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安門的來歷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
天安門,作為北京和中國的象徵,為全國和世界人民所矚目和嚮往,它的庄嚴肅穆的圖形是我國國徽的主要組成部分。
(1)天安門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地位價值
天安門在明、清兩朝是皇帝頒發詔令之地。稱為「金鳳頒詔」,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慶典活動和皇帝父母進宮,都要啟用天安門。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穀時,才由此門出入。
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秋審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同時,還是「金殿傳臚」的場所。
天安門城樓外觀穩健持重,又不失美麗的曲線,實在是古代建築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結構布局巧妙、建築工藝精湛,凝聚了中國上千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集中體現了他們高超的建築水平和藝術表現力。
它不僅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史上輝煌的傑作,也是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象徵。
1949年以後,天安門已經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同時它還是新中國的象徵和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成為了世界和中國各族人民嚮往的地方。
B. 天安門前的()建於明朝,至今有600年的歷史了
天安門前的(長安街)建於明朝,至今有600年的歷史了。
長安街,是北京歷史上有名的天街,早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永樂皇帝朱棣建都北京的時候,皇家就精心地在皇城的正前方安排了這樣一條東西走向的橫街。
天安門坐落於長安街中點的北側,天安門廣場則在其南側。長安街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街道,也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街道之一,在中國有人認為是「神州第一街」。
C. 北京天安門廣場有多少年的歷史
我說樓上的幾位 看清題了嗎?看看樓主問得是啥!瞎咧咧……人問的是 天安門廣場的歷史 又沒問天安門的歷史!
建國初期於1954年拆除了中華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戶部刑部等衙署、以及倉庫棋盤街等建築,遂成今天的天安門廣場。
D. 天安門廣場的歷史
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
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此時的天安門前只是一塊封閉的T形宮廷廣場,為明清兩朝舉辦重大慶典和向全國發布政令的重要場所,也代表著皇權的威嚴。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天安門廣場被當成了入侵者屯兵耀武之地。
民國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啟鈐啟動改造舊都城計劃。拆除天安門前千步廊、修築瀝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閉的宮廷廣場變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開放空間,威嚴、神秘的皇權被消解。正因為朱啟鈐對天安門廣場進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門開始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廣場。
民國十七年(1928年),蔣介石北伐勝利。七月,北平軍政各界組織7萬人在天安門前舉行祝捷大會。八月二十四日,孫中山遺像被掛上天安門城樓,這是天安門城樓首次掛個人畫像。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偽政府統治下的北京,天安門城樓貼著「建設東亞新秩序」標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廣場舉行開國大典。
1950年,因廣場旗桿與天安門之間的距離不夠將來要過遊行隊伍的寬度,天安門前的華表和石獅子被移動了6米。
1954年,拆除了中華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戶部刑部等衙署、以及倉庫棋盤街等建築,在廣場中建人民英雄紀念碑。
1958年,為迎接十周年國慶,天安門廣場開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擴建。拆除了中華門、棋盤街及廣場上的紅牆,總面積達44公頃,是俄羅斯紅場的9倍。
(4)天安門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天安門廣場建築布局
明清時期,天安門廣場是北京紫禁城正門外的一個宮廷廣場,東、西、南三面用圍牆圍成一片普通百姓不可進入的禁地。廣場北起天安門,南至正陽門,東起歷史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
廣場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庄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廣場西側是人民大會堂,東側面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南側是兩座建於14世紀的古代城樓--正陽門和前門箭樓。
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天安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天安門兩邊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這些雄偉的建築與天安門渾然一體構成了天安門廣場,成為北京的一大勝景。
E. 天安門廣場有怎樣的歷史
天安門廣場原是明清兩代是皇城的前院,呈T字形,面積原約11萬平方米。清朝滅亡後,由於這里長期閑置不用,至1949年1月31日,天安門城樓及廣場上垃圾堆得足有三層樓高,僅留存在城樓上的野鴿子糞就有幾卡車。當年剛剛接管北平的人民政府號召各界成立清運委員會,從3月到6月底,用了91天,對北平全市的垃圾進行了一次大清除。
F. 天安門有哪些歷史
天安門是皇城正門,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建,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起初,它僅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坊。明英宗時被燒毀。憲宗時工部尚書白圭主持修復,建城樓。寬五楹,深三楹,明末又毀。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為寬九楹、深五楹的重檐歇山頂城樓,改名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解放後曾多次修繕,樓原高33.7米,1970年2月重修後,為34.7米。天安門前的華表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華表承露盤上的小獸叫「吼」,頭向南方,也叫「望君歸」。西華表上有一處殘缺,是八國聯軍炮轟的罪證。天安門前的河為外金水河,河上共有七座漢白玉石橋。當中一橋是御路橋,為帝後專用;兩側是皇族橋;再外為品級橋,三品以上大員行走;四品以下官吏,只能走最外側的公生橋。
G. 天安門的歷史
天安門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kuai)祥。
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清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
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里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它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之一。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天安門已經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同時它還是新中國的象徵和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成為了中國人嚮往的地方。
這是網路上的。
H. 天安門又怎樣的歷史
天安門是皇城正門,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建,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起初,它僅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坊。明英宗時被燒毀。憲宗時工部尚書白圭主持修復,建城樓。寬五楹,深三楹,明末又毀。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為寬九楹、深五楹的重檐歇山頂城樓,改名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解放後曾多次修繕,樓原高33.7米,1970年2月重修後,為34.7米。天安門前的華表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華表承露盤上的小獸叫「犼」,頭向南方,也叫「望君歸」。西華表上有一處殘缺,是八國聯軍炮轟的罪證。天安門前的河為外金水河,河上共有七座漢白玉石橋。當中一橋是御路橋,為帝後專用;兩側是皇族橋;再外為品級橋,三品以上大員行走;四品以下官吏,只能走最外側的公生橋。
I. 天安門廣場的歷史沿革
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五年營建北京,十八年宮殿建成,天安門即在此時修建。
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
1919年五四運動在這里爆發,中國人民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宣戰,一·二九運動、五·二○運動都在這里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建國初期於1954年拆除了中華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戶部刑部等衙署、以及倉庫棋盤街等建築,遂成今天的天安門廣場,並在廣場中建人民英雄紀念碑。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為新中國的象徵,它庄嚴肅穆的形象是中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國後的天安門廣場經歷了三次大規模改、擴建工程,使古老的廣場更加宏偉壯觀,成為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國繁榮昌盛的象徵。天安門廣場拓寬,並在廣場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後又分別在廣場的西側修建了人民大會堂、東側修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南側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在廣場南原中華門的位置建毛主席紀念堂。
1999年10月1日,舉行國慶五十周年大典。在大典之前,天安門廣場的地磚全部更換,換下來的舊地磚成為收藏家所熱捧,一塊地磚炒到了數千元人民幣。
J. 北京天安門是那個朝代留下來的,有多少年歷史(急急急!)
1421年明朝遷都北京後, 在元大都城基礎上,吸取歷代都城規劃的優點,又參照南京規制營建而成。「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實際上,北京新建的宮殿比南京的更加壯麗。它外城包著內城南面,內城裹著皇城,皇城又包著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內城基本亡取元大都舊址,明初北牆向南移五里,至今德勝門、安定門一線,後又將南城牆向前推移到今正陽門一線。內城有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即元代麗正門);皇城在內城中央,共有六門:東有東安,西為西安,北為北安,廣場南側為大明門,承天門左為長安左門,右為長安右門。宮城又稱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門:南為午門,北為玄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由於南城牆向南拓展,皇城與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見的位置即長安街北側。皇城的中門,根據明南京城的名稱改稱承天門(今天安門),承天門內仿照南京城布局建造端門。宮城南移到現在紫禁城的位置,正門由元代的靈星門改稱午門。
天安門距今有587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