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社會歷史的條件是什麼意思

社會歷史的條件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01 05:35:36

Ⅰ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歷史條件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歷史條件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它的產生在其深刻的經濟社會根源、思想淵源和實踐基礎。
1.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歷史條件
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暴露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的對抗性,暴露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成為現代社會化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同時又引發並加劇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兩個最基本階級——工人階級與資本家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的對立和斗爭。因此,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發展,預示著未來社會革命的性質和歷史發展的方向,這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經濟社會的條件和基礎。
2.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趨激化,對科學理論的指導提出了強烈的需求
到了19世紀30年代,西歐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有了重大轉折。一是1825年以來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帶來了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二是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中,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的斗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又使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更加突出,開始成為居於首要地位的社會矛盾。隨著無產階級隊伍迅速地成長、壯大,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日益指向了資本主義制度。法國、英國、德國的三大起義,表現了無產階級高度的政治覺悟與英勇精神,顯示了工人階級在政治斗爭上的威力,標志著現代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已經登上了歷史舞台。但是,由於沒有革命理論的指導和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工人的幾次起義均以失敗告終。這就迫切需要總結和升華無產階級在長期斗爭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對現存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系統理論,用以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這就成為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
3.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
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其矛盾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只有這些客觀條件還不夠,還只是為馬克思主義產生提供了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只有通過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才會變成現實。
馬克思主義是在吸收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一切優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繼承、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合理成分的基礎上,在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科學總結工人階級斗爭實踐基礎上創立和發展起來的。
19世紀40—6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創立了唯物世界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認識歷史和時代問題提供了一種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運行機制和發展規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和它被社會主義必然代替的歷史命運。科學社會主義在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兩大發現的基礎上,闡明了由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 共 產 主 義 社 會的客觀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獲得徹底解放的歷史條件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使社會主義由空想成為科學。

歷史學科中的社會條件指的是什麼

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要素的總和。包括:①人類社會生存於其中的自然條件,即地理環境;②一定數量、質量、密度的人口,即社會發展的人口因素;③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經常的必要條件。社會是自然界的特殊部分,它不能脫離自然界、脫離環繞它的地理環境而單獨存在;社會的主體是人,沒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成其為社會。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於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地理環境的優劣,人口的數量、質量和增長速度,可以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但是,它們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因為,無論自然條件或人口的狀況,都無法說明社會制度的性質及其發展,無法說明不同性質的社會制度的依次更替。
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體系中,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人類要生存,就必須生產食、衣、住、行等必需的物質資料。而物質資料生產,只有在人們以一定的方式結合起來時才能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中最主要的因素,它決定整個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整個社會的發展和一種社會形態向另一種社會形態的過渡。

Ⅲ 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是什麼

歷史條件: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徵。

2、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後的實踐經驗。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中國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

(3)社會歷史的條件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突出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

第二,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第三,以人為本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堅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為發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尊重人作為發展的根本准則,把為了人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

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Ⅳ 什麼叫做「社會條件」,「歷史條件」「社會歷史條件」,三者概念有何聯系與區別有何廣義與狹義之分

社會條件強調現在,歷史條件強調過去
剩下的沒區別,其實都一樣

Ⅳ 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是什麼

思想產生的社會條件: 思想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
歷史證明,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要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必須尋找新的領導階級和新的指導思想。新的領導階級就是無產階級,新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思想,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
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於中國共產黨的全部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是黨和人民群眾進行偉大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
1.思想的形成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是思想的萌芽和形成階段。
2.思想的成熟
從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到抗日戰爭時期,思想得到系統的總結和多方面的展開而達到成熟,並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成熟的標志是在這一時期發表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
3.思想的發展
思想在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得到發展。在這一時期先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等。
4.思想的繼續發展
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主要代表作:《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

Ⅵ 歷史條件是什麼意思

促成歷史事件發生的條件,其他說法也叫時代背景,歷史背景,都是一個意思,是歷史事件發生的必備因素

Ⅶ 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是什麼

毛澤東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和革命運動發展的的客觀需要和歷史產物;二十世紀前、中期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以及「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主題,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時代背景;

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和階級條件;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和傳播,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准備了思想理論條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實踐基礎。

(7)社會歷史的條件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毛澤東思想成型、成熟於二十世紀前、中期,其時代的主要特點是「戰爭與革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造成了革命形勢,隨後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和推動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革命運動。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國際環境和時代條件的形象描寫。

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不能原樣走「俄國人的路」,因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就成為時代的基本要求,毛澤東思想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產生的。

Ⅷ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是什麼

⑴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當時社會發展的產物。
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相繼在西歐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占據統治地位,社會歷史發展的唯物辯證性質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這為科學地提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奠定了社會歷史前提。
與此同時,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和階級對抗越來越尖銳起來。無產階級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正是適應無產階級政治斗爭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
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進入19世紀後,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以及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等三大科學發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徹底克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自然觀,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的性質,提供了自然科學的前提和條件。
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對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成果的創造性繼承,是人類文明特別是歐洲近代文明合乎邏輯的發展成就。
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⑷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堅持不懈地進行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的結果。

Ⅸ 新民主主義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時代條件,思想條件,階級條件的分別是什麼

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條件:社會歷史條件: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的民族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時代條件:資本主義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趨勢,民主政治、民族獨立成為歷史潮流;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且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階級條件:中國工人階級發展壯大,成為革命的領導階級。

Ⅹ 如何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1、當今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2、黨成立80多年的奮斗歷程和基本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歷史根據;

3、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和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對黨的現狀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的現實依據.因此"三個代表"是中國發展的必然。

(10)社會歷史的條件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力發揚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推進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同時要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揚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保持並不斷增強黨的活力。

閱讀全文

與社會歷史的條件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