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史上最出名的郡主
漢名:趙敏
原名:敏敏特穆爾
舊版姓名:明明特穆爾(漢名趙明)
姓:特穆爾
性別:女
種族:蒙古
朝代:元朝
語言:漢語、蒙古語
出生年份:大約1340年(元順帝8年)
出場年齡:大約15~18歲
生肖:豬
身份:皇上賜封的紹敏郡主,汝陽王之女
封號:紹敏郡主(「趙敏」這一名字由此而起)
代表之花:鏗鏘玫瑰(趙女燦若玫瑰……)
相貌:貌美如花,俊美異常,雙目之間自有一份俏、美、柔,越發越出落成絕代美人,比那名花傾國又傾城。面瑩如玉,眼澄似水,笑意盈盈,不單艷麗多姿,還自有一番說不盡的嬌媚可愛,時而又顯出一派溫柔美麗。嬌羞時,臉上暈紅流霞,麗色生春,登現喜色,有如鮮花初綻,嬌美無限,好似天人。舉止間那份俏麗之韻,當真是個天上人間少有的極其美貌之女子。
氣質:美麗無比,嬌美無限,猶似曉露中的鮮花;巧笑嫣然,美目流盼,如花似玉,花容月貌,當真是觀世音菩薩下凡;十分美麗之中,更帶三分英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瀟灑飄逸,容光照人,燦若玫瑰,風華絕代,美艷傾城,俏而不俗。
性格:心思機敏,奇變百出,精明能幹,直率豪爽,敢愛敢恨,果敢堅決,聰慧精靈,文武全才;那最令人且敬重且喜愛的,不單是那絕頂聰明和那傾國之貌,而更在於她那般敢愛敢恨的魄力,那遠多於中原女子的堅毅,更為人欽佩;如雪山頂上迎風獨立的凌霄花,凌寒怒放,恰似趙敏的堅強不屈;她也不是那妖女,而是個古怪精靈過人的女中諸葛,蒙古水手稱她為「天下第一美人」卻是不枉,她的魄力、她的才能都為人所愛。
動人之處:說趙敏,是要從多個角度看的。金庸筆下的美人,僅《倚天屠龍記》中就不少:周芷若的清麗脫俗、出塵如仙;小昭的溫婉可人、天真爛漫;殷離的倔強善良、俏麗痴情;殷素素的清麗雅艷、言可動人……但趙敏,這個聰慧精靈的女子,卻最令我喜愛。誠然,我沒有能力去詳細地描繪她:她那燦若玫瑰的傾國之貌,她的果敢與精明。初出場時,她只是作為一個俏麗而且聰慧的女子的身份,但到後來,她更成為了一個不僅容貌被人作「天下第一美」,且是頗有文采,更具其他女子所不曾有過的付出。她不僅是書中一個風華絕代的人物輪廓,更在金庸筆下展現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職責:統率江湖群豪
膚色:瑩白勝玉,白里泛紅,嫩若凝脂,皓如美玉,酒氣將她粉頰一蒸,更是嬌艷萬狀;且是如白玉般(手中摺扇白玉為柄,握著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無分別)
聲音:話聲清脆,又嬌又嫩;極是動聽,悅耳不已。
目標:轟轟烈烈的干一番大事業
武功:略懂六大派武功,打算盡學諸家門派之所長,可惜內力不足。
父:汝陽王察罕特穆爾(朝廷宗室,官居太尉,執掌天下兵馬大權)
母:汝陽王妃
兄:庫庫特穆爾
兄漢名:王保保
愛慕者:七王爺之子,張無忌
祖先:成吉思汗、拖雷、拔都、忽必烈
居住地:大都汝陽王府
喜好:生性好武,喜歡作漢人打扮,說漢人的話
心上人:張無忌
情敵:周芷若、殷離、小昭
部屬:苦頭陀(其實為光明右使范遙)、鹿杖客、鶴筆翁、摩訶巴思、溫卧兒、阿三、阿二、方東白、烏旺阿普、神箭八雄、十八金剛、蒙古兵
初出場地:玉門關甘涼大路柳樹下(二十三回)
曾用兵器:倚天劍、聖火令、一柄尋常的長劍
初吻:和張無忌在大都客棧
稱呼:
-{紹敏郡主、郡主娘娘、郡主}
- {賊妖女、小妖女}
-{蒙古第一美人、天下第一美人、主人}
- {敏妹(張無忌專稱)、妹子(王保保專稱)、敏敏(汝陽王專稱,後來張無忌也這么叫)}
- {趙姑娘、趙大小姐(周癲稱)、姓趙的(丫頭)(韋一笑稱——其實這一稱呼並不對)}
要張無忌做的三件事:
(1)借屠龍刀
(2)不許與周芷若成婚
(3)叫張無忌每天幫她畫眉
編輯本段【2.趙敏之容貌描寫】
1、身穿寶藍綢衫,輕搖摺扇,掩不住一副雍容華貴之氣。只見他相貌俊美異常,雙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摺扇白玉為柄,握著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無分別。但眾人隨即不約而同的都瞧向那公子腰間,只見黃金為鉤、寶帶為束,懸著一柄長劍,劍柄上赫然鏤著「倚天」兩個篆文……頭巾上兩粒龍眼般大的明珠瑩然生光,」
2、眼見她臉泛紅霞,微帶酒暈,容光更增麗色。自來美人,不是溫雅秀美,便是嬌艷姿媚,這位趙小姐卻是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
3、趙敏匆匆出來,身上已換了一件淡黃綢衫,更顯得瀟灑飄逸,容光照人。
4、「見她背影婀娜苗條,後頸中肌膚瑩白勝玉,秀發蓬鬆,不由得微起憐惜之意,」
5、「趙敏紅暈雙頰,容貌嬌艷無倫,神色之中只有三分薄怒,倒有七分靦腆,一個呼叱群豪的大首領,霎時之間變成了忸怩作態的小姑娘。但這神氣也只是瞬息間的事,她微一凝神,臉上便如罩了一層寒霜,」
6、只見趙敏一人站在當地,臉帶微笑,其時夕陽如血,斜映雙頰,艷麗不可方物。
7、「只見一張鋪著錦緞的矮幾之上踏著一雙腳,腳上穿一對鵝黃緞鞋,鞋頭上各綴一顆明珠。張無忌心中一動,眼見這對腳腳掌纖美,踝骨渾圓,依稀認得,正是當日綠柳庄中自己曾經捉過在手的趙敏的雙足。此時見到了這一對踏在錦凳上的纖足,不知如何,竟然忍不住面紅耳赤,心跳加劇。」
8、「趙敏聽他說得誠懇,臉上登現喜色,有如鮮花初綻……眼見趙敏白里泛紅、嫩若凝脂的粉頰,被韋一笑抹上了幾道黑印」
9、「拉上斗篷上的風帽,罩住了一頭秀發……只見她眼波流轉,粉頰暈紅,卻是七分嬌羞,三分喜悅,」
10、「只見她淺笑盈盈,酒氣將她粉頰一蒸,更是嬌艷萬狀。張無忌哪敢多看,忙將頭轉了開去。……燈光掩映之下,但見她嬌美無限」
11、「但見她手中長劍顫動,婀娜而立,刃寒勝水,劍是倚天劍,貌美如花,人是趙敏。」
12、「不知她為何突然咬自己一口,卻見她眼中滿是笑意,臉上暈紅流霞,麗色生春,雖然口唇上粘著兩撇假須,仍是不掩嬌美。」
13、趙周二女均是雙頰酡紅,臉上濺著點點水珠,猶似曉露中的鮮花,周女秀若芝蘭,趙女燦若玫瑰……
14、「他方巾青衫,神態瀟然,面瑩如玉,眼澄似水。」
15、「貂皮斗篷,大紅錦衣,裝束極是華麗,張無忌沒想到她隨身包裹之中竟帶著如此貴重的衣飾,……她全然是漢人姑娘的打扮。只見她雙頰暈紅,眼中水汪汪的脈脈含情,」
16、張無忌偶一回頭,只見火光一明一暗,映得她俏臉倍增明艷。兩人相視而嘻,一日來的疲累飢寒,盡化於一笑之中。
17、左首第二座綵樓中,一個少女身穿貂裘,頸垂珠鏈,巧笑嫣然,美目流盼,正是趙敏。
18、「但見她蒼白憔悴的臉上情意盈盈,眼波流動,說不盡的嬌媚無限,忍不住俯下頭去,在她微微顫動的櫻唇上一吻。」
19、趙敏本來皓如美玉般的雙頰上已罩上了一片青色,
20、「月光之下,只見她眉間眼角,笑意盈盈,說不盡的嬌媚可愛,」
間接描寫
1.周顛與明教眾人
倚23回
周顛對楊逍道:「楊兄,令愛本來也算是個美女,可是和那位男裝打扮的小姐一比,相形之下,那就比下去啦。」楊逍道:「不錯,不錯。他們若肯加入本教,那八位獵戶的排名,就該在『五散人』之上。」
倚25回
周顛笑道:「你們當然尋不著。教主卻不用尋找,自會見著。教主還欠著她三件事沒辦,難道這位如此厲害的小姐,就此罷了不成?嘿,嘿!這位姑娘花容月貌,可是我一想到她便渾身寒毛直豎,害怕得發抖。」眾人聽著都笑了起來,但想想也確是實情。
2.張三豐
倚24回
張三豐聽到「張無忌」三字,大感奇怪:「怎地魔教教主是如此年輕俊美的一個少女,名字偏又和我那無忌孩兒相同?」
3.張無忌
倚27回
趙敏微微一笑,緩緩的道:「有時候我自個兒想,倘若我不是蒙古人,又不是什麼郡主,只不過是像周姑娘那樣,是個平民家的漢人姑娘,那你或許會對我好些。張公子,你說是我美呢,還是周姑娘美?」張無忌沒料到她竟會問出這句話來,心想畢竟番邦女子性子直率,口沒遮攔,燈光掩映之下,但見她嬌美無限,不禁脫口而出:「自然是你美。」
4.周芷若
倚31回
忽聽背後一個冷冷的聲音說道:「待得你見到她如花似玉的容貌,可又下不了手啦。」轉過身來,只見周芷若俏立風中,臉上滿是鄙夷之色。
張無忌道:「芷若,我這番苦衷,你能見諒麼?」周芷若微笑道:「只因是我這個丑樣的,你才推三阻四,要是換了趙姑娘啊,只怕你今晚就……」說到這里,轉過了頭,不好意思再說。
倚34回
周芷若抬起頭來,說道:「無忌哥哥,我知道你對我一片真心,只不過趙敏那小妖女想誘惑你,卻不是你三心兩意。可是……可是她聰明智慧,武功高強,容貌權勢,無不勝我十倍。我終究是爭她不過的,與其一生傷心,不如一死了之,哪知韓林兒這傻瓜偏偏救活了我。我死了一次,沒勇氣再死了。我……我要學師父一樣,削發為尼。唉,咱們峨嵋派的掌門,終究是沒一個嫁人的。」
5.拔速台
倚31回
拔速台道:「紹敏郡主乃我蒙古第一美人,不,乃天下第一美人,文武全才,是汝陽王爺的千金。」
6.旁人
倚32回
兩騎並肩出鎮,向南疾馳。旁人但見雙駿如龍,馬上男女衣飾華貴,相貌俊美,還道是官宦人家的少年夫妻並騎出遊。
7.元兵
倚35回
另一個元兵叫道:「別殺這花朵兒似的小姑娘,咱哥兒倆先圖個風流快活。」
8.僧人
倚35回
僧人獰笑道:「女施主不用害怕,我們八個和尚強盜正少一位押廟夫人,你生得這般花容月貌,當真是觀世音菩薩下凡,如來佛見了也要動心。妙極!妙極!」
9.杜氏(杜百當)婦人
倚35回
她見趙敏溫柔美麗,一上來便將自己的隱私說與她聽,心下便大有好感,決意出力相助,玉成她倆的好事。
編輯本段【3.趙敏之衣飾】
(1)寶藍綢衫、輕搖摺扇……腰間黃金為鉤、寶帶為束……頭巾上兩粒龍眼般大的明珠瑩然生光(男裝)(二十三回)
(2)一件淡黃綢衫(男裝)(綠柳山莊)(二十三回)
(3)嫩綠綢衫(女裝)(綠柳山莊)(二十三回)
(4)一身白袍,袍上綉著個血紅的火焰,輕搖摺扇(武當山)(男裝)(二十四回)
(5)穿一對鵝黃緞鞋,鞋頭上各綴一顆明珠(女裝)(萬安寺)(二十六回)
(6)水手裝束,用油彩抹得臉上黃黃的,再粘上兩撇鼠須(男裝)(往靈蛇島)(二十八回)
(7)方巾青衫,神態瀟然(男裝)(彌勒佛廟)(三十一回)
(8)貂皮斗篷,大紅錦衣,裝束極是華麗(女裝)(三十一回)
(9)身穿貂裘,頸垂珠鏈,巧笑嫣然,美目流盼(皇上大游皇城)(三十四回)
(10)青衣(搶婚)(三十四回)
(11)女莊稼人的衣衫(少室山下)(三十五回)
(12)扮作厚土旗旗下的一名兄弟(少林寺)(三十六回)
編輯本段【4.趙敏之性感】
(23回)張無忌被她一說,不自禁的放脫了她手腕,退後兩步,靠壁坐下。這鋼牢方圓不過數尺,兩人走遠也只能相距一步,他又是憂急,又是氣惱,聞到她身上少女氣息,加上懷中的花香,不禁心神一盪趙敏喘了口長氣,罵道:「賊小子,給我著好鞋襪!」張無忌拿起羅襪,一手便握住她左足,剛才一心脫困,意無別念,這時一碰到她溫膩柔軟的足踝,心中不禁一盪。
(26回)再向前看,只見一張鋪著錦緞的矮幾之上踏著一雙腳,腳上穿一對鵝黃緞鞋,鞋頭上各綴一顆明珠。張無忌心中一動,眼見這對腳腳掌纖美,踝骨渾圓,依稀認得,正是當日綠柳庄中自己曾經捉過在手的趙敏的雙足。他在武當山和她相見,全以敵人相待,但此時見到了這一對踏在錦凳上的纖足,不知如何,竟然忍不住面紅耳赤,心跳加劇。
(31回)趙敏將嘴湊到張無忌耳邊,輕輕說道:「你這該死的小淫賊!」這一句話似嗔似怒,如訴如慕,說來嬌媚無限,張無忌只聽得心中一盪,霎時間意亂情迷。
(32回)趙敏嫣然微笑,靠在另一邊石壁上,合上了眼睛。張無忌鼻中聞到她身上陣陣幽香,只見她雙頰暈紅,真想湊過嘴去一吻,但隨即克制綺念,閉目睡去。
(34回)趙敏靠在他肩頭,粉頰和他左臉相貼,張無忌鼻中聞到的是粉香脂香,手中抱著的是溫香軟玉,不由得意馬心猿,神魂飄飄,倘若不是急於要去營救義父,真的要放慢腳步,在這荒山野嶺中就這麼走上一輩子了。
(35回)兩人在飯桌上這般真真假假的調笑,不由得都動了情。趙敏俏臉紅暈,低聲道:「我們這是假的,可作不得真。」張無忌一把將她摟在懷里,吻了吻她,低聲道:「倘若是假的,三年兩載,又怎能生得個娃娃,抱回家去給你爹爹瞧瞧?」趙敏羞道:"呸,原來你躲在一旁,把我的話都偷聽去啦。」張無忌雖和她言笑不禁,但總是想到自己和周芷若已有婚姻之約,雖盼將來一雙兩好,總須和周芷若成婚之後,再說得上趙敏之事。此刻溫香在抱,不免意亂情迷。
編輯本段【5.趙敏之文采】
「白虹座上飛,青蛇匣中吼,殺殺霜在鋒,團團月臨紐。劍決天外雲,劍沖日中斗,劍破妖人腹,劍拂佞臣首。潛將辟魑魅,勿但驚妾婦。留斬泓下蛟,莫試街中狗。」詩末題了一行小字:「夜試倚天寶劍,洵神物也,雜錄《說劍》詩以贊之。汴梁趙敏。」
絲竹悠揚聲中,一輛裝扮著「劉智遠白兔記」戲文的彩車過去,忽然間樂聲一變,音調古拙,彩車上一面白布旗子寫的是「周公流放管蔡」。車中一個中年漢子手捧朝笏,扮演周公,旁邊坐著一個穿天子衣冠的小孩,扮演成王。管叔、蔡叔交頭接耳,向周公指指點點。接著而來的一輛彩車,旗上寫的是「王莽假仁假義」,車中的主莽白粉塗面,雙手滿持金銀,向一群寒酸士人施捨。其後是四面布旗,寫著四句詩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張無忌心中一動:「天下是非黑白,固非易知。周公是大聖人,當他流放管叔、蔡叔之時,人人說他圖謀篡位。王莽是大奸臣,但起初收買人心,舉世莫不歌功頌德。這兩個故事,當年在冰火島上義父都曾說給我聽過的。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世事真偽,實非朝夕之際可辨。」又想:「這二輛彩車與眾大不相同,其中顯是隱藏深意,主理之人,卻是個頗有學識的人物。」
編輯本段【6.趙敏之書法】
張無忌書法是不行的,但曾隨朱九真練過字,別人書法的好壞倒也識得一些,見這幅字筆勢縱橫,然頗有嫵媚之致,顯是出自女子手筆,知是這位趙小姐所書。
編輯本段【7.趙敏之園藝】
園中山石古拙,溪池清澈,花卉不多,卻甚是雅緻。張無忌不能領略園中的勝妙之處,楊逍卻已暗暗點頭,心想這花園的主人實非庸夫俗流,胸中大有丘壑。
編輯本段【8.趙敏之志向】
張無忌問道:「你殺過人沒有?」趙敏笑道:「現下還沒有,將來我年紀大了,要殺很多人。我的祖先是成吉斯汗大帝,是拖雷、拔都、旭烈兀、忽必烈這些英雄。我只恨自己是女子,要是男人啊,嘿嘿,可真要轟轟烈烈的干一番大事業呢。」
編輯本段【9.趙敏之談吐應對】
那趙小姐談吐甚健,說起中原各派的武林軼事,竟有許多連殷天正父子也不知道的。她於少林、峨嵋、昆侖諸派武功頗少許可,但提到張三豐和武當七俠時卻推崇備至,對明教諸大豪的武功門派也極盡稱譽,出言似乎漫不經意,但一褒一贊,無不詞中竅要。群豪又是歡喜,又是佩服,但問到她自己的武功師承時,趙敏卻笑而不答,將話題岔了開去。
編輯本段【10.趙敏之名言】
「別留一個活口。」
「我本來不是男子漢大丈夫,陰險毒辣了,你便怎樣?」
「你不要我的東西?這句話是真是假?為甚麼你一開口就向我討解葯?」
「你若是想苦頭陀、韋一笑,臉上不會是這樣的神情。那幾個又丑又怪的傢伙,你想到他們之時,會這樣又溫柔,又害臊么?」
「你的周姑娘要糟啦!你叫我一聲好姊姊,我便出頭去給她解圍。」
「爾等本來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不幹不凈,不三不四。這位青年公子是本教光明使座下的第八位弟子。他的七位師兄,七位師弟不久便到,那時候彼等七上八落,爾等便不亦樂乎,嗚呼哀哉了。」
「你既不信我的話,又何必問我?」
「且慢!」「這第二件事,是要你今天不得與周姑娘拜堂成親。」
「當她不能動彈之時,我焉有不順手牽羊之理?這些陰毒功夫我可不想學, 但取來毀了,,勝於留在她手中害人。」
情深時:
「有時候我自個兒想,倘若我不是蒙古人,又不是甚麼郡主,只不過是像周姑娘那樣,是個平民家的漢人姑娘,那你或許會對我好些.。張公子,你說是我美呢,,還是周姑娘美?」
「好吧!我跟你說,當年你咬了這殷姑娘一口,她隔了這么久還是念念不忘於你,我聽她說話的口氣啊,只怕一輩子也忘不了。我也咬你一口,也要叫你一輩子也忘不了我。」
「他……誰叫他這般情致纏綿的……抱著……抱著殷姑娘。我是不想活了。」
「你這該死的小淫賊!」
「你心中捨不得我,我什麼都夠了。管他什麼元人漢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漢人,我也就是漢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盡是什麼軍國大事、華夷之分,什麼興亡盛衰、權勝威名,無忌哥哥,我心想的,可就只是一個你,你是好人也罷,壞人也罷,是皇帝也罷,乞兒也罷,對我都完全一樣。」
「我是個奸詐惡毒的小妖女,聲名是不在乎的,倒是性命要緊。」
「昨日見你與周姑娘那般親熱,我恨不得當時便死了,恨不得從來沒生在這世上。」
「這是我咬傷你的,你武功再高,醫道再精,也已去不了這個傷疤.。你自己手背上的傷疤也去不了,能除去我心上的傷疤么?」
「哈哈!我寧可你對我又愛又怕,對她是又敬又恨。」
「罰你二人在世上做對快活夫妻,白頭偕老,死後打入十八層地獄,萬劫不得超生。」
「爹爹,女兒不孝,已私下和張公子結成夫婦。你就算少生了女兒這個人.放女兒去罷。否則我立時便死在你面前。」
『貳』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郡主都分別是誰
阿蓋郡主是元末雲南人。當時的雲南除了漢民族之外,世居的少數民族主要是白族和彝族。西漢的時候,這里是滇國,唐朝時叫南詔,宋朝的時候就叫大禮,大理。元朝始設雲南行省,一方面分封蒙古貴族為梁王統治這里,另一方面設置大理都元帥府,以大理世家段家提任總管。阿蓋郡主就是是統制雲南的梁王的女兒。 其時天災不斷,盤剝極重,元朝又實施種族歧視的國策,致使反元斗爭烽起雲涌。更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乘機割據稱雄。 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三月,駐守蜀地的武將明玉珍在軍師劉楨的慫恿下乘機稱帝,國號大夏。當時長江流域一帶有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等擁兵爭雄,於是明玉珍就把進攻的方向選在雲南。明玉珍的進攻矛頭直指昆明,梁王不敵,向大理總管段功求救。段功接到求救信後,當即火速出征。段功先後於呂閣關、古田寺、七星關數大敗明玉珍,將雲南失地盡行收復。 梁王梁王為感激段功的功績,除了舉行盛大的宴會歡迎外,還親自為他裹傷,並晉封段功為王國的平章。為了拉攏段功,使自己的政權有個強援,梁王還將女兒阿蓋郡主嫁給了段功。阿蓋郡主被蒙古人稱為「押不蘆花」,意即能夠起死回生的美麗仙草,她是蒙古著名美女。 段功成了梁王府的平章,又娶了梁王的掌上明珠阿蓋郡主為妻,成了梁王的女婿,引起了許多人的嫉妒。再加上段功在雲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動,嚴懲貪污,裁汰冗劣的官員,嚴肅法紀,整軍經武,損害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使他們懷恨在心。於是,梁王耳中關於段功的讒言謗語開始多了起來。段功的謀士楊淵海見事不妙,就勸段功回大理接妻兒,實際上就是要段功不再回來,可是段功卻沒有聽他的。在段功離開昆明的期間里,梁王終於聽信了讒言,決定除掉這個對自己的政權構成威脅的「心腹之患」。 梁王把阿蓋郡主召來。先動之以父女之情,再曉之以大義,叫她趁段功不備將段功毒死。 但是阿蓋郡主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段功,並把自己的苦衷也—一告訴了段功,希望段功帶著她一起逃離昆明,逃回大理。可段功並不相信這是真的。他還以為梁王正寵信著自己。心頭還念著梁王為自己受傷的腳趾親自裹傷的情義,對妻子阿蓋郡主說:「大丈夫做事自然要光明磊落,怎麼可以晝夜私逃!縱有小人從中挑拔,等我明天當面解釋一切,自然煙消雲散,郡主不可太過認真。」 第二天黎明,梁王派人通知段功,邀請他前往東大寺演梵聽唄。平常早晨都是前往梁王府議事,這次卻改在東大寺演梵聽唄,阿蓋郡主一聽便知是一個陰謀,她勸段功不要去。段功不疑有他,仍然輕車簡從地應邀前往。結果段功在通濟橋遇伏被害。 阿蓋郡主聽到了通濟橋事變的消息,非常冷靜地把段功的一雙兒女改裝易容,派遣親信火速地送回大理,估計到他們已完全脫離險境後,才關起房門,放聲大哭起來。 不久軍隊就將段功的府邸團團圍住,指名強索段功的一雙兒女,阿蓋郡主吞下了父親交給她的,本是要她來毒死段功的孔雀膽,以自己的死表示對父親的不解和抗議。 梁王隨即展開大規模的捕殺活動,凡是隨同段功前來昆明的大理官員隨從無一倖免。 梁王恩將仇報,殺死了段功,也賠上了愛女的寶貴生命。為了安撫大理的段氏家族,梁王將段功與阿蓋郡主的喪事辦得十分的隆重,對外宣布說段功是死於仇家之手,並裝模作樣地殺了幾個無足輕重的人物來祭祀段功等人的亡靈。」 其實,從阿蓋郡主的事跡上來看,與中國以往的節烈之婦沒有太大的區別,我本不打算把她列入七十五人之內。但是日本的濃姬也曾有過若夫是英雄就為夫殺父的言論,只是她的夫君織田信長卻一直與老丈人相處得不錯。濃姬在日本受到的評價很高,所以我對阿蓋的評價也有了相應的提高。 在阿蓋郡主死後不久,元朝就無可挽回地退出了中原的角逐,代之而來的就是明
『叄』 你還知道我國歷史上的哪朝代的郡主請你寫出朝代及郡主名字
唐朝:文成公主,郡主。
金城郡主,她也是進藏的郡主。
宋朝:柴郡主(楊六郎的妻子)
明朝:固安郡主(明景帝的女兒固安公主。1457年1月英宗復辟後,景帝被廢為郕王,固安也被降為郡主,明憲宗成化年間雖然是按照公主的禮儀出嫁,但公主稱號一直沒有恢復,歷史上仍稱為固安郡主。)
『肆』 歷史上有沒有男的郡主啊
沒有。
郡主,是中國古代對女性的封號。
郡主始於晉,時皇女封為公主,並以郡為封邑,因此稱郡公主或簡稱郡主。
但自晉朝以後,郡主成為獨立的稱呼,郡公主不得再簡稱為郡主。
此外,一些鄰近中國的國家,因受中國影響也有郡主封號
『伍』 南北宋之交的時候有哪些郡主
多福多壽——魯國公主 魯國公主一生逃災免禍,高壽善終。 這樣的公主是多數,只是她們的人生平淡,無甚坎坷無甚功德無甚作為,史書略記。記下的公主都事跡復雜,命運與政治糾葛太多,讓人誤以為「生於帝王家」是公主共同的人生遺憾和人生悲劇。 當年「靖康之難」,金兵把在京的所有公主都虜走,連一歲多的都沒放過。這個魯國公主被漏掉了,金兵一走,她就趕忙逃出了汴京。其實金兵是知道有這個公主的,大約是看花名冊的時候,看到她是宋仁宗的女兒,是隔了好幾個皇帝的公主,此時宋仁宗的兒女除了這個魯國公主,有的早死,有的半老而死,金兵就以為她也是死了的——就算不死,也老得讓金兵喪失了興趣,所以就對前朝公主放了一馬。 魯國公主其實不老,南宋建立後,就嫁給五代時錢塘王錢俶的曾孫,叫錢景臻。錢家很有錢,世代居住杭州一帶,在官宦商賈階層根基頗深,在老百姓中也頗有基礎。北宋滅亡後,宋高宗定都杭州,建立南宋,錢家曾經捐出家財當軍費。因此宋高宗對過去的錢塘王家族十分客氣,賜給魯國公主宅第。每次魯國公主來拜見,皇上都恭恭敬敬地迎接。 魯國公主有四個兒子,都掛著閑差拿俸祿(宋代抑制外戚權利,常常只給封號不給實權)。其中長子錢忱是親生的。錢忱不斷長大,公主就不斷地為錢忱求爵求祿,她寫奏章說: 「妾雖近於飢窘(我家窮啊,餓肚子啊,不知她有多窮?這樣還叫窮啊?),不敢妄有干求(明明就是有所求嘛,還說不敢有所求)。但以年老多病,瘴癘之餘,得一望清光,雖死不恨(『一望清光』,就是請皇上賞臉,再加點封賞吧)。」 宋高宗看在她的老麵皮上,對她每求必應。 每次給錢忱加了官爵俸祿,宋高宗總要對大臣外戚聲明:「這是特例哦!別人想都不要想哦!」(上以忱為滬川節度使,仍詔戚里不得援例) 於是,錢忱的頭銜很多:秦延芑諸州團練防禦使、寧武瀘州二軍觀察留後承宣節度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少師、榮國公,累贈太師、漢國豫國公。 老公主八十多歲的時候,還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去找宋高宗,給自己已經夠老的兒子要封賞。攤上哪位皇帝,都得暗自嘀咕:「我的老祖宗唉(魯國公主歷經了七代皇帝,算宋高宗的曾曾祖輩的),您就省省吧,您享的福還不夠多嗎?」 這時,宋高宗也有些不耐煩了,不得不駁這老祖宗的臉面,狠狠地說了老太太一頓: 「長公主您能活這么大歲數,是多大的福分哪!怎麼不想想您早死的姐妹們,仁宗皇帝當政四十二年,十多個子女只有您一個人是長壽的,可見深仁厚澤都集於你一身了。人要知足撒,您怎麼不知足哩?……」 說得老太太挺慚愧,再也不好老著臉去見皇上了。 魯國大長公主活到八十六歲去世,皇上去祭奠的時候,大概是想讓正在緩緩升天的老公主高興一點,再一次滿足她的願望,給她的兒孫們全部加官一等。駙馬錢景臻生平不祥(史書上生平不祥,對其個人命運來說,反而是好事,說明一生平順),活到八十四歲。兒子錢忱也活了八十多歲。魯國大長公主的母親周貴妃更是高壽,她一生吃齋念佛,活到九十三歲。 時主有三子,愐、愷非己所出,故獨厚於忱。上戒之曰:「長主壽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澤,是以鍾慶於長主。長主待遇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主感服。薨,年八十六。上輟朝五日,幸其第臨奠,詔子孫皆進官一等。 ——《宋史·列傳第七公主》 狀元配——瑞國公主 宋理宗在位近四十年,沒有兒子。他最寵愛的賈貴妃,為宋理宗管理下的南宋生了唯一的小公主。她享受現代「獨生子女」的稱號,也享受皇家獨生子女的待遇。公主起初被封為瑞國公主,隨著她長大,又不斷加封。先後又封為升國公主、周國公主、漢國公主——你稱呼她任何一個都是可以的。聽上去好像公主有很多姐妹似的,紅紅綠綠地很熱鬧。這些稱呼上,宋理宗大概可以幻想出一群繞膝的活潑的小兒女來。預備好的加封,因為公主王子們的那個「們」實際不存在,就只好都累積到瑞國公主一人身上。每加封一次,都製造出一些虛無的富貴興旺來,同時又是一次歡樂後的悲涼,因為得子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封號閑著也是閑著,不如陸續發放了吧。 從賈貴妃的姿色來推斷,瑞國公主是不會丑的。宋理宗年輕的時候,有兩個老婆候選人——一個是已故謝丞相的侄孫女,叫謝道清;一個是縣級小官僚賈涉的女兒——讓他挑其中一個做皇後。他當然一眼就挑中了賈家的女兒,極漂亮的江南美女。而謝道清,瞎了一隻眼睛,面目黎黑。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像灰姑娘一樣灑掃做飯。家裡兄弟也很犯愁,覺得此女是嫁不出去的,就算勉強嫁了,還得預備很厚的嫁妝,人家才不會嫌棄,何況家道敗落了,也籌不出嫁妝來。不如將她送進宮里,白送給皇帝,興許皇帝不在乎——但是皇帝的審美觀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宋理宗還是中意賈家美女。 不久謝道清生了個怪病,面色轉白,越來越白,白得耀眼,白得奇異。這事傳到楊太後的耳朵里——這個楊太後,後面還要提到,這種身份的老太婆,對兒孫的婚事,是最為熱衷的。迷信的楊太後,認為相貌奇異的人,載有上天的詭異暗示,必須冊立為皇後——按現在的醫學常識來看,有人推斷謝道清可能是得了白化病之類的皮膚病。 宋理宗拗不過太後,於是,謝女就成為皇後,而賈女成為貴妃。民間和宮人們私下裡議論,說賈女沒有做成皇後,是因為姓的原因。賈皇後,假皇後;賈貴妃,假貴妃;假貴妃,真皇後——賈貴妃是名義上的貴妃,實際上的皇後,她很受皇帝寵愛,她的愛玩蟋蟀的無賴弟弟賈似道,也在皇帝的「親切關懷」下,成為南宋著名的奸臣宰相。而患了皮膚病的謝皇後,皇帝十分尊敬和冷落她,到底沒有跟她生過一男半女。 賈貴妃的獨生女瑞國公主在百般嬌寵中,長到十五歲的法定出嫁年齡,是南宋一枝獨秀的嬌貴鮮花,真是不曉得要插在哪堆牛糞上才好。 宋理宗為公主選婿的事,專門召集大臣開會。在會上,一個叫丁大全的人,提出了一個新穎建議:搞一次全國性的選拔比賽,既是科舉,又是選美,把品貌才學第一的新科狀元配給公主。古裝劇看多了的人,以為狀元配公主,是皇家慣例,這是誤會。公主通常是配給世襲貴族子弟的,民間男子哪裡有份?在史書記載上,「金枝玉葉and新科狀元」,這是唯一的一次。 丁大全的方案被獲准之後,就去著手選才兼選美了。這位丁大全,顯然沒聽說過「上帝是公平的」這句俗諺。尺短寸長,人人都有缺陷,不可能如他的名字一樣「大全」。品行、文章、相貌,三樣湊齊且都是全國第一的人,即便有,多少年才能出現一個?丁大全的完美設想,實在難以完美實現。不過他不缺少私心和詭詐,當初提這個方案,就是因為他是當年的主考官,可以通過選婿來擴展自己的朝廷勢力。 丁大全在考場上四處轉悠,考生們都十分納悶和不自在,因為考官像個好色的變態女人一樣,見到略有些英俊的男子就反復打量。丁大全打算以貌美為首選標准,因為批改文章嘛,是可以作弊的啦! 丁大全認為的最帥考生,是來自安徽當塗的男子叫周震炎。周帥哥唯一的缺憾就是年齡有點大,三十歲了——英俊的三十歲男子,在古代早該討老婆了吧?孩子八成都有兩個了。不過妻是可以休的。只有相貌是不可更改的。反正丁大全的標准只有一個:要帥!帥!帥!務必要帥到讓公主一見鍾情。 丁大全看好人選之後,就私下給周震炎透題。判卷時,將周震炎判為狀元。又根據周的籍貫太平郡,起個好聽的名字叫「太平狀元」,把他裝扮拾掇干凈,一溜煙地送進宮里,參加答謝典禮去了,其實是讓皇帝過目——主要是讓公主過目。公主像古裝劇中標準的閨秀一樣,躲在屏風後面看。 公主看過,悶悶不樂。說:「太老了啦!這位周大哥,周叔叔,周伯伯!」 也是哦,周震炎比公主整整大了一圈。十五歲的少女,初戀幻想里,出來進去的都是各種翩翩美少年,任何一個形象,都跟眼前這個老氣橫秋謹小慎微的人,對不起號來。 身邊的人,少不了來勸:「年齡大,穩重啊,何況他那麼帥!」 公主說:「哪裡帥哪裡帥?我怎麼看不出來?」 身邊的人,又少不了向她分析周大哥的帥帥處,公主終於感覺出一點帥來,但是她依然不樂意:「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啦!」 這倒是丁大全沒有意料到的。他始終是按照自己的審美喜好選的,以為自己這個老頭子覺得美的,小丫頭也一定覺得美。對審美心理缺乏了解的他,從來沒有想過事先研究一下公主喜歡哪一型的美男。 皇帝知道公主不喜歡周大哥,狀元駙馬的事,就擱在一邊,暫且不議了。 此事過後不到一年,丁大全因為隱瞞軍情被彈劾罷官。選駙馬舞弊的事,也被揭發出來。周震炎受到牽連,狀元的名號被奪,降為最末一名。貶官途中,忽然死去。相信是給活活氣死了。要麼就是被公主的舅舅——惡毒的當權者賈似道給弄死了,誰讓你攀摘金枝玉葉,差點成為公主的前夫呢? 周帥哥本來只是老老實實地苦讀,老老實實地考試,結果莫名其妙地被當成美男,寶貝一樣地獻給皇室;又因為公主那決定命運的一瞄,轉眼又莫名其妙地變成了鬼。這樣的水火兩重天,命運大逆轉,即使不死,也得半瘋,周帥哥無辜得很哪! 周帥哥從世界上消失了之後,為公主擇婿之事,更加慎重。考察駙馬的權利,上交給老太婆楊太後,視線范圍重新回到世襲貴族的子弟身上。到公主十八歲的時候,楊太後選了自己的侄子,一個叫孫鎮的年輕人。由於從民間選親失敗,教訓多多,皇帝也不敢擅自做主,楊太後說什麼就是什麼了。宋理宗對太後一向不敢違逆,楊太後其實不是皇帝的親娘,太後無子,收了兩個養子。後來擁立了其中一個養子宋理宗,廢掉本來的養太子。太後擁立皇帝有功,在朝廷的勢力蠻大的。 駙馬孫鎮是個武官。人品怎樣史無記載,官倒是一直升的。可見皇帝很器重他。宋理宗在歷史評價中是昏庸的皇帝——他其實沒那麼糟糕。不過是性格溫和,不喜生事,只求安妥,是個甩手掌櫃,凡事交給大臣處理,手下出了一大批奸臣。他對獨生女兒瑞國公主,疼愛得不得了。公主雖說嫁出去了,但其實沒有「出去」,皇帝在皇宮附近給公主另起了一座府第,為的是父女走動方便。公主府建築裝修豪華,比宮苑還要氣派。皇帝想見公主,就帶幾個宮人,乘坐布頂小轎,從後門進出。不用勞師動眾,很家常地。 公主出嫁三年後,生病了。有一天,飛來一隻巨大的像簸箕一樣的黑鳥,停在公主家的搗衣石上。傭人們不知道是什麼徵兆,很害怕。到了年末,公主竟病死了。沒有生育,死時不到二十二歲。 宋理宗快六十歲了,唯一的孩子還是死掉,哭得十分傷心,不到三年,也病死了。由謝道清皇後收了個養子,將南宋繼續撐了幾年。駙馬孫鎮倒沒什麼事,公主死後,他的官還一直升著。 開慶初,公主年及笄,詔議選尚。宰臣請用唐太宗降士人故事,欲以進士第一人尚主,遂取周震炎,廷謝日,公主適從屏內窺見,意頗不懌,帝微知之。 ——《宋史·列傳第七公主》
『陸』 每個朝代都有郡主嗎
不是的。
春秋戰國時諸侯之女稱 公主,周天子之女稱公主或王姬。
秦朝待考。
西漢時期稱翁主。東漢時期有鄉公主,亭公主,也有特封為縣公主者。
唐代皇太子之女封為郡主。
『柒』 古代有哪些厲害的郡主
古代有許多厲害的郡主,比如說宋朝時期的柴郡主,他是八王爺的妹妹,楊六郎,楊延昭的老婆,還有清朝的雲格格出嫁的時候被封為溫憲郡主,他們都是歷史上比較厲害的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