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范姓有多久的歷史

范姓有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2-05 19:29:19

1. 關於范姓的歷史名人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

2. 范氏的由來

1、出自祁姓(帝堯),東周時期杜伯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明朝姓名名典《姓觽》 [6-8] :「杜伯無罪見殺,其子隰奔晉,為晉士師,子孫以職位為氏,遂為士氏。晉上卿士會佐文公,襄公,又滅赤狄有功,食邑於范,為范氏。」

2、出自楚國,以地為姓:楚國有范地,左傳文公九年,有范山。

3、源於西南夷,出自晉朝末期林邑王範文,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晉朝時期,南蠻有林邑王(亦稱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範文。林邑,在漢朝時期為象林郡,「林邑」就是象林之邑的省稱,其地境在占城一帶(今越南中部地區)。

4、源於滿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5、源於鄂溫克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6、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2)范姓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范氏名人

1、范武子

范武子(約前660年—前583年):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封於隨,稱隨會;封於范,又稱范會;以大宗本家氏號,又為士會。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士蒍之孫。2006年,范武子之墓在河南范縣高碼頭鄉老范庄被發掘。

2、範文子

士燮(?—前574年),祁姓,士氏(按封地又為范氏),名燮,謚號「文」,又稱為範文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士會之子,祁姓劉氏第55世祖。士燮在士會引退後擔任晉景公的上軍佐。

為人道德高尚,才能卓越。在鄢陵之戰中,晉軍最終勝利,士燮看到晉厲公對戰勝楚共王十分自滿,不願看見晉國局勢進一步惡化,在家自己詛咒自己死去。死後兒子士匄繼承他的職位。

3、范雎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侯」。

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3. 有關范姓的歷史典故,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公元前206(漢元年)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庄舞劍,意欲借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系,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里,途中病死。蘇軾曾經著《范增論》。

4. 范姓的歷史發展

范氏起源於河南省濮陽市范縣高碼頭鄉老范庄村。范姓乃黃帝直系後裔,在堯為伊祁氏、在舜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范氏授姓地位於河南省范縣境內,原授姓之地范邑位於現范縣張庄鄉東舊城村。
范(F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祁姓,為帝堯陶唐氏裔孫劉累之後,以封邑名為氏。范氏比許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對於自己姓氏的來龍去脈,十分清楚。據《姓纂》的記載:「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滅杜,杜伯之子溫叔奔晉為士師,玄孫士會,食采於范,遂為范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後遷魯縣,至商為豕韋氏。商末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杜,為杜伯。杜伯無罪見殺,其子杜隰叔奔晉,其孫杜蒍在晉國擔任士師(步兵),遂為士氏,稱士蒍,其玄孫士會因功封於范(今河南省范縣),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稱為范氏。士蒍後世大宗世代稱士氏,士蒍有二子,長子士缺、次子士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會,是為范武子。士會後累遷至晉國正卿,封於隨邑,為隨氏之祖,又封於范邑,立範氏,為范氏始祖。士會嫡子範文子士燮,為國之賢臣;次子士魴,立彘氏,士魴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復劉氏,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後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執政晉國。士匄生范獻子士鞅,又為晉國執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為前497年趙氏發生內亂,趙鞅殺死了中行氏的姻親邯鄲趙午,也作為中行氏姻親的范吉射幫助中行氏和邯鄲趙氏一起對趙氏進行圍攻,但最終被四卿打敗為趙簡子所驅逐,范氏才退出了晉國政壇。此時,士蒍已是子孫滿天下。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顯赫萬分,自士會范武子以後,範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獻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可以說是曾經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鉅族之一。
源流二
出自楚國,以地為姓:楚國有范地,左傳文公九年,有范山。 范士會(約前660年-前583年)即范武子(隨武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士蒍之孫。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封於隨,稱隨會;封於范,又稱范會;以大宗本家氏號,又為士會。
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國,河曲之戰中為秦國獻計,成功抵禦晉軍。後被趙盾用計迎回晉國。邲之戰中看到晉軍內部不和,主張班師。荀林父死,升任執政,專務教化,使晉國之盜皆逃於秦。郤克使齊受辱,請求伐齊不得,士會擔心晉國發生內亂,告老讓郤克為執政。二十年後,晉悼公猶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後,趙武、叔向等猶追思士會,欲從之游。范姓尊士會為范姓的得姓始祖。其後,又有范獻子,在晉國六卿中。後來,范氏和中行氏一同被智、韓、趙、魏四氏所驅逐、消滅,此乃三家分晉之前夜。 順陽范氏,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個興起於順陽郡(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 一帶)的范氏家族。范氏是當時順陽地區重要的士族之一。這支范氏人,興起於秦漢之際,在東晉南北朝時期聲名顯赫,自隋唐時期開始衰落,歷經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間累世相繼,有多達二十九人名載史籍,貴顯於世,是當時中國范姓最為顯赫的一支。順陽范氏憑藉累世經學,堅守術業,邁十百載,浸成文化世族。范氏第一代范晷少年游學他鄉,被辟為官,子孫藉其蔭資,好學文化,為官朝政,效忠儒學皇權,終保范氏一族仕途坦捷,順陽范氏家族政治地位在兩晉南朝也得以維持。
因戰國的越相范蠡的籍貫 和順陽范氏在地望上一致,故有人認為順陽范氏的先祖為范蠡。只是,范蠡之子范中男被處極刑後,其餘二子也不知所終,致使順陽范氏之後的世系開始不明,無從考證。還有資料稱智伯滅范後,有范姓人自范縣徙居順陽。
范氏自戰國范蠡後由於世系不明,子孫又不聞達,致使其後范氏很少有人見顯於歷史,范氏在魏晉以前的家族世系自是模糊不清。延至魏晉,范晷的出現才使順陽范氏家族的發展峰迴路轉。依照田余慶先生所論定義,順陽范氏於兩晉始應屬新出門戶。作為兩晉南朝順陽范氏第一代的范晷,他的出現對順陽范氏的振興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鋪墊作用。范晷以士起家,進取登仕,正是因為他的入仕,使得其家族子孫在門閥階層形成的兩晉時期開始憑其餘蔭,入仕為官,幾代之後,門第興盛,終使順陽范氏成為兩晉南朝的世族之家。
東晉一朝,順陽范氏成員家族興儒學,助儒學皇權,但終究難抗玄學門閥政治,屢受排擠,成為皇權與門閥政治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及至南朝,范泰本創新局面,甚得劉宋皇權青睞。但其子范曄又惹禍端,使得順陽范氏受誅牽連者甚眾。其後雖有梁初范雲以振順陽范氏,然其後代又不通顯。至陳,順陽范氏同所有的士族一樣,又復歸西晉以前難顯於史的狀態。在經歷了兩晉南朝的輝煌之後,順陽范氏最後又蔑爾無聞。 輩數 在世年代 代表人物 擔任職務 主要事跡 第一代 西晉時期 范晷 刺史、左將軍 西晉重臣,順陽范氏自此崛起 第二代 東晉時期 范廣(范晷之子) 縣令 用自家的糧食賑濟災民 范稚(范晷之子) 大將軍掾 范堅(范晷之子) 尚書右丞 第三代 東晉時期 范汪(范稚之子) 刺史、都督、安北將軍 醫學專著《范汪方》 范啟(范堅之子) 黃門侍郎 第四代 東晉時期 范康(范汪長子) 范寧(范汪之子) 太守、中書侍郎 編著的《春秋穀梁傳集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春秋穀梁傳》的注釋版本 第五代 東晉時期 范弘之(范康之子) 令、太學博士 南朝宋 范泰(范寧之子) 尚書、司空、國子祭酒 著名學者 第六代 南朝宋 范昂(范泰長子) 范皓(范泰次子) 太守 編著《論語別義》 范晏(范泰三子) 侍中 范曄(范泰四子) 太子詹事 編著史學著作《後漢書》 范廣淵(范泰五子) 撫軍咨議參軍、記室 第七代 南朝宋 范藹(范曄之子) 范遙(范曄之子) 范叔蔞(范曄之子) 范璩之(不詳) 中書侍郎 第八代 南朝宋、齊 范魯連(范藹之子) 范蒙(范璩之之子) 參軍 范抗(范璩之之子) 奉召請 第九代 南朝齊、梁 范縝(范蒙之子) 中書郎、國子博士 撰寫無神論代表作《神滅論》 范雲(范抗之子) 刺史、尚書右僕射 當時文壇領袖之一 第十代 南朝梁 范胥(范縝之子) 國子博士 范孝才(范雲之子) 司徒祭酒

5. 范姓歷史名人

1、范武子(約前660年—前583年):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封於隨,稱隨會;封於范,又稱范會;以大宗本家氏號,又為士會。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士蒍之孫。2006年,范武子之墓在河南范縣高碼頭鄉老范庄被發掘。

2、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侯」。

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3、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

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庄舞劍,意欲借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系,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里,途中病死。

4、范明友,西漢大將,為霍光女婿,漢武帝晚期開始得到重用,漢昭帝、宣帝時期北方重要的將軍之一。開始以羌騎校尉的身份隨鴻臚田廣明、軍正王平擊益州羌人謀反,斬首捕虜三萬餘人,獲畜產五萬余頭。後來升為中郎將,又被封為度遼將軍。

多次討伐匈奴、烏桓,並取得一定成果,被封為平陵侯。後來匈奴乎韓邪單於的投降,和范明友將軍的多次北伐有關。宣帝繼位,封范明友為關內侯。

5、范遷(?-65年1月27日),字子廬,東漢時期沛國(今安徽省濉溪縣)人,初為漁陽太守,繼任雍州刺史,又接鎮合肥,任河南尹,後被劉庄委任為司徒(相當於宰相)。范遷巍巍士風,清純至簡,被後世奉為清正廉潔的典範。以智略安邊,匈奴不敢入界。及在公輔,有宅數畝,田不過一頃,復推與兄子。

6. 范姓.起源於何時,祖先是誰,什麼朝代的.歷史.有明白的給解釋下嗎

范姓全國名列第61位。遠祖始於周代諸侯國杜國國君杜伯,於周宣王時被殺,其子逃到范(今河南范縣),並以住地名為范姓。

范姓先祖開發青海亦早,宋代范育,於元佑初(1086年)出任熙州(今甘肅臨洮縣),與朝廷力爭經營並鞏固青海河湟地區。以後移民中又有范姓先民來青海開發定居,故如今有范姓村莊2個。

這一個輝煌的鉅族著姓,有一個比許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對於自己姓氏的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關於范姓的姓源,根據《姓纂》的記載是這樣的:「帝堯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滅杜,杜伯之子溫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會,食采於范,遂為范氏。」

由此可見,范氏的始祖,可以遠遠地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聖君唐堯,堯的這一支子孫歷經虞舜、夏、商諸代,都稱為唐杜氏,入周被改封於杜,不久被周宣王所滅,當時杜伯的兒子就跑到晉國,被任為士師,並因官命氏改姓為士,傳到他的曾孫士會的時候,做了晉國的上卿,食采於范,於是,士會的子孫也按照當時「以邑為氏」的習慣,統統姓了范,而一直繁衍到現在。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更已顯赫萬分,自士會以後,范武子、範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獻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可以說是曾經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巨族之一。

2000多年以前就發跡於晉國的范氏,後來是高平的望族,古時的高平,就是現在山西省的高平縣,位置在晉城縣的北面。換言之,以後各地的范姓人家,有很多都是發源於山西,跟山西的范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卧薪嘗膽,勾踐復國」中的范蠡,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范蠡的更難能可貴之處,是他的懂得急流勇退。據傳,勾踐復國之後,把范蠡高封為上將軍,可是他卻認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並且深知勾踐的為人是可與同患難,而難同安樂,所以毅然辭去高官厚俸,乘舟浮海以行,而且從此未返越國。

這位了不起的人物在功成身退之後,據說是改名換姓歷游齊、陶等地,後來並操計然之術以治產,結果卻變成了巨富,自號為陶朱公。他的一生,真可以說是「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了。
是當今中國第六十一大姓。

7. 范姓是怎麼由來的。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顯赫萬分,自士會范武子以後,範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獻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可以說是曾經左右早期的世家鉅族之一。出自祁姓,東周時期杜伯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滅唐,遷之杜,為杜伯。杜伯無罪見殺,其子杜隰叔奔晉,其孫杜蒍在晉國擔任士師(步兵),遂為士氏,稱士蒍,其玄孫士會因功封於范(今河南省范縣),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稱為范氏。士蒍後世大宗世代稱士氏,士蒍有二子,長子士缺、次子士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會,是為范武子。士會後累遷至晉國正卿,封於隨邑,為隨氏之祖,又封於范邑,立範氏,為范氏始祖。士會嫡子範文子士燮,為國之賢臣;次子士魴,立彘氏,士魴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復劉氏,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後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執政晉國。士匄生范獻子士鞅,又為晉國執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為前497年趙氏發生內亂,趙鞅殺死了中行氏的姻親邯鄲趙午,也作為中行氏姻親的范吉射幫助中行氏和邯鄲趙氏一起對趙氏進行圍攻,但最終被四卿打敗為趙簡子所驅逐,范氏才退出了晉國政壇。此時,士蒍已是子孫滿天下。

8. 姓"范"的歷史來源

范姓起源參考之一

歷史來源
{范」以邑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載,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遷於杜邑(陝西西安東南),時稱杜伯。周宣王殺杜伯,其子逃奔晉國擔任士師。曾孫士會。食邑於范邑(河南范縣),世稱范武子,子孫逐有范氏。

家族名人
范雎(前?~前225)字叔。戰國時策士,魏人,善口辯,以遠交近攻的策略游說秦昭王,昭王悅,官拜秦相,封應侯。
范增 (前275~前204)秦末巢(今河南省睢縣南)人,項羽的謀士,輔項羽稱霸諸侯,羽中漢反間而疑范增,遂棄羽而歸,疽發於背而卒。亦稱為亞父。
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北宋名臣,吳縣人,為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曾做「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嚇人之樂而樂」。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卒諡文正。
范成大( 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宋江蘇省吳縣人,有文名,尤工詩,與陸游、楊萬里齊名,官至參知政事。著有石湖集、攬轡錄、桂海虞衡志等。
地望分布:山東高平郡。

范姓起源參考之二:范家風范
範字單從字義上看,有模具、規范和規矩的空間意義,但作為人的姓氏來講,除了上述的空間意義,而更多的是人的表率內涵。如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千古不朽的做人准則。范家之所以出現范仲淹這位先憂後樂的人物,是否與范家的風范有關呢?
據史書記載,范氏得姓較早,范氏始祖,遠可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聖君唐堯。堯的這支後世子孫,經歷舜、夏、商諸代,稱為唐杜氏。入周後,被改封於杜。不久,為周武王所滅。杜伯之子溫叔逃至晉國,被任為士師,並因官命氏而改姓為士。傳至其曾孫士會的時候,被任為晉國的上卿,食采於范。從此之後,士會的子孫便按照當時「以邑為氏」的習慣,皆以范氏為姓,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泉根:范姓是我們中國人口最多的100個大姓之一。按照人口的多少它排居在第61位,大概佔到我們漢族人口的0.36%,也就是說大概280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姓范。范姓的人口分布在我國的河南、四川、山東、江蘇、湖南、遼寧、黑龍江最多,這七個省的范姓人口大約佔到全國范姓人口的62%。
范姓這一顯赫姓氏,不僅在大陸人丁興旺,在祖國寶島台灣也為數不少。自從明代以來,陸續遷台的范氏,幾乎遍布台灣全島。不過,居住最為集中,人數也優於其他各處的則是新竹縣。就人數來講,范姓為台灣的第48位。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泉根:台灣的范姓都是起源於我們中國的大陸,按照文獻資料記載的話,就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我們大陸的范姓開始移民到台灣去。那麼,比較最早的一支應當是在明末永樂年間的時候,有一個福建人叫範文華,他就遷徙到了現在台灣的台南縣鹽水鎮這一帶。以後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間,又有廣東人范光儒、又有福建惠安人范養成等等,他們分別從廣東福建遷徙到了今天的台灣新竹等地方。
就這樣,從福建、廣東遷台的范氏一個接著一個,使台灣的范姓,從無到有,世代繁衍下來。曾任台灣省新竹縣縣長的范振宗先生,祖籍就是廣東省陸河縣,顯然,范振宗這支范氏家族,是由他的祖輩范光儒在明朝從廣東遷徙台灣的。范振宗先生在台灣給我們的電話中說,范氏家族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20代了,今年12 月5日他要回廣東老家尋根祭祖。祖宗不能忘,故鄉不能忘,范家風范不能忘。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炎皇後裔本一家;尋根問祖格外親。

范姓起源參考之三
范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一,在台灣排名第五十一。范姓出自祁姓,是堯帝的後代。堯的裔孫劉累,因為善於馴養龍,被夏王孔甲封為御龍氏,建立了唐國。西周成王時期,被改遷杜,建立杜國,稱為唐杜氏。周宣王時,杜伯被誣陷,被殺,他的兒子逃到晉國,改姓士。士會為晉景公時的名將,因為軍功,被封在隨,後來改封在范,後代就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范。發展和演變:范姓早期在晉國發展,「六卿之亂」時,范姓被擊敗,從此范姓開始散居北方。唐代,范姓開始進入福建,宋代,又進入廣東。明代末年,范姓開始進入台灣。范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高平,三戶,金鄉,沛縣,錢塘,鄱陽,雁門,順陽,丹陽,汝南,代郡,河內,敦煌,杭州,寧化,海陽,嘉應,梅州,埔州,大埔,長樂,陸豐,饒平等。

9. 范姓有什麼名人,名事及始祖

范仲淹http://ke..com/view/5465.htm
范成大http://ke..com/view/6855.htm
歷史名人

[按歷史順序]

范會:春秋時人。姓祁,名會,字季,以士為氏。因食邑於隨,稱隨會;後又食邑於范,稱范會,史稱范武子。他是活躍於春秋前期晉國政治舞台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位顯赫人物,也是劉姓、范姓、士姓、隨姓等中國姓氏共同的大顯祖。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贊,「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於世,莫若范會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雲。東漢人,通五經、尤深於《易》和《尚書》。

范長生:(?-318年)西晉(或者東漢末?)時生人。四川(1997年後屬重慶)涪陵丹興人。(蜀)漢初,范長生族遷青城山。史載,范博聞強識,著 《道德經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長生,為天師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漢末及晉穆,百三十餘歲而終。劉備請其參政,其堅辭,故封其道遙公,為其建長生宮於青城山。晉元康(291—299)年間,巴氏族人李特領流民起。適李流軍中飢荒,范資給糧資。李軍士氣大長,數月後攻佔成都。特子雄"以范長生有名德,為蜀民所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范婉拒,勸雄自立。晉永興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稱成都王。後稱帝,國號大成(後改為漢),以范為丞相,加號 "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尊為范賢,封西山侯。范歸返青城,雄於灌縣離堆為范建造范賢館(今伏龍觀)。恃范佐,雄行 "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戰區,成國堪成樂土。

范寧:東晉經學家。推崇儒學,撰有《春秋穀梁傳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傳》註解,被後人收入流傳最廣的《十三經註疏》中。

范曄:(398-446年)南朝宋史學家,曾任尚書吏部郎(范寧孫)。曾刪取各家《後漢書》製作,著《後漢書》,成紀傳80卷。 為范寧孫。

范縝:(約450-515年)南朝齊梁時哲學家、無神論者,先後仕齊、梁,任尚書殿中郎、尚書左丞等職。綜合並發展了魏晉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斗爭。

范寬:生卒年不詳。名中正,字仲立。北宋傑出畫家,與關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2001年後吳縣重新並入蘇州)人。幼家貧好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取進士。入仕後,不論在朝或任職地方,均勤政廉潔,政績顯著。京師流傳有「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的盛譽。監泰州西溪鎮鹽倉時,修堤防海患,堤長數百里,人稱「范公堤」。出巡江淮、京東災區,開倉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宋夏戰爭期間,出任陝西帥臣,改革軍隊編制,提高軍隊戰鬥力,修城築寨,屯田積谷,鞏固了邊防。西夏人稱其為「胸中有數萬甲兵」。慶歷三年(1043年),任參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慶歷五年,新政失敗,罷免參知政事。先後出任知(今陝西彬縣)、鄧(今河南鄧縣)、杭州等地。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其政績。其名作〈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傳世名句。後人搜集著作有《範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將知處州時,南宋孝宗曾召見論政。乾道六年(1170)以資政殿大學士使金,幾乎被殺。後出知成都府,入任參政知事。紹熙三年,知太平州,僅逾月即歸,退居故鄉石湖。有文名,尤工詩,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

范欽:(1505-1585年),明代藏書家,為寧波天一閣主人,字堯欽,號東明、東明山人,浙江寧波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任湖北隨州知州,遷工部員外郎,周任袁州知府,升廣西參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閣集》。

範文若:(1591-1638年)初名景文,字更生,號香令,別署吳儂荀鴨。明末戲曲家。是松江人。生而穎異,能文善書。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著有《花筵賺》、《夢花酣》、《鴛鴦棒》(以上3種明刻本尚存,合稱《博山堂3種》)、《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千里駒》、《金鳳釵》、《清畫眉》、《斑衣歡》、《晚香亭》、《鬧樊樓》、《綠衣人》、《生死夫妻》、《歡喜冤家》(以上無刻本,皆佚)等篇。明末張琦《衡曲塵譚》謂「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結構玄暢,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時絕嘆。」

範文瀾:(1893-1969年)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共中央委員。字芸台,後改字仲雲。浙江紹興人。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開拓者之一。重要著作有《中國通史》、《中國通史簡編》等。

范瑞娟:生於1924年。女,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別名范竹山,時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表演穩健大方、質朴無華,具男性陽剛之美。擅演正大剛直人物。唱腔承男班〔正調腔〕基礎,吸京劇馬連良、高慶奎等唱腔處理之長,形成音調寬厚響亮、咬字堅實穩重,行腔迂迴流暢的特點,謂曰"范派"。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健在。

范濤:(生於1981年3月5日——???)牧羊星座,「O」型血,性格開朗,家族觀念重>男,新時代的年輕人。畢業於一所社會大學,精通音樂,書法。繪畫,服裝,語言,商業,心理學等。時山東琅琊人。為近祖籍山東兗州范氏後代,中祖籍為河南范縣。據悉:建國後范氏在山東兗州開始衰落,文革的時候開始各地遷徙,一支遷徙江蘇等地,一支留在山東臨沂。山東境內的分族譜為:(友。學。長。存。龍。百。鳳)。范濤,系「長」字輩分!曾一度收藏范氏分族譜,致力於范氏族人的溝通和建設!
參考資料:http://cn.netor.com/wjx/frame.asp?id=9&name=%B7%B6

10. 范姓的起源和歷史

出自祁姓
為帝堯陶唐氏裔孫劉累之後,以封邑名為氏。范氏比許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對於自己姓氏的來龍去脈,十分清楚。據《姓纂》的記載:「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滅杜,杜伯之子溫叔奔晉為士師,玄孫士會,食采於范,遂為范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後遷魯縣,至商為豕韋氏。商末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杜,為杜伯。杜伯無罪見殺,其子杜隰叔奔晉,其孫杜蒍在晉國擔任士師,遂為士氏,稱士蒍,其玄孫士會因功封於范(今河南省范縣),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稱為范氏。士蒍後世大宗世代稱士氏,士蒍有二子,長子士缺、次子士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會,是為范武子。士會後累遷至晉國正卿,封於隨邑,為隨氏之祖,又封於范邑,立範氏,為范氏始祖。士會嫡子範文子士燮,為國之賢臣;次子士魴,立彘氏,士魴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復劉氏,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後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執政晉國。士匄生范獻子士鞅,又為晉國執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為前497年趙氏發生內亂,趙鞅殺死了中行氏的姻親邯鄲趙午,也作為中行氏姻親的范吉射幫助中行氏和邯鄲趙氏一起對趙氏進行圍攻,但最終被四卿打敗為趙簡子所驅逐,范氏才退出了晉國政壇。此時,士蒍已是子孫滿天下。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顯赫萬分,自士會范武子以後,範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獻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可以說是曾經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鉅族之一。
出自楚國
以地為姓:楚國有范地,春秋時期有楚國大夫范山、范無宇等范姓人物。
出自他族改姓
1、源於西南夷,出自晉朝末期林邑王範文,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晉朝時期,南蠻有林邑王(亦稱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範文。林邑,是一個古國名稱。在漢朝時期為象林郡,「林邑」就是象林之邑的省稱,其地境在占城一帶(今越南中部地區)。該支范氏族人在歷史上多有進入中國廣西地區定居者,是今廣西地區瑤族、苗族、京族范氏的主流。
2、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博都哩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為女真孛術魯氏,以姓為氏,滿語拼音為Bori Hala,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姓為范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滿族范佳氏,滿語拼音為Fan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清朝中葉以後約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漢姓為范氏。 [1]
3、源於鄂溫克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溫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稱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國時期稱孛術魯氏(孛魯術氏),以姓為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市以西廣大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Bo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鄂溫克族、滿族布利托天氏多改漢姓為范氏、博氏、魯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2]
4、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京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范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范氏。
順陽范氏
順陽范氏,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個興起於順陽郡(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一帶)的范氏家族。范氏是當時順陽地區重要的士族之一。這支范氏人,興起於秦漢之際,在東晉南北朝時期聲名顯赫,自隋唐時期開始衰落,歷經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間累世相繼,有多達二十九人名載史籍,貴顯於世,是當時中國范姓最為顯赫的一支。順陽范氏憑藉累世經學,堅守術業,邁十百載,浸成文化世族。范氏第一代范晷少年游學他鄉,被辟為官,子孫藉其蔭資,好學文化,為官朝政,效忠儒學皇權,終保范氏一族仕途坦捷,順陽范氏家族政治地位在兩晉南朝也得以維持。
范姓始祖
范姓始祖
因戰國的越相范蠡的籍貫和順陽范氏在地望上一致,故有人認為順陽范氏的先祖為范蠡。只是,范蠡之子范中男被處極刑後,其餘二子也不知所終,致使順陽范氏之後的世系開始不明,無從考證。還有資料稱智伯滅范後,有范姓人自范縣徙居順陽。
范氏自戰國范蠡後由於世系不明,子孫又不聞達,致使其後范氏很少有人見顯於歷史,范氏在魏晉以前的家族世系自是模糊不清。延至魏晉,范晷的出現才使順陽范氏家族的發展峰迴路轉。依照田余慶先生所論定義,順陽范氏於兩晉始應屬新出門戶。作為兩晉南朝順陽范氏第一代的范晷,他的出現對順陽范氏的振興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鋪墊作用。范晷以士起家,進取登仕,正是因為他的入仕,使得其家族子孫在門閥階層形成的兩晉時期開始憑其餘蔭,入仕為官,幾代之後,門第興盛,終使順陽范氏成為兩晉南朝的世族之家。
東晉一朝,順陽范氏成員家族興儒學,助儒學皇權,但終究難抗玄學門閥政治,屢受排擠,成為皇權與門閥政治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及至南朝,范泰本創新局面,甚得劉宋皇權青睞。但其子范曄又惹禍端,使得順陽范氏受誅牽連者甚眾。其後雖有梁初范雲以振順陽范氏,然其後代又不通顯。至陳,順陽范氏同所有的士族一樣,又復歸西晉以前難顯於史的狀態。在經歷了兩晉南朝的輝煌之後,順陽范氏最後又蔑爾無聞。

閱讀全文

與范姓有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