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義大利羅馬廢墟有多少年歷史

義大利羅馬廢墟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31 20:44:38

『壹』 古羅馬距今多少年

『貳』 古羅馬廢墟的概述

義大利的古羅馬廢墟,位於斗獸場之旁,是昔日古羅馬帝國的中心,是現存世界最大面積的古羅馬廢墟,建有無數的宮殿和建築群,卻只剩下頹垣敗瓦,一片荒涼。附近還有一 座君士坦丁大帝的凱旋門,巴黎的凱旋門即按此仿製,其雕刻工藝十分精巧。

『叄』 古羅馬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肆』 急需古羅馬的資料!!!!!(廢墟的輝煌)

在羅馬城內,古羅馬時期的建築遺跡眾多,隨處可見,因此,有人把古羅馬城比喻成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館。在羅馬城內參觀,經常能見到古羅馬時期的水槽、城牆和成片的古羅馬廢墟,一根根的斷柱,一段段的石雕殘牆,都按其出土的殘狀進行保護和向遊人展示。

世界古代史中有名的古羅馬公所遺址,經過考古發掘和清理,在原地保護和展示著這組建於公元前後的各類建築殘跡。其中著名的塞帕蒂斯·塞威律斯凱旋門,目前僅存四個石柱和方形的大門,巨型的長方形門楣上刻有古羅馬文字和浮雕,由於千百年來的風蝕雨侵,殘存的拱門和石柱已呈黑色。在其南側,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特尼神廟,這組建於公元前6世紀典型的希臘神廟式建築,在經過幾千年歲月後,當年高大的建築已盪然無存,目前,在遺址中保存下來的只有幾個石柱和與之相連接的石樑。古羅馬時期另一座十分著名的卡斯特爾神廟,現也僅存三根被歲月侵蝕成黑色的巨大石柱和一段斷梁,在遺址「廢墟」中巍然挺立,其保存狀況,如同中國圓明園遺址中的殘柱。

舉世聞名的古羅馬斗獸場——科洛塞·奧大斗獸場遺跡,這座建於公元72——80年古羅馬鼎盛時期的建築,目前,也是保存至今的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個體建築遺存,被稱為古羅馬城的象徵。因時代久遠,斗獸場的大部分建築已坍塌,但現今保存下來的建築遺跡,仍不減其當年宏偉氣勢。殘存的外圍建築仍高達57米,其外立面都由大塊岩石砌成,建築遺跡周長527米,外軸線長達188米,高聳的殘牆仍保留了當年的建築結構——自下而上的四層建築:第一層為拱門,第二、三層為落地拱窗,第四層是小方窗,整座建築外立面全部為岩石砌築,當年的浮雕裝飾依稀可見。我們注意到,在整個遺跡的保護上,其目的是展示建築的殘跡,其所做的工作只是對坍塌的牆體石塊做簡單的位置復原擺放,尤其是不對建築遺跡做任何修復工作。如斗獸場內部建築已風化殘損十分嚴重,僅存石砌方柱和斷壁,但並不加以修復,而是保存和展示遺跡的原狀,以最大限度地追求歷史建築遺跡的真實性。
羅馬城的兩座文物建築具有典型意義:�

著名的羅馬萬神廟,這座建於公元前27年古羅馬初期的神廟建築,歷經近兩千年的風雨歲月,其外表已風蝕斑駁十分嚴重,但其主體建築至今依然十分宏偉。廟門是由數根十幾米高的粗大石柱,托起一個巨大的三角門楣,兩扇高達7米的青銅大門,仍是兩千年前的原物,殿堂的大廳面積達1500餘平方米,殿堂穹頂高大沒有中柱,只藉助邊牆和邊柱支撐而歷經兩千年而不倒,充分反映了兩千年前古羅馬時期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殿堂的祭台上仍安置著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丘比特、阿波羅等宇宙7神,如此巨大的穹頂外周石刻因風化侵蝕已全部剝落;大門一側的建築已毀壞,遺址上殘存著巨大的石柱。可以清楚的看到,對這座珍貴的歷史建築,羅馬市是採取了保持歷史建築殘跡的方式,對建築本身不添加任何後人修復的內容,因此,能使今天的遊人有幸看到兩千年前的建築原貌。

與萬神廟同時代的羅馬聖天使城堡,是一座圓柱型的堡壘式建築。城堡全部用黃色沙岩建成,高大堅固,內部建有四層結構,因時代久遠,城堡外牆的石塊和部分雕像已經剝落,牆體已是殘跡斑駁。從建築的整體外觀看,顯然沒有後人修復的跡象。採取這種維護的方式,其所保護的正是文物建築的殘損原狀,展示的是歷史建築的真實性。

『伍』 有關於羅馬廢墟的資料

意真沒有想到,在羅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廢墟。
到達義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們乘車從一個叫美女城的小鎮前往羅馬。這天天氣特別好,秋陽燦燦,秋風習習,高速公路兩旁的松樹就像一把把張開的綠色巨傘,撐著藍天白雲,景象美麗極了。早就聽說羅馬是一件精緻的建築藝術作品,尤其是那規模宏偉金碧輝煌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高聳雲天氣勢非凡的聖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風凜凜的埃曼紐爾二世騎像紀念碑,充滿神秘色彩的許願噴泉,更是以它們獨特的建築藝術聞名於世。因此,在我的想像中,羅馬一定很美,很繁華。然而,當汽車進入市區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有流光溢彩,沒有生機盎然,一切都是舊的,街道是舊的,房屋是舊的,整個羅馬就像一件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歷史文物。
我不禁有些失望,誰能料到舉世聞名的羅馬竟會是這般模樣。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時候,汽車在一座殘破卻很雄偉的橢圓形建築物前停了下來,我的眼睛頓然一亮,這不就是古羅馬斗獸場的廢墟嗎?這座於公元72年由4萬名戰俘用8年時間建起來的巨大建築,雖然毀壞嚴重,殘破不堪,但不愧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傑作。它的形狀很像今天的體育場,近50米高的外圍牆是用磚石砌成的三層石柱拱廊,周圍有80個出入口,裡面的階梯式座位能同時容納5.5萬名觀眾,其規模之宏大,設計之科學,建造之精巧,不要說在兩千年前,就是在現在,也令人驚嘆不已。陪同的宋群先生告訴我們,從斗獸場建成的第一天起,裡面就浸滿了野蠻與血腥。達官貴人們為了尋求刺激和歡樂,在這里上演了長達500多年的「人獸斗」。那是怎樣一種殘酷的場面啊!奴隸、囚犯同老虎、獅子在進行血淋淋的搏殺,統治者和權貴們卻在看台上開懷大笑。最後,鮮血流盡了,獸性也滿足了。望著這座體現了人類高度文明的建築,我怎麼也無法把它和野蠻、血腥聯系在一起。在詛咒它的同時,我又暗暗地為這座輝煌建築的廢墟歷經漫長的風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慶幸。要不然我們只有從史學家的筆下去尋找它的蹤跡了,就像我們中國的阿房宮一樣,只能從司馬遷的《史記》和杜牧的詩文中去想像它的輝煌壯麗了。其實,豈止是阿房宮,據說宋代以前的建築哪怕是廢墟也很難覓到一座了。
離斗獸場不遠,便是羅馬廣場廢墟。這個古羅馬的心臟地區,曾經殿堂高聳、神廟林立,如今卻雜草叢生,成了一片斷壁殘垣。華麗的埃米利亞殿堂,只剩下一堆零亂的石塊;雄偉的馬森齊奧殿堂,只剩下幾堵厚厚的破牆;高大的蒂奧斯庫雷神廟,只剩下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為氣派的薩圖爾諾農神廟,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撐的大門;為了紀念貴族與平民之間修好的和平神廟,只剩下光禿禿的廟墩基座。還有那維納斯女神廟、米利亞殿堂、羅莫洛神廟、凱撒神廟,也都化作一堆堆的碎石和亂磚。徜徉在這羅馬廣場的廢墟之中,彷彿就像在古羅馬的歷史中漫步。我們不能親見古老的歷史,但廢墟卻可以告訴你昔日的輝煌。殘破的廢墟正是完整歷史的映照,而完整的歷史也正是因為殘破的廢墟才得以頑強地展示著自己。倘若沒有廢墟,人類的歷史就會變得蒼白單調,就會變得殘缺不全。
從羅馬廣場出來,我以為再也看不到什麼廢墟了。誰知羅馬城簡直就是一個廢墟的世界。一座座傾塌的城牆,一間間殘破的宮殿,一根根斑駁脫榫的石樑,一個個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條條被毀壞得不成形狀的通道隨處可見,或掩映在綠樹叢中,或豎立在草坪之上,或橫亘在街邊路旁,或緊靠著新的建築。尤其使人驚訝的是,絕大多數廢墟都在羅馬市區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顯眼醒目之處。凝視著這些廢墟,我忽然發現羅馬充滿著一種殘缺的美,一種古舊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築來,殘缺的廢墟更能給人以震撼,更能給人以深思,更能給人以力量,更能給人以啟迪。
於是,我不由地驚嘆和欽佩起羅馬人來。
他們不愧是具有遠見卓識的一族。面對古羅馬文明的廢墟,他們沒有用推土機去把它們推倒和鏟平,也沒有在廢墟上去恢復和重現古羅馬的壯麗輝煌,而是獨具匠心地將廢墟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因為他們深深地懂得,廢墟是歷史的遺物和文明的見證,毀掉了廢墟也就毀掉了歷史和文明。這無異於民族精神的自殺。只有尊重廢墟,才能超越廢墟,去創造新的輝煌。正因為如此,羅馬人才以巨大的勇氣和膽識精心地保護著每一處廢墟,羅馬也因此成為全世界人都嚮往的地方。每天從四面八方來廢墟游覽的人絡繹不絕,摩肩接踵,旅遊業成為羅馬空前興旺的朝陽產業。羅馬人把廢墟變成了寶貝,變成了無以倫比的財富。
羅馬廢墟,一個千古的絕響,一個永恆的魅力,一個不滅的輝煌。

『陸』 義大利羅馬是怎麼滅亡淪陷的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幕洛被日耳曼僱傭軍首領廢黜,宣告了羅馬帝國的滅亡。也許是有感於羅馬的偉大,或有感於羅馬文化對西方社會的長期影響,對羅馬帝國滅亡原因的探討一直是世界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從歷史的表象看,導致羅馬滅亡的直接原因是「蠻族」的入侵。但是,羅馬和「蠻族」的戰爭由來已久,在羅馬帝國強盛時期,「蠻族」根本無法和羅馬相抗衡,它們的入侵大都被羅馬擊潰。因此,將滅亡的原因簡單歸結為「蠻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羅馬的滅亡必然是其內部因素造成的。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瓦解,帝國的建立,羅馬的政體由共和制轉為專制。統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喪失了各項政治權利,被排除在國家政治之外,由此帶來了政府的腐敗及公民意識的淡化。在共和國前期,羅馬人把國家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以作為羅馬公民而驕傲,為國家服務而自豪。因為那時他們認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有參與政治的機會,可以對政府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能得到法律保護,能從國家獲得各種利益。執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較為勤儉,腐敗現象少。但從共和國後期(此時共和國已名存實亡)開始,國家已完全成為君主及其官僚、軍隊的私有財產。絕對的權力使他們腐化墮落,肆意揮霍,想方設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或淪為地主庄園的農奴,或乾脆發動起義反抗暴政。因而,人民與統治者存在嚴重的對立,對國家的興亡無動於衷。一個喪失民心的政府難道還能維持嗎?因此,即便「蠻族」不入侵,帝國也將在腐敗中走向滅亡。

羅馬的專制制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繼承法。當皇帝去世後,帝國常因沒有明確的繼承人而導致各軍事集團間的戰爭。軍隊在帝國時期已完全成為皇帝的製造者,他們可以隨意廢黜、殺戮他們不喜歡的皇帝,推舉符合其利益的人當皇帝,甚至公然拍賣皇位。各軍事集團之間為爭奪皇位而進行的長期戰爭不僅使廣大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更嚴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國的人力、物力、財力。此外,盡管羅馬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但由於東部希臘文明區與西部拉丁文明區之間在經濟文化上有較大差異,因而帝國始終存在分裂傾向。軍事集團間的戰爭加速了帝國的分裂,並最終導致公元395年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這就使在對抗「蠻族」入侵時,東西帝國無法團結一致,造成戰爭的失敗。

羅馬帝國後期奴隸制度的衰弱及勞動力不足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羅馬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對奴隸剝削之上的。奴隸主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隸的勞動成果,便讓其承擔繁重的勞動,致使奴隸無法通過繁殖後代來擴充奴隸隊伍。且羅馬的奴隸主要來自擴張與掠奪,但隨著擴張的停止,奴隸資源也就斷絕了,奴隸主又不願在生產技術革新,造成生產衰退,導致社會經濟基礎的崩潰。此外,政府對農民的壓迫導致自耕農破產,農民為求生計大量逃亡,從而使兵源不足,無力抵抗「蠻族」入侵。

『柒』 古羅馬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約1300多年
古羅馬」共有約1300多年的歷史.。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到確立了議會制(稱為共和時代),直到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

『捌』 羅馬古城是如何神秘消失的

考古學家清理海灘時又發現13具遺骸,同年挖掘海堤下塞有岩石的三處拱門其一發現6個成年人、4個兒童和抱嬰兒保姆,遺骸擠作一團;另兩處67具。

考古工作者對海邊10間小屋進行清理,發現大量保存完整的遺骸,赫庫蘭尼姆城共出土約200具遺骸。

研究發現:古羅馬男子身高一般1.7米、女子1.55米。從健康狀況看,有幾具骸骨有關節炎、貧血病等,但大多體格健壯、肌肉發達,健康水平相當可以。

赫庫蘭尼姆城離海近,火山爆發時人們自然會湧向海邊求生,火山又把海岸線推進不少。事實證明,考古工作者的確在海岸線400米地方發現了舊港灣。

赫庫蘭尼姆城早7小時失蹤,火山在襲擊龐貝城之前,就已有3股岩漿將赫庫蘭尼姆城淹沒,隨後岩漿上漲將其覆沒。

但因地下水使土地濕潤,其保存比龐貝城更完好,發掘出來時與掩埋前幾乎沒什麼兩樣。

如今龐貝城3/5重見天日,但赫庫蘭尼姆城的發掘仍遙遙無期。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絡則刪)

『玖』 羅馬有多少年歷史羅馬帝國

很多年歷史。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義大利半島。
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它與秦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羅馬廢墟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