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朝代順序口訣是什麼
01B. 朝代順序表口訣是什麼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第一句「唐堯舜禹夏商周」中的「唐堯」,是因為據專家講堯十三歲時受封於陶,十五歲輔佐兄長帝摯,改封於唐地,號為陶唐氏,所以稱他為唐堯。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包括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中期王莽篡權奪位建立「新」朝,共在位16年。東漢末年又三國:魏國、蜀國、吳國。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東晉中後期比較亂,大大小小有十六個割據勢力。
到了南北朝時期,更是我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外有異族入侵,內有割據勢力。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宋朝分北宋和南宋,與北宋並存的政權有契丹(遼)、西夏、大理,南宋則有蒙古、女真(金)。宋朝是我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2)歷史朝代順序表如何記住擴展閱讀:
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記憶我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名稱的歌謠。其形式多為簡單易記、朗朗上口的兒歌,或順口溜。 歷史朝代歌多是配合著「歷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編入中學課本。
其他版本:
蘇教版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代歌(文學作品)
C.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口訣是什麼
中國的朝代順序口訣是:三皇五帝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謀。晉終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華。
夏禹商湯周武王,秦朝始皇漢劉邦,東漢劉秀都洛陽;三國曹丕、孫權及劉備,兩晉司馬炎和睿;隋朝文帝是楊堅,唐朝高祖是李淵;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坐龍庭;元朝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基業;明朝太祖朱元璋,1368把元亡;皇太極,清朝立,以上都是開國帝。
中國歷史十二朝代順序:
夏朝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相傳禹治水有功,舜便讓位給禹。由於禹是夏後氏部落的領袖,故由他建立的國家稱為「夏」。商朝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後,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因為他們的始祖住在商,故定國名為「商」,後遷都殷,故也稱「殷」。
宋朝唐末社會動亂,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局面。公元960年,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取代後周而稱帝,因其曾做過宋州節度使,故國號為「宋」。元朝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了蒙族,建立了蒙古國。傳至忽必烈,他取《易經》中的「大戰乾元」四字之意,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
明朝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清朝公元1616年,女真族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史稱後金。其子皇太極即位改年號為天聰,改女真族為滿族,改國號金為「大清」。
D. 歷史朝代口訣記憶法是什麼
中國朝代順序表口訣: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由來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E. 中國朝代順序表口訣是什麼
01F. 中國朝代的順序表是什麼最好是口訣
順序口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6)歷史朝代順序表如何記住擴展閱讀: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建立,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G. 歷史朝代順序表口訣
1、簡單版
夏商周,春秋戰
秦朝以後是兩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遼
金元明清二十朝
2、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3、蘇教版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4、網路版
黃帝堯舜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明清至民國
夏商周秦與兩漢, 三國歸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後十國, 北宋南宋元明清。
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5、香港版本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7)歷史朝代順序表如何記住擴展閱讀: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