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長孫皇後的真名是什麼,不會真的是長
在古時候女人的名字只是閨中的稱謂,除了親密的人,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尤其在她出嫁後,就隨丈夫的姓,叫某氏或某夫人。像我們常說的太平公主,太平並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身為公主的封號。像唐朝的另一位安樂公主,她的小名是叫果兒,而不是安樂。而上官婉兒也只是民間對她的稱呼,婉兒是她的小名,只有親近的人才會稱呼,旁人,就算是女人也只能連姓加她的官銜來稱呼。像漢代的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漢書》中,只在介紹到兩人出生背景時略提了她們的名字,後來都稱為趙皇後和趙婕妤。可以去《新唐書》和《舊唐書》中,查查,如果沒有名字的話就一定是遺失了。電視劇和小說中的名字不可信。
其實這沒什麼奇怪,歷史上的名女人,身份品格(依傳統標准評斷)越高越好的反不會留下名字,那些留了姓名,又具體的,像蘇小小,魚玄機之類的,身份都很底下。不過謝道蘊,還有一些人,算是例外吧!
《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沒有提到長孫皇後的名字。
《舊唐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一後妃上記載:
「太宗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長安人,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也。」「十年六月己卯,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於昭陵。」
《新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一後妃上記載:
「太宗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魏拓拔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可見長孫皇後是鮮卑族人。
⑵ 長孫皇後叫什麼名字
【名字】長孫皇後的名字於史未有記載,據《觀世音經信箋注》所載,其小字為「觀音婢」。
長孫皇後(601—636),河南洛陽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高祖稚,大丞相、馮翊王。曾祖裕,平原公。祖兕,左將軍。父晟,字季,涉書史,趫鷙曉兵,仕隋為右驍衛將軍。母親高氏為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樂安王高勵之女.
長孫皇後於仁壽元年出生長安.大業九年(13歲)嫁給了唐國公李淵的二子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基以後,被立為皇後。貞觀十年(636)六月,長孫皇後在立政殿去世,時年36歲。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初謚曰文德.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文德順聖皇後。
⑶ 唐朝長孫皇後的原名是什麼
聽說叫 長孫慕容 。沒有確證。
⑷ 李世民的長孫皇後叫什麼
長孫皇後的名字於史未有記載,但很多人說叫長孫無垢。
文德皇後長孫氏,鮮卑族,祖籍洛陽,小字觀音婢,其名於史無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後,唐高宗之母。
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十三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冊封為皇後。
人物軼事
唐太宗登基後生過一場重病,纏綿床榻累年,長孫皇後悉心照料,晝夜不離左右。唐太宗和長孫皇後自少年結發,共同進退十多年,即使武德末年生死攸關之際都互不離棄。因感念丈夫對自己付出的真心實意,長孫皇後將毒葯系在腰間,准備「若有不諱,亦不獨生」。
貞觀八年,帝後生死相依的情景再度出現。在九成宮的某夜,柴紹突來告變,太宗立刻穿上盔甲,同房就寢的長孫皇後,見丈夫全副武裝准備,不顧自己病體虛弱,立即緊跟太宗而出。左右竭力勸說她應以身體為重,然而長孫皇後只顧念著丈夫,不惜自身病情加重,執意隨從丈夫,直至此事完結。
無須誓言表白,多少次危難中的生死相隨,增進了李世民與長孫氏在相知相守歲月中的濃情深意。無論夫妻倆身份如何改變,始終不渝。
⑸ 長孫皇後真名叫什麼
文德皇後長孫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小字觀音婢, 其名於史無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
⑹ 李世民的皇後(長孫皇後)全名什麼
長孫皇後(600-636),小名觀音婢。生於開皇二十年,卒於貞觀十年,只有36歲。十三歲嫁給李世民,是大業九年(613),當時李世民16歲。一生為唐太宗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
長孫皇後的家族是北魏的皇室拓跋氏,後來因為當了宗室長,所以號長孫,最後成為姓氏。皇後的曾祖父長孫裕,曾經封爵平原公。父親長孫晟,史書沒有記載長孫晟襲封,可能長孫晟不是爵位繼承人。長孫晟有一位哥哥叫長孫熾,文武全才,隋朝官戶部尚書。長孫晟是隋朝右驍衛將軍,在隋朝離間突厥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母親是揚州刺史高敬德之女,她的舅舅在貞觀時代也很有名,叫高士廉。
長孫晟官右驍衛將軍,李世民父親李淵在大業九年的時候,官職是衛尉少卿,到十二年的時候也是右驍衛將軍。看來,長孫晟的官職應該高於李淵。不過,李淵另有爵位,七歲的時候已經襲爵唐國公。總之,兩家應該是門當戶對的。.....
⑺ 長孫皇後的全名叫什麼
長孫皇後的名字於史未有記載,但很多人說叫長孫無垢。據《觀世音經信箋注》中所載,長孫氏小字「觀音婢」。 長孫皇後(600—636),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基以後,被立為皇後。長孫皇後生性節儉,母儀天下。貞觀十年(636)六月,長孫皇後在後宮立政殿去世,年僅36歲。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後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長孫皇後以她的賢淑的品性和無私的行為,不僅贏得了唐太宗及宮內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為後世樹立了賢妻良後的典範,到了高宗時,尊號她為「文德順聖皇後。」
⑻ 李世民的皇後(長孫皇後)全名是什麼
長孫皇後的名字於史未有記載,但很多人說叫長孫無垢。據《觀世音經信箋注》中所載,長孫氏小字「觀音婢」
⑼ 長孫皇後叫什麼
目前沒有在史冊上找到長孫皇後的明確名字,但是可以知道她的小字觀音婢。
文德皇後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鮮卑族,祖籍洛陽,小字觀音婢,其名於史無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後,唐高宗之母。
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十三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
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後。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
長孫皇後的作品:
春遊曲
長孫氏 〔唐代〕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譯文
皇家園林里的桃花迎著太陽開的很明艷,深閨中的女子漾起思春的情意。
那初綻的桃花彷彿是偷偷借取她紅潤的面色,屋檐邊新發的柳枝彷彿學到她輕盈的身姿。
她在花間徘徊看那款款飛舞的蝴蝶,聽取枝頭的黃鶯聲聲啼。
不必向遠處打聽這林下之人是誰,她出眾的風韻情致早已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