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三國指的是魏、蜀、吳。
三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2. 三國指哪三國
指東漢後魏、蜀、吳三國。
一、魏國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二、蜀國
蜀漢(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三、吳國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曹魏、蜀漢、孫吳三國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這使得恢復社會秩序,增強曹魏實力。
蜀漢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東漢末年遭受的戰亂也較中原為輕。214年,劉備入蜀後,巴蜀地區財政混亂,劉巴提出鑄直百錢,平衡物價,解決問題。
孫吳所處的江南,社會經濟起步較晚,在三國時還是人口稀薄之地。然而由於這里戰亂較少,使得北方人民大量遷居,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和勞動力。
3. 三國指哪三國三國的統治者是誰
東漢群雄紛爭結束後,天下各個勢力逐漸被三個最為強橫的政權兼並,中國歷史迎來了一個全新的三國共存的時代。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治地區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晉朝時期。
魏國(曹操),占據北方,西涼等中國大部分地方。
漢(劉備),一般稱之為蜀漢。占據巴蜀,雲南等地。
吳國(孫權),占據江東和荊州的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
魏蜀吳,魏始於曹操 他的兒子曹丕 廢漢室稱帝
蜀 劉備,曹丕廢漢帝後 以皇叔身份自立為帝
吳 孫權,曹丕篡位後 自立為帝
4. 三國指的是哪個三個國家
三國指的是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208年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三國指繼東漢出現的時代稱號,由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魏國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蜀漢是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吳國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5. 「三國」指的是哪三國三國的國君分別是
三國指的是魏,蜀,吳,魏國的皇帝有曹丕、曹叡、曹芳,蜀國的皇帝有劉備、劉禪、吳國的皇帝有孫權、孫皓。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5)歷史上的三國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奐禪位於司馬炎,享國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個州(長江以北),勢力最為強大。
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為表示自己政權合法性國號仍沿用漢,因其控制范圍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後世稱之為蜀漢或簡稱蜀。
蜀漢勢力最為弱小,炎興元年(263)劉禪投降鄧艾,享國43年。建興元年(229),孫權正式稱帝,建立孫氏政權國號吳,因其姓孫,故稱孫吳,又因其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又稱為東吳。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廣義是184年黃巾之亂開始。
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群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曹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6. 三國指的是什麼國什麼國什麼國
三國是指魏、蜀、吳這三個國家,其領導人分別是曹操、劉備和孫權。東漢末年出現許多割據勢力,其中魏國、蜀國和吳國是最具有實力的割據政權,他們相互制約,明爭暗鬥,讓東漢以最快的速度滅亡,從而出現混亂的三國時代。
7. 三國指的是哪幾個國家
三國指的是指東漢後魏、蜀、吳三國。
1、曹魏
魏國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2、蜀漢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斗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斗中因戰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3、東吳
吳國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
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台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台灣。
(7)歷史上的三國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魏蜀吳的結局:
1、蜀漢
是三國中最先被消滅的國家。對於蜀漢後主劉禪,自然成為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第二代就亡國的皇帝。公元263年,諸葛亮已經去世數十年,魏國將領鄧艾從陰平突襲蜀漢,攻克綿竹,並且斬殺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此背景下,成都的劉禪開門向鄧艾投降。
2、曹魏
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司馬炎將曹奐的宮室安排在曹操特別經營過鄴城,食邑萬戶,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
3、東吳
孫權建立的東吳是最後滅亡的國家。對於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是吳大帝孫權之孫。孫皓在公元264年八月初三被擁立為帝,時年二十三歲,孫皓即位後,大赦天下,改元元興。公元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俘四年後,孫皓病逝於西晉洛陽,時年四十二,葬河南縣界。
8. 三國演義里的三國是指哪三國哪國中有諸葛亮
三國是指魏國、蜀國、吳國。蜀國有諸葛亮。
東漢末年,山河動盪,劉漢王朝氣數將盡。內有十常侍顛倒黑白,禍亂朝綱。外有張氏兄弟高呼「蒼天已死,黃巾當立」的口號,掀起浩大的農民起義。一時間狼煙四起,劉家朝廷宛如大廈將傾,岌岌可危。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鮑國安 飾)、公孫瓚、袁術、袁紹、呂布(張光北 飾)、劉備、孫策、關羽、張飛、諸葛亮(唐國強 飾)等各路豪傑不斷涌現,從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戰,從魏蜀吳三國鼎立到三分歸一統,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的大幕緩緩拉開……
本片根據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編。
《三國演義》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__pWASASXKdlUoZGVdU1Q
熱門經典影視合集
鏈接: https://pan..com/s/17z5yWR0wmNASftI_et4Uvw?pwd=1234 提取碼: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