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道三為什麼撕歷史書

道三為什麼撕歷史書

發布時間:2022-07-30 03:09:16

❶ 鬼武者3的劇情是日本什麼歷史背景

唉,有些麻煩,那個歷史是日本的戰國時期。我先講講織田信長吧
織田信長:一、霸主的誕生
從十五世紀中期的「應仁之亂」開始,日本邁入了空前殘酷而混亂的「戰國時代」,無數英雄豪傑應運而生,無數割據勢力旋起旋滅。受限於傳統觀念和地理環境的各方豪強,比如廣為後人崇敬的「毗沙門天神」上杉謙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瀨戶內智將」毛利元就等等,他們窮畢生的精力,也不過在亂世中謀求到一方理想中的凈土而已,最終重新統一全日本的重擔,卻奇跡般地落到尾張國一個根基淺薄的小領主肩上——他,就是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基本統一了日本中部,而他的繼承人豐臣秀吉則終於結束戰國亂世,他最鞏固的盟友德川家康把日本帶回到幕藩和平體制下——後兩人的事業基礎,無疑是由信長所一手奠定的。織田信長無所畏懼、藐視權威、殘暴好殺、熱愛藝術,後世贊譽者稱他為「革命者」、「風雲兒」,鞭笞者罵他為「暴君」、「第六天魔王」,而正是這種性格、行為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把他推到了歷史的最前沿。

織田家的崛起

為了表明自身政權的合法性,織田信長後來自稱出於平氏或藤原氏,但現在普遍認為,織田氏先祖本為越前國丹生郡織田莊織田神社的神官,約在十五世紀初期流落至尾張,成為當地土豪。
當時尾張國名義上的統治者,是守護斯波氏,但守護的權力從來都是由當地大小武士集團聯合支撐起來的,尤其進入戰國時代以後,守護往往被架空,地方上的各級土豪卻逐漸坐大,成為大名——織田氏就在這種背景下日益膨脹起來,謀得了守護代的職權。
到了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這一代,織田氏已經基本架空守護斯波氏,握緊了尾張國的軍政大權。但信秀本人的地位,最初卻並不算高,他不過是領有尾張上四郡的守護代織田伊勢守信安之兄信定的兒子而已。當時尾張的另外四郡(下四郡)則掌握在尊奉傀儡守護斯波義統的另一位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廣信手中。
織田信定築勝幡城,其子彈正忠信秀則以同族身份出仕於織田廣信,成為同族三奉行之一,靠著他敏銳的政治嗅覺,以及勇猛的作戰能力,很快就脫穎而出,壓制了織田因幡守和織田左衛門兩位同僚。到1534年織田信長誕生的時候,他已經成功架空守護代,征服了超過二分之一的尾張國,被譽為「尾張之虎」——戰國亂世,臣子凌駕於君主之上,分家凌駕於主家之上,甚至陪臣凌駕於守護之上,本就不是絕無僅有的稀罕事。
尾張國並非亂世中唯一的領土,阡陌相連,北有美濃國,西有伊勢國、東有三河國。因為尾張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周邊豪強無不虎視眈眈。信秀一邊和國內的同族勢力作斗爭,一邊還要抵禦來自他國的侵略,或者發動對他國的遠征。他第一個來自外部的強大敵人,是三河的松平氏。
十六世紀初期,松平氏出了一個奇才——被家臣諛美為「活到三十歲定可取得天下」的松平清康,他屢次殺入尾張,使織田信秀戰栗不已。然而清康終究沒能取得天下,因為還不到三十歲,他就在出陣尾張守山城時被家臣誤殺——時為1535年,人稱「守山之崩」。
繼承清康事業的松平廣忠,當年還不到十歲,織田信秀趁機反攻出國門,把戰火燃燒到松平氏的領土上。為了苟延家族的命脈,松平氏被迫向更東方的今川氏求援。今川氏當主義元看到送來嘴邊的美味,當然興奮不已,立刻打著復興松平家的旗號,向三河進發——1542年,爆發了著名的小豆坂合戰。
駿河國的今川氏世代名門,領土廣大,兵力強橫,義元更有「東海道一弓取」的美名。信秀聞知義元來攻,絲毫不敢大意,急命二弟信康為先鋒,出西三河安祥城東進,雙方在小豆坂遭遇。
長驅而來的織田軍因為體力不支,很快受挫向後敗退,今川、松平聯軍在後緊緊追趕,幸虧信秀的三弟、以武勇善戰著名的織田信光等人擔任殿後,大呼悍戰,不但逼退追兵,更鼓舞了本方士氣,扭轉了戰局。最終今川、松平聯軍崩潰,西三河一帶盡歸織田氏所有。
五年後(1547年),織田信秀整備兵馬,再攻三河,希圖一舉滅亡松平氏,松平廣忠也再次向今川氏求援。這回今川義元不再無條件答應發兵,因為他聽說廣忠的幼子已經六歲了,就要求送來駿河作為人質。
大名之間交送而非交換人質,並不是一種平等的外交手段,而等同於承認對方擁有對自己的控制權、調動權,也即對方將成為自己的宗主國。雖然兒子年紀尚幼,雖然這是一份屈辱的盟約,走投無路的廣忠也只好答應了。於是他派二十八名家臣護送幼子竹千代從本城岡崎出發,經海路在大津(現豐橋市)上岸,准備由當地豪族田原城主戶田康光送往今川義元的本城駿府。
岌岌可危的松平家隨時都可能垮台,最好的下場無過於從屬於其他強大的勢力,這是包括廣忠在內,每個松平家族的成員及其麾下豪族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從屬於何人,是東方的今川,還是西方的織田,每個人心中卻都有著不同的盤算。戶田康光早就和織田信秀暗通款曲,他不但沒有按計劃護送竹千代前往駿府,反而將其劫持到了尾張。就這樣,六歲的松平竹千代在尾張末森城遇見了十四歲的織田吉法師——也就是後來的織田信長。

尾張的大傻瓜

織田信長幼名吉法師,由信秀正室土田夫人於1534年生於尾張那古野城。那古野本是今川氏進攻尾張的橋頭堡,當年信秀攻克此城,才從勝幡移居過來,旋即就得到了嫡長子,歡喜不勝。他任命家老林新五郎秀貞(又名通勝)、平手中務丞政秀、青山與三右衛門和內藤勝介四人擔任幼子的師父和輔佐官。
但這個孩子與眾不同,據說還在襁褓中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令人頭疼的強橫態度,多次咬傷奶媽的乳頭,信秀被迫頻繁更換奶媽。稍微長成以後,他更喜愛新奇的事物,蔑視傳統的禮儀規條,經常身穿奇裝異服,與同齡孩童游戲角斗,絲毫也沒有作為領主繼承人的自覺。除了師父之一的平手政秀、父親信秀,以及某些幼時玩伴外,幾乎家中所有人都對這個孩子抱持著深深的厭惡感。
連其母土田夫人也不喜歡吉法師,卻寵愛三男信行(信秀共有十二個兒子,信長雖為嫡長子,其實是第二子,其上還有庶出的長兄信廣)。織田勘十郎信行,和吉法師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但行為卻與兄長迥然相異,他品行方正,聰明懂禮,深得家中眾人喜愛。土田夫人和家臣們屢屢向信秀建言,請求廢黜吉法師的繼承權,而以信行代替,不知道是出於對嫡長子的寵愛,還是別有想法,信秀每次都顧左右而言他,不硬不軟地駁回了他們的意見。
吉法師就這樣在來自四面八方的敵視、輕視或鄙視的目光中成長起來。1546年,他在古渡城元服,取大名為三郎信長,後來還通過給已經權威喪盡的天皇朝廷獻禮,得到了上總介的官職,稱織田上總介信長。
雖然年僅十三歲(按虛齡計算),但依照當時的傳統,武士之子行過元服禮,就已經算是成年了,可以上陣打仗,更必須挑起家庭和家族的重擔。果然第二年(1547年),信秀派信長為總大將,進攻三河國的吉良大濱,放了幾把火以後安然退回。雖然本就是件輕松的任務,但絲毫不出差錯,尤其是信長戴著紅色頭巾、身披鎧甲和陣羽織的英姿卻讓家臣們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正是信秀期望達到的效果。
幼主已經具備了上陣作戰的能力,表明家族可以延續下去,家臣們不會缺乏效忠的對象,在封建社會,這是相當令人歡欣鼓舞的事情。可惜信長戰後卻依然故我,毫不收斂年幼時的荒唐舉動。據說他經常身穿浴衣,袒露著上身,腰間掛滿錢袋、葫蘆、火石包等小物件,騎著馬四處去遊玩——雖然在他成名以後,許多人一廂情願地猜測他是在勘察領地內的地形,了解各村的風俗人心,但對於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來說,那未免也太苛求了。
就在這一年,松平竹千代被送到了尾張國,成為可憐的人質。據說信長對這個小自己十歲的孩子相當友好,經常攜其出行,一起遊玩,並教會他騎馬和游泳。但這種兒時的友誼,是否直接影響到他們日後牢不可破的同盟,可就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當時,信秀將本城遷到末森,把這里作為進攻三河的橋頭堡壘,而讓信長留守舊主城那古野。在得到松平竹千代以後,他原本以為能夠以此為要挾,迫使松平廣忠降伏,然而廣忠或許難消心頭之恨,或許保有在亂世中絕對稀罕的忠義之心,竟然拒不開城投降,依舊把靠山鎖定為今川家。今川義元大受感動,於是在第二年(1548年)三月,以軍師太原崇孚(雪齋)為總大將,第二次大舉發兵西三河,與織田軍再遇小豆坂。
以領地的廣狹、士卒的多寡來論,其實織田根本不是今川的對手,更何況來自北方美濃國齋藤氏的壓力日盛,牽制了部分兵力,再加上此次對陣的今川方總大將太原雪齋又是以智謀聞名的厲害人物。經過激戰,織田軍先勝後敗,終於一潰千里。信秀逃回那古野,只留下長子信廣守備安祥城,作為依舊楔牢在西三河的一枚釘子。
暫時放棄了對三河松平家的進攻後,信秀又把目光瞄準了北方。北方的美濃國,守護原是土岐氏,近年來卻被一個來歷不明的人物篡取了實權——此人非常富有傳奇色彩,據說他本是賣油郎出身,因為擅長舞槍而被美濃豪族長井氏收為家臣,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他首先篡奪長井氏,繼而篡奪長井氏的主家、美濃守護代齋藤氏,改名為齋藤秀龍,出家後法號道三。和幾乎所有強力的守護代一樣,齋藤道三最終也驅逐了守護土岐賴藝,把美濃一國掌握在手中。
民間傳說不可盡信,賣油郎而精通槍法,本身就是一個笑話。現在普遍認為,道三本是來自近江國的浪人。
擅長陰謀詭計,被稱為「蝮蛇」的齋藤道三,本身也是優秀的戰術指揮官。就在小豆坂敗回的當年九月,信秀悍然攻入美濃國,一直打到齋藤本城稻葉山下,但隨即遭到強力反擊,二弟信康戰死,全軍崩潰。既然無法吞並松平家,就要面對來自東方駿河今川氏的強大壓力,北面再對付狡猾的「蝮蛇」,已過四旬的信秀開始感到力不從心了。就在這個時候,重臣平手政秀獻策,利用婚姻關系來達成與齋藤氏的和平。
時年已五十七歲的平手政秀,是信秀深為器重的老臣,在外交和與京都朝廷的聯絡方面居功甚偉,因此信秀任其為宿老,更讓他擔任信長的師父。政秀所以想讓信長迎娶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姬,一方面是為了尾張織田家考慮,另方面也是為信長本人考慮。他知道信長威信很低,領地內大小臣僚和豪族都支持其弟信行,如果能夠攀附上美濃齋藤氏這一強大靠山,就可以保住繼承人的地位不倒。
信秀首肯了這一建議,使者前往稻葉山城求婚,也立刻得到了齋藤山城守道三的允准。道三早就聽聞信長之名,那是一個被稱為「尾張的大傻瓜」(日語中的「傻瓜」這一詞彙,並不代表白痴,而代表浪盪、無行、舉動乖戾、毫無作為)的年輕人。信秀遲早會死,如果一個傻瓜作為自己的女婿繼承了織田家業,或許可以兵不血刃地奪取尾張國。就是基於這種陰暗的盤算,道三把愛女送到了那古野城。
歸蝶姬,因為來自美濃,後來也稱為「濃姬」,據說是個膽氣不讓須眉的傑出女性。有一種傳說,在女兒出嫁前,道三把一柄短刀交給濃姬,示意她在時機成熟時,刺殺自己的丈夫信長,濃姬卻笑笑回應父親:「我將去好好觀察那個大傻瓜,說不定某一天,我反過來會把短刀插入父親的胸口。」

初掌政權的信長

織田信長成婚後的第二年(1549年),松平廣忠離奇地去世了,年僅二十四歲。太原雪齋動作極快,沒等松平家眾臣決定是否因為幼主在織田家而轉變陣營,就先派朝比奈泰能接管了松平本城岡崎。不久以後,雪齋又攻克安祥城,俘虜織田信廣,提出拿他來交換竹千代。
織田信秀為了保兒子的性命,只好把松平竹千代送往駿府——如此一來,三河松平氏就徹底被今川所吞並了。
被迫完全退出三河國的織田信秀,感到一種日暮途窮的悲哀,兩年後的1551年三月,他終於油盡燈枯,撒手塵寰,享年才四十二歲。因為至死也沒有另外指定繼承人,信長遂名正言順地成為尾張下四郡的統治者。
然而這個年輕的新領主卻依舊一副野蠻的傻瓜相。據說連父親的葬禮他都姍姍來遲,急得重臣們商議說:「都是先主的兒子,不如讓信行公子來主持葬儀吧。」而正當身穿喪服、神情悲戚的信行將要有所行動的時候,信長卻突然出現在了寺院門口。他依舊裸著上身,腰掛零零碎碎的各種小物件,用麻繩纏著刀柄隨意插在腰帶上,就這樣大步流星面無表情地走到父親靈前,抓一大把抹香隨便一擲,然後轉身離開了。
「他不但是傻瓜,還是瘋子!」家臣們怒不可遏,議論紛紛。在場只有一位來自九州的和尚點頭贊道:「此子日後必成大器。」
經過這一事件,大部分重臣都投入到織田信行的麾下,他們等待時機要廢黜信長,而擁信行繼位,連已經喪失權柄的守護代織田信友(一說為廣信之子,一說即廣信本人)也在老臣坂井大膳的煽動下密謀擴張勢力。平手政秀苦苦地為信長支撐著局面,但大傻瓜卻絲毫也無悔改之意,他終於再也撐不下去了。1553年閏一月,政秀在居處切腹自殺,留下了長長的一大篇諫言,從不要身著奇裝異服,到必須耐心傾聽家臣的意見,幾乎指出了信長所有的錯誤。
平手政秀的死諫,給信長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家中年長一輩最後一個支持自己的人也離開人世了,並且是用這種非同尋常的方式離開的……然而流淚過後的信長,卻依舊我行我素,似乎完全沒有把政秀的最後諫言放在心裡。
1553年,日歷為天文二十二年。在紛繁動亂的整個日本國中,尾張是個容易被忽視的小地方。尾張位於本州島的中南部,距離已經喪失權力數百年的朝廷所在地京都,以及喪失權力近百年的幕府所在地室町御所,都還有一百多公里的直線距離。此時在織田信長周圍,有幾個龐大的勢力正即將發展到他們最輝煌的頂點。
北面的齋藤氏和東面的今川氏自不必說,再往東北的甲斐國,「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晴信(信玄)開始了他疾風烈火般的信濃侵攻戰,相模國的北條氏康在河越擊敗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准備把整個關東平原都掌握在手中。再往北,「北陸的守護神」長尾景虎(即後來的上杉謙信)在短時期內基本統一了廣袤的越後國。
尾張西面的畿內地區,有六角、細川等強力大名割據著,更有篡奪了細川實權的三好氏,以及篡奪了三好實權的松永氏存在。畿內以北的越前國,則由名門朝倉氏統治。
畿內以西的本州島西部,俗稱為中國地區,如大山一般的大內氏和尼子氏已經鏖戰了數十年,但就在兩年後的1555年,爆發了著名的嚴島合戰,「瀨戶內智將」毛利元就,將把這兩棵巨樹連根拔起,成為無人敢於相抗的一代豪雄。
九州和四國島依舊群雄割據,爭亂不休,似乎永無止歇,但大友宗麟儼然已成為北九州的霸主。以上所述種種勢力,其領土、其兵力、其家中的政治體制和經濟規模,都不是爆發戶織田家所可以比擬的。三河松平氏在松平清康一代崛起,也因清康之死而煙消雲散,僅僅擁有尾張下四郡的那古野織田氏,是否也將落得相同的下場呢?

蝮蛇與傻瓜的會面

覬覦信長權力的,不僅僅是國內的勢力——包括守護代和自己的親兄弟——還有領地外的諸多敵對力量。平手政秀死諫的同年四月,齋藤道三突然提出想見自己的女婿一面。
道三有些不耐煩再等待了,信秀去世已經兩年,信長四周都是敵人,自己的女兒為何還不動手,或起碼送來有用的情報?作為一輩子在陰謀中打滾的「蝮蛇」,他習慣謀定而後動,既然目標是自己的女婿,哪怕是傻瓜女婿,也需要先見一面,仔細觀察一下他是否還有可資利用的價值。況且,利用會面的機會,直接擒下信長,脅迫他向自己遞上降表,也是一招惠而不費的妙計。
包括濃姬在內,信長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他去見道三,因為誰都猜測不到「蝮蛇」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他會不會下毒手。然而信長卻力排眾議,如約前往。會面的地點,定在尾張富田的正德寺(在今愛知縣一宮市),這正好是兩勢力相銜接的中間地區。
然而,令人驚異的是,信長前往與道三會面,並且締結友好盟約後,安全地歸來了。不僅如此,其後齋藤道三竟然變成了傻瓜女婿的堅強靠山,每每調兵協助信長平定尾張不肯臣服的各地方勢力。正德寺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據說會面以前,道三曾悄悄躲藏在信長的來路上,想在正式見面前先從外表判斷一下女婿的智能和志向。令他大吃一驚的是,竟然見到一個打扮如同土匪一樣的傢伙:頭發用稻草綁著,袒露左臂,腰掛各種零碎,下身套著虎皮和豹皮織成的短裙褲。「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大傻瓜!」道三吩咐部下,等信長以這幅尊容出現在正德寺中,就立刻斥責他無禮,將其當場拿下。
然而這一命令卻分明不易執行。雖然道三預先在寺外埋伏了許多武士和忍者,信長卻也並非孤身前來。據說信長此行攜帶了千餘兵卒,其中半數為長柄隊,長柄的長度連擅用槍兵作戰的道三也自愧不如,他還從近江的國友村購買了數百支當時最先進的鐵炮,全都帶來了正德寺。
等到正式會面,出現在道三面前的,儼然是另外一個信長:頭發梳理得一絲不亂,身穿整潔的褐色禮服,態度恭謹而不失尊嚴——信長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他正裝以後的容儀,令道三大為折服。
據說雙方簽署了盟約,飲過同盟酒,信長告辭離開以後,道三悄悄對心腹們說:「我的幾個兒子,將來恐怕要系馬在女婿門口,成為他的家臣。」
得到美濃齋藤氏大力支持的織田信長,威望略有上升,開始逐一掃滅尾張國內不肯臣服的勢力。1555年四月,他與叔父織田信光合謀,以殺害守護斯波義統的罪名,討伐想要恢復往日權力的守護代織田信友,攻克信友本城清洲(或名清須),旋即將主城遷移到此處。通過這次戰斗,信光對信長大為贊賞,開始支持這個以前並不看好的侄子。然而時隔僅半年,信光就被家臣謀刺身亡。
上天似乎故意把織田信長的支持者逐一鏟除,要他孤身一人在亂世中奮戰。第二年(1556年)四月,齋藤道三也離開了人世。道三是被其子義龍所殺的,傳說他對信長的贊譽使義龍大為不滿,又有傳說義龍本是遭道三放逐的原守護土岐賴藝的兒子,但不管真相究竟如何,一輩子在陰謀詭計中打滾的「蝮蛇」,終於被自己兒子的陰謀所擊敗,戰死於長良川畔。
據說道三臨終時曾遺書信長,要女婿為自己報仇。信長得到道三被困的消息,匆匆率兵前往救援,卻慢了一步,只得到這份遺命。如此一來,美濃從友國變成了敵國,失去最大靠山的信長,四周圍立刻再度昏暗下來。
蟄伏已久的親兄弟織田信行終於盼到了這個大好時機。當時織田眾臣分為兩派,支持信長的有織田勝左衛門、織田造酒丞清正、佐久間大學盛重、森左衛門可成、佐佐孫介等;而家老林佐渡守秀貞、猛將柴田權六勝家、林美作守、津津木藏人、橋本十藏、角田新五、佐佐內藏助成政等三分之二的家臣卻支持信行。道三戰死的當年八月,織田信行召集以那古野城主林秀貞為首的支持者,悍然掀起了反旗。

稻生合戰

《信長公記》中載有一則傳說,在那古野城西面的比良城東,有一個名為尼池的小池塘, 1556年一月中旬,有農民聲稱在池中發現了如蛇般的怪物。據說此蛇之頭部象五色的無角鹿,眼睛象星辰一樣閃閃發光,舌頭伸出來如火一般艷紅,身體象木桶般粗……
聽到這個消息的信長,立刻命令周邊農民全數出動,攜帶鋤頭、鐵鍬、吊桶等物一起到尼池去,將池中的水攪亂淘出,逼怪蛇出來並將之捕獲。有記載說,信長曾經蒞臨捕蛇前線,並且親自下了水,但等把池水掏出將近七成以後,卻並不見什麼怪蛇,只見那是一條大魚,頭塞在一截空心枯木里,不停地甩著尾巴。「真是愚蠢!」信長扔下了這句話,飛快離去了。
即便確有其事,那也很可能是個陰謀。因為比良城是信行派的干將佐佐成政的居城,信長原計劃抓到怪蛇以後,將進入比良城內休息,正好給予成政等人刺殺他的良機。然而不知是預先聽到了風聲,還是真的蒼天保佑,信長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避過了一劫。
織田信行的謀叛計劃,是由林秀貞和柴田勝家負責醞釀與指揮的,他們很快集結了近四千兵馬,連克春日井、守山等要隘,幾乎逼到清洲城下。對於此次謀叛,信長應該不會感到驚奇,因為這早是尾張從武士到平民每個人的預料中事。然而不應毫無准備的信長,卻僅僅拉起了六七百兵馬與之相抗。
兄弟相爭的戰場被選定在清洲城東、庄內川附近的稻生地方,這里築有為了躲避洪水而修建的名冢砦,由於連日大雨使得河川泛濫,切斷了名冢砦與清洲城的聯系,而信行軍搶先佔領了名冢砦附近的稻生原,使其更陷於孤立狀態。
信長的軍隊就是在這種惡劣天氣下出發的,部隊在庄內川以西的平城集結,為了救援名冢砦,就匆忙對敵人發起了進攻。佐佐孫介所部一百二十人作為先鋒,首先突擊柴田勝家的本陣,遭遇將近三倍於己的伏兵阻擊,孫介戰死。初戰不利,信長被迫退往名冢砦,第二個倒下的,是殿後的山田治部左衛門。
時人的筆記中這樣描述:「在遭遇到令人難以想像的打擊後,上總介大人(信長)被織田勝左衛門、織田造酒丞架在中間。森三左衛門隨後帶領四十個御中眾手持著長刀護衛,匆忙向名冢砦退卻……」
就在這一危難時刻,荒子城的前田利昌率領地附近的農民動員兵近四百人,以及平城與稻葉城的其餘部隊約兩百人終於趕到了。信長再度燃起了勝利的信心,在仔細分析了戰場形勢後,決定主攻信行軍中堅力量柴田勝家的本陣。
柴田權六勝家,時年三十四歲,從初陣參加第一次小豆坂合戰開始,就是織田家最負盛名的猛將。其本陣屯紮在稻生村,有一千之眾。信長先讓農民動員兵沖前攻擊,引誘勝家出戰,隨即突然將本方武士投入戰場。但即便如此,勇猛的勝家還是逐漸扳回了上風。就在信長方兵馬開始向後潰退之時,忽聽一聲大喝,穿著火紅色披風的信長親率四十名親兵沖到陣前。這一聲大喝鼓舞了本方的士氣,更使柴田軍士兵驚愕不已。他們所面對的,終究是按傳統應該奉獻畢生忠誠的主公……
勝負之勢瞬間傾倒,柴田軍全面崩潰。信長旋即揮軍前往攻擊林美作守所部。當時信長派的黑田半平正與林美作守交戰,已然處於劣勢。但在得知柴田軍崩潰的消息以後,林美作守匆忙脫離接觸,從左路撤退,卻正好遇見了信長的伏兵。林美作守戰死,支持信行的其餘各部不戰自亂,紛紛敗逃。織田信行也只得長嘆一聲,退往居城末森。
信長乘勝進軍,很快包圍了末森城,此刻的信行,已如瓮中之鱉。在兄弟雙方的生母土田夫人一再求情下,信長終於答應饒恕同胞兄弟,於是信行開城投降。
此後,出乎眾人意料之外,性格一向凶暴的信長,竟然饒恕了所有跟隨信行謀叛的家臣。當林秀貞和柴田勝家前來請死時,信長走上去提了提勝家的腰帶,拍著他的肩膀說:「權六,一副死相的,這還是你嗎?!」這一舉動使兩人如釋重負,同時感動得熱淚盈眶。
然而信行卻並沒有因此洗心革面,第二年(1557年)十一月,他聯結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安,再度謀劃起事。可惜這一次,沒有那麼多人肯跟隨他了,受過信長饒恕的柴田勝家不願再次舉劍斬向自己的主公,他出首告發了信行的陰謀(另一說是因為信行寵信家臣津津木藏人,津津木為人驕橫無禮,勝家難以自處,遂投奔信長,信行的陰謀因此敗露)。
雖然是同胞兄弟,但亂世中容留這般隱患,無異於自取死路。信長瞞過母親土田夫人,假裝患病,秘密把信行騙到清洲城中,然後把長劍插入了兄弟的胸膛……

尾張的統一

想要奪取信長權力的同族,不僅僅信行一人,還有他的異母庶兄織田信廣。齋藤道三死後,信長每每率軍北上討伐弒父的齋藤義龍——義龍智謀深沉,連「蝮蛇」老爹都能幹掉,年輕的信長如何是他對手——但數年間一無所獲。就趁這個機會,信廣暗中聯絡義龍,要從背後捅信長刀子。
信廣的計劃是,當信長再伐美濃時,他作為後續增援部隊進入清洲城,就此奪取清洲,並與美濃軍前後夾擊,信長必敗。可惜這一計劃被信長窺破,嚴令留守清洲的兵馬拒絕信廣入城。信廣知道陰謀敗露,匆忙退回,信長從後追趕,小小接了一仗。還好信廣見機得快,不是信行那般執拗人物,立刻自縛請罪,信長才饒了他一條賤命。
老爹留下來的尾張下四郡,就這樣逐步穩定下來。信長的下一個目標,是上四郡的守護代,也即信長本人的叔祖織田信安。但其時信安已經失去權柄,被其子織田伊勢守信賢架空了,信賢的本城,是在岩倉。
信秀、信長父子,一心要統一整個尾張國,信安、信賢父子也不例外,無論是今川義元、齋藤義龍,還是織田信行,所有與信長為敵的勢力,幾乎都和岩倉有過接觸。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況且想要向外征伐,也必須先除掉國內的毒瘤。就在這種情況下,1558年,信長率軍討伐織田信賢,雙方在岩倉以西的浮野地方展開激戰。
雙方兵力都在三千上下,可謂勢均力敵,從早晨一直打到中午,信長軍從東南方向突擊得手,直入敵陣,信賢軍很快就全面崩潰。
第二年(1559年)三月,信長遠上京都,拜謁了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此時足利將軍早已權柄喪盡,被管領細川家,以及細川的家臣三好氏、三好的家臣松永氏逼迫得朝不保夕。然而當時的足利義輝將軍卻並非無能之輩,更不是甘於被他人玩弄的紈絝子弟,他為人堅毅勇決,精通劍法,一心想恢復幕府的往日榮光,被稱為「強情公方」。義輝看到尾張的一個年輕小諸侯竟然親自上京來謁見自己,頗受感動。
然而反傳統的急先鋒織田信長何所愛於室町幕府將軍?他進京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和畿內各種勢力搞好關系,從側面向美濃施壓。完成這一計劃後,信長於三月間再伐織田信賢,進攻岩倉城。當時日本的所謂「城」,更接近歐洲中世紀的城堡,由土木(好一點的還用石頭)構築城牆和各種防護設施,城外是城下町,再外是農田——城本身很少有生產能力。信長將岩倉團團包圍,放火燒

❷ 《增廣賢文》里為何有句話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增廣賢文》是我國明朝時期編寫的一部兒童啟蒙書籍。它匯集了中國從古到今、大江南北各種格言、諺語。究竟著書的作者是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僅僅知道在清代同治年間,有一個儒生周希陶曾經對該書進行過重訂工作。《增廣賢文》很可能是民間智慧的結晶。

當然儒釋道在長期的爭斗中也有互相融合、吸收;互相影響、借鑒的部分,這是題外話了!

所以基本上是儒家思想世俗化的《增廣賢文》訓導世人不要攪和到僧和道那一灘去也是很自然的,即所謂「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❸ 道三為什麼要撕書 信長的協奏曲

道三撕掉的那也是本能寺之變,也就是歷史上織田信長被殺的事件。他不希望三郎看到歷史上信長被殺的事件。

❹ 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哪些歷史

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了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扭曲中日甲午戰爭、南京大屠殺、參拜靖國神社、並將從軍慰安婦正當化,諸如此類等等。

比如,日本把現行版本中的日軍「殺害了眾多俘虜和居民」修改為「波及俘虜和居民,出現了眾多死傷者」歪曲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還說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實際情況,資料上被發現有很多疑點,存在各種見解,現在仍在爭論。

(4)道三為什麼撕歷史書擴展閱讀:

日本教科書的描述:

從甲午戰爭開始,他們就這樣描述,中國(清政府)不想失去朝鮮的朝貢,所以把日本當做敵人,日本為了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進行了日清和日俄兩場戰爭。

在《日中戰爭》中他們這樣寫道,「西安事變」使得共產黨潛入了國民黨內部,大肆推進了將日本引入戰爭的破壞和挑釁中來,日本被迫加快了戰爭准備。

關於盧溝橋事變,他們這樣解釋道,中國軍人向日本軍隊開槍,並且到了白天還故意挑釁,槍聲不停。日本本來希望和平解決,但是隨著沖突加劇,兩國之間的戰爭全面爆發了。這一點在日本的舊版本歷史教科書裡面寫的還比較公正,舊版本承認了日本大規模派兵在前,中日戰爭爆發在後。

更加可恨的是,對於他們犯下的錯誤「南京大屠殺」,在教科書裡面僅僅一句話:「日本軍隊導致南京居民也出現了很多的死傷者」然後沒了,這就沒了,導致日本年輕人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更可恨的是,八年的侵華戰爭在日本的教科書裡面成了「目的不明的泥沼戰爭」,完全沒有提及日本曾經企圖滅亡中國的陰謀。

除此之外,日本還無恥的宣揚自己是亞洲的恩人,之所以進軍台灣是為了幫助台灣民眾興修水利,並且多次企圖否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讓人很氣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教科書事件

❺ 為什麼天師道被後漢書稱為「造作符書,以禍百姓」

現如今我國中存在的宗教中以三大宗教為主,一個是佛教,一個是道教,還有一個就是儒教。道教作為我國本土宗教這么多年一直屹立不倒,跟道家創始人老子以及祖天師張道陵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在《後漢書·張魯傳》我介紹當年天師道張道陵發展道教的故事,當年天師道,張道陵暫居蜀地,而後上山鶴鳴學道,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後面道教的發展。他利用在山中學的皮毛道術來迷惑愚昧的百姓。

所以說天祖師張道陵以符咒符籙來禍害百姓,但是道教的宗旨卻也算是造福百姓,而且道教的傳承從歷史來講可以所以歷史久遠,一直發展到現代,成為了我國三大宗教之一。道教傳播到國外也是廣受歡迎,傳播與周邊國家影響甚遠,紐約時報更是稱老子是古今十大作家之一,由此可見老子以及道教對於世界的影響力可謂深遠。

❻ 歷史書為什麼醜化秦始皇

因為秦始皇有功也有過。史書沒有刻意醜化。

即使不知道他的故事,最少秦始皇幾個字還是聽過的。歷史人物中,一旦死去那麼就,功過任由人評說了。在古代,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物,多數都會得到一個官方的謚號,來評價他的一生功過。尤其是先秦時期。


秦始皇的功績

正是這樣,歷史上有很多的人活得時候威風八面,在死後都被正面或者負面評價,很多時候也基本上保持公正,畢竟,誰願意難為一個死人呢?這個也就是常說的蓋棺定論。

秦始皇登基以後,自認為功過三皇五帝,開創皇帝的稱號。又認為死後受到子孫大臣的評價那就是子孫不忠不孝,犯大不敬。於是廢除千年的歷史習慣,自己是始皇,以後便是二世三世直到子孫萬世。

這是這一改變使得他死後,官方沒有及時給一個工正的評論他功績的謚號。沒多久又是秦王朝迅速的淹沒在各地復國的烽火之中。

這個時候秦始皇已經死了,他也不知道這個事情,而六國復國者為了進行政治宣傳,肯定不遺餘力的宣傳負面消息,於是秦始皇越來越黑。

隨著時間的流逝,負面消息一旦傳開就沒有手法來止血。畢竟古代時候交通不便消息不靈,人們也沒有心思究竟這個故事是否真的。他們只在乎茶餘飯後的談資。在一個漢朝建立以後,為了凸顯自己正當性,於是不遺餘力的黑化前朝,樹造自己正當光輝形象。

❼ 文天祥為什麼會被從教科書中刪去,專家是如何解釋的

能夠出現在教科書中的每個歷史人物,都是值得大家去學習,去敬仰的,千百年來,大人物層出不窮,但凡是能出現在教科書中的都是有一定理由的。

我們每個人從小都在學習歷史,歷史是非常重要的,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傳承,因此一定要去直面歷史,並且學好歷史。

教科書中的那些人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人被刪去,也有人在被加了上去,比如文天祥便被從教科書中刪了。



這話的確是沒錯的,可是直接刪除在教科書裡面似乎有點不對,因為文天祥的英雄氣節,至死不移的信仰,捨生取義的精神,永不服輸的精神永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文天祥為什麼會受到如此的冷落,也許他不適合那個時代出生,如果他在清朝出生,也許康熙帝會給予他重任,那麼也許我們的祖先就不會受到外國侵略者的侵害,文天祥代表了漢人的氣節,而康熙帝又是古代明君.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專家們說的好輕松,文天祥從課本中刪除,認為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那誰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這四個字又是從何而來?中華民族英雄難道不可以?

❽ 易中天品三國品的是歷史上的三國而非小說中的三國,為什麼還有人說他胡說八道呢

主要是羅貫中把三國裡面的人物都著重描寫,為了突出人物的特點,給人一種小說的感覺,毫無歷史感!老羅是站在他自己立場上說話的,很明顯的就可以看出來,大部分是以劉備和蜀國為主的!!要想了解歷史,了解三國,就要看陳壽編著的《三國策》!

❾ 信長協奏曲中齋藤道三撕去那頁是什麼

內容講本能寺之變的。

本能寺之變指的是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謀反,最後殺害了主君信長。

齋藤道三撕去那頁的用意有兩點,其一是怕信長看到內容後退縮而改變歷史,其二已經確定了當初認為是冒牌貨的傢伙就是歷史上的真信長,他的所作所為都會變成歷史印證,有了書面內容反而會觸發變故,所以毀掉內容。

劇情:

學資駑鈍的普通高中生三郎(小栗旬飾)突然穿越到了1549年(天文18年)的戰國時期。遇上了逃離織田家的織田信長本人。

兩人外表神似,在織田信長本人請托下,三郎替代了體弱病虛的他,以「織田信長」的名號登上歷史的舞台。

手握現代歷史教科書的三郎,因有著歷史不當改變的認識,誤以為織田信長曾經統一日本,而起了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但因討厭歷史科,理解意願薄弱,性格隨意,誤打誤撞下將織田家推向高峰之際,卻讓原有的歷史似乎走上了軌道。

與道三為什麼撕歷史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