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胡的歷史從哪裡開始

胡的歷史從哪裡開始

發布時間:2022-08-01 02:20:09

㈠ 胡這個姓氏的來歷

1、源於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後又封於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2、源於胡母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母氏,屬於復姓省文簡化為氏。胡母氏,得姓於戰國時期齊宣王田辟疆執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

周慎靚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齊宣王即位,其後封其弟田嬰於毋仰(即母鄉、古無鹽邑,今山東東平),田嬰後成為齊國的相國,遂「遠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後裔子孫多有稱胡毋氏者,繁衍發展成胡毋氏一族。

3、源於姬姓:公元前763年,鄭國恃強攻入胡國。姬胡亡國後,胡國子孫仍以國號為氏。

4、源於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歸胡國,史書又稱妢胡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一帶地區,是西周初期分封的歸姓諸侯國。

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後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於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被迫四處播遷。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東部一帶地區建立了歸胡國外,大部分歸夷人不願臣屬於商王朝而繼續向南遷徙,其中一支歸夷人遷居於汝陰一帶,並在該地區建立起妢胡國。

5、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

6、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胡騎校尉,屬於以因故改姓為氏。胡騎校尉,是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所設置的軍隊官職。

漢武帝時期,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是漢武帝特設的職位,胡騎校尉專職掌管駐扎在池陽(今陝西咸陽)的胡騎軍隊,而長水校尉則專職掌管駐扎於長水與宣曲(今陝西關中)的烏桓人與胡人騎兵。胡騎校尉之職不常設,其職平時多由長水校尉兼任。

由於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專職掌管「胡人」,因此多由驍勇剽悍而又忠誠大漢王朝的將領統轄,其中不乏歸附漢朝的外族將領。在其軍隊將士中,多有以軍隊稱制為姓氏者,稱胡氏,例如後來著名的的護羌校尉胡疇便是。

7、源於改姓,其起源頗為傳奇。當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並將遭滅族之災。便和皇後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託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

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李氏皇家最後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並取名胡昌翼。

(1)胡的歷史從哪裡開始擴展閱讀

姓氏名人

1、胡毋生

胡毋生:一作胡母生。字子都,西漢齊(今山東臨淄)人,生活於公元前2世紀左右。專治《公羊春秋》。漢景帝時博士,曾與董仲舒同業,仲舒著書稱其德。受業於公羊高玄孫公羊壽,口傳《公羊春秋》,使此學得以留傳於後世。

老年,返歸齊地,從事教育活動,傳授《公羊春秋》,公孫弘頗受其影響。其弟子蘭陵褚大官至梁相,溫呂步舒任丞相長史,東平嬴公,守學不失師法,為昭帝諫大夫,授東海孟卿、魯眭孟。由於董仲舒和公孫弘的宣講,武帝尊重公羊家,逐漸形成一大學派。公羊學派的思想對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有很大的影響。

2、胡淵

胡淵(247年-301年)字世元,小字鷂鴟,安定郡臨涇縣人,晉秦州刺史胡烈之子,魏車騎將軍胡遵之孫。曾隨軍參加鍾會的滅蜀之戰。蜀國滅亡後,由父親遣人告知鍾會企圖謀反,便和衛瓘一起誅殺鍾會。後來在八王之亂時受趙王司馬倫調度、與齊王司馬冏軍隊交戰、屢次獲勝時,被成都王司馬穎打敗而投降並被殺。

3、胡國珍

胡國珍(438~518年),字世玉,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縣)人。北魏時期外戚大臣,武始侯胡深之子,宣武靈太後之父。太和十五年(491年),襲封武始侯。獻女於宣武帝元恪,生下孝明帝元詡。孝明帝即位後,封為光祿大夫。

靈太後臨朝後,加侍中,封安定郡公,入決萬機。才中書監、儀同三司,忠心輔佐魏主。熙平初年,拜為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遷為司徒公。神龜元年(518年),去世,享年八十歲。追贈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太尉公、同州刺史、太上秦公、加九錫,謚號文宣。

4、胡充華

宣武靈皇後胡充華(?-528年),本名胡仙真,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縣)人。

臨朝聽政13年,武藝高強,好射箭,愛登山。臨朝聽政初期,頗有政績。後大肆崇佛、荒淫無節等,導致了河陰之變,被沉入黃河溺死。《中國文藝詞典》將其列為中國女詞人,代表作《楊白花歌》。

5、胡廣

胡廣(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號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銓之後。明朝文學家,學者,官員。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狀元。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永樂十六年(1418年),胡廣去世,年四十九。贈禮部尚書,謚文穆。明朝文臣得謚號,自胡廣始。明仁宗即位後,加贈太子少師。胡廣留世著作有《胡文穆公雜著》、《胡文穆集》等。

㈡ 胡姓氏的由來,祖籍在哪裡

祖籍在今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

胡姓氏的由來:

源於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後又封於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胡拼音:hú

釋義:

1、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

2、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

3、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

4、文言疑問詞,為什麼,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胡須。

6、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稱「胡同(tòng)」(用作巷名時,「同」讀輕聲不兒化)。

8、姓。

(2)胡的歷史從哪裡開始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胡亂[hú luàn]

馬虎;隨便。

2、胡須[hú xū]

鬍子

3、鬍髭[hú zī]

鬍子。

4、胡謅[hú zhōu]

隨口瞎編。

5、東胡[dōng hú]

古時中國東北的西部地區各少數民族的總稱。

胡姓分布:

胡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在當今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台灣則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七百二十三萬余,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31%左右。

當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萬,為全國第十五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1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約占胡姓總人口的41%,其次分布於貴州、雲南、江西、江蘇、河南、重慶、山東,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為當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總人口的10.4%。

㈢ 胡氏家族的起源是什麼,在哪個時代

1、源於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後又封於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

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西周時期。

2、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

春秋時期。

(3)胡的歷史從哪裡開始擴展閱讀:

有關胡姓的書籍:

1、《胡氏族譜》,胡傳淮纂修,2000年9月出版,已著錄於《中國家譜總目》,該族譜主要講述先祖胡其祥,明末清初湖廣麻城縣孝感鄉教子村人,生四子。其長子胡大國,清康熙後期遷居四川省蓬溪縣文井場三台觀,為本支胡氏入川始祖。今族人聚居於蓬溪縣文井鎮百恆村、梅埡村、羅戈鄉石牛村等地。譜載宗祠、世系圖、世傳錄等。

2、《中華姓氏通史·胡姓》是2000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啟昌。

該書旨在整理中華姓氏文明,疏通各姓氏之來龍去脈,為廣大讀者和姓氏文化研究者提供一套史料考訂詳實、文獻資料豐富的通史。姓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整理,有利於民族團結、民族精神的凝聚以及國家統一大業的完成。

㈣ 胡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胡姓的來源和歷史是:

胡姓是姬姓胡國,在河南漯河東,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並了鬍子國;二是歸姓胡國,在安徽阜陽。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

春秋末期,這兩個胡國先後被楚國所滅,其國君的子孫都以胡為姓,國人都以胡為氏,稱胡氏,形成兩支胡氏,世代相沿。

歸姓是畏方之姓,據《山海經》記載為威姓,源於少昊之子,胡國銅器銘文記作媿姓。歸姓胡國故址在潁州汝陰,子孫以國為氏。歷史上的門閥望族安定胡氏即源於歸姓胡國。

遷徙:

胡姓最初的發源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發源於今河南淮陽,另一個發源於今安徽阜陽。胡氏以起源地為中心,向周邊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

至漢時,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

兩晉南北朝時期,胡姓原居於陳(今河南淮陽),後因「永嘉之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與其餘七姓族人共同入閩,成為「入閩八姓」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胡姓

㈤ 胡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胡姓起源於周朝諸侯國胡國。

先秦時期,胡姓主要的活動地區在黃河以南,淮河和漢水流域地區。秦漢兩晉時,胡姓已經播遷到各地,西陲至四川和陝西,山西、河北,南抵廣東、福建、東臨江浙。在唐宋之際,胡姓已經在長江流域地區形成了優勢。清朝進入台灣。

相關信息:

胡姓中,除了源自黃帝後裔的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為數不少。漢代以後,特別是五胡亂華之時,進人中原的外族,紛紛改姓「胡」氏,為漢族胡氏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後來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後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後世子孫皆為胡姓。

㈥ 胡姓的來源和歷史

姓胡的來源和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媯姓後裔,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胡公滿受封於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胡姓的來源和歷史

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胡氏的源地,是指陳國的封地,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因此就有了現在的胡姓。

胡姓的來源和歷史

這樣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姓起源於陳地,子孫向各地播遷,在三國時期,魏陽陵亭侯胡質居住在山西安定。

㈦ 胡這個姓氏的來歷

胡一、姓氏源流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樣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 周代有兩個鬍子國。一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並了鬍子國。另一個胡國是歸姓,周代有異姓諸侯「胡」國,在安徽阜陽縣。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鬍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又形成兩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復姓胡母氏。胡母氏這一復姓,得姓於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復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復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復姓所傳日漸減少。 這大概是這一胡母復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吧。另外還有兩個來源,其一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胡骨氏」(為魏獻帝之兄的姓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胡」氏。另外,據《周書.李遠傳》所載,敕勒有胡姓。 二、遷徙分布至於胡氏的源地,當然是周初的封地陳國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 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台灣。台灣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㈧ 胡姓的來歷和歷史

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讀音作hú(ㄏㄨ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3位。在2018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5位,分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舜帝後裔媯滿早年被封於胡(今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稱「胡公」,築胡襄城,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河南、安徽、浙江、四川、山東、湖南、湖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0%。

一、胡姓的來源

①源於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後又封於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②源於胡母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母氏,屬於復姓省文簡化為氏。胡母氏,得姓於戰國時期齊宣王田辟疆執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周慎靚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齊宣王即位,其後封其弟田嬰於毋仰(即母鄉、古無鹽邑,今山東東平),田嬰後成為齊國的相國,遂「遠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後裔子孫多有稱胡毋氏者,繁衍發展成胡毋氏一族。胡毋氏的後裔族人在戰國後期至秦、漢朝時期分衍為三個主要的姓氏支系,即胡毋氏(胡母氏)、胡仰氏、毋氏(母氏)。在秦朝時期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朝時期有胡母生、胡母班等等,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晉朝以後,胡母氏漸漸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氏,因此復姓胡母氏所傳日漸減少,這是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

③源於姬姓:《韓非子·說難》記載:「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公元前763年,鄭國恃強攻入胡國。姬胡亡國後,胡國子孫仍以國號為氏。

④源於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歸胡國,史書又稱妢胡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一帶地區,是西周初期分封的歸姓諸侯國。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後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於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被迫四處播遷。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東部一帶地區建立了歸胡國外,大部分歸夷人不願臣屬於商王朝而繼續向南遷徙,其中一支歸夷人遷居於汝陰一帶,並在該地區建立起妢胡國。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記載:「妢胡之笴。妢胡,鬍子之國,在楚旁。」說明妢胡國盛產「美笴」,就是用來製作箭桿的細木。在春秋末期,弱小的歸胡國、妢胡國均被迫參加以楚國為首的諸侯聯盟,結成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參加了楚國與吳國之間的「豫章之戰」,結果,在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楚昭王熊壬(熊軫)在「豫章之戰」後的班師回程中,反而順便吞並了同盟的歸胡、妢胡這兩個小國。歸胡、妢胡兩國被滅後,其國王族後裔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

⑤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胡騎校尉,屬於以因故改姓為氏。胡騎校尉,是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所設置的軍隊官職。漢武帝時期,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是漢武帝特設的職位,胡騎校尉專職掌管駐扎在池陽(今陝西咸陽)的胡騎軍隊,而長水校尉則專職掌管駐扎於長水與宣曲(今陝西關中)的烏桓人與胡人騎兵。胡騎校尉之職不常設,其職平時多由長水校尉兼任。由於胡騎校尉與長水校尉專職掌管「胡人」,因此多由驍勇剽悍而又忠誠大漢王朝的將領統轄,其中不乏歸附漢朝的外族將領。在其軍隊將士中,多有以軍隊稱制為姓氏者,稱胡氏,例如後來著名的的護羌校尉胡疇便是。

㈨ 姓氏中的「胡」姓是怎麼來的

1、源於媯姓

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後又封於株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2、源於胡母姓

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母氏,屬於復姓省文簡化為氏。胡母氏,得姓於戰國時期齊宣王田辟疆執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

3、源於歸姓

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歸胡國,史書又稱妢胡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一帶地區,是西周初期分封的歸姓諸侯國。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後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於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被迫四處播遷。

歸胡、妢胡兩國被滅後,其國王族後裔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

4、源於官位

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

5、源於改姓

其起源頗為傳奇。當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並將遭滅族之災。便和皇後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託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

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李氏皇家最後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並取名胡昌翼,後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經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後,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

他從此隱居,閉門專事經學研究,注有《周易專注》,人稱「明經公"。 明經胡氏後人中,為官者少,大多以做學問和經商著稱。最為知名者當數紅頂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開文和胡適等。「明經胡」又稱「李改胡」。

㈩ 胡姓的來歷

1、源於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後又封於株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2、源於胡母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母氏,屬於復姓省文簡化為氏。胡母氏,得姓於戰國時期齊宣王田辟疆執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

3、源於姬姓,公元前763年,鄭國恃強攻入胡國。姬胡亡國後,胡國子孫仍以國號為氏。

4、源於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

5、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出自漢朝時期官吏胡騎校尉,屬於以因故改姓為氏。

(10)胡的歷史從哪裡開始擴展閱讀

胡姓名人

1、陳胡公

陳胡公,亦稱胡公滿、虞胡公,媯姓,有虞氏,名滿,字少湯,舜帝之後,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諸侯國陳國第一任君主。

周武王滅商建周後,將長女大姬嫁給舜帝之後的媯滿為妻,封於陳地,建立陳國,奉祀舜帝。媯滿在位期間,修築陳城,以抵禦外敵入侵;以周朝的禮義德行教化百姓,使陳國成為禮儀之邦。媯滿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位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

2、胡質

胡質(?—250年),字文德,壽春(今安徽壽縣)人,三國時曹魏大臣,官至荊州刺史、征東將軍。年輕時與蔣濟和朱績皆在江淮之間聞名,在州郡任職。後來蔣濟任別駕,與曹操舉薦胡質,曹操於是任胡質為頓丘令。後來歷任丞相東曹令史,揚州治中,丞相屬等職。

3、胡淵

胡淵(247年-301年)字世元,小字鷂鴟,安定郡臨涇縣人,晉秦州刺史胡烈之子,魏車騎將軍胡遵之孫。曾隨軍參加鍾會的滅蜀之戰。蜀國滅亡後,由父親遣人告知鍾會企圖謀反,便和衛瓘一起誅殺鍾會。後來在八王之亂時受趙王司馬倫調度、與齊王司馬冏軍隊交戰、屢次獲勝時,被成都王司馬穎打敗而投降並被殺。

閱讀全文

與胡的歷史從哪裡開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