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的學考(會考)中的各個科目哪幾本書必須要考
做為個人製作來說,真的做的太棒了(BGM也很棒氛圍感很強),至於哪裡棒下面留言一堆...那我就來說下個人意見了,絕無惡意莫要打我...嘿嘿
1.飛船設計概念感覺停留在異形系列跟早期的科幻電影時代,科技感還可以有提升,不過或許是作者刻意營造的探索宇宙的滄桑感,這從宇航服手套的使用痕跡跟一些細節上可以發現.
2.還是科技感的問題,操作界面,方式,UI設計上面還是有點陳舊感,有股科幻年代感的氣息.特別是那個左側方向柄,恕我直言難道飛船是專門為左撇子量身製作的么...這涉及到操作邏輯的通暢性上,下面會提到.
3.飛船操作的邏輯性.影片有大量細節在刻畫飛船的操作,那就設計到一個邏輯鏈關系,簡單的說是操作順序.比如飛船進入大氣到海平面這段,邏輯上飛船是應該在持續減速當中,而不是快到達海平面時候突然給個特寫,操縱桿一拉到底的減速...另,把操縱桿都集中在左手柄上,轉向跟加減速集合在一起(轉向從潛水操作特寫表現)這不符合邏輯,理論上加減速跟方向應該左右分離設計,這樣更符合操作習慣和飛行器的設計原理.
4.畫面細節,海平面飛行海波跟噴氣的效果沒有刻畫清楚,遠鏡上表現的就感覺向貼紙一樣了...潛水沒有表現細節,氣泡,光影粒子之類...還有飛船用潛航僅僅只有聲納作為探測手段,這個細節上是否可以增加些什麼,還是一句不夠科幻了..
㈡ 高二會考歷史考哪本書
必修三本。
會考時間6月下旬高中的會考就是高中的畢業考試,分為考試科和考查科,考試科分A,B,C,D四檔,C及其以上為及格的,會考全部通過可以領高中畢業證書並參加高考,高中肄業,有資格參加高考。
㈢ 高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范圍
基本在高中歷史課本上都會有,一般來說會分為三塊:
中國歷史:農民起義,封建社會的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著名人物所代表的事件,還有中國近現代史的一些重大事件
世界歷史:文藝復興,資本主義萌芽,一二次工藝革命帶來的影響,西方的列強對於世界的殖民統治等等
各個重大事件的解析,對後世的影響,對當時的影響,後世的社會經濟體制在這些事件中有哪些是承前啟後的。
基本上都是會出現的,因為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往往是深遠的,一件事情的發展往往會給後來者帶來很多的啟發或是借鑒。
以上是個人見解,望採納!謝謝!
㈣ 高一會考都有哪幾科
會考的文化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共計11科;實踐科目為:物理、化學、通用技術、生物的實驗操作。
高中會考變身「學業水平考試」後,將升級為國家級考試,高中階段共考14門科目,其中包括體育、藝術、計算機等5門操作性科目,將不考筆試,只考操作。作為高考改革的重要部分,教育部正在制定「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意見」,會考未來將成為高考、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考試科目的成績報告分為4個等級(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的成績報告只分2個等級(及格、不及格)。
高中會考重要
雖然很多人不重視高中會考,認為高中會考成績與高考無關,只要過關就行。但是高中會考作為檢驗學生高中學習成果的考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連高中會考都考不好,對於難度更高的高考,就很難取得好成績。
高中畢業會考是由各個省組織的對學生高中課程畢業水平的檢測,它與高校招生選拔考試性質有所不同。前者著重於高中階段學習的完成情況,後者著重於大學階段學習潛力的表現情況,兩者的著眼點也是不相同的。所以會考與高考從本質上說是沒有什麼相關性的。
正因為這樣,有不少人沒有上過正式高中,更沒有參加過高中畢業會考,由於他的學業水平達到或超過了高中畢業程度,他們參加高考也順利地被大學錄取。
㈤ 高中歷史會考大概考什麼內容的
主要是必修一和必修二,而必修一又佔大部分,其中主要是選擇題
㈥ 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高中2022有哪些
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如下:
1、西漢末年,佛教經中亞傳入中國。
2、東漢末年,道教派別有張角傳授的太平道,張陵、張魯祖孫傳布的五斗米道。
3、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的特點: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士族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4、485年,北魏統治者在不觸動官僚地主土地佔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5、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電的廣泛使用,其次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其間出現壟斷組織。
㈦ 歷史會考必考知識點
1.①1840年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的簽訂,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③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①《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有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②《天津條約》開放10處,其中屬於今天廣東省的有潮州(後改為汕頭)
③《北京條約》開放天津。
④《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3.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最先行改革的兩個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最先實行開放的兩個省份是廣東和福建。
4.①1980年建立四大經濟特區分別是_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注意: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屬於廣東省的?)
②1988年建立海南經濟特區。
③1990年開放上海浦東,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5.①近代生活習俗發生變化最大的是上海。
②20世紀初汽車開始出現在上海。
③中國第一部市內電話開通在南京。
④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架設於台灣省。
⑤1833年第一份中文報刊創辦於廣州。(〈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⑥近代中國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中文報刊創辦於上海。(《申報》)
6.①1931年日軍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就侵佔了整個東北。
②1932年日軍襲擊了上海,製造了一二八事變。
③1935年日軍為侵佔華北,製造了一系列的事變,總稱為「華北事變」。
④1937年7月製造了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
⑤1937年8月製造八一三事變,威脅南京。
高中歷史會考必備知識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
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
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 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
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
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㈧ 會考一共考幾科呀
1、目前會考的科目:一共考十科,分二次考;
2、第一次:語文、數學、英語;
3、第二次:歷史、生物、物理、化學、信息、地理、政治;
4、高中會考就是高中的畢業考試,分為考試科和考查科,會考全部通過可以領高中畢業證書並參加高考,高中畢業,有資格參加高考;
5、會考的試題一般不是很難,通過率當然也很高,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都能一次性通過;
6、高中會考文化科目一年開考兩次,每次都開考10門;
7、第一次安排在春節前三周左右,其中語文、數
㈨ 高中會考考哪幾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2
㈩ 高二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高中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秦漢時期的文化
一、秦漢文化的特點:統一性與多樣性有機結合;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氣勢恢弘。
二、科技:
1、天文:漢武帝時,「太初歷」是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開始以正月為首;公元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東漢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還發明了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2、數學: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完整的體系。
3、造紙:我國是世界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時已有絮紙和麻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蔡倫發明「蔡侯紙」,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10)高中會考歷史考什麼擴展閱讀
三省六部制
1、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並下設史、戶、禮、兵、刑、工六部。
2、漢初:在地方上,郡國二制並行。
3、元朝: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在地方採用行省(行中書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漢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監察機構,後都演變成地方行政實體。
4、明朝:通過廢除丞相制度和創設內閣,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5、清朝:雍正帝時,軍機處的創設,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