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觀點題該怎麼答
歷史觀點型評論題解題一般的方法
該題型在
2009
——
2011
年新課程文綜卷連續出現三年
12
分,
它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
針對某種觀點或看法評論,
另一類則是一題中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或看法,圍繞一個或幾個
觀點評論。
1
、
亮明觀點。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等。正確、錯誤
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練概括,盡量不要照抄材
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2
、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
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3
、
寫總結性結論。(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課所
學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課上所學原理為思路、為依據,用歷史的語言來表達。)
Ⅱ 怎麼答歷史大題初中
初中歷史論述題思路:
一、論歷史事件的原因:可以回答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主觀原因 4、客觀原因
二、論歷史事件的影響:可以回答
1、積極影響 2、消極影響
舉例:科舉制的積極影響:有利於選拔人才。消極影響:僅憑半天左右的考試,試題比較局限,考察不夠完善。
Ⅲ 初中歷史解題方法與技巧
初中歷史萬能解題思路,孩子掌握了次次拿滿分,父母收藏!
學榜君
2018年12月17日
無論是平時的歷史小測,還是期末考試的歷史總測,目的都是檢驗孩子的知識掌握情況,解題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才能將題目做得又快又好,並且證明自己對題目的掌握度達到100%。
怎麼養成清晰的歷史解題思路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對症下葯,考慮下面的5點,就能在腦海中生成「萬能解題思路」。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
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
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
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
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
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4.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
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
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
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
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Ⅳ 初中歷史大題答題技巧
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仔細閱讀理解材料
要仔細閱讀理解材料,切忌拋開材料「另起爐灶」憑感覺和已掌握的相關知識答題。現在的開放性試題往往有多個題眼,並沿著題眼指示的方向深入思考。我們必須從提供的材料中盡可能地搜尋「問題信息」,即進行「材料處理」的過程。
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解題思路
本題是材料分析題
此題引用了兩個材料:第一個是材料是對教材內容「皇姑屯事件」的補充,使該事件的內容更加詳細。第二個材料是介紹張作霖與日
本人之間的關系和當時的時局。試題第一問的要求很簡單:「指出歷史事件的名稱」。這就是要通過材料一的閱讀,考查是否掌握了「皇姑屯事件」的基本史實。通
過材料所提供的情況「皇姑屯車站」,日本謀殺張作霖來判斷回答就是「皇姑屯事件」,因此,此問的難度不大。
Ⅳ 歷史觀點題怎麼做
主觀題:
審題是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審題就是審閱推敲試題的含意,從題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題目的內容和要求,從而判斷試題的類型、確定答題的中心和選擇答題的材料。如何審題,概括地說就是細心閱讀、認真理解、開拓思路、反復推敲、組織要點。具體要做到一下幾個方面。
1、審題型:目前高考主觀題主要有敘述、分析、比較、論證、評價題等類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歷史試題的不同類型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是取得較好成績的前提。例如:「結合19世紀晚期的有關背景,分析甲午戰爭爆發的必然性。這場戰爭對中國國內政局和遠東國際局勢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這是一道敘述分析類型的主觀題。重點考查甲午戰爭的背景和影響。要求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響。審題時必須明白,試題的要求是敘述加分析。這樣,抓住了重點才能較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2、審范圍:這是審題的重要環節。所謂范圍是指問題所涉及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論述時應涉及的論點、論據和知識。換言之,就是要審清試題的具體要求,找到答題的廣度和深度,否則便容易畫虎不成反成犬。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樣爆發的?」此題從原因上分析有遠因、有近因、有根源;從時間上分析從1919年到1939年;從內容上分析有這樣幾個層次:一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二是20年代的國際關系;三是1929年-1939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及其影響;四是英、法、美、對德、意、日的綏靖政策;五是歐洲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
3、審重點:所謂審重點就是分析試題的設問指向。試題所問的方式、角度、側重點不同,回答的重點也應不同。例如:「19世紀末的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和「19世紀末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以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前者的重點在於回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出現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這種不平衡引起的矛盾,圍繞著矛盾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引起戰爭危機等。後者的重點在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其後果等。
4、審字詞;就是從語法修飾的角度注意分析句子成分,找出試題的中心詞,然後再找出哪些是修辭或補充中心詞的附加成分和連帶成分,特別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時間概念、地域范圍、程度高低、數量多少的帶限制性的關鍵詞。例如:「結合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三次起義,分別說明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發揮的作用」這一問題。這是個論述題,要求以具體的史實論述人民群眾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作用。「結合」就是要用具體事實,即三次起義的時間、原因、經過、結果來論述;「分析」就是要把三次起義分開說明。審題要冷靜、細致,保持清醒的頭腦,迅速梳理知識,抓住要點,然後精心作答,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分析題:
一、認真閱讀
要完整准確地把握題意,首先要將史料的意思弄明白。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現代文的閱讀能力,但關鍵是要認真,要有耐心。認真閱讀史料,除了閱讀正文而外,還要注意閱讀史料的按語和章節附註。這些要素提示我們把這段史料還原到相應的歷史環境下,有助於我們聯想相關的歷史知識,正確答題。如今年高考題(江蘇卷)第27題第一問的回答就可以通過章節附註來聯想。材料一選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而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建國前夕1949年9月召開的。據此我們就能准確而輕而易舉地答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的時間。
至於史料的正文部分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泛讀即整體閱讀。疏通文字,把握史料的基本內容。閱讀的過程中,劃出中心句或關鍵句,概括出史料的主要意思。對似懂非懂的內容要聯繫上下文,再把它和中學課本中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這樣就能達到正確理解史料的目的。
第二遍閱讀是針對文後的題目,有選擇地閱讀,是精讀。這次閱讀實際上是對史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整理的過程。要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特別是要挖掘材料間的隱性聯系。
史料後的題目做完後,進行第三遍閱讀。這次仍是通讀史料,檢查一下有沒有把握住史料的主要內容,有沒有疏漏的地方。這一次閱讀是拾遺補闕。
二、仔細審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說認真閱讀史料是准確答題的基礎,那麼仔細審題則是關鍵。不少同學不會審題。特別是考試時遇到一些材料長,信息密度大,文字又比較艱深的史料題。一看材料,心裡發慌,手腳自然就亂了。還沒答題心理就打了敗仗。於是,匆忙地將材料和題目看一下,還沒有理解清楚題意,就草率答題。其結果,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殊不知,審明題意是正確答題的前提。只有仔細審題,正確理解題意,才能准確回答,不至於答非所問。如今年高考題(江蘇卷)第28題。問題是這樣的:
1.根據材料一,指出福澤諭吉對亞洲鄰國持何種態度,主張對它們採取何種政策。
2.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日本「大陸政策」的內容是什麼,材料二中的「利益線」論對「大陸政策」的推行起到什麼作用。
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日本出現「脫亞人歐論」和提出「大陸政策」的社會經濟原因。
緊扣「根據材料一」回答,就不會把課本上的語句搬到試卷上。扣住「社會經濟原因」,對日本出現「脫亞人歐論」和「大陸政策」根源的分析就比較全面了。
仔細審題,首先要看清題目有幾問。其次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如時間、背景、措施、意義等去理解,還要注意有沒有字數的限制,問題之間有沒有聯系。如果遇到評價某人或某物,必須客觀。一般要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評述。另外有些題目的回答,還要考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深層次、多角度、實質性地分析。
三、准確表述
理解史料原意後,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回答,千萬不能丟、漏要點。這一步的關鍵是靠船下篙,扣緊問題回答。對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進行整合、概括。表述時做到語言准確、邏輯嚴謹、層次分明。
當然,影響史料分析能力的因素有許多。要想提高史料分析能力,也不是三兩天所能奏效的,功在平時。平常要多做一些史料分析題的訓練,熟能生巧。另外,還有待於語文閱讀水平、辨證思維能力的提高。
總之,只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有效的訓練,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還是大有希望的。
歷史題解題方法大全:http://www.pep.com.cn/gzls/xszx/jtjq/200910/t20091010_605669.htm
一頁一頁的看吧
Ⅵ 怎樣准確全面解答初中歷史主觀題
怎樣准確全面解答初中歷史主觀題 在歷年的中考文綜考試卷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在歷史
主觀性試題上答題缺乏針對性,失分較多。所謂歷史主觀性試題。 是指除選擇題外,必須用文字表述的試題,它包括材料題和探究問
答題兩種,是各地中考中常見的題型。就其考查的內容而言,主要 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思維能力、歸納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從平常的初中歷史考試中可以看到,學生對主觀題的解答普遍感到 棘手。因為它不像客觀題那樣有標准答案,表面看起來似乎想寫什
么就寫什麼。而實際上有著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得分率偏低。那麼 怎樣才能答好主觀題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首先必須准確審題
准確審題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要明確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是 要看回答的問題,三是弄清限制的條件,四是把握同教材知識的結
合點。面對試題,解答前都應該把題目認真地讀幾遍,搞清楚題目 一共有幾問,每問中有幾個關鍵詞語,通過題目的關鍵詞句找出作
答的中心詞及格式要求。這是正確解題的第一步。然後帶著問題看 材料或思考。無論什麼題目,都會包含一些關鍵性的詞語。這些詞
語就是我們解題的關鍵,常見的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背景 (如前提、條件、原因等)、經過(如過程、內容、措施等)、結果(如
意義、影響、作用等)。在解題前一定要仔細分析,找出其中關鍵 性的詞語。進一步明確該題含義,為正確作答奠定基礎。 二、找齊材料,列出提綱
不管是哪類問答題都源於教材,它們同教材總有著密切的聯系。 因此,在解題時除了認真閱讀材料或題目外,還要聯想教材相關內
容,把與本題相關的一些內容聯系起來,以備答題所用。材料包括 三大部分,一是與題目相關聯的基本歷史事實,二是答題所需要的
歷史基本理論,三是答題所必備的基本知識。作答時要圈定作答所 要用到教材中那些章節的內容,對材料的收集要全面,對與題目有
關的任何內容都要想到。同時,還要做到不啰嗦,對材料的搜尋只 能是綱要性的。然後列出提綱,一般包括兩大方面內容:第一,明
確共有幾個小問題,每個小問題分幾個層次去噦表述,包含幾個要 點,有哪些關鍵詞語。第二,合理利用卷面,巧妙設計答案,為下
一步的規范作答奠定基礎。要針對所提的問題多角度地作答,不能 漏掉要點,分析要全面。 三、要注意表達規范
規范作答是基本要求。首先是組織答案要規范。層次分明,有條 理性;二是行文有序,或先分說後概括,或先概括後分說:三是要
標明序號,字跡清楚工整。解答問題要嚴格對應試題的提問方式。 做到一一對應,不錯亂。組織答案必須注意使用學科語言,用最簡 潔的語言來表達基本觀點。
書寫規范則要注意用字規范, 合理布局。 字跡清晰,不亂塗改,保持卷面整潔,所作的答案就能讓閱卷教師 一目瞭然。
在明確了相關材料及要求之後,要結合題意,聯系有關內容,理 清思路,在自己的頭腦里進行一下簡單加工,然後列出作答提綱,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樣做既可以保證要點齊全,同時層次分明,卷 面整潔,不要因為粗心和書寫的問題扣分。我們知道,教師不可能
講盡所有的主觀題,學生也做不完所有的主觀題,但只要掌握主觀 題的解題思路與技巧,以不變應萬變。就能最有效地解決問題。下
面舉例就作答主觀題的思路做一說明: 例題:伴隨著工業文明的擴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得到豐富發
展。它促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成了現實,從一國走向了多國。請結 合所學知識回答: ①指出馬克思在 1848 年和 1867 年
Ⅶ 歷史答題技巧及套路初中
共有四種技巧。
分別為:學會劃分、學會轉換、學會識別、注意答題角度、高度。
1、學會劃分要注意:有些題目表述較繁,必須抓住關鍵詞,切中要害,在審題時,我們可以把每個歷史問題劃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答題詞,即讓我們回答什麼,是表現、原因、影響、還是事件名稱等、另一方面是限制詞,分析清楚這個問題要求有什麼時間限制、地域限制、內容限制等。
2、學會轉換需注意:現在歷史中考,有情境題,而這類題設問新穎,靈活,審題時要認真理解情境試題的問題,然後把情境試題的新穎性問語轉換常見的、普通的問語,另外就是普通試題,試題的問法自己感覺不明確時,可以進行句式轉換,即把歷史問題轉換成為一個陳述句,再去理解作答。
3、學會識別需注意:要能識別疑問詞,不要將題目看漏,答題要全面,同時,能識別問題中並列詞語,答題時標明小標題,做到條理清晰。
4、作答書寫分析題時要有自己對歷史事件的具有一定高度的認識和看法,寫成自己的能力。
Ⅷ 初三歷史答題技巧
初三歷史答題技巧:
1. 先易後難,確保簡單題不丟分。
歷史題從題型結構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各約佔50%。從難易程度上來看,容易的題約佔30%,中等難度題約佔50%,難題約佔20%。最近幾年高考選擇題考查的都是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選擇題具有容易做、不易失分的特點。同時,近五年的全國高考文綜試卷,歷史類選擇題一直是12道,總分48分,在文綜中歷史類題目總分里佔到了近50%的比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選擇題將決定這份試卷的最終分數。而想通過材料解析題和論述題超水平發揮得到高分,難度會很大。所以考生在答卷時一定要先易後難,科學答卷,確保會做的試題不丟分。
2. 規范書寫,保證卷面美觀整潔 閱卷者能否完全看得懂答案,對評分結果是有一定影響的。整潔美觀的試卷,會使閱卷者產生愉悅的心態,而一張亂七八糟的試卷往往會破壞閱卷者的心情,從而影響得分。因此,考生答題時一定要注意字跡工整清楚,卷面整潔,以爭取得到較高的卷面分和閱卷者的心理印象分。要達到這一目標可先列提綱,後寫答案,或先打腹稿,再寫答案。
3. 解答問題,力求答案簡明扼要 中考閱卷,歷史主觀題的試卷評分進行「踩點給分」(按答案要點給分)。並不是說你答得越多越好,只有準確地寫到點上了,這道試題才能得分。而且,同樣的意思,回答條理清楚、語言得體、層次分明、邏輯嚴謹的,比回答含混不清的得分就會相對高一些。因此,考生在組織答案時應做到:
(1)表述上,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規范化。要能准確、精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各觀點應按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自成一體;在各要點前要標上序號,使閱卷人一目瞭然。需要深入闡述的,先列要點後發揮。不要以發揮和說明的語句沖淡甚至取代要點,不要對某一細節大發議論而忽視其他要點的列出,更不要離題萬里、空發議論。
(2)數量上,按問作答,按分列點。可根據具體要求,組織答案。也可以從評分的操作可能性上推斷答案的條目數量。比如設問的分值是4分,參考答案一般是兩點或者4點。
(3)內容的組織上,應做到面要寬、點要多、話要短,做到概括精練、說明簡潔、論述合理、層次分明、邏輯嚴謹。4. 不留「空白」,努力爭取多得分 做題留「空白」無論如何是不會得分的。對於選擇題,如果沒有把握,要相信第一感覺;或者用排除法篩除其中一兩個選項,再從剩餘的選項中選出較為正確的選項。對材料解析題和論述題,可以採用「分步」「分點」得分的方法。針對題目提供的某些信息做一些解釋、闡述,並順勢作一些推理、歸納和論證。可以採取把自己知道的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都列上去的辦法,增加得分的機會
5. 檢查修正,力求答卷完美無憾 檢查過程的第一步是看有無遺漏或沒有做的題目,第二步是要檢查各類題型的解答過程或結果,如果時間寬余要全面檢查一遍,時間不夠則重點檢查。對選擇題的檢查主要是查看有無遺漏,並復核你心存疑慮的題目。但若沒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變你依據第一感覺做出的選擇。對主觀題的檢查,首先是看試題和答案是否相符,然後再檢查答案內容、組織表述等方面的問題,改正錯誤的知識,補充遺漏的內容,刪去錯誤的觀點。最後要仔細推敲答題的各個環節:看審題是否准確、完整,特別關注題目關鍵詞及隱蔽條件;看答題所用的概念、原理、知識及方法是否准確;看論證是否嚴密、符合邏輯,論述有無遺漏要點。
Ⅸ 初中歷史綜合題具體答題思路和方法都有哪些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經濟特徵型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經濟特徵要注意三點:其一,從復雜的經濟現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徵;其二,分析其特徵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其三,揭示特徵語言要精闢,高度概括,要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7、歷史問答題表述中的歸納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歸納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歷史思維能力。歸納指將眾多或零散的或反復出現的歷史史實,按其同類梳理,使之由繁雜到簡約、由紛亂到條理、有個性到共性的認識;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歷史事物聯合起來,形成帶有規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歸納是概括的前提。
8、開放性問答題的答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其次,要通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來充分支持觀點,盡量少漏觀點支持點。第三,要做到史論結合,有論有據。第四,論述要全面,如該題在肯定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指出消極作用,切忌絕對化。
9、如何解答主觀題中「說明了什麼」類型的問題
基本方法:回答說明了什麼,實際上是考查把握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1)這種斗爭的目的是什麼?有何進步或倒退的作用?(2)這種斗爭的失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一種偶然?(3)如果是偶然,說明斗爭的曲折復雜,而且要進一步創造條件;如果是必然則說明這種斗爭的根本無法實現,是空想。
10、論述題的解答和史論結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論述題一般有三個步驟。
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餓觀點。
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有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
第三,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建議報班學習一下,北京新東方中學全科教育的初中歷史課程就很不錯。
Ⅹ 中考歷史材料論述題,觀點該怎麼提觀點要怎樣才有「歷史味」論述應怎樣結論急在線等
你可以以一個觀點,列舉歷史上類似的幾個例子,分析個個的優劣,最後取最好的那個做總結。就如同讓不同朝代的古人互相辯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