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江有多少年歷史了
長江誕生於1799年過去,人們探索長江流域的古代文明,歷來認為長江的中游和下游是中國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核心地區,而對於長江上游文明的研究,則未引起重視.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長江上游地區考古工作的不斷開展,特別是近年來,四川成都平原一系列事關文明起源的重大考古發現和發掘,證明長江上游同樣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目前,在以四川成都平原為中心的長江上游地區,已從考古學角度建立起了該區域先秦文化的發展序列(1),即從寶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再到十二橋文化,最後到晚期巴蜀文化.其時間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經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歷時二千餘年.與之考古文化同樣發達的長江上游文明,正是循著這個文化序列,經歷了從起源,到形成,再到發展的漫長而艱辛的演進過程.迄今成都平原考古發現的一批批規模空前的中心聚落和城址,以及許多為世人所矚目的珍貴歷史文物,無不顯示其作為中國古代文明區域中心的特殊地位.本文試圖就長江上游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Ⅱ 長江的歷史是什麼
20世紀以來的考古發現,證實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民族古人類的發祥地,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7000多年以前,長江流域有些地區就已開始水稻種植。隋唐以來,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到明清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已是朝廷主要的斂賦地區。
【古人類文化遺址】大約距今200~300萬年前至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長江流域就是早期人類生存和演化的重要地區之一。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中,早期、中期、晚期的都有發現。
近年來發現,約200萬年前,我國就已出現了在長江三峽一帶活動的古人類,被稱為「巫山人」。1965年在雲南元謀縣發現距今約170萬年左右的元謀人(亦稱元謀猿人)為早期猿人階段的晚期,比北京猿人更原始,可能已會用火。1988年元謀縣又出土了一具人猿超科頭骨化石,距今約300~400萬年。以上發現證明長江上游滇中高原是人類起源的重要地區。長江中下游繼1975、1976年在湖北鄖縣發現兩顆猿人門齒化石(距今約50~100萬年)之後,1989年該地區又發現一具基本完整的「南方古猿」頭骨化石,距今約100萬年至200萬年,被認為系人類直系祖先的「南方古猿」屬,亦有稱為直立人。屬於上述的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還有長江下游安徽和縣境內「和縣人」頭蓋骨化石,介於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間,是我國迄今發現並保存最完好的猿人頭蓋骨化石。
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湖北長陽發現的距今約10多萬年前的「長陽人」,屬早期智人或古人。
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距今約1萬年至10萬年之間的四川「資陽人」,已屬於晚期智人。近些年來,雲南麗江亦有類似發現。
新石器時期開始於約7000~8000年前,其基本特徵為磨製石器、制陶和紡織的出現。長江流域上中下游都已發現重要遺存。
長江上游除成都平原外,東至三峽地區,西北至甘孜、阿壩境內,西南至安寧河、雅礱江流域,均有遺址發現,初步統計約數十處,其中最著名的屬巫山大溪文化遺址,經1959年和1975年兩次發掘,共發掘墓葬214座,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鏡、石鑿、網墜、魚鉤、箭鏈、紡輪等生產工具;釜、罐、曲腹杯、碗等生活用具,還有耳墜、抉等裝飾品,代表了新石器時期從中期到晚期3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長江中游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幾乎遍布江漢地區,尤以江漢平原分布為密,僅湖北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有450多處,經發掘和試掘的有60多處,多集中分布在漢江中下游和長江中游交匯的江漢平原上。早中晚期文化特徵都具備的屈家嶺文化,以薄如蛋殼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紡輪、交圈足豆等為主要文化特徵,還出土有大量的稻穀及動物遺骸,畜牧業也相應發展。飼養的動物種類增多,並已有了漁業。該文化的影響范圍甚廣。
長江下游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可以河姆渡文化、馬家洪文化和良洙文化為代表。位於杭州灣附近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發現於1973年,曾先後兩次發掘,出土的約7000件珍貴文物中,有成堆稻穀、稻殼遺存,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證明6000~7000年前就已掌握種稻技術;出土大量「骨耜」,證明已脫離「火耕」,開始用骨耜翻地;還出土了大片木構建築,已出現榫卯,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干欄式」木構建築。
Ⅲ 長江存在多久了
長江存在沒有多久
叫「長江」的這條江已經存在很久很久了
Ⅳ 黃河和長江至今多少年的歷史
一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
黃河是世界第六大長河,中國第二大長河。
黃河,起源於地球第一塊大陸的青藏高原的青海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與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走勢,也是地球上最早形成的第一條大河。
黃河,又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距今已有30億年以上的歷史。
黃河養育了地球上第一個人類——黃土高原人,開創人類的衍生與繁育,演化了最初始的人類文化與文明。
黃河,成功搬運了上游黃土高原海量的黃土,填平並沖積出了華中、魯北與華北的大量黃土平原,極大影響和地擴展了第一人類的農業耕種面積,形成了養育中華人口的基礎地域。
二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繼青藏大陸後出現的南方大陸、印度次大陸後形成的第三條內陸較大的河道。
長江,全程形成於2億年以前,全長4504公里,是中國最長的第一大河,沿途灌溉、匯集了兩岸的土地與水系,並形成了長江不同階段的流域人文特色,形成了最發達的長江經濟。
Ⅳ 長江有多少年歷史
最新報道長江的歷史有多久?各國專家說法不一,國外專家曾對三峽沉積物的分析發現長江有兩百萬年歷史,並認為這些沉積物肯定是在三峽貫通後留下來的。由英國達勒姆大學的亞歷山大·登斯莫爾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對長江三峽沉積礦物質的研究發現,長江在大約4500萬年前開始貫穿三峽,使它的歷史比過去所認為的早得多。眾所周知,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在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長江流到四川盆地以東,深切巫山背斜翼部分,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長江三峽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和地貌意義。如果沒有三峽形成的重要交通要道,中國西南部,包括富饒的四川省農業地區很有可能被群山所阻隔。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報道,最近一項研究表明,中國長江的歷史比先前認為的早4000多萬年。這項新發現發表在《地質學》雜志上,研究人員分析了花崗岩中冷卻的礦物質以判斷三峽何時被水切斷。在水切斷岩石過程中,花崗石中的磷灰石顆粒會因為低溫而冷卻。他們分析的樣本顯示,磷灰石顆粒是從大約4500萬年前開始冷卻,遠離河流的樣本沒有發現這一現象。 登斯莫爾博士說:「當峽谷被切斷,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浴缸里的放水孔,水流傾瀉而下,形成河流,沉積物被沖走,形成中國東部海拔較低的地區。」
Ⅵ 長江歷史
今長江的形成發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的燕山運動,在長江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形成許多高山深谷、窪地和裂谷。
長江中下游大別山和川鄂間巫山等山脈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進一步向西部退縮。距今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四川盆地緩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斷發展,雲夢、洞庭盆地繼續下沉。
距今3000-4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發生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長江流域普遍間歇上升。其上升程度,東部和緩,西部急劇。
金沙江兩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顯著抬升,同時形成了一些斷陷盆地。由於河流的強烈下切作用,出現了許多深邃險峻的峽谷,原來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歸並順折向東流。
長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帶下沉為平原(如兩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陽平原、蘇皖平原等)。
到了距今300萬年前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長江流域西部進一步抬高。從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長江溯源浸蝕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東西古長江貫通一起。
(6)長江有著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長江源由北源楚瑪爾河,南河當曲和正源沱沱河組成,楚瑪爾河發源於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深處的可可西里湖,藏語意為「紅水河」,全長約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經常斷源,最後流入長江上游的通天河。
有關長江的歷史故事: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
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
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
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Ⅶ 長江有多少年的歷史
長江開始形成於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的燕山運動,在長江上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形成許多高山深谷、窪地和裂谷。長江中下游大別山和川鄂間巫山等山脈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進一步向西部退縮。距今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四川盆地緩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斷發展,雲夢、洞庭盆地繼續下沉。今3000-4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發生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長江流域普遍間歇上升。其上升程度,東部和緩,西部急劇。金沙江兩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顯著抬升,同時形成了一些斷陷盆地。在河流的強烈下切作用下,出現了許多深邃險峻的峽谷,原來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歸並順折向東流。長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帶下沉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兩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陽平原、蘇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0萬年前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長江流域西部進一步抬高。從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長江溯源浸蝕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東西古長江貫通一氣,在四川宜賓岷江和金沙江匯合為長江。江水浩浩盪盪,注入東海,十分雄偉。
Ⅷ 有關長江的歷史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長江的歷史變遷如下:
古長江形成於遠古時代,長江流域的絕大部被海水所淹沒。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長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佔據,當時西藏、青海部分、雲南西部和中部、貴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海灣一直延伸到今日長江三峽的中部。長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沒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華北、西北亞歐古陸的東部,地勢較高。發生於距今1-8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的印支造山運動,那時開始出現了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秦嶺突起,長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為陸地,雲貴高原開始呈現。在橫斷山脈、秦嶺和雲貴高原之間,形成斷陷盆地和槽狀凹地。同時,雲夢澤、西昌湖、滇湖等相互串聯,從東向西,經雲南西部的南澗海峽,流入地中海,與今長江的流向相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Ⅸ 長江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長江6000多萬年了,黃河才50-6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