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隔岸觀火的典故
隔岸觀火(gé àn guān huǒ)。
站在對岸看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加幫助,而採取觀望的態度。有時也表示不是身臨其境,對情況了解不深。
唐·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雎,對范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范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秦王又派范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於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雎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貳』 隔岸觀火的人物
孫子
『叄』 隔岸觀火,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的典故是怎樣與誰有關
1、隔岸觀火有關人員:范雎,白起。
隔岸觀火的典故: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雎,對范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
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范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
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
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秦王又派范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於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雎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3)隔岸觀火是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隔岸觀火」解釋:
「隔岸觀火」之計,是指根據敵方正在發展著的矛盾沖突,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當敵方矛盾突出,相互傾軋越來越暴露出來的時候,可不急於去「趁火打劫」。
操之過急常常會促使他們達成暫時的聯合,而增強他們的還擊力量。故意讓開一步,坐待敵方矛盾繼續向對抗性發展,以致出現自相殘殺的動機,就會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解釋: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背水一戰」解釋:
背水一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肆』 三十六計分別出自哪裡,主人公分別是誰
第1計 瞞天過海,朝代:隋代、主人公:陳後主,隋朝大將賀若弼。
第2計 圍魏救趙,朝代:戰國、主人公:孫臏,龐涓。
第3計借刀殺人,朝代:三國、主人公:孫權,曹操,司馬懿。
第4計 以逸待勞,朝代:戰國、主人公:王翦,項燕。
第5計 趁火打劫,朝代:春秋、主人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第6計 聲東擊西,朝代,東漢、主人公:班超。
第7計 無中生有,朝代,唐主、人公:張巡,令狐朝。
第8計 暗度陳倉,朝代,西漢、主人公:韓信,劉邦,章邯。
第9計 隔岸觀火,朝代,三國、主人公:曹操,郭嘉,公孫康,袁氏兄弟。
第10計 笑裡藏刀,朝代,三國、主人公:呂蒙,陸遜,關羽。
第11計李代桃僵,朝代,春秋、主人公:程嬰,公孫許臼,趙氏孤兒。
第12計順手牽羊,朝代,唐代、主人公:李訴,吳元濟。
第13計打草驚蛇,朝代,春秋、主人公:秦穆公,蹇叔,孟明視。
第14計借屍還魂,朝代,三國、主人公:劉備,劉璋。
第15計調虎離山,朝代,東漢、主人公:虞詡,羌人。
第16計欲擒故縱,朝代,三國、主人公:諸葛亮,孟獲。
第17計拋磚引玉,朝代,春秋、主人公:莫傲,屈居瑕。
第18計擒賊擒王,朝代,唐代、主人公:張巡,尹子奇。
第19計釜底抽薪,朝代,三國、主人公:曹操,淳於瓊。
第20計渾水摸魚,朝代,三國、主人公:諸葛亮,周瑜,曹仁,趙雲。
第21計金蟬脫殼,朝代,三國、主人公:諸葛亮,司馬懿。
第22計關門捉賊,朝代,戰國、主人公:趙括,白起。
第23計遠交近攻,朝代,秦朝、主人公:秦昭王,范睢。
第24計假途伐虢,朝代,春秋、主人公:荀息,晉獻公,虞公。
第25計偷梁換柱,朝代,秦朝、主人公:李斯,胡亥,趙高。
第26計指桑罵槐,朝代,春秋、主人公:司馬禳苴,庄賈。
第27計假痴不顛,朝代,三國、主人公:司馬懿,曹爽。
第28計上樓抽梯,朝代,三國、主人公:劉琦,諸葛亮。
第29計樹上開花,朝代,戰國、主人公:樂毅,騎劫。
第30計反客為主,朝代,三國、主人公:袁紹,韓馥。
第31計美人計,朝代,三國、主人公:貂蟬,呂布,董卓。
第32計空城計,朝代,三國、主人公:諸葛亮,司馬懿。
第33計反間計,朝代,三國、主人公:蔣干,周瑜,曹操,蔡瑁,張允。
第34計苦肉計,朝代,三國、主人公:周瑜,黃蓋。
第35計連環計,朝代,三國、主人公:周瑜,龐統,黃蓋,蔣干。
第36計走為上計,朝代,春秋、主人公:楚將子玉,晉文公。
(4)隔岸觀火是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三十六計釋義:
瞞天過海
自認為軍事防備十分周密,別人不會輕易進犯時,其鬥志就會容易放鬆,從而麻痹輕敵;平時常見的事物,看慣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機的計謀與公開的形式並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開張揚的行為之中。
圍魏救趙
攻擊兵力集中的敵人,不如分散它後再打,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打擊氣勢衰落的敵人。
借刀殺人
當敵人的動向已經明了時,而盟友卻舉棋不定,觀望的時候,應該誘導自己一方盟友攻擊敵方,自己盡量不出兵或少出兵。這樣勢必使盟友受到了損失,但卻可以換得自己的利益。此計是根據《周易》六十四卦中《損》卦推演而得。
以逸待勞
要使敵人處於絕境,不可以派兵與敵人發生正面交鋒,而是逐步的削弱敵人尚存力量,使敵人逐漸變弱。
趁火打劫
當敵方身處困難,危險的境地時,就應該利用這一絕好的時機獲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機出兵打擊敵人從而取得勝利。
聲東擊西
當敵方神志混亂而且疲憊不堪的時候,我軍應該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時機而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等戰爭謀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使敵人不能正確地判斷事物的取向,然後乘機消滅敵人。
無中生有
用假象去欺騙敵人,但並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讓敵人把受騙的假象當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護真相。利用對方已經產生的錯覺,假象就能夠掩護真相。按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家鄉,繼而用大的家鄉,最有突然變為真相。
暗度陳倉
表面上讓敵方知道我軍的軍事動向,利用敵方靜下心來關注我方的表面行動時,我軍悄悄地迂迴到其他有利地點乘此攻擊,一定能貨得勝利,這就是易卦原理的演用。
隔岸觀火
當敵方內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亂之時,我方應該靜觀其變,等待地方出現進一步為難的局面,好讓對方相互內訌。我軍則坐收魚翁之利,順應著時間變化而消滅敵人。
笑裡藏刀
在做事的時候要從表面上讓人十分地相信你,而不至於產生疑心,你從而能夠在暗地裡算計他:凡事要准備好再決定行動,而千萬不要讓對方猜測到你的真實想法。要裝做表面柔順,一切順從對方的心願,而內心要剛強,做到實質強硬。
李代桃僵
如果被形式所迫,當戰劇發展到必然會有損失時,則應犧牲局部的利益,而去爭取全局的,整體性的勝利。
順手牽羊
當用兵作戰的時候,我軍應該密切注意敵方的情況,從中洞察敵方所存在的漏洞,疏忽,即使是再小的勝利,我們也應該主動去爭取。因為敵人的疏忽,漏洞,就是我方小的勝利。
打草驚蛇
如果有疑點應該偵察確實,待事情明了之後再作行動:反復偵察而後採取計策,乃是發現暗藏敵人的重要手段。
借屍還魂
很多表面上看起來有用的東西,其實不能為我們所用:很多表面上不能用的東西,常常有時可以利用它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借用那些不能用的東西而使用它,其實我並不是像求助於人的愚昧,而是愚昧之人求助我。
調虎離山
當天時到了對敵方不利的時候,我軍再去圍困它,用表面上的假象而去誘惑它,使它喪失它的絕對優勢,結果使敵人一方由主動變為被動。
欲擒故縱
在作戰之時,如果把敵人逼急了,他就會拚死反撲,假如讓他跑掉,則可削弱他的氣勢。敵人逃跑時只須跟隨而不要緊緊地追趕,而後讓逃跑的敵人消耗體力,消耗鬥志,等到他們跑散後,再捉拿他們,這樣就不需要撕殺而兵刃相見。所以必須有耐心,有誠心,那麼我軍就會大吉大利。
拋磚引玉
用某種相似的東西去引誘敵人,使敵人上當受騙,然後再攻擊對方。
擒賊擒王
摧毀敵人最堅固的地方,奪取地方的首領,這樣就可以瓦解它的整體力量。就如同龍出海水而戰於空曠的大地田野,也會面臨絕境。
釜底抽薪
如果不能與強大的敵人正面交鋒,就應該主動攻擊敵方強大力量的根基和藉以生存的力量。消滅了事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對面,那麼事物本身的正面也就難以生存和發展了。
混水摸魚
我方應該乘敵反哪個內部混亂,利用有利時機借機行事,從而在敵方六神無主的情形下取得勝利。
金蟬脫殼
我軍要始終保持現存的兵力戰斗狀況,而且在各個方面特別是外形上不斷修整完備:這樣一來,我軍盟友就不會產生疑惑,敵一方就不敢輕舉妄動,我軍則乘敵人沒有懷疑之際脫離所處的陷阱,這樣做就是一種順人理應人情的事。
關門捉賊
對付小股或數量較少的敵人,應該把它包圍,然後殲滅它,而不利於窮追猛趕。
遠交近攻
受到地勢或形勢的限制,發展受到阻礙,攻取較近的敵人就有利,攻擊較遠的敵人就有害。火焰是往上走的,流水是往底處流淌的,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如此。
假道伐虢
若處於倆個勢力雄厚國家的小國,敵人一方用武力威脅它,我方要出兵援助,借機擴展力量。我軍若只有空話,而無行動,是不會取得其信任的。
偷梁換柱
經常變換敵方的陣勢,抽調它的主力部隊,等待它的實力減弱時,我軍乘機就可以擊破它。這就像拖住了戰車的輪子,那車子就不能運行了
指桑罵槐
如果勢力強大的一方要想控制弱小一方,就應該用警告方式去誘導它。恰當的強硬手段在這其中會得到很好的實施,這種行動方式會有危險,但會使敵方如自己願望順從
假痴不癲
寧偽裝作自己十分糊塗,不知道有這事而不有所為,也不應該假裝聰明而輕舉妄動。而是要三思而後行,要沉著冷靜,深藏不露,這如同雲勢壓住冬雷且不露一點機巧,來春而待機爆發一樣
上屋抽梯
假裝給敵方一些小的好處,以誘使它深入我方,進入我方預先設好的機關,乘機派兵切斷敵方的後援和前應,是敵人陷入死地。這就好象貪吃有毒的東西那樣,雖然能吃到東西,但貪求本不應得到一定要招致禍害。
樹上開花
藉助某種局面或外來的力量來裝備自己的形勢,雖然自己力量弱小但可以顯示出強大的力量。這如同鴻雁一樣,依靠它的羽毛從而使自己裝飾成顯赫的儀表。
反客為主
抓住有利時機插足進去,掌握它的要害部位,逐漸加以控制。
美人計
對付兵力強大的敵人,應該主動攻擊他們的主將;對有智慧的將帥,就應該破壞他們的情緒.敵人的將帥軟弱無能而且士兵士氣低沉時,敵方的實力就會自己被削弱。利用這種作戰方式可以達到保衛自己的戰咯目的。
空城計
如果自己的實力比較虛弱,那就置於一邊,使自己的敵人在疑惑中感到更加的疑惑;在剛與柔相交之間,就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功效。在自己設計的疑陣之中再布疑陣,也順勢利用敵人做內應,以取得勝利我方則不受損失。
苦肉計
一個人一般不會自我傷害,如果他受到了傷害,那肯定會讓人相信而不產生質疑;我軍則以假亂真,以真作假,就可以按照原來的計劃而實施行動。用這種方法去欺騙敵人,就是順從著敵人的心理順勢活動而後達到自己的目的。
連環計
如果敵人兵精將能,就不要與對方正面交戰,應該運用計謀使對方產生錯誤,藉此機會以削弱敵人的勢力。這樣主帥在指揮時一切順利,運用計謀而克敵制勝。
走為上計
全軍撤退,避開強敵。尋機待變,雖為退卻,可並沒有違背行軍用兵的道理。
『伍』 隔岸觀火的歷史典故
出 處
唐·干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隔岸觀火【故事】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睢,對范睢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范睢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秦王又派范睢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於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睢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睢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陸』 諸葛亮一生有過的著名計謀和簡介
諸葛亮一生有以下比較著名的計謀:
空城計
街亭失守, 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御敵,卻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後以「空城計」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蓋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對方迷惑或後退,有時也有貶義。
2.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3.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4.隔岸觀火
周瑜用連環計,使不習慣水戰的曹操上了當。曹操把所有的戰船在長江上三、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圖卻是借東南風,火燒曹操那些連在一起的戰船。
戰事開始之前,周瑜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占風。接著諸葛亮回到劉備身邊,並和劉備一起登上樊山觀望長江中的火攻大戰。他們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觀察遠處孫權、周瑜同自己的死敵曹操大戰的情況,並利用東吳赤壁大戰的勝利,火中取栗,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
隔著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5.火燒赤壁
公元二世紀末,東漢衰落,經過長期的軍閥混戰,曹操、劉備和孫權分別占據了中原、巴蜀和江東地區。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於是吳蜀聯合抗曹。
因為魏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火攻。先是「鳳雛」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再是周瑜假打黃蓋,後者假裝降魏;最後孔明推測出東風將至。 於是,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里裝滿柴草。
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本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逃跑。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6)隔岸觀火是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
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柒』 隔岸觀火的主人公是誰
隔岸觀火的主人公是曹操、袁氏兄弟、公孫康。
隔岸觀火,就是「坐山觀虎鬥」,「黃鶴樓上看翻船」。敵方內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傾軋,勢不兩立,這時切切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反而促成他們暫時聯手對付你。正確的方法是靜止不動,讓他們互相殘殺,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歷史故事: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曹操擊敗了藏著袁氏兄弟的烏桓,不得已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本欲捉拿袁氏兄弟,但是曹操卻說公孫康會將兩人人頭獻上。
公孫康本來收留二袁,想要共同抵禦曹操。但是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並無進攻遼東之意的時候,就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真的如曹操所料設計殺了袁氏兄弟。
(7)隔岸觀火是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隔岸觀火」指的是站在對岸看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加幫助,而採取觀望的態度。有時也表示不是身臨其境,對情況了解不深。「隔岸觀火」,語出《投謁齊已》,本計名最初見於唐代僧人乾康的詩:「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而其思想,則早見於《戰國策》·燕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蚌張開殼曬太陽時,長嘴鳥去啄它的肉,被蚌夾住了嘴,互相爭持不下,結果一起被漁翁捉住了,此計的特點是:以靜觀變,隨變而動,使敵人內部互相殘殺,自相削弱。
當兩股敵對勢力相爭時,既不援助,也不魯莽干涉,靜觀其變化,直到事情發展到有利於自己的地步,才相機行動,及時出擊,坐收漁利。
『捌』 隔岸原創是誰
《隔岸》是由季志豪編曲,姚六一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於2020年6月18日發行。
歌曲歌詞
(那一幕怎忘記
初次相遇的你
路人鬧挺挺看我滑稽
為你一笑我願做猴戲)女聲
(一生能有幾序
牽腸掛肚情義
你大可不必猜忌尋覓
我願意一生為你追尋)男聲
(就這般望著你 難免我愁愁
除你我禽鳥連花草 成雙盪悠悠
你呀你凍我心房酸我眼眶一生的傷
你呀你彼岸觀望置身一旁一生兩望)女聲
(也有春花秋月
也望相守不渝
雨打荷葉吵吵了幾滴
又怎能熄滅心中柔情
談笑中提起你
疼痛這般熟悉)男聲
(如今的你在何處飄零
一片片破碎的心難拾起
你我為何淪落這步田地
就這般望著你難免我愁愁
除你我禽鳥連花草成雙盪悠悠
你呀你凍我心房酸我眼眶一生的傷
你呀你彼岸觀望置身一旁一生兩望)女聲
(窮極一生又何懼
也許只是一個背影
天亮之後就出行
你又會在何處佇立
是否也在等我的你)男聲
(回顧皆如草木唯你是青山
嘲笑世間情難兩得天作隔兩岸
你呀你凍我心房酸我眼眶一生的傷
你呀你彼岸觀望置身一旁一生兩望)女聲
(窮極一生又何懼
也許只是一個背影
天亮之後就出行
在隔對岸等你)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