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找回歷史視角
歷史可以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只有這樣才能豐富我們對歷史的了解和把握。這說的就是歷史視角。
同一事件由於站的位置不同,看事情的方法就不同,如何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避免個人主觀因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針對同一歷史事件,翻閱世界各國對這件事的當時報導。
雖然說文獻的查閱也難以避免帶有當時記錄者的主觀因素,但是只要看得角度夠多,你就會有自己的判斷。
歷史從來沒有是與非,對與錯,只看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在哪個利益方。如韓國電影《辯護人》里的劇情,政府以傳閱危險書籍,並在戒嚴的情況下進行非法聚會,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反共法》、《集會示威法》等罪名,對對釜山地區的22名青年進行了拘留處理。
律師宋佑碩站出來,為曾經有恩於他的老闆娘的兒子辯護,為這22名被拘留的青年進行辯護,由於人似乎感性動物,我們很容易就被代入,因為人心是善的,人權即正義,善良即正義,這時候,我們堅決認為暴力是錯的。
再看電影《黑鏡》,為了懲罰殺人犯女主,人們強迫她精神虐待長達37年,所有人都拍手稱贊,這時候,正義又是什麼呢?人權呢?殺人犯難道就沒有人權嗎?
再回頭看回《辯護人》,以政府為首的車東英,堅決捍衛是他自以為的國家正義,《國安法》就是他的信仰,一個人哪怕殘暴,但捍衛自己的信仰有錯嗎?
這就是從不同角度去了解同一個歷史事件的好處,不僅從不同角度去看,還要從事情的方方面面面看,把自己抽離,置身事外去看,才能比較客觀公正地得到你想要的歷史視角。
⑵ "歷史視角"是什麼意思
以「自下而上」的視角審視問題
⑶ 什麼是歷史視野
歷史學視野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歷史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就其性質而言,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⑷ 歷史理論視角有哪些
歷史角度:
一 歷史史實:
1.根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的事件出發;
2.國內國外的政治,經濟,文化去分析;
3.發生事件的原因,結果和作用;原因有根本原因(導火線),主要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結果從影響內答題;作用有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二 影響:
1.當時發生的事情對人,事件,社會,國家或者世界的影響,起到什麼樣的積極或消極作用。
2.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中對個人,群眾,國家或者事件的影響,起到什麼樣的積極或消極作用。
⑸ 什麼叫從歷史角度回答問題
從歷史角度,就是需要綜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對後世(當然也是指歷史)的影響。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一個事物或事件,是需要客觀的去了解事物或事件的本質,從而根據接下來的發展結果來判斷事物或事件的影響.在分析這類問題的時候,不能摻雜個人主觀情感和想法,這樣會影響分析結果的.
相對的,從現實角度,就是對我們今後的影響。
⑹ 什麼叫視角
文學作品的敘述按視角可以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等,而第三人稱其實又分三種,分別是全知視角、受限視角和客觀視角。 第三人稱中,「全知視角」是絕大多數的故事所採用的手法,此外,歷史文學作品也大多採用這一手法。在這種視角中,作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的描寫不存在任何客觀限制,哪怕是世界上不可能有第二個人知道的事,也可以寫得活靈活現,比如他可以寫一個人自殺前的心理獨白,也可以寫一個永無破獲之日的案件真相。但有一點,那就是他寫的必須是這部作品中的「事實」,舉個例子,他不能在作品裡先寫「老王死了」,後來又說「老王其實沒死,他是裝的」,而只能藉助作品中某個人物來「以為老王死了」。 第三人稱中的「受限視角」就是從作品中的某個人物出發,作者的認知不能超越這個人物的認知,也就是說,是「從這個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可以寫這個人物的心理活動,但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為這個人物不可能了解,也不可以寫這個人物不可能看到或知道的事實,頂多隻能通過別人的轉述得知。不少偵探作品採用「受限視角」,最著名的就是《福爾摩斯探案集》,所有的敘述都是從華生大夫的視角出發的,而非全知全能。 第三人稱中的「客觀視角」類似於電視台的新聞采訪,作者把自己放在和讀者同樣的層面上,只能以客觀的角度去了解事件,他不會比讀者知道得更多,因此沒有作者的「優越感」,他和讀者的認知是保持同步的,同樣,用這種手法的話,也不能直接去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而只能記錄人物展現在外的語言和行為,剩下的交給讀者去評判,也就是只能記錄人物「怎麼說」、「怎麼做」,但不能記錄「怎麼想
⑺ 什麼叫從歷史的角度看比如說,怎樣從歷史
首先大運河是隋朝隋煬帝下令建造,是中華人民汗水和歷史的結晶,在其建造成後的很長時間內,對中華南北文化,南北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對形成有多種文化元素的中國文化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後來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也起到重要作用,其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⑻ 什麼是「歷史學的角度」
講求證據,客觀對待,以史為鑒,多種歷史資料互相參考對比,合理推敲。
⑼ 什麼叫以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回答多一點
就是要用全面、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問題。
所謂全面的眼光,是指既要看到問題本身,更要看到問題的本質、主流和趨勢。如何認識和把握問題的本質、主流和趨勢?這要跳出問題本身,不能單就問題談問題,要把現階段的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來分析,找出其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
所謂歷史的眼光,是指要把問題放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和具體環境中來分析。問題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從來就有的,都是一定時代背景和具體環境的產物。每個時代都會面臨每個時代的問題,不同時代則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有些問題會貫穿於不同的時代,但其表現形式和側重點也會有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不同,問題本身和產生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所謂發展的眼光,是指要把問題放在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來分析。問題是一定時代和社會環境的產物,那麼我們面臨的問題必然帶有一定歷史時期的性質和特點。要解決面臨的種種問題,必須用改革的思路、發展的辦法去認識、去解決。
⑽ 什麼是歷史觀視角
就是你能從現在看回500年,或者看後500年,當然那500年只是個代詞,歷史發展觀何嘗不是個代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