重,再者這次地震是該地區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最後處於康乾盛世的時代,面對著這樣的一次大地震,作為統治者和百姓是怎麼進行震後救災的,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的震級為 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震中在今北京、平谷、河北三河一帶,「東至遼寧之沈陽,西至河南之安陽,凡數千里,而三河、平谷最慘」。地震所及范圍至河北、山西、陝西、遼寧、山東、河南等省,共計 200 多個縣市, 最遠記錄達 700 百多公里。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庚申巳時,從京城的東方的地下發出響聲,頃刻之間,只見塵沙飛揚,黑霧彌漫,不見天日。而地面上的人們也被震得東倒西歪,如同坐在船上一半,隨後,私下裡巨聲響起,地面上的所有的東西都在震動,動物到處的亂竄,人們更是無頭腦的亂跑,但是已經邁不開步了,這場爆發力極強的地震給京師及周圍的州縣帶來深重劫難。薊州地區,根據史料記載「地內聲響如奔車,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無數,壓死人畜甚多,地裂深溝,縫涌黑水甚臭,日夜之間頻震,人不敢家居」。宛平縣城也沒有逃過此劫,「一響摧塌五城門,城中裂碎萬間屋。萬七千人屋下死,骨肉泥糊知是誰?……西門向北有劈面酸風亂滾之黃沙,東門至南有撲鼻膻水泛濫之黑溝」。良鄉縣倒塌瓦房10餘間,土房40餘間;損傷土房、瓦房近百間;街道震裂,水涌高三四尺。二十九日、三十日復大震,良鄉、通縣等城俱陷,裂地成渠,黃黑水溢出,黑氣蔽天。作為震中之一的三河縣的慘狀更是無法描述,當時的縣令對此作了詳細的記錄,「四遠有聲,儼如數十萬軍馬颯沓而至」,「有騎驢道中者,隨裂而墮,了無形影」,「扶傷出撫循,茫然不得街巷故道,但見土礫成丘, 屍骸枕籍,……號哭呻吟,耳不忍聞,目不忍睹。」 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使得北京地區頓時陷入生存危機的嚴 重深淵。地震強烈的破壞力使地表建築遭到極大損毀,「城垣坍 毀無數,自宮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據統計,僅僅京城即倒房一萬二千七百九十二間,壞房一萬八千二十二間,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

京城也是震中之一,很多的建築物遭到了嚴重的損壞,據統 計,僅僅京城即倒房一萬二千七百九十二間,壞房一萬八千二十二間,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京城的各宮殿、城 樓、寺院、廟宇、會館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宮殿類如養 心殿、永壽宮、乾清宮、慈寧宮、武英殿、保和殿等;寺院、廟宇、塔閣類如長椿寺、文昌閣、善果廟、廣濟寺、白塔等;會館類如京師蕪湖會館、都門南陵會館、都門雲龍會館、襄 陵會館、中州會館、華州會館等。除了為數眾多的老百姓在這次地震中死去外,還有很多的官員也死在了這次地震中,包括內閣學士王敷政、大學士勒得宏、掌春坊右庶子翰林侍讀庄炯生、原任總理河道工部尚書王光裕。

康熙十八年地震記載

面對著如此嚴重的災情,當時的統治者採取了正確的救災措施,這顯示了康熙皇帝的英明之處。首先,他發了「罪己詔」,言道:「朕御極以來,孜孜以求,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 他還遣官告祭天壇,並數次率諸王、 文武官員詣天壇親行祈禱。這些形式在客觀上也促使了整個統治階級關心民情。接著,康熙又令戶部和工部撥款震災,由於 地震房屋傾倒而無力修葺者,旗人每間給銀四兩,民間房屋則每間給銀二兩。地震中有死亡人口的家庭,不能棺殮者,每人給銀二兩。還有,對於受災地區的百姓,減免賦稅,以利賑災,並且發放糧食,解決災後飢荒問題。最後,除了官方的賑災之外,民間也是互相幫助,成為重要的補充手段了。
參考資料: http://blog.tom.com/wencaifeng/article/3158.html

⑻ 歷史上1816年,為何被稱為「無夏之年」,原因是什麼

因為印尼的一座火山突然爆發,導致全球氣溫變化,結果季節錯亂,致使這一年的全球的很多地方只有寒冷的天氣,所以才有了這個說法。

1815年,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噴發。這座憤怒的火山連續爆發了三個多月,火山口不斷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有毒氣體,使雲層充滿細膩的塵埃,並長期阻擋太陽的輻射。

除了長時間停留在平流層的火山灰,阻擋部分陽光輻射外,火山噴出的大量硫磺也是阻礙太陽輻射的罪魁禍首之一。因此,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發導致氣候變冷,這是不可避免的。隨著這些火山灰的慢慢消散,這種不正常的氣候也逐漸得到了恢復。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災害年稱之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