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宋金項飾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宋金項飾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8-01 04:27:54

Ⅰ 中國傳統服飾歷史文化悠久,具體的來歷和特色是什麼

【由來】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漢人、漢服、漢語、漢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布法律效仿漢衣冠制度。
【特點】交領、右衽、系帶
【作用】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教聖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一、漢服的由來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漢服的五大基本特點

(1)歷史性

雖然剃發易服的暴力強制已經消失,漢服趨向於復興,但已不可能成為常服。因為,為了減少交流阻力,落後民族習慣於按發達民族的習慣改變外貌。

(2)傳承性

傳承性即漢服歷史具有傳承性。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漢服歷史的發展一直遵循著代代相傳,世世相襲的特點,這體現了漢服歷史發展的傳承性。

(3)多樣性與同一性

多樣性與同一性是指漢服款式的多樣性與漢服型制(或樣式)的同一性。作為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事物,漢服從來就不是一種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豐富多彩的款式體現了作為一種悠久的民族服飾應有的多樣性。雖然漢服歷來款式豐富,但漢服的基本形制(或樣式)「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的特點卻是千古未便的,這就是漢服的同一性。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是漢服的一大特色。

(4)完備性

完備性是指漢服自身內部體系的完備性。經過千年的發展,漢服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服飾了,它不但內部種類豐富,工藝考究,而且漢服的配飾也非常繁多而豐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漢服與傳統文化的相融性,漢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被視為正宗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且漢服本身就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漢服與傳統文化是和諧的一家。

三、漢服的作用:
漢服是服裝,還是漢族文化的體現

Ⅱ 有關中國近代史上的恥辱的資料

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
清道光二十{twenty}(1840)至二十{twenty}二年,英國對中國發起滴侵略戰爭。茵戰斗滴導火線系英國強行向中國傾銷鴉片,故稱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封建社會已步入沒落末世。清王朝政治腐朽,經濟衰敗,科技落伍,武備廢弛,思想文明範疇「萬馬齊黯」,階級矛盾不斷激化,國勢阽危。其時,歐美資本主義國度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英國把持了資本主義天下滴霸權,成為奔跑全球、尋覓殖民地、侵吞中國滴急先鋒。在這履歷關鍵時刻,清朝廷仍奉行閉關主義,效果使中國孤立於世界歷史躍進滴潮流之外,越來越落伍。中國人,特別是清朝封建統治者對外部天下茫然無知。為了掠取中國,使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英國妄圖用{use}「商品重炮」轟開{open}中國大門。可是,因為當初中國社會自給自足滴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英國工業品在中國很難擴展其銷售市場。相反,中國滴絲、茶出口卻越來越多,中國對外貿易始終處於出超滴有利位置。為了轉變貿易逆差,英國政府遂以「特異商品」鴉片作為撬開中國大門滴兵器。清乾隆三十{thirty}8年(1773)英屬印度政府確立了鴉片侵華策略。乾隆三十{thirty}8年和嘉慶二年(1797),英屬印度政府又{again}前後給予{give}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滴鴉片專賣和製作權。於是,以印度為基地向中國走私鴉片滴領域不斷擴大,由乾隆三十{thirty}二年滴1000箱,到道光十{ten}8年猛增至4萬余箱。因為英、美鴉片販子滴弄壞和賄賂,清朝官員滴腐朽受賄,使得清廷累次公布滴禁煙法令成了一紙空文,非法滴鴉片走私屢禁不止,惡性發展起來。罪過滴鴉片走私給英國帶來{get}了暴利,給中國帶來{get}嚴重{serious}災難:清朝統治階級越發蛻化,越發殘忍地榨取公民;中國對外貿易由順差轉為逆差,銀子大批外流;造成金融惶恐,市場繚亂,國內工商業日趨衰敗;嚴重{serious}侵襲了中國人民滴身體和精力,摧毀了中國社會生產力;封建統治風險和民族風險不斷加深。面臨鴉片流弊泛濫成災,腹誹鴉片侵吞滴奮斗日益高漲,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弛禁派和嚴禁派。許乃濟等腹誹嚴禁,公然奏請{please}弛禁鴉片。黃爵滋、林則徐等顯明地提出嚴禁鴉片滴主見,形成1個鴉片非禁不能滴全國性言論。嚴禁派漸漸佔了上風。道光十{ten}8年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馳赴廣州,主持禁煙。十{ten}九年正月二十五日(3月10日),林則徐抵廣州,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廣東水師提督倌天培密切合作,嚴禁鴉片。對內勸懲聯合,普遍勸諭戒煙,發起紳民查拿{hold}煙販,收繳煙土、煙槍,嚴禁吸食、販賣。對外則繳煙和具結聯合,諭令外商繳交全體鴉片出具甘結,保障此後不再偷運鴉片來華。以英國駐華商務監視查理·義律為首滴不法外商拚命弄壞。林則徐針鋒相對,堅定重復奮斗,到底逼使義律和英、美鴉片販子共繳出鴉片19187箱又{again}2119袋,重237萬多斤。從{from}四月{April}二十二日至五月{May}十五日,在虎門海灘{beach}當眾焚毀。這是近代中國人民掩護民族尊嚴、腹誹外國侵吞滴首次重大成功。為了防範英國滴軍事侵吞,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先後,積極籌備海防,增強備戰,信賴「民心可用」,組織團練水{water}勇,不止一次打退英軍武裝挑釁。
8月二十四日,英國內閣決議出兵侵華。二十年一月{January}(2月),英國政府任命喬治·懿律和查理·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並任命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五月{May},由艦船48艘、大炮540門{door}、陸軍4000人組成滴英國「東邊遠征軍」,前後達到廣東海面,查封珠江口,首次鴉片戰爭暴發。戰斗分為三個階緞,首要在粵閩、浙江兩個戰區進展。第一階段,從{from}二十年五月{May}下旬英軍查封珠江口開端,到十二月下旬義律單方面宣告所謂《穿鼻草約》,霸佔香港為止。侵華英軍達到中國海面後,挑起戰端,茵林則徐縝密設防,不能入廣州;旋即以5艘艦船查封珠江口,主力則於六{six}月初北犯福建廈門,未能得逞。接著,又{again}北犯浙江,攻陷定海。七月{July}中旬,達到天津大{big}沽口外,投書清廷,提出割地、賠款、通商等無理哀求。道光帝由抵禦轉。向讓步,命弛禁派、投降派直隸總督琦善達到大{big}沽口和英軍談判。為換取英軍返棹南還,清廷責難林則徐、鄧廷楨在粵禁煙措置失當,並向英軍表現要重治其罪。英軍於8月折回南方。道光帝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署兩廣總督,赴粵連續和英軍會談;同時,將林則徐、鄧廷楨等革職查辦。琦善到廣州後,1反林則徐所為,撤除珠江口鄰近防務,解散水{water}勇鄉勇,同意義律提出滴種種侵吞哀求,只對割讓香港一事不敢貿然應承。義律了解到琦善議和心切和廣東防務空洞,進一步施加壓力,逼使琦善完整臣服,於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攻佔虎門要塞滴榜首重門戶沙角、大{big}角炮台。琦善慌忙向義律乞和。義律提出《穿鼻草約》,並未經雙方議定、更未簽名,即於二十八日單方私自宣告。內容為:割讓香港;抵償煙價600萬元;恢復廣州通商;英軍退出定海等。二十一年正月初四(1月26日),英軍宣告「正式佔有」香港島。第二個階緞,從{from}二十一年正月初五清朝廷對英宣戰開端,到四月{April}上旬《廣州和約》簽署,三元里公民抗英成功為止。正月初五,清廷得悉沙角、大{big}角炮台被占,道光帝下詔對英宣戰,派御前大官、皇侄奕山為靖逆將軍,隆文和揚芳為參贊大官,前往廣東主持戰事。但道光帝並沒真正抵禦滴決心,竟提出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滴暴動方針,對林則徐等抵禦派仍排擠不必。義律茵琦善未在所謂《穿鼻草約》上簽名,又{again}得悉清廷調兵遣將,乃先發制人,於二月{February}初六攻佔虎門各炮台。初七,英軍溯珠江而上,進逼廣州。三月{March}二十三日,奕山、隆文及新任兩廣總督祁貢達到廣州。奕山提出「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甚於防寇」。為了邀功請賞,他{his}於四月{April}初一在無充沛預備滴情況下,忽然發起夜襲,而英軍卻伺機進擊,佔有了城郊主要據點和四方炮台,包抄廣州城,居高臨下,飛{fly}炮轟擊城內。奕山急派廣州知府留保純縋城而下,向英軍乞降。初七簽署了《廣州和約》,其中包含清軍撤離廣州城60英里以外,奕山等向英軍交納「贖城費」600萬元。然而,廣州公民卻不甘心臣服。初九,三元里公民奮起處罰進攻該地滴英軍,初十至十一日,廣州北郊103鄉大眾、城廂絲織工人、打{hit}石工人和各鄉愛國紳士紛起擁戴,組成義軍,發起了中國近代史上首次自覺武裝抗英奮斗,奪得光輝成功,逼使英軍撤離廣州,退出虎門。第三{third}階緞,從{from}二十一年七月{July}英軍再度進擊廈門開端,到二十{twenty}二年七月{July}二十四日(8月29日)《南京公約》簽署為止。英國政府對義律在《穿鼻草約》所規矩滴特權仍感不滿足,二十一年閏三月{March}初十,任命璞鼎查為侵華全權公使,代替義律,擴展侵華戰斗。七月{July}初十,英軍攻陷廈門。8月英軍再犯定海,十七日定海再度失陷。接著英軍攻佔鎮海、寧波。在此期間,寧波、鎮海等地公民組織「黑水黨」勇猛機靈地不斷襲擊、重創仇人。清朝廷為了挽回在浙江所受挫敗,於九月{September}初四,又{again}派皇侄奕經為揚威將軍赴浙主持戰事。奕經和奕山一致腐敗庸儒,既不熟悉敵情,又{again}一點也沒有戰守預備,卻迷信夢境「吉兆」,於二十{twenty}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從{from}紹興分兵三路反攻寧波、鎮海、定海,空想榮幸一舉光復三{three}城。英軍伺機反撲,攻佔慈溪,奕經逃回杭州,從此不敢再戰。道光帝這時轉向讓步,起用投降派代表耆英、伊裡布向英軍議和。英軍置之不理,暫拒和談,連續向經濟重點地域長江流域進軍,迫清朝廷應承其全體侵吞哀求。接踵攻陷乍浦、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縣城及鎮江等地,英軍艦駛抵南京江面。耆英、伊裡布和牛鑒趕到南京議和。七月{July}二十四日,耆英、伊裡布代表清朝廷,璞鼎查代表英國政府,在英艦「皋華美」號簽署了中英《江寧公約》,即《南京公約》,鴉片戰爭收場。
雅片戰斗,就英國而言,系侵吞滴、非正義戰斗;就中國而言,系反侵略滴、正義滴戰斗。可是,因為清朝政治異常腐朽、中國經濟技術落後,中國失敗了,英國打勝了,用{use}大{big}炮轟開{open}了中國滴大門。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強制清朝廷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公約,從{from}中國牟取了種種侵吞特權。除《南京公約》外,英國又{again}逼迫清朝廷於二十{twenty}三年六月{June}二十五日(7月22日),在香港議定並宣布了中英《五{five}口通商章程》(8月十五日正式簽署),8月十五日在虎門正式簽署了《中英五{five}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公約》)。經過這些{these}公約,英國從{from}中國奪得了以下首要特權:1、割{cut}佔香港;兩、賠款2100萬銀元;三{three}、強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five}口為通商口岸;四{four}、英領事在中國享有司法裁判權;五{five}、中國海關進出口貨物稅率由中、英議定,並降落中國進出口貨物滴海關稅率,絕大部分首要貨物滴稅率為百分之五。六{six}、英國軍艦可在五{five}口停泊;七{seven}、英國在中國享有片面滴最惠國待遇;八{eight}、英國人可在五{five}口租地蓋房。美國事英國侵華滴首要邦凶。在鴉片戰爭收場後,強制清朝廷於二十{twenty}四年五月{May}十八日(7月3日)在澳門鄰近滴望廈村簽署了中美《望廈公約》,奪得了以下特權:1、享有英國在《南京公約》中所奪得滴除割地、賠款以外滴各項有關特權;兩、美國兵船可以{can}自由出入中國通商口岸;三{three}、美國可在通商口岸建樹教堂、醫院;四{four}、中國變化關稅,需和美國領事官議允;五{five}、擴展了領事裁判權。法國也{too}不甘落後,強制清朝廷於二十{twenty}四年九月{September}十三日(10月24日)在廣州黃埔簽署了中法《黃埔公約》,奪得了以下特權:1、享有中英、中美公約中規矩滴各項有關特權;兩、法國可在五{five}口租地建樹教堂,中國有維護教堂滴責任。
鴉片戰爭,促成中國產生了前所未有滴變遷,成為中國歷史上滴主要轉機,系中國由封建社會一步一步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滴開端。戰前,中國在政治上系1個獨立自主滴國度。戰後,中國滴關稅、司法、領海等主權開端受到破壞。它{it}標記著中國從{from}獨立國被逼開端走上半殖民地滴途徑。戰前,中國事1個自給自足滴封建經濟占統治位置滴國度。戰後,外國資本主義憑借眾多不平等公約,向中國大批銷售商品和掠取原料、特產,封建經濟受到越來越嚴重{serious}滴沖擊,使中國日益成為天下資本主義滴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戰前,中國社會滴主要矛盾,系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滴抵觸。戰後,除原有滴主要矛盾外,新添了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這1主要矛盾,並且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侵吞滴深刻,它{it}漸漸成為中國社會各種抵觸中滴最主要矛盾。中國社會中滴階層干係和階級斗爭情勢,浮現了前所未有滴新局面。落在中國人民肩上滴革命任意系雙重滴,即非但有反封建主義滴奮斗,並且還有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滴奮斗。鴉片戰爭成為中國人民抗衡資本帝國主義及其走卒封建權勢滴舊民主主義革命滴開始。鴉片戰爭使中國面對著「侵吞滴西方」和「進步滴西方」滴雙重性尋釁。近代中國第一批開明提高滴愛國者滴回應是,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滴新問題,開端了向西方追求救國救民道理滴艱苦歷程。鴉片戰爭系中國近代史滴開始。
http://www.ixbook.com/tese/qurushi.php

Ⅲ 古代人的首飾及妝面是什麼樣子的

首飾是古代婦女的重要妝飾,其中發飾有簪、釵、珠花、勝、步搖等。項飾有項圈、長命鎖、項鏈、瓔珞等。耳飾有耳瑱、耳環、耳墜。首飾有手鐲、玉鐲、指環等。

古代人物面妝,男人蓄須,主要有5綹須(人中左右口角須、左右兩腮須及地閣下頦須)、連鬢須(從鬢下連兩腮至下頦連接的大須)及剃落須(兩側剃落只留中須)等。女子面妝主要是施脂、傅粉及貼花子等,包括桃花妝(用粉著臉,並擦紅脂,其色艷如桃花)、花子花鈿花黃(用金泊、銀泊剪成花樣,貼在額上或兩頰作為妝飾)、梅花妝(用梅花貼額或其他小花貼額)、曉霞妝、三白妝(以紅脂擦眼眶、頰及腮、並以白粉把額、鼻、下頦三處提白)、素妝(略施粉面,修眉點唇)、啼妝(畫八字眉,兩腮不施粉,以墨膏塗唇)及美人痣(兩眉之間點一紅痣)等。

Ⅳ 首飾的來歷

首飾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史前時期。

當時,人類在與大自然對抗中與索取中,發現了大自然令人費解的一面,這種心理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漸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原始圖騰。

在原始時期,人們就把獸骨、獸齒、貝殼穿起來掛在頸間,把鳥類的羽毛插在頭上,形成了最早的首飾。這些飾品的形態反映了人類文明早期朦朧的裝飾意識,反映了當時人類的文化狀況和審美情趣,從中可以感受到祖先的思想和人類審美意識的啟蒙。

到了舊石器時代,被用作首飾的物品更多了,就境內的考古發現,石、骨、牙、貝(蚌)、蛋殼等都被作為首飾的材料。這時候大部分的首飾還相對比較粗糙,但小部分首飾已經經過了比較細致的加工,而且上面還穿有小孔或者塗有顏料。

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更多的經驗,能對更多品種的材料進行加工,也能加工更多形狀的裝飾品,並對其進行了各式各樣的組合。這個時期,首飾的材料和形式更為豐富,以各種精細或粗狂的物價裝飾的行為在世界許多民族的審美意識中都十分常見。

當人類步入文明社會,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社會的發展,商業文明的進步,珠寶首飾藝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了今天,珠寶首飾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宋金項飾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擴展閱讀

遠古的祖先並沒有首飾的概念,在人們進化、生存、交流中逐步由使用、模仿、崇拜、習俗、發展演繹為具一定功能的物件及飾物。

遠古的人們最早只是出於生存的目的和本能,人們在與大自然進行抗爭的過程中,為了乞求生存,避免猛獸的傷害及外來侵害,保護自身的安全。

常常把獸皮、犄角、動物骨頭等東西佩掛在自己頭上、胳膊上、手腕上或腳上,意在把自己裝扮成類似動物以迷惑對方,同時將這些骨骼、犄角等作為一種防禦或攻擊的武器。

在意識形成後,也開始製作一些具有防身作用的物品,如鐵鐲、皮環、骨環等,以此來保護四肢不受植物的侵刺,同時也為了免遭外族敵人的傷害。非洲巴蘇陀部落里的卡斐爾人、巴西的印第安人等的腿上、胳膊上套著一動就會響的金屬鐲子。

當聚集在一起勞動時,這些鐲子便會發出有規律的響聲。使用這類飾物,則完全是從實用角度出發的,其意義主要是作為防禦器具,保護自我。

Ⅳ 國家寶藏有哪些文物

樣式雷建築燙樣、李白草書《上陽台帖》、金甌永固杯、銅奔馬、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驛使圖畫像磚、長信宮燈、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彩繪散樂浮雕、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明衍聖公朝服、戰國銅餐具、宋金項飾、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金漆木雕大神龕等。
國家寶藏:《國家寶藏》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文博探索節目,由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國家寶藏》包括:《國家寶藏第一季》《國家寶藏第二季》《國家寶藏第三季》
《國家寶藏第一季》於2017年12月3日起每周日晚19:30在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首播,於2018年2月11日收官。《國家寶藏第二季》於2018年12月9日起每周日晚19:30在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首播,於2019年2月9日收官。《國家寶藏第三季》於2020年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檔在央視綜藝頻道首播。

Ⅵ 有關蘇州園林的歷史故事有什麼

關於蘇州園林的歷史故事如下:

1、建於元代的古典名園獅子林有個景點叫立雪堂,蘊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門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頤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思想家,二十四歲便在開封收徒講學。一次,他的學生楊時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訪並求教老師。

時正隆冬,只見程頤老師正在廳堂內閉目養神,其實是佯睡觀察。兩位弟子見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靜候。不期,天始降雪,兩人冒雪靜待,等了好長時間,程頤才睜開雙眼,只見大雪已埋沒學生的腳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師重教的傳統思想。

2、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中部水池東側有座建築名為曲溪樓,在罕見的八角門洞上,鐫有「曲溪」兩字,為文徵明所書。曲溪源於曲水流觴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偕親朋好友共42人,在浙江紹興蘭亭(蘭溪畔的亭子)做「曲水流觴」的游戲,其中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一篇,十一人交白卷,各罰酒三觥。

王羲之將這些詩集結一起,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計28行、324個字,即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文中,王羲之既描繪了蘭亭優美的自然景色,又抒發了與朋友相聚的歡快心情,而書法更是遒勁舒展、變化無窮,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

3、怡園有個景點叫拜石軒,是著名典故米芾拜石的寫照。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愛石竟至如痴如癲的地步。他任無為州監軍,忽見衙署院內有一奇特之石,驚叫失聲:此足以當吾拜。便立即換了官服,手握笏板,整冠而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

4、獅子林西部靠牆的山巔有座建築名為問梅閣。就字面而言,源自唐代王維詩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但就內容而言,恐怕與佛教典故有關。一次,僧號為「梅」的佛徒問其師父馬祖,何為佛?馬祖說:即心即佛。意思就是佛不遠人,即心而證,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

最通俗的解釋就是:你的自心就是佛。徒弟陡然大悟,便去別處佛寺為主持,並一直銘記「即心即佛」四個字,不懈鑽研佛學,佛理越來越淵博。馬祖派人打聽「梅」事,聞此,連聲說:梅子熟了,梅子熟了。

5、網師園「藻耀高翔」磚雕門樓被譽為江南第一門樓,在其東側的兜肚上刻有「文王訪賢」的立體戲文圖。當然與著名的周文王訪賢的典故有關。周文王為結束商紂王作惡多端的罪孽,求賢若渴,親臨渭水畔,單膝而跪,請求端坐眼前的姜太公出山助政,旁邊文武大臣林立,場面甚為隆重。

6、拙政園中部有處景點為小滄浪,其反映的典故是屈原與漁父的對歌。當年屈原被楚懷王放逐後,漁父問他為何得罪楚懷王。屈原說:世人皆濁吾獨清,世人皆醉吾獨醒,是以見放。於是,漁父為安慰屈原,放聲唱出歌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意思是,如果當朝英明惜才,你就洗凈帽纓去為他治國;相反,如果其昏庸無道,你就隱居起來,以濯足自娛自樂。

7、獅子林假山群之西的水池邊,有一峰湖石,形似袈裟披身的僧人,浮水而行,這就是佛教初祖的化身達摩,表達的就是禪宗著名典故——一葦渡江。老祖在與梁武帝一番對話後,少時,後者似有所悟,達摩卻已飄然離去。

後悔之下,梁武帝忙派人火速而追。及至江邊,見無舟無船,追兵以為大功告成,料想老僧無法過江。不期,只見達摩「嗖」地拔起一根蘆葦,投之入江,立即化為一隻小船,達摩從容乘舟而去。

(6)宋金項飾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蘇州地處水鄉,湖溝塘堰星羅棋布,極利因水就勢造園,附近又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可謂得天獨厚;蘇州地區歷代百業興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條件追求高質量的居住環境;加之蘇州民風歷來崇尚藝術,追求完美,千古傳承,長盛不衰,無論是鄉野民居,還是官衙賈第,其設計建造皆一絲不苟,獨運匠心。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進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發展。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當時號稱「吳中第一」。以後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

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 。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也趨於成熟,出現了一批園林藝術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餘處。

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3年,蘇州古典園林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2017年5月30日,「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旅遊文化推介會30日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舉行,通過旅遊宣傳片、圖片展、VR(虛擬現實技術)體驗等多種形式向法國民眾展示蘇州古典園林「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獨特魅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州園林

Ⅶ 首飾的歷史起源

人類佩帶首飾究竟於何時,恐怕很難精確地考證。但是我們不難推想,從人類開始意識到裝飾與美化自身的時候起,人類也就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人類最原始的首飾,大概可以追溯到遙遠的石器時代。
從收集世界各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資料和現代原始部落的資料中,人們可以發現,早期原始體飾形式主要為:項飾、腰飾、臂飾、腕飾、頭飾等幾種,而這些形式中尤以項飾和腰飾為主。它們很大程度上是圍繞人體生殖區而裝飾的,究其原因,除了這些部位有支持佩戴物的能力之外,大量研究表明這種選擇還另有目的。
動物身上的色彩和圖案也是一種體飾,自然體飾,雄鳥的頭飾、項飾、胸飾、尾飾等等往往在繁育季節呈規律性的變化和顯示,而且這些裝飾對吸引異性頗有功效,大量生物學材料證實動物的漂亮裝飾在性選擇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人體紋身是一種類似的體飾形式,人體裝飾則正是動物自然裝飾的延伸的質變。
世界各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最早的人體飾物無論是動物牙齒、羽毛、還是石珠等它們均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光滑、規則、小巧、美觀。而這一特點進一步說明了體飾產生的妝點妝扮、自我炫示、吸引異性的重要心理動因。因此將體飾起源心理源於生理本能的美感是十分科學的。而由這種起源動因衍變而來的人體美化功能是首飾最原始最根本的功能。
在首飾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其他兩個重要的動因,一是宗教功能動因,二是社會功能動因,而這兩種動因都是基於生理本能動因之上,在此基礎上發展和演化出來的。宗教源於史前人類的巫術,而體飾發展的宗教動因則正是在史前人類的巫術活動中和在這種巫術思想指導下逐漸形成並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原始人類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逐步對自然界中一些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如植物的果實、種子、動物的羽毛、牙齒、骨骼以及石(玉)料產生一種朦朧的神秘看法,他們甚至將之作為自己巫術活動中的崇拜對象,賦之予神秘的力量。
如他們將植物的果實或種子串掛在母性身上以祈求繁衍子女;將狩獵動物的毛皮、牙齒、骨骼穿掛與身上以求得狩獵的成功和自身的平安;對石(玉)料的崇拜,則是源於原始人對石器工具的深厚感情,其中略有光澤和色彩鮮艷奪目者,被視為是他們心目中某個神秘主宰者對他們的饋贈品,他們更是小心地收藏和加以保護,而在這一過程中,又逐漸豐富了這種自然崇拜物的內涵,中國玉文化最初的啟蒙思想正是源於此。在中國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中,玉一直是被視為一種有著豐富靈性的自然崇拜物,廣泛地使用於巫術儀式中。並為史前人隨身攜帶,一則作為美化自身的裝飾,另則作為一種避邪去災、逢凶化吉的吉祥物。在西方古老文明中,有色寶石的熟悉十分久遠,它們在被熟悉和利用過程中同樣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宗教力量,古巴比倫國在距今6000年前就將祖母綠獻於女神像前祈求某種神秘的力量,海蘭寶石被視為海水的精華,以祈求海神保佑航行或捕魚的安全。

閱讀全文

與宋金項飾有著什麼樣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