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焦作又多少歷史之最
亞洲第一轉...塔南路下面的大轉盤 據說世界最小的立交橋——萬方橋
Ⅱ 焦作名人特產歷史特產傳說故事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Ⅲ 焦作地名的由來
「焦作」據字意分析,「作」即於「作坊」之意,古代各種手工業都稱「作坊」,因智力的煤窯業頗多,圍繞窯業的發展,相繼出現手工作坊。1913年英商公司開鑿二十四號井時,曾挖出唐代「開元」(742年前)銅錢,說明早在1200多年以前人們就在這里挖煤了。1976年市博物館在廟河、寺河兩村發祥兩個古碑,也記有宋代在這里開煤窯、修窯神廟——老君廟。除煤窯以外,宋代燒制瓷器的窯業也很興旺。據文獻記載,宋代當陽峪(焦作偏東北四公里)就有當時已姓氏取名的。而古代已姓氏取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據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多有姓氏的記號。東焦作人世代相傳,該村古時原有姓焦姓,還在村裡開辦打鐵作坊,因焦作作坊,後簡稱焦作。
此外,群眾多年還有這樣的傳說:在古時候,這里是漫無邊際的荒野,棗林叢生。明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了一批移民,見到這里棗果累累,尚可充飢,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以棗為食物,開荒種地,並把棗果收摘曬干儲藏起來,這種棗果經過曬干膠酥可口,解決了人們的越冬口糧困難,為了紀念這種「焦棗」對人們的功績,就以「焦棗」作地名,表示人們對「焦棗」的懷念。歷代人們在這里開荒種地,使荒野變為大片良田,在生活中逐漸把「棗」字串讀成「作」字,把「焦棗」稱為「焦作」。
焦作歷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夏朝屬冀州,稱覃懷地。商及西周屬畿內地,分屬雍、邗、溫三國。東周為晉南陽地,戰國時屬魏、衛二國地。秦屬三川郡,西漢屬冀州河內郡。東漢屬司隸部河內郡。三國屬魏國冀州河內郡。晉分屬司州河內郡、汲郡、滎陽郡。南北朝分屬司州河內郡、滎陽郡。後魏分屬懷州河內郡、武德郡、司州汲郡、東恆農郡。隋分屬河內郡、汲郡、滎陽郡。唐分屬河北道懷州河內郡、河陽三城使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鄭州滎陽郡。五代分屬懷州、孟州、鄭州、開封府。北宋分屬河北西路懷州河內郡、京西北路濟源郡、京西路鄭州奉寧軍制、京畿開封府。元分屬燕南河北道懷慶路、孟州、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明分屬河內布政使司懷慶路及開封府。清屬河南省懷慶府。1913年,河內縣改為沁陽縣。1927年沁陽縣東部劃出,成立博愛縣。1945年9 月8 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 月改為焦作縣。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6年7 月9 日,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1959年12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60年8 月15日,撤銷修武、博愛兩縣建置,並入焦作市;撤銷溫縣建置並入沁陽縣。1961年10月5 日,恢復修武、博愛、溫縣建置,歸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74年1 月19日,焦作市屬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1982年3 月,焦作市劃為省轄市。1983年9 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6年1 月,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五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8年,濟源縣改為濟源市。1989年,沁陽縣改為沁陽市。1997年,孟縣改為孟州市,濟源市歸河南省直接領導。2002,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計116 個鄉(鎮)辦事處。
Ⅳ 焦作的介紹
焦作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與山西晉城市接壤,南臨滔滔黃河,與鄭州市、洛陽市隔河相望,東臨新鄉市,西臨濟源。1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現存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1焦作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擁有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A級景區,CCTV焦作影視城、圓融無礙禪寺等3個4A景區,韓愈陵園、群英湖、穆家寨生態農業觀光園、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4個3A景區,朱載堉紀念館1個2A景區。12006年2月,聯合國世界旅遊評估中心授予焦作旅遊「世界傑出旅遊服務品牌」榮譽,是中國首獲此殊榮的城市。22008年3月,焦作被確定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煤炭類)。32012年,焦作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4被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大公報》及全球23家駐港領事館聯合授予「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城市」榮譽。52013年,成為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成員城市。6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將河南焦作列為「中國十大創新城市」之一。
Ⅳ 焦作市於幾幾年建的市
1945年9 月8 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 月改為焦作縣。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6年7 月9 日,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1959年12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60年8 月15日,撤銷修武、博愛兩縣建置,並入焦作市;撤銷溫縣建置並入沁陽縣。1961年10月5 日,恢復修武、博愛、溫縣建置,歸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74年1 月19日,焦作市屬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1982年3 月,焦作市劃為省轄市。1983年9 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6年1 月,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五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8年,濟源縣改為濟源市。1989年,沁陽縣改為沁陽市。1997年,孟縣改為孟州市,濟源市歸河南省直接領導。2002,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計116 個鄉(鎮)辦事處。2006,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轄103 個鄉(鎮)辦事處,計1826個村民委員會
Ⅵ 河南省焦作市名稱的由來
焦作在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 焦作這個名字,據字義分析,「焦」姓也,「作」當取於「作坊」之意。古代各種手工業都稱「作坊」。因該地在古代挖石取煤的窯業頗多。據《焦作市志》記載,早年英商福公司在10號井下,曾挖出過唐代「開元」銅錢。
就是說早在1200年前人們就在這里挖煤了。《修武縣志》載,光緒年間這里有小煤窯100多家,這說明當年挖煤業很興旺。除小煤窯以外,宋代燒制瓷器的窯業也很興旺。又據明隆慶六年(1572年)呂澗寺中嘉藍殿碑記有「焦家作……」。這說明是「焦家作坊」演變為「焦作」。
(6)河南焦作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焦作市原為「自然村落」,據《焦作市志》記載:「焦作,古為澗東、澗西。在古代夏、商、周時,屬冀州覃懷雍城地;秦、漢、晉時,屬司州河內郡山陽縣治;隋、唐、宋時,歸河北道懷州修武縣轄,元朝屬河北道懷慶路修武縣轄;明、清屬河南省懷慶府修武縣轄。」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焦作地區就發現了煤炭。1898年,英商福公司在焦作地區進行較大規模的機械化煤炭開采,集聚了一批產業工人,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產、生活區域,成為焦作的雛形。
焦作地名的歷史沿革:1910年,清政府置焦作鎮;1945年置焦作市;1948年改焦作縣;1949年改設焦作礦區;1956年國務院設焦作市。
Ⅶ 焦作有沒有著名的歷史文化
這里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卦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葯王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顯示著古代農業和醫葯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發源於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凈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里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這里是諸多大師泰斗的故里。孔子、李白、白居易、韓愈等數不清的歷史名人在此或游歷、或隱逸、或葬歸於此。魏晉時的「竹林七賢」曾在修武百家岩隱居游覽,影響頗大。 焦作地處黃河中下游北畔,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具有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早在七八千年前,這里就有人種植粟等糧食作物。從焦作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除發現有大量的石鏟、石斧、石鐮、蚌刀等生產工具外,還有水井、房屋等原始農業生產跡象。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農業已十分發達。焦作古代的手工業也十分發達。以采礦、冶煉、制陶、編織和工藝美術為主。戰國時期已有了煤炭開采業,至明清時期具有了相當的開采規模,延續至今,使焦作有「煤城」之稱。從考古發掘的文物看,春秋時期這里已開始青銅器製作,東漢時山陽已成為全國較大的冶煉基地之一,宋代出現了以製作兵器、農具為主的作坊群。 據史志記載,全市有60座歷史古城,其中城區有6座;祠廟335所,其中城區70多所,現在統計,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44處,縣級492處,城區內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214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市級81處。道清鐵路、澤煤盛礦井、福公司辦公房和錢庄等體現著近代煤城的歷史;焦作工學院(今河南理工大學)是河南省最早的高等院校。傳統的歷史文化在當今焦作仍熠熠閃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Ⅷ 焦作有什麼出名的古人或特色 怎麼介紹啊
焦作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臨黃河,現轄2市4縣4區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面積407l平方公里,總人口342萬。其中城區面積69.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0萬。 焦作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早在夏商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古稱山陽、懷州,明清時設置懷慶府,1956年建市。這里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土育、許衡等歷史名人的故里,是聞名中外的太極拳發源地,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隱居地,還是漢獻帝劉協的謫居之地。現存的府城遺址、天寧寺三勝塔、嘉應觀、妙樂寺塔、慈寧寺、朱載土育墓等文物古跡於2001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焦作礦產資源豐富,是中西部和華北地區不可多得的資源富集區。主要礦藏有煤炭、鋁釩土、硫鐵礦石、石灰石等20餘種,儲量可觀。地下水資源充裕,是天然的地下水匯集盆地。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工程都將途經焦作。豐富的資源優勢奠定了焦作工業的基礎,使焦作從原來的單一煤炭生產發展到現在的能源、化工、機械、冶金、建材、醫葯、輕紡、食品等綜合發展的工業體系。在目前的產業布局中,工業居於主導地位,2003年,工業占整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50.3%。 焦作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太行山南麓在焦作境內連綿百餘公里,山水相依,雄中含秀,獨具特色。2004年2月13日,焦作雲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556平方公里,由神農山園區、青天河園區、峰林峽園區、青龍峽園區和雲台山園區五個園區組成,是一座以裂谷構造、水動力作用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輔、集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於一身的綜合型地質公園。 焦作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是全國三大糧食高產區之一。這里盛產的地黃、牛膝、菊花、山葯「四大懷葯」馳名中外。焦作地處豫晉交界,是晉煤南運的交通要道,公路交通比較發達。焦晉、焦鄭高速公路成為晉豫兩省快速通道。截止2003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4953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121.7公里,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焦作鄉鎮企業基礎較好。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批農副產品加工、玻璃鋼、造紙機械、皮革皮毛加工等具有一定產業規模的企業群體。 近幾年來,焦作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傾力打造經濟強縣、經濟強區、經濟強市,全市經濟步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軌道,對外開放呈現新的局面,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3年焦作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以「四個百億」為標志,全市綜合經濟實力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這「四個百億」是,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00億,達到120.1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100億,達到10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03.8億;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億,達到334.2億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幅度都有達到了近年來最好水平。 2004年初召開的市委八屆七次全會提出了「工業興市、工業強市」的工作思路和「鞏固好基礎,爭創新優勢,再上新台階」的總體要求。基於全省各地競相發展的競爭格局,市委又明確提出了經濟總量進位次、人均指標居前列、發展速度爭第一的工作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經過2至3年的努力,使我市的經濟總量從現在的全省第11位上升到第8位,人均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全省前3名,發展速度爭取達到全省第一。200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確定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新世紀、新焦作,新形象。焦作是一個充滿朝氣和希望的城市,是國內外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熱土。熱情友好的焦作人民歡迎四海賓朋光臨焦作!
麻煩採納,謝謝!
Ⅸ 誰能告訴我河南省焦作市的歷史沿革
焦作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
夏朝 屬冀州,稱覃懷地。
商及西周 屬畿內地,分屬雍、邗、溫三國。
東周 為晉南陽地。
戰國 屬魏、衛二國地。
秦 屬三川郡。
西漢 屬冀州河內郡。
東漢 屬司隸部河內郡。
三國 屬魏國冀州河內郡。
晉 分屬司州河內郡、汲郡、滎陽郡。
南北朝 分屬司州河內郡、滎陽郡。
後魏 分屬懷州河內郡、武德郡、司州汲郡、東恆農郡。
隋 分屬河內郡、汲郡、滎陽郡。
唐 分屬河北道懷州河內郡、河陽三城使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鄭州滎陽郡。
五代 分屬懷州、孟州、鄭州、開封府。
北宋 分屬河北西路懷州河內郡、京西北路濟源郡、京西路鄭州奉寧軍制、京畿開封府。
元 分屬燕南河北道懷慶路、孟州、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
明 分屬河內布政使司懷慶路及開封府。
清 屬河南省懷慶府。
1913年,河內縣改為沁陽縣。1927年沁陽縣東部劃出,成立博愛縣。1945年9 月8 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 月改為焦作縣。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6年7 月9 日,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1959年12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60年8 月15日,撤銷修武、博愛兩縣建置,並入焦作市;撤銷溫縣建置並入沁陽縣。1961年10月5 日,恢復修武、博愛、溫縣建置,歸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74年1 月19日,焦作市屬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1982年3 月,焦作市劃為省轄市。1983年9 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6年1 月,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五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8年,濟源縣改為濟源市。1989年,沁陽縣改為沁陽市。1997年,孟縣改為孟州市,濟源市歸河南省直接領導。2002,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計116 個鄉(鎮)辦事處。
說到焦作的城市由來,就不能不提一下「焦作工學院」。下邊是焦作工學院的簡介,會給你對人是焦作有很大幫助!
http://ke..com/view/412027.htm
Ⅹ 焦作原來叫什麼
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焦作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與山西晉城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隔河相望,東臨新鄉,西臨濟源,是全國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
地貌:
焦作市北部山區及晉東南山地約1400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均為焦作地下水的補給區,這些地區的淺層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復雜的地質構造控制下,匯集到該市,形成較為豐富的岩溶水資源,已探明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
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著約500平方千米的山前崗地和礫石傾斜平地,地質堅硬穩固,地層耐力巨大,且近鄰礦點、水源、交通干線和城鎮,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同時也非常適宜建造高層建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