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哪個歷史事件把人關起來

中國哪個歷史事件把人關起來

發布時間:2022-07-31 09:21:23

A.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發生什麼大歷史事件(送1912年到1949年)

1、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2、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由國民革命軍為了消滅軍閥為目的的革命戰爭。北伐軍先向據守在湖南,湖北的吳佩孚這個大軍閥進行圍剿,成功後在向北京挺進,摧毀了北洋集團軍閥。北伐僅一年時間,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沉重地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

3、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4、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5、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6、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盪」。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B. 中國受盡屈辱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1、北京條約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簽訂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進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權。1859年,英、法、美三國分別派遣駐華公使,率領艦隊來華換約。

清政府加強了天津、大沽的防務,准備在上海與英、法公使換約,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絕在上海換約,於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換約路線,強行突入大沽,結果被清軍擊敗。英、法決定再次組織聯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1860年8月,英法聯軍17000餘人到達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佔領天津,在通縣擊敗清軍主力。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䜣為全權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在談判時,清政府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條件。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2、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

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詳情為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該條約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該條約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奴役性條約。它的簽訂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標志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開啟了資本主義浪潮。

《辛丑條約》真確文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台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3、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

《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4、天津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又稱英法聯軍之役。1856年,英國借口廣東水師在廣州黃埔捕捉中國船「亞羅」號上的海盜,派兵進攻廣州。法國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被殺,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組成聯軍,攻陷廣州。

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同年,沙皇俄國以武力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瑗琿條約》。

5、南京條約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 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C. 在中國古代史上,有哪些讓人細思極恐的真實歷史事件

明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皇帝朱高熾於欽安殿猝死,終年47歲。這個一直在老爹朱棣的陰影及弟弟朱高煦的陷害下掙扎多年的老太子,在登基僅十個月後就撒手人寰,留下一個偌大的江山。

皇帝駕崩有人悲傷,自然就有人興奮,比如在青州的朱高煦。奪嫡不成被強制就藩的他,本來已經決定好好過把造反的癮。但這個消息讓他興奮異常,不用打仗那麼麻煩了,太子朱瞻基在南京,他得到消息必然比我慢。只需要在路上設好埋伏,等這個便宜侄子路過的時候一支暗箭,天下還有誰比我更有資格做那個位置?

所以這有一種說法,就是太子暗中把他的父親給害死了,在順利登機。

D. 中國古代歷史有哪些大事件

1、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秦始皇在沙丘宮(今河北省廣宗縣)去世後,趙高與李斯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後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樣,李斯、胡亥、趙高從行,去疾留守。巡遊時在途中突然去世,遺詔令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隱瞞秦始皇死訊,以咸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屍體發出的臭味。回到咸陽後,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

不料始皇於沙丘暴卒,宦官趙高脅迫左相李斯發動「沙丘之變」,他們合謀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新帝,為秦二世。

2、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

由於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專制皇權之間矛盾的爆發。七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3、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指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的事件。

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前後共發生過兩次。兩次黨錮之禍都以反宦官集團的失敗而結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

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並認為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

4、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後賈南風干政弄權所引發。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5、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沙丘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國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黨錮之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王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玄武門之變

E.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他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雄獅醒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他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
英國國王派遣馬戛爾尼帶著使團訪問中國,急欲打開中國的貿易門戶。但是他們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國乾隆皇帝的拒絕。
1816年(清嘉慶十一年)2月8日,英國國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團來華商談貿易問題。使團團長阿美士德是英國著名的外交家,他曾擔任印度總督,所帶 的使團成員不僅漢語水平挺高,而且大多是東印度公司的成員。1816年7月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達天津口外。此時嘉慶皇帝對英使訪華的意圖有所了解,他直截了當地要求地方官員「勿事鋪張」「如要求開通商口岸,嚴辭駁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不受歡迎的阿美士德踏上歸路。他准備回國後向議會和英王上書,用武力敲開中國對外通商的大門。
就在阿美士德訪問中國前後,歐洲大陸發生了重大事件。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在1814年被歐洲反法聯軍擊敗後,東山再起,於1815年組織 30萬大軍向歐洲反法聯軍發動進攻,結果在滑鐵盧遭到慘敗。6月22日,拿破崙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國軍隊押送到遙遠的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監禁起來。在他被監禁的第三個年頭,阿美士德垂頭喪氣地從中國返回。在回國途中,他正好經過聖赫勒拿島。當阿美士德聽說這里正關押著名震世界的拿破崙一世時,很想見一見 他,聽聽這位傳奇人物對中國問題的看法。在徵得小島總督同意後,阿美士德見到了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講了自己在中國的經歷,認為只有通過戰爭敲開中國 的大門,才能使中國專制統治者明白打開國門對雙方都有好處的道理。當時,拿破崙對英國的做法充滿了蔑視,他對於英國用戰爭解決問題的提法發表評論說:「要同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著說:「開始你們可能會成功,你們會奪取他們的船隻,破壞他們的軍事和商業設施,但你們也會 讓他們明白他們自己的力量。他們會思考;他們會建造船隻,用火炮把自己裝備起來。他們會把炮手從法國、美國甚至倫敦請來,建造一支艦隊,把你們打敗。」阿美士德反駁說:「中國在表面強大的背後是泥足巨人,很軟弱。」但拿破崙認為,中國並不軟弱,它只不過是一隻睡眠中的獅子。「以今天看來,獅子睡著了連蒼蠅 都敢落到它的臉上叫幾聲。」拿破崙接著說:「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這句話出自拿破崙之口後,產生了極強的轟動效應,「一隻睡著的獅子——中國」迅速傳遍了歐洲和世界

F. 中國的恥辱歷史事件

1、靖康之變,兩個皇帝(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今女真人)掠走,北宋亡國。
2、土木堡之變,又一個皇帝(明英宗)被外族掠走,你說窩不窩囊,還好沒亡國。
到了讓人不想說的清朝了。
1、第一次鴉片戰爭,堂堂中國居然被人打到家門口(天津),簽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五口(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通商、協定關稅
原來清朝也就這樣,這下好了,不平等條約一波波襲來。
2、美國、法國先後逼清朝簽了《望廈條約》、《黃埔條約》。
3、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先簽訂了《天津條約》,然後攻入北京城,一把火燒了圓明園,什麼珠寶都被颳了去。簽訂了著名的《北京條約》。被人打到京城了。
4、甲午海戰,連藩屬日本都來欺負我們了,一戰,北洋海軍損失殆盡。簽訂了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
5、1936年《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中國正式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抗日戰爭,這個不用說,但我們還是將小日本打趴下了。
以上就是比較重要的恥辱歷史事件,還有好多,暫不一一羅列。
望我們奮發圖強,報效祖國,找回祖國的尊嚴。

G. 1919年5月4日中國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

1919年5月4日中國發生著名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五四運動的起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7)中國哪個歷史事件把人關起來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的一次偉大覺醒,首先表現在它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1939年五四運動20周年時,毛澤東同志發表紀念文章指出,五四運動 「表示我們中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進到一個轉變點了。

幾十年來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屢次地失敗了,這種情形,現在要來一個轉變,不是再來一次失敗,而是要轉變到勝利的方面去了」。五四運動成為近代中國人民走上徹底反帝反封建斗爭道路的歷史起點。

H.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事件讓人聽起來背脊發冷

歷史上發生了眾多慘絕人寰、令人脊背發涼的事件。

第一個:張獻忠屠城。崇禎年間,明朝統治岌岌可危。話說張獻忠帶兵有了一定氣候,於是占據了四川。當時四川是非常富庶的,據說張獻忠入城前人口三百多萬,百姓安居樂業,一片祥和。

第三個:戚夫人被呂後做成人彘。戚夫人仗著劉邦的寵幸,不自量力,得罪了呂後。呂後哪裡受得住別人的打擊,然後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竟然還讓自己的兒子親眼看著,簡直慘不忍睹。

I. 1927年,中國發生了哪些歷史事件

1月1日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收歸國有。 同日,廣州的國民政府遷到武漢。漢口爆發反英怒潮。1月3日漢口爆發「一·三」事件,中國政府宣布收回漢口英租界。1月7日——中國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

2月6日龍雲發動雲南政變。2月12日翁文灝首次提出「燕山運動」的概念。2月18日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失敗。

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3月24日 南京事件。佔領南京的國民革命軍攻擊外國機構,打死金陵大學美籍副校長文懷恩等人,英美軍艦炮擊南京城。鎮江英領事將鎮江英租界管理權交還中國。3月31日康有為在青島去世。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4月18日 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4月27日 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

5月5日馮玉祥出師潼關,直系軍閥覆沒。5月1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到會代表60餘人,代表團員5萬多人。會議選出新的團中央局,任弼時當選為書記。

7月3日 台灣爆發了「第一次中壢事件」。

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8月7日 中共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8月25日 武漢政府宣布遷都南京,並改組「國民政府」。

9月9日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

12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發動廣州起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歷史事件把人關起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