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里秦朝是被誰滅的呢
歷史里秦朝是被劉邦滅亡的。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
秦國原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到秦始皇繼位後,於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遼闊的王朝。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與趙高合謀篡改秦法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㈡ 歷史上滅秦的國家是哪個朝代
秦是被楚軍滅掉的。那時候還不是漢代。漢代是在4年楚漢戰爭後確立的
秦始皇死後,趙高勾結胡亥與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帝,並賜秦始皇長子扶蘇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沒有秦始皇對各地反抗力量的駕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因可判死罪的失職而領導民工起義。反秦斗爭隨後由項羽與劉邦分別領導,西入關中攻秦。這時趙高殺丞相李斯,殺二世,立始皇帝孫子嬰為秦王。公元前207年,楚將、諸侯上將軍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一戰,秦軍被殲滅殆盡。公元前206年楚將劉邦入關,子嬰出城降,楚軍入住咸陽,秦國滅亡。
㈢ 秦國是怎麼被滅的什麼國滅了秦國
西楚國滅了秦國。
陳勝起義後,舊楚名將項燕之子項梁和項梁侄項羽在吳(今江蘇蘇州)殺掉秦會稽郡守,起兵響應。不久項梁率領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隊伍擴大到六七萬人,連戰獲勝。 閩越貴族無諸和搖也率領族人,跟著秦番陽令吳芮反秦。原沛縣亭長劉邦和一部分刑徒逃亡山澤,也襲擊沛令起事,歸入項梁軍中。項梁立楚懷王之孫為楚王。 以後,項梁在定陶敗死,秦章邯軍轉戈北上,渡河擊趙。
這時,代替蒙恬戍守朔方邊塞的王離,也率大軍由上郡(治今陝西榆林東南)東出,包圍了張耳和趙王歇駐守的巨鹿城(今河北平鄉境)。楚王派宋義、項羽救趙,派劉邦西入關中。 宋義北至安陽,逗留不進。項羽殺宋義,引兵渡漳河,經過激戰,解巨鹿之圍,被推為諸侯上將軍。以後,秦將章邯率二十萬人向他投降。 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貶去帝號,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秦亡。劉邦廢除秦的苛法,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深得秦人擁護。
㈣ 秦國被哪個國家滅了
秦始皇死後,趙高勾結胡亥與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帝,並賜秦始皇長子扶蘇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沒有秦始皇對各地反抗力量的駕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因可判死罪的失職而領導民工起義。反秦斗爭隨後由項羽與劉邦分別領導,西入關中攻秦。這時趙高殺丞相李斯,殺二世,立始皇孫子嬰為秦王。公元前207年,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一戰,秦軍被殲滅殆盡。公元前206年劉邦入關,子嬰出城降,秦朝滅亡。
趙高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寵信的宦官。一般認為他直接導致了秦朝的覆滅。他最後被秦三世殺死。
關於他的身世,有很多種說法:
司馬遷在《史記·蒙恬列傳》中說:「趙高者,諸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
趙翼在《陔余叢考》卷四十一《趙高志在復仇》條雲:「高本趙諸公子,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卒至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則高以勾踐事吳之心,為張良報韓之舉,此又世論所及者也。」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時間前209年—前207年),也稱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兒子)、太子嬴扶蘇的弟弟。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途中時,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害哥哥扶蘇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後,宦官趙高掌實權,並逼死李斯。在埋葬秦始皇時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陵墓里。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陳勝、吳廣起義。前207年被趙高逼自殺,時年24歲。以平民之禮葬。
李斯(前280年?~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在諸子百家中,李斯是荀子的學生,後成為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他輔佐了嬴政一統天下建立秦朝。李斯和趙高合謀擁護秦二世上位之後,趙高處死李斯。
李斯主張以小篆為標准書體。對漢字的規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傳為由李斯書寫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
扶蘇(出生年月不明,逝世於前210年)是秦始皇的長子,母親是鄭妃。
扶蘇的政治見解與秦始皇不同,因此多次直接上柬反對始皇的做法,被始皇外派到上郡(今天陝西北部黃河西岸)督軍。始皇死後,趙高等想立胡亥為皇帝,但怕扶蘇舉兵反抗,因此將始皇之死秘而不宣,假造始皇令命扶蘇自殺。
秦三世(? - 前206年),嬴姓,名子嬰。秦始皇孫子,扶蘇之子。
秦始皇崩,二世胡亥即位,趙高又殺二世,立秦王子嬰;子嬰不滿趙高專權,在用計除掉宦官趙高之後,向先入關的一支秦末起義軍首領劉邦投降,被後入關的另一支起義軍首領項羽殺死。只當了46天皇帝。
在秦朝的歷史上,子嬰其人有一定的歷史地位,但他的身世卻一直沒有弄清。最早記載子嬰事跡的《史記》,對子嬰其人,就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是"二世之兄子"說,《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子嬰。子嬰立,刺殺高,夷三族。」二是"始皇弟"說,《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三是"二世兄"說。這三說當中,"二世兄子"一說較為流行。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多採用這一說法。就連近幾年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這兩部著名的大辭書,也都一致認為子嬰是二世兄子,並指出是扶蘇之子。
巨鹿之戰是秦朝末年,項羽率軍和秦軍在巨鹿(古縣名,在現在河北平鄉西南)展開的一場決戰,最後項羽獲勝,這是秦末戰爭中消滅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攻秦救趙,先入關中者為王
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在消滅項梁之後,又率秦軍北上渡河,攻打趙國,並大敗趙軍,隨後命秦將王離、涉間的包圍趙國的巨鹿,章邯屯兵於南,修築甬道為圍城的秦軍輸送糧草。
為此,楚懷王分兵兩路,一支軍隊前往巨鹿解趙國之圍,以宋義為主帥,項羽為副帥,另一支軍隊進攻關中,以劉邦為主帥,並許諾說誰先攻下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怒殺宋義,執掌帥印
宋義率領楚軍行至安陽(古地名,在現在山東曹縣東南),便按兵不動,滯留達四十六天。項羽急欲攻打秦軍,為陣亡的叔父項梁報仇雪恨,便催促宋義發兵,宋義不聽,反譏項羽有勇無謀,還傳下命令,凡是兇猛、違逆、貪功而不聽號令的人,皆格殺勿論。
宋義把兒子宋襄派到齊國當宰相,送行到無鹽(古縣名,在現在山東東平縣東)這個地方,飲酒作樂。當時天降大雨,天氣寒冷,士兵們又冷又餓,項羽利用這一點激起了士兵對宋義的不滿。一天早上,項羽闖入宋義帳中,將其斬首。項羽對士兵們說,宋義和齊國串通,要謀反楚國,自己是奉楚懷王的密令殺宋義的。並同時派人報告楚懷王,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主帥,率兵救趙。
破釜沉舟,以一當十
楚軍數量遠遠少於秦軍,項羽先派英布率兩萬楚軍渡河,救援巨鹿,獲得幾場小勝。項羽隨後親自率軍渡河,並下令將炊具打破,將船隻鑿沉,每人只帶三天的干糧,以表明拚死一戰的決心(這就是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
項羽軍隊十分勇猛,九戰九捷,以少勝多,一個楚軍能抵得上十個秦軍(《史記》中記載:「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這就是成語「以一當十」的由來),破壞了秦軍甬道,使得秦軍大敗。秦將蘇角陣亡,王離被俘,涉間拒不投降,跳到火堆里自焚而死。
作壁上觀,諸侯歸順
項羽進攻秦軍之前,雖已有十幾路諸侯軍抵達巨鹿前來救援,但都懾於秦軍威力,只是屯兵於外圍,不敢出戰。當楚軍進攻秦軍的時候,各路諸侯軍仍閉門不出,各個將領只是從營壘上觀望(《史記》中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這就是成語「作壁上觀」的由來),及至看到楚軍大破秦軍,各路諸侯軍才無不感到敬服,紛紛歸順項羽。
巨鹿之戰後,章邯率秦軍余眾投降,但不久之後,項羽擔心秦朝降軍生變,便把20萬的降兵活埋了,但並沒有處死章邯等秦將。(《史記》中記載:「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 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而劉邦乘項羽鏖戰,秦關中空虛之機,搶先一步進入了秦朝首都咸陽,秦王子嬰出降。
㈤ 秦朝被誰所滅
從歷史大跨度來看,秦的短命是無法避免的,一個動盪了幾百年歸於統一的國家,制度,文化,度量衡,貨幣都各異的國家,秦能做到大多數統一起來已經很很很不錯了。任何事情都有副作用,而做到這些負面的影響都要秦,或者始皇帝來扛。 漢末三國動盪後的晉是短命。南北朝後的隋又是短命。五代十國後的宋雖然命還行,但是根本沒有真正統一全國,更有靖康之恥和南宋半壁江山的苟且。大動盪之後的思想文化統一比武力統一疆域難的多,況且後世這些都是在始皇帝已經打好體制框架的基礎上做的,相比之下始皇帝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做到統一行政制度,貨幣,度量衡,已經完美完成歷史使命。
㈥ 秦國被誰滅的
劉邦滅了秦國。
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因可判死罪的失職而領導民工起義。反秦斗爭隨後由項羽與劉邦分別領導,西入關中攻秦。這時趙高殺丞相李斯,殺二世,立始皇孫子嬰為秦王。公元前207年,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一戰,秦軍被殲滅殆盡。公元前206年劉邦入關,子嬰出城降,秦朝滅亡。
(6)歷史上哪個國滅了秦國擴展閱讀:
秦朝的國號來自於地名。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皋陶、伯翳(伯益),本為古部落首領少昊後裔,為「嬴」姓。至周穆王,造父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國之亂,受封於趙城,其宗族乃為趙氏(先秦時代「姓」只是表示來源,多為祭祀所用,用於女子稱謂,「氏」則表示家族分支,用於男子稱謂),嬴姓又盛,故「趙」也是秦的代名詞之一。
早期的秦人由於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稱呼,統一以後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由於統治者姓贏,又有贏秦之稱。
㈦ 秦國被哪國滅了 秦國簡單介紹
1、秦國是被劉邦所率領的楚軍滅國的,公元前207年十月,劉邦突破函谷關,最後都城咸陽陷落,秦王子嬰出城投降,秦朝滅亡。
2、秦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將飛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
㈧ 秦國是怎麼被滅的什麼國滅了秦國
西楚國滅了秦國。
陳勝起義後,舊楚名將項燕之子項梁和項梁侄項羽在吳殺掉秦會稽郡守,起兵響應。不久項梁率領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隊伍擴大到六七萬人,連戰獲勝。
閩越貴族無諸和搖也率領族人,跟著秦番陽令吳芮反秦。原沛縣亭長劉邦和一部分刑徒逃亡山澤,也襲擊沛令起事,歸入項梁軍中。項梁立楚懷王之孫為楚王。
楚王派宋義、項羽救趙,派劉邦西入關中。 宋義北至安陽,逗留不進。項羽殺宋義,引兵渡漳河,經過激戰,解巨鹿之圍,被推為諸侯上將軍。以後,秦將章邯率二十萬人向他投降。
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貶去帝號,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秦亡。劉邦廢除秦的苛法,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深得秦人擁護。
(8)歷史上哪個國滅了秦國擴展閱讀:
秦國作為分封最晚的諸侯,而且是作為周朝西部藩籬的諸侯,面臨著與關東諸侯不同的局面。秦國要以實行郡縣制來應對強大的外來威脅。秦國在立國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與犬戎等游牧民族有著戰事。
秦國要以實行郡縣制來化解秦國內部頻頻出現的「君臣乖亂」的政治危機。秦權臣大庶長三父等在秦寧公死後,廢國君,並暗殺之,更立新君,使秦國出現動亂局面。在此情形下,秦國必須從郡縣制上找出路。秦國要以實行郡縣制來維護新興的地主階級的利益。
㈨ 是哪個國家把秦國滅了
是劉邦起兵把秦國滅了。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子少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秦王朝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五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月,楚懷王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封沛公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領碭郡兵。公元前207年,劉邦從彭城率部出發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降,秦亡。
(9)歷史上哪個國滅了秦國擴展閱讀
漢朝的建立: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泗水亭長劉邦亦於沛縣(今江蘇徐州沛縣)起兵響應,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
秦朝滅亡以後,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彭越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於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稱皇帝,仍用「漢」號,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