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吉縣有幾個鎮
安吉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杭嘉湖平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滬寧杭。安吉是多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9.4%,擁有山林198萬畝,其中竹林面積100萬畝,為全國著名的「中國竹鄉」。縣南端龍王山海拔1587.4米,是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縣於東漢中平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漢靈帝賜名「安吉」取之《詩經》「安且吉兮」。 安吉縣位於浙江省北部,北緯30°38′,東經119°41′。總面積1886平方千米。水陸交通便利,距湖州68公里,上海209公里,杭州市中心65公里,與之相通的彭安線、鹿唐線等道路已建成為國家一級公路。縣內水支航程48公里,船隻可達湖州、上海、蘇州等地。 人口45萬,轄10鎮7鄉,縣城遞鋪鎮。截至2008年12月31日,安吉縣轄10個鎮、5個鄉:遞鋪鎮、孝豐鎮、梅溪鎮、報福鎮、杭垓鎮、良朋鎮、高禹鎮、章村鎮、天荒坪鎮、鄣吳鎮;昆銅鄉、溪龍鄉、皈山鄉、上墅鄉、山川鄉。全縣旅遊交通十分便利。離上海220公里、杭州64公里,距蘇南、無錫、常州及南京等地均在200公里內,東為莫干山,西南為天目山,其主峰為縣境內龍王山,是蘇南浙北地區最高峰,也是黃浦江之源頭。
❷ 中國十大古鎮有哪幾個
黃姚古鎮、丹巴藏寨、喀納斯湖畔古村落、婺源古鎮、烏鎮、周庄、同里鎮、西塘古鎮、赤坎古鎮、長汀縣。
❸ 孝豐的詳細介紹
孝豐位於天目山北麓,「鳳凰山峙其左,太陽山鎮其右,石語山拱於前,大會山障於後」 ,孝豐環城皆山,山巒起伏,地勢峻要。清時太平軍自皖入浙,曾三次入據孝豐,於清相持五年之久。孝豐是革命老區,1927年,這里誕生了安吉縣第一個中共支部,1945年,新四軍蘇浙部隊向浙西敵軍挺進時,在孝豐展開了三次「反頑」戰役。民國期間,孝豐鎮被稱作為孝景鎮,後又為苕源鎮,解放初名城關鎮,1958年孝豐、安吉兩縣合並後稱豐城鎮,1981年改稱孝豐鎮。
孝豐是我縣的經濟重鎮,全鎮有各類企業及個體工商戶3000餘家,其中工業企業近700家,工業經濟以竹木製品、機械製造、紙及紙品、醫葯化工、傢具製造等行業為主,孝豐也是浙北最大的土特產集散地,1997年,被國家有關部委列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浙江省中心鎮。
據有關數據顯示,到1985年孝豐鎮房屋建築面積為43.3萬平方米,最高建築物僅為6層,孝豐電影院、工人俱樂部、孝豐大樓、安吉三院等構成了孝豐鎮城鎮面貌的關鍵因素。30年來,孝豐鎮緊緊抓住小城鎮發展的東風,2002年提出了「跨河東擴」戰略後,孝豐鎮經濟社會發展蒸蒸日上,苕溪東岸——這一昔日的鄉下城郊生機再現: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商街悄然形成,一家家企業產銷兩旺……形成了以苕溪兩岸宜居宜商,可休可憩的繁榮景象。
2003年,遞孝公路新線正式通車。12.5公里,10分鍾的車程,高等級公路帶來的不僅是孝豐與縣城之間時空距離的進一步拉近,也是孝豐鎮拉開城鎮框架,打造浙西北名鎮的開始。 從2001年到2006年的五年間,孝豐鎮經濟綜合實力、三農工作、商貿旅遊、城鄉面貌以及社會事業的發展方面掀起了新的高潮。
五年間,孝豐鎮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把握發展機遇,努力克服各種要素制約,開拓創新、攻堅克難、艱苦創業——工業經濟快速推進,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到2006年底,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34.5億元,比2001年增長156%;實現稅利2.2億元,比2001年增長180%;完成工業性投入3億元,比2001年增長850%。全鎮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35家,51個項目中列入縣重點項目6個,建成投產項目41個,為孝豐工業經濟的發展壯大起到關鍵性的支撐作用。以構築發展平台為目標,不斷加大園區建設力度,完成了東山工業小區的開發建設,扎實推進了竹產業科技創業中心園區建設,累計投資4500萬元,引入企業13家,創業中心「三縱二橫」道路和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依託園區平台,積極推進竹產業、竹工機械兩大主導產業發展,加速實現產業集聚,先進製造業基地初具雛形,鎮域經濟綜合,以實力邁入「全國千強鎮」行列,實現了突出工業強鎮發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企業自主創新步伐,鼓勵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老石坎、橫溪塢等村水利設施,林道建設等農業基礎設施得以新建和擴建。
村鎮建設統籌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功能區建設步伐加快。多年來,按照孝豐鎮總體發展規劃和集鎮詳細規劃,該鎮累計投入1.5億元,完成了敬老院新建和搬遷工程,實施了東西街改造,新建了孝豐至遞鋪污水干管介面工程和垃圾中轉站,完成了孝子公園續建項目,啟動了跨河大橋建設工程,城鎮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和康莊工程,全鎮共有89個村莊環境整治點通過驗收,中心村建設、生態村鎮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孝豐、城東等6個村建成縣級生態村,統溪村被命名為省級全面小康示範村,積極開展老城區基礎設施改造,完善了老城區綠化、公廁、路燈、人行道板等公共設施,在此基礎上,我鎮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鎮。
平安創建不斷推進,社會事業和諧發展。「平安孝豐」建設成效明顯,健全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完善信訪責任制,疏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花大力氣狠抓了南街消防隱患大整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多年來,鎮財政對教育基礎設施累計投入3190萬元,完成了鎮中學、鎮中心小學食堂、下湯中心小學教學樓和赤塢中心小學食宿樓等工程,辦學條件不斷改善,鎮中心小學、孝豐信用社分別被評為省、市、縣級文明集體。通過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文明素質工程」,積極開展「三十佳」評選活動,鎮民素質進一步提高,先後涌現出一批全國文明家庭和省級文明戶,通過實施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成10個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保率達到88%。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幫困制度,多年來,共救助低保對象3750人次,發放救助金額200多萬元,改造農村危房31戶,養老、醫療等「五大保險」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
2007年,孝豐鎮以「做強工業、做特農業、做亮城鎮、做優環境」工作主題,深入實施「工業強鎮」發展戰略,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又好又快發展態勢。
全力突出工業強鎮重心,工業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企業自主創新步伐,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工業經濟提質增速成效顯著。發展環境全面改善,被評為湖州市投資環境十佳鄉鎮。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平台建設全面夯實,專門抽調10名幹部進駐竹產業創業中心,靠前服務平台建設。全年投入平台建設專項資金2300萬元,同時引進BT模式加快推進平台建設。全年完成道路建設4公里、橋梁7座,完成7條高壓電線和通信光纜架設,鋪設自來水干管2公里。完成征地750畝、拆遷簽約15戶。創業中心征地及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達9000萬元,入園項目19個,用地規模791畝,吸納資金8.6億元,園區整體建設框架已經形成。 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的孝豐塔山工業功能區通過規劃論證;以「百日攻堅」等項目推進專項行動為載體,緊扣入園項目「早開工、早投產」要求,烏氈帽酒業等3個縣重點項目推進順利,入園企業達19家,其中聚源傢具、華夏竹木等一大批企業正式投產;專門出台獎勵政策鼓勵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指導成立全國首個竹木機械行業協會。醫葯製品、食品釀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形勢良好,產業結構明顯改善。新培育永裕竹業等產值超億元企業3家,新增規模企業9家,發展孝豐社區等首批縣級家庭工業示範村4個。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力度不斷加大,「烏氈帽」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填補縣內空白;永裕公司、康潤公司、聚豐公司分別獲得省、市著名商標稱號。雙文公司是全縣唯一獲得國家科技創新基金支持的企業,康潤公司、雙文公司被評為省級科技型企業,烏氈帽公司獲得省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稱號。吉泰、響鈴兩家公司順利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農業優化工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總產值達1.65億元。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科技培訓力度不斷加大,城鄉整體面貌再展新顏,啟動了新老城區環形道路建設,引進BT模式,完成孝子公園區塊跨河大橋建設,支持房地產開發,新型住宅小區建設初具規模,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在彰顯三產業活力該鎮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浙北商貿重鎮,重新啟動龍袍塢休閑健身項目。
2007年,全鎮實現實現工業總產值44.4億元,財政稅收總收入1.02億元,完成工業性技改投入3.25億元,同比增長3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200元,農民人均收入9780元。全年前三季度該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2.6億元,工業性投入2.65億元,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72%和88%,完成財政收入4694萬元,同比增長35%。
三十年彈指揮間,三十年斗轉星移。古鎮孝豐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該鎮黨委書記楊忠義在談到未來孝豐鎮的發展時表示,加快孝豐發展,事關全縣大局。第一,孝豐是全縣實力構成的重點鎮,綜合實力在全縣鄉鎮排第二位。第二,孝豐是全縣統籌發展的重點鎮,孝豐是西南山區的門戶鎮、首位鎮,也是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節點。第三,孝豐是全縣特色發展的重點鎮,孝豐的竹產業、機械製造業、酒業、商貿業、旅遊休閑業的發展基礎,千年古鎮的文化人文,革命老區的歷史傳承,兩大水庫的優質資源,加上齊全的教育衛生等服務,決定了孝豐的特色特長,也顯示了孝豐的綜合優勢。要實現這一目標,將孝豐建設成我縣經濟文化次中心,就必須繼續深入實施沿路沿溪沿景區開發戰略,建設全縣的工業重鎮、商貿大鎮、人居名鎮、休閑強鎮、山水城鎮,盡快提升中心鎮綜合發展實力和水平;切實發揮孝豐在全縣城鄉一體化的中間輻射區作用,既接受縣城的輻射,也輻射其他西南山區鄉鎮。
2006年12月,鎮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五年沖入全國五百強鎮」,確保財政收入超2億、力爭2.5億的目標,通過做強工業、做特農業、做亮城區、做優環境,把建設成為富強、和諧、文明的新農村。進一步主動接軌縣城,打造孝豐與遞鋪的同城概念,加快建設安吉經濟文化次中心。
該鎮認為,孝豐30年的快速發展的關鍵是堅持走工業化、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路子,城鎮建設與新工業區的建設同步推進、互相促進的結果,孝豐不管怎麼定位,首先要定位加快發展,將通過城北塔山區塊的建設和開發,繼續尋找加快新一輪發展空間,啟動雙溪(南溪和西溪之間)工業園建設,盡快與皈山康山連接、與遞鋪城西北對接,在空間上,加快形成「梅溪—高禹良朋—城北陽光—塘浦康山—孝豐」工業經濟發展帶,為壯大和提升全縣整個工業帶積極行動。在產業方面,通過引導竹產業園「退二進三」,發展商貿物流、山水人居等,提升城鎮品位,並與西部鄉鎮發展旅遊休閑業相呼應,真正打造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洋溢出現代文明氣息的新孝豐!
由《浙江日報》主辦的「尋找世人嚮往的浙江首批風情小鎮」評選日前揭曉,孝豐鎮成功入選。2007年5月12日《浙江日報》12版以整版的篇幅向全省讀者隆重推薦了孝豐。
❹ 安徽哪一條古街有小南京的美譽距今有多少年歷史
趁著年輕,來一趟任性的,說走就就走的浪漫之旅,去看看中國美好的山川大河,去感受體驗自己從未到過的風景。通過體驗這些無比美麗的風景,就會身心放鬆,這樣才會對以後的生活,是頗為有助力。如果說,哪裡最好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則是安徽一條老街。
相信,有的朋友就會有疑惑,為什麼現在的朋友會對這些古鎮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來到孔城老街遊玩之後,就會發現,這里有一種特別舒適、甚至很奇妙的感覺,正是因為這樣的印象,讓很多人對古城老街的旅遊,還是趨之若鶩。對於這樣的老街,你會喜歡來嗎?
旅遊地點:孔城老街,坐落於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鎮境內
安徽第一古街,迄今已有1800多年,還有「楚皖遺珠」的美譽
❺ 孝豐的旅遊資源
黃浦江源第一漂
黃浦江源第一漂景點,漂流全程長達4.5公里,60分鍾遊程。途中起伏落差適宜,時而水流平緩,時而急流險灘,她以「生態參與性旅遊」為核心理念,是觀光
和娛樂完善的融合。一路行程,兩岸風光旖旎、水面野鴨伏鶩、水底魚蝦助興,水草伴隨著竹筏搖曳。可謂一路行程一路景,田園風光橫趣生。景區不遠處「鱷魚山」巍然聳立,胡宗南、諸樂三等名人軼事給當地留下了不少美妙的傳說。
覽遍天下清麗地,黃浦江源第一漂。作為黃浦江源頭的第一漂流景點,需要你有勇有謀、有膽有識。參與漂流必須勇闖五關。第一關:蜻蜓點水;第二關:乘風破浪;第三關:急流勇進;第四關:飛流直下;第五關:二龍戲筏,同舟共濟。
孝豐烈士陵園
孝豐革命烈士陵園為為了紀念在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新四軍將士而建立的。它建於1984年6月,佔地面積54畝,由大門、紀念碑、烈士墓、陳列館、將士英烈亭、垂芳亭、孝豐烈士陵園紅軍亭、忠魂亭等建築物構成。
雲鴻塔
雲鴻塔建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塔為八面七層磚結構樓閣式實心塔,通高29米,塔基砌在岩石上,基礎堅硬,平面呈八邊形。在塔身第四層正東面嵌貼著「其道大光」石匾,正西
面朝古鎮嵌貼字體勁美的「雲鴻塔」石匾。二至七層,結構相同,每層由塔身、塔檐、平座三部分組成,逐層收分。第六、七層外封,內空屬藏經閣樓,第五層及下屬塔心用磚實砌,整座塔身用石灰抹面,塔角曾掛鐵鈴。塔身佛龕藏佛像,據稱倖存的幾尊現存放於安吉縣博物館內。
❻ 孝豐的歷史沿革
孝豐環城皆山,「凰凰山峙其左,太陽山鎮其右,石語山拱於前,大會山障於後」。山嵐起伏,地勢險要。清時太平軍自皖入浙,曾三度入擄孝豐,輿清廷相持五年之久。孝豐鎮還是革命老區,1927年,這里誕生安吉縣第一個中共支部——老石坎支部。抗戰期間是浙西前線心藏地帶,當時前後方文職人員、軍隊車馬幾乎終日不絕於途。1945年2月至6月新四軍蘇浙部隊向浙西敵後挺進,在孝豐鎮及其附近,展開三次反頑自衛戰役,取得了最後騰利(鎮柬建有革命烈士陵園供後人瞻仰)。
民國期間,孝豐稱為孝景鎮,後為苕源鎮,抗日民族政府時,又名孝景鎮,解放初名城關鎮,1958年安孝兩縣合並,縣城遷至遞鋪後,稱豐城鎮,198l又改稱孝豐鎮。
兩縣合並後,孝豐一直為一個建制鎮,當時下轄6個居民區,人口1萬餘人,城區面積僅為l平方公里。1985年7月、孝豐鎮輿孝豐鄉合並,1999年1月和2000年1月又分別撤消赤塢鄉、下湯鄉合並為新的孝豐鎮。現鎮城面積為191.4平方公里,人口5.3萬,下轄19個行政村,7個社區,城鎮人口2.58萬人。現有耕地面積3萬畝(其中水田2.4萬畝) 山林面積18.18萬畝(其中毛竹6.6萬畝)。
❼ 孝豐鎮的歷史沿革
孝豐環城皆山,「凰凰山峙其左,太陽山鎮其右,石語山拱於前,大會山障於後」。山嵐起伏,地勢險要。清時太平軍自皖入浙,曾三度入擄孝豐,輿清廷相持五年之久。孝豐鎮還是革命老區,1927年,這里誕生安吉縣第一個中共支部——老石坎支部。抗戰期間是浙西前線心藏地帶,當時前後方文職人員、軍隊車馬幾乎終日不絕於途。1945年2月至6月新四軍蘇浙部隊向浙西敵後挺進,在孝豐鎮及其附近,展開三次反頑自衛戰役,取得了最後騰利(現在鎮柬建有革命烈士陵園供後人瞻仰)。
民國期間,孝豐稱為孝景鎮,後為苕源鎮,抗日民族政府時,又名孝景鎮,解放初名城關鎮,1958年安孝兩縣合並,縣城遷至遞鋪後,稱豐城鎮,198l又改稱孝豐鎮。
❽ 四川省十大古鎮有那些
NO.1中國十大水鄉古鎮——黃龍溪 黃龍溪 黃龍溪是一座有著1700餘年歷史的川西古鎮,位於成都市東南約30公里處的雙流縣。 黃龍溪古鎮內,明清時代的建築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無不給人以古樸寧靜的感受。鎮內還有六棵樹齡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雄渾厚重,給古鎮更增添了許多靈氣。鎮內現還保存有鎮江寺、潮音寺和古龍寺三座古廟,每年農歷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廟會,還能再現昔日古鎮的喧鬧場面。 幽深的老街,彎彎曲曲,街道兩旁有眾多小飯店,門前大多飄著一面藍底白字的酒旗,什麼"魚香子"、"呂回頭"、"唐酥店"等,在風中不停地舞動著招徠著客人。古鎮的石磨豆花非常有名,幾乎每家都會做,但又各有特色。走過一條街,又見一道巷,腳下光溜溜的青石路,烏黑發亮的門板,古 色古香的招牌,透著濃濃古意。 NO.2青城後花園——街子場 街子場 街子場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鳳棲山下,與青城後山連接,依山傍水。它既得山靈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剎光嚴禪院為中心的32座寺廟等古跡,融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為一體。 街子場有晉代古剎----光嚴禪院,鳳棲山旅遊風景區,千畝原始森林,千年銀杏、千年古楠、上古寺、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條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義遺址,唐代一瓢詩人,唐求故居(唐求紀念館),有神奇傳說的古龍潭,五櫃沱、雲霧洞等,全鎮各種文物古跡二十餘處。 街子場是一個充滿隱居傳說的地方。據《中國通史》的記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章之子朱允文在歷史上曾神秘失蹤,經民間許多專家考證,朱允文其實就是隱居在街子場光嚴禪院的上古寺附近。從公元1404年起,一直在山裡住了十餘年。 NO.3南方絲路上的古驛站——上里 被列為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的上里鎮位於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距市區27公里。上里古鎮古時為南方絲綢之路,也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驛站。上里居於兩河相交的夾角內,民間傳為"財源"匯聚的寶地。古鎮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木屋為舍,石板鋪街,還有"十八羅漢朝觀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橋"為代表的8座古石橋歷史悠久,風格各異。 一到上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建於道光19年的"雙孝節"牌坊。牌坊為四柱三間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細;樑上還刻有20多組百多個戲劇人物故事。牌坊是封建禮儀的遺跡,是當時宣揚韓氏"不失身不改駕,終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楊韓氏婆媳兩代守節 ,遵詔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國封建制度制度束縛婦女的見證,也是我國石雕藝術的精品。現在鎮上還尚存3座石牌坊,即這座省級保護單位"雙節孝"石牌坊,還有市級文化保護單位陳氏"九世同居"和陳氏"貞節"牌坊。 NO.4清泉石上流——清溪 清溪北接雅安,南連西昌,東臨峨眉,西通康藏。南方絲綢路,悠悠數千年,黎州重城,清溪風韻,因而自秦漢以來,無論郡、州、縣、所,各類建制,均設於此,更因其間數道泉水,潺潺涓涓,清揚宛兮,故名清溪。 清溪古城為漢代始建,歷代擴修,唐時已具規模,清時最為完美:城外四圍,均有城河,東、南、西三面,天然成塹,城內有九街十八巷,南北走向的大街為主街,其餘副之,並有小巷相連,互通互融,城南設縣衙,為知縣為公斷案場所,城東設文廟與學署,文廟為古學子修學之地,學署是督學住地,管理讀書之人;因為地理緣故,外來客商一般由北門而入,當地居民則較多從南門入城,因此,朝廷在南北兩城門處設有營盤,為駐軍之所,管理城門,由此可見,當時的清溪城,主要還是用於軍事。最近,人們在城南發現一石碑,文字因年代久遠,筆畫了了,雖有些模糊,但深刻的勾劃之間,卻還是讓人清楚辨析出,確有"大將軍姜維"等字,正好可作鑒別。 NO.5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平樂 平樂古鎮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邛崍市西南19公里,歷史悠久,人文鼎蔚。早在漢景帝時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鎮,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古鎮青山層疊,竹樹繁茂,發源於省級風景旅遊區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經古鎮,碧水縈繞,鷗鳥出沒,四季風景如畫。白沫江兩岸古木參天,眾多樹齡上千年的榕樹,遠遠望去如雲蓋地。老榕樹、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腳、青石鋪成的街道,一望無涯的竹海,千百年來共同培育了古鎮人田園詩般的山水情懷,涵養著古鎮天然清新的鄉土文化。 NO.6體驗回族風情——土橋 去土橋一定要去東街上的那間老茶館坐坐,茶館當街的門面看上去很窄小,堂子裡面很深很寬大,清一色的竹椅,清一色的蓋碗茶,茶館里偶爾還有川劇圍鼓,那時是茶館里最熱鬧的時候。在略顯吵鬧的川劇唱腔中,悠閑地品著蓋碗茶,可以讓你感受到一絲古老的情調。 土橋鎮上有一家清真牛肉館,牛肉館的閣樓上那幾扇伊斯蘭風格的彩繪窗戶,點綴著土橋的風景。這家牛肉館稱得上是土橋的老字型大小了,這里所有的菜品都是按伊斯蘭傳統工藝做成,獨創的清真「酥鍋盔」在成都很有名氣,有點閱歷的老成都人都知道。 每到中午吃飯時分,茶客們就會起坐去對門的清真牛肉館喝酒,也有個別談興正濃的茶客不願離坐,便從清真館子里叫來幾道牛肉菜,伴著「龍門陣」下酒。 NO.7小河古樹吊腳樓—柳江 柳江鎮位於洪雅縣,地處通往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途中,四周青山環抱,天氣晴朗時還可遠眺峨嵋群峰。解放前,這里是幾家大戶人家的統轄之地,每戶人家都有特別之處,當地人還給他們取了好記的名字,如誰家房子、誰家穀子等。幾家大戶構成了柳江鎮的基礎,這些單體的豪宅與秀美的山水幾近完美地組合在一起,加上臨水而建的街市,一幅活脫脫的山水畫卷,現存的有保存完好的特色建築曾家大院和老街。 面觀峨嵋群峰的曾家大院曾家大院位於柳江古鎮北面,建於清朝年間。大院在設計上花了一份苦心,若從空中俯瞰,也就是說其平面圖是一個繁寫的「壽」字。繞牆行走,則有犬牙交錯之感。大院由兩個院落組成,一個大門進出,為兩兄弟的共同財產,大院有兩塊大的空地,中間是一幢三樓一底中西合璧式的樓將大院一分為二。今天的大門處還有一個大石缸,是以前貯存水的。大院內共有三個戲樓,方向、形制各異。早已沒有人居住的大院顯得空空盪盪,院落里只有幾只老母雞在找蟲吃。環顧四周,挑檐、樓廊仍然那麼精美,整個大院在當年算是一方豪宅了。 NO.8相伴千年古榕——西來 西來古鎮位於蒲江縣境內,古鎮上保存著許多明清建築,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兩百多米長的老街全是木質結構的瓦房,街道平整,這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西來古鎮最讓人稱奇的是臨江的古榕。這些古榕分布在古鎮老街背面臨江的地方,河堤上排列著11棵樹齡在千年左右的榕樹,姿態婆娑。古榕枝葉繁茂,擋住夏日灼熱的陽光,因而臨河的壩子成了古鎮人的聚會場所。在蒼穹之下,與古鎮一起相伴千年古榕,臨溪江水在眼前川流不息,定能讓你神思飛揚。 NO.9中國德孝城——孝泉 孝泉是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鎮,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記載,這座以「德孝」聞名的古鎮幾經滄桑,如今依舊散發著它那獨特的氣息。 孝泉古鎮地處川西平原西部,距成都75公里,距德陽19公里,是千古流傳的"二十四孝"之一的"一門三孝"姜詩,龐三春,安安的故鄉。 孝文化中心-中國德孝城氣勢宏大,古樸,整潔的青磚瓦房,悠遠寧靜。古鎮內有非常之多的文人遺跡,姜孝伺,姜公墳,白衣閹,臨江橋等。還有道教的道場,佛教的寺廟,儒家的祠堂,清真寺等等。充分體現了這里文化的的多容性。 NO.10 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 洛帶古鎮位於龍泉鎮北10公里,坐落在龍泉山脈中段的二峨山麓。建於三國蜀漢時期,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鎮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萬多人,佔全鎮人數的9成; 故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他們常用一種叫客家話的方言,這種方言里保存著一些古漢語的音韻,洛帶人稱其所講客家方言為"土廣東話",與客家方言標准音廣東梅縣話一致,比如穿衣,他們的話為"著衫"、下雨為"落水"等。 洛帶古鎮保存著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鎮及周圍的鄉民多為廣東移民的後裔,走入其間能感受到濃郁的客家傳統。洛帶古鎮上有著諸多建築精美的古建築群落,有名的是廣東會館、江西會館等。
❾ 孝豐鎮的經濟發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7.206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0.6%;工業增加值達到3.9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實現利稅13800萬元;工業技改投入32150萬元,完成計劃的107.2%;自營出口完成470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1250萬美元,完成計劃的104.2%,實到外資607萬美元,完成計劃的101.2%;實到內資18100萬元,完成計劃的120.7%。全鎮完成稅收6100萬元,同比增長22.9%,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01.6%,完成體制內稅收2700萬元,同比增長33.07%。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19500元,同比增長15%。
2008年,孝豐鎮圍繞「創新創業」主旋律,不斷創新載體,強化工作舉措,特色、亮點紛呈。「大、好、高」項目實現新突破,引進簽約2.67億元的生物質氣化發電項目一個,實現龍袍湖外資項目增資1250萬美元。
2009年,孝豐鎮鎮民信心滿滿,目標堅定: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8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億元,合同外資1000萬美元,實到外資45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5億元,工業性投入3億元;財政總收入力爭同比增長23%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 孝豐孝子公園
古鎮孝豐歷史悠久。東漢靈帝中平四年(公元185年)始建安吉縣時,縣衙設於此,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明孝崇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建孝豐縣,縣衙設於孝豐鎮。相傳孝豐城名與孝豐多出孝子有關……古賢既遠,孝風悠悠, 興建孝豐孝子公園,蓋取撫今追昔、倡導和諧之意,兼得啟示後人、豐富民生之用。 孝豐鎮孝子公園,位於西苕溪孝豐段南溪之畔的老城區東側,接太陽山余勢以蒼翠,臨雲鴻塔風雨而古秀。其園東憑南溪水,承千年古孝道之悠悠;西依銀沙河,展今朝新農村之風流。
公園規劃總面積34250平方米,其中園林建築面積2790.5平方米;道路、園內廣場面積9317.4平方米;水體面積2041.5平方米;綠化面積20100.6平方米。公園設計融自然與文化為一體,充分利用周邊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全面反映孝豐悠久的歷史傳統、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公園力求建成為生動詮釋孝文化內涵的主題公園,作為南溪河濱綠化帶上的一個亮點,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休閑健身的便利場所;成為深入開展「尊老敬老」活動的教育基地和充分展示孝豐現代化風採的特色窗口。 公園的主要景區分為孝文化廣場、孝子村和孝道三大區塊。孝文化廣場景區緊鄰老城區東西街東端,著力渲染公園的園林氣氛,完善服務功能,該景區主要景點有孝子牌坊、孝子橋、孝源、孝文化主題雕塑,還包括停車場、景觀商用房等功能設施;孝子村景區臨園內銀沙河一線鋪開,集中再現了詮釋孝文化內涵的古樸鄉村風貌,該景區主要景點有孝子村牌、孟宗泥房、老年活動中心、結廬守孝、郭巨雕塑、孝子溪和活動草坪;孝道景區沿南溪堤岸展開,充分利用南溪開闊河面營造休閑、觀光景點,該景區主要景點有壽面館、思過廊、二十四孝長廊、思孝亭、感恩亭、盡孝之道以及敬茶樓等。
三大景區各有特色,又通過孝文化內涵實現內在統一,富有變化,和諧融洽,全方位打造出兼具觀賞教育價值和生態休閑功能的孝文化特色主題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