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漢朝存在了多少年 看看漢朝歷史簡介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
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1)漢朝的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漢朝經濟
1、農業
漢朝的土地所有制與秦朝相同,土地私有,並可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耕地稅,耕地稅率為畝產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稅分為算賦和口賦。算賦是丁稅,十五至五十六歲的男女每年每人納一百二十錢(一算)。
漢元帝時期,土地集中日益嚴重,自耕農大量破產,淪為佃農。豪強庄園勢力日益強大。東漢後期,這一現象更甚,地主庄園勢力的膨脹,亦間接導致了三國局面的形成。漢朝時期,鐵農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 。
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區田法相繼誕生 。國家注重興修水利,尤以關中地區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東漢時期,出現了翻車和渴烏等水利工具 ,增加了農業生產效率 。
2、冶鐵
西漢早期,冶鐵業分國營(中央政府)、官營(地方經營)和民營三種類型 。當時著名冶鐵家有卓王孫、南陽孔氏等。漢武大帝於元狩三年收冶鐵為國營,對國家財政較有利,但民間卻鮮有私人冶鐵業了。之後一直沒有改變此政策 。到了東漢,冶鐵業由社會自營,加上水排的發明,冶鐵業更加發達。
4、商業
西漢早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 。文帝時期,在貴粟政策下,商人競買爵位,擴大貿易領域,促進了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其地位才得以提高。西漢時期,全國已有數個商業中心,如長安、洛陽、邯鄲、江陵、吳、壽春、番禺、成都等。
絲綢之路是當時世界最重要的商路。伴隨著商業的發展,一些經商哲學紛紛出現。到東漢時期,中原地區商道線路發達,各地貨物往來更加頻繁 。
B. 漢朝一共持續了多少年
漢朝一共存在407年。其中東漢從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持續了195年;西漢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持續了210年。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定都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史稱西漢。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後裔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2)漢朝的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漢朝著名的皇帝:
1、漢朝開國皇帝劉邦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和項羽趁勢而起。項梁立楚王的後代為楚懷王(後改為楚義帝),並且各自舉兵討伐暴秦。劉邦於公元前207年12月率先攻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入據秦都咸陽。項羽未實現「先入關者為王」的約定,後退軍霸上。
此後,項羽漸握大權,並建立西楚,分封諸侯,立楚懷王為楚義帝,自封「西楚霸王」。一共分封18個諸侯,將劉邦封在巴、蜀、漢中地,且將劉邦的封國國號定為漢。公元前206年八月,因楚義帝為項羽所弒,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
前期雖屢屢受挫,但知人善任,重用韓信、張良、蕭何等人才,在最後的垓下戰役中,劉邦贏得勝利,項羽自刎烏江,西楚覆滅。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大軍行至氾水之北時,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等諸侯王聯合上書,請求劉邦稱帝。
經過幾次謙讓後劉邦才答應:「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於是,二月初三在汜水之北的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稱帝,建國號為漢,史稱西漢。劉邦原想定都洛陽,後來婁敬向劉邦指出:應定都關中。
婁敬詳細地分析了將國都定關中的好處使劉邦下定決心,並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當天即下令定都關中。劉邦車駕由洛陽入居關中,開始先在秦國舊都櫟陽暫居,同時命少府陽城延在原秦都咸陽以東的長安鄉修建新城,至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始具規模,首都從櫟陽遷往長安。自此長安成為西漢政治中心。
2、東漢開國皇帝劉秀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父劉欽曾任濟陽縣、南頓縣縣令。赤眉、綠林起義爆發後,新朝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長兄劉縯為恢復劉姓統治,起事於舂陵,組成「舂陵軍」。王莽地皇四年(23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一舉摧垮新莽大軍,標志著新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事力量消耗殆盡。
同年綠林軍攻破許昌,王莽死於義軍之手,新朝滅亡。更始帝劉玄北都洛陽後,劉秀被派往河北地區鎮撫州郡。乃破王郎,河北之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後歸附,使他在河北站穩了腳。此後,劉秀拒聽更始政權的號令。同年秋,又迫降和收編了銅馬等部農民起義軍逐漸自立。不久,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
東漢開國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軍擁立漢朝皇裔劉盆子為帝,史稱建世帝。同月二十二己未日(25年8月5日),劉秀在鄗(河北省柏鄉縣)南千秋亭五成陌(河北省柏鄉縣十五里鋪)即位稱帝,國號仍為「漢」,史稱漢世祖光武皇帝,改元建武。時關西號為銅馬帝。
劉秀定都洛陽後,把南陽設為陪都,並開始東漢統一戰爭,先後消滅了盤踞關中、號稱百萬的赤眉軍,割據隴右稱王的隗囂與盤據西蜀的公孫述等大小數十個割據勢力。經過十一年的東征西討,劉秀終於在公元36年掃滅了最後一個割據勢力成家帝公孫述。
自此,歷經新莽末年長達近十九年的紛爭混戰,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C. 漢朝有多少年的歷史
西漢是從劉邦開始公元前206年到王莽公元23年。東漢是從劉秀開始到漢獻帝結束 25-220年。
D. 漢朝至今多少年了
截止2019年,西漢至今1817年,東漢至今1994年。
西漢: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設立西域都護府,史稱昭宣中興。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東漢: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
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公元191年董卓遷都長安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4)漢朝的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東漢時期,為糾正察舉薦人之濫,開始注重考試,形成察舉與考試相結合的選士制度,而且考試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薦基礎上加強考試,這是漢代察舉制發展的新趨勢。
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漢察舉制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你舉薦個人,還要看看他有什麼本事。漢朝早期實行徵兵制度,男子二十三歲起至五十六歲之間,服役兩年。
一年保衛京師,名為正卒;另一年戍守邊郡,叫做戍卒。正卒分為兩支,一支為南軍,守衛宮城,另一支為北軍,保衛首都其他地區。
E. 漢朝多少年歷史
漢朝共享國運四百零七年(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秦末農民起義,劉邦推翻秦後被封為漢王。楚漢爭霸,劉邦戰勝項羽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天下安平、百姓殷富,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勵精圖治,選賢納諫,勞謙有終。軍事上迫使匈奴西遷、派班超經營西域、絲綢之路延伸至歐洲。公元100年羅馬帝國遣使來朝,東漢國力趨於極盛,史稱「永元之隆」。公元190年,軍閥四起,天下大亂。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定都洛陽,史稱曹魏,漢朝滅亡。
F. 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朝一共經歷了多少年
歷史
漢朝一共四百零七年。
漢朝是秦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公元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公元8年王莽起義廢末帝,西漢滅亡,到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東漢末帝劉協於公元220年被迫禪位,東漢滅亡。
1.大漢帝國(前202年-220年),即漢朝,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大一統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
大漢帝國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其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在當時正式成立。漢朝科技技術發達,出現了世界公認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2.漢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漢朝無論是在政治、軍事、經濟還是文化上,它都做出了彌足珍貴的探索,為後代提供了無數寶貴的經驗教訓,而且漢朝四百年也是我們這個民族形成的關鍵時期。盡管漢朝中後期在各個方面都犯下了許多錯誤,但就像我們不能苛責年幼時候的我們一樣,
我們也不能苛責漢朝的統治者。如果讓我們回到那個時代去治理這個國家,採取的政策大概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漢朝多少年滅亡
先看兩句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雖大,好戰必亡。」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祚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可以說,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華夏族自漢朝以後,更是逐漸被稱為「漢族」了。
在這期間,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班超鄯善斬匈奴,陳湯兵不過萬遠離邊疆靠才智大敗異族剿,筆者認為:漢朝確實稱得上是自強、自信、敢冒險、勇於開擴繼承秦人精神的一個朝代。但是,今天筆者跟大家分享的是,赳赳雄威的漢朝,為什麼會亡國?
秦朝末年天下動亂,漢高祖劉邦明勢、喜賢善用、理民善政,收咸陽、滅項羽、討英布平定四方登基稱帝。然而,時值他意氣風發時,冒頓單於帶領北方匈奴南下入侵,打敗並降服鎮守北疆的韓王信,兵鋒直指雁門關。
驚怒下的高祖雖帶兵三十二萬北上抵抗,然而,他擅於用人而非用兵,終兵困白登山,只能靠賄一婦人解圍。待返回故土後,劉邦想起自己的一生起落,還有大漢現今的國情,唯有唱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弱枝強干,釀苦楚——經過文景之治,黃老學術流行,漢朝積累大量錢財糧食。中國人就是這樣,沒錢沒力量的時候不管正在經歷著什麼都會忍著,但是,一旦有能力就會爆發出驚世力量。此時,匈奴步步入侵漢邊境,漢朝竇太後退出歷史舞台,漢武帝開始真正的掌握漢帝國實權,漢帝國開始真正變革全國的狀態。
綜合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兵器製作打造方面設置專管兵器製造業官員,促進冶鐵技術的發展進步。
二是:改革官僚制度建立賢良獎勵養廉,增加官員資薪,這使得在漢朝幾乎沒有貪官。文官東方朔、主父堰、桑弘羊等,武將衛青、霍去病、蘇建、李廣被一一提拔重用。北拒匈奴封狼居胥,在此變革下,可以說,漢朝的軍事實力與秦軍實力最強時比肩。
但最終的結果是,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把全國經濟打垮了。年輕人死的死,沒死的人也沒飯吃,商人和手工業者被徵收重稅,日子也不好過。晚年的漢武帝看到這一切時,就下了輪台詔書,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罪已詔,把這一切的責任算到自己頭上。也就是說,漢朝從建國到漢武帝時,近百年的積累,讓漢武給打沒了。
G. 漢朝共多少年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
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7)漢朝的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1、漢朝國號來歷:
楚漢相爭後,劉邦正式稱帝,因曾被項羽封為漢王,便以「漢」為國號,後世人們稱之為漢朝。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後世史學家不承認新朝和玄漢合法性,所以一般將其合並到漢朝歷史里。
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史稱東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即為漢朝。後代的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自稱季漢,又稱西蜀。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2、漢朝滅亡: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 ,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H. 漢朝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漢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一共存在國四百零七年。其中,西漢,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東漢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 ,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8)漢朝的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楚漢相爭後,劉邦正式稱帝,因曾被項羽封為漢王,便以「漢」為國號,後世人們稱之為漢朝。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後世史學家不承認新朝和玄漢合法性,所以一般將其合並到漢朝歷史里。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史稱東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即為漢朝。後代的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自稱季漢,又稱西蜀。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I. 漢朝多少年歷史
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東漢(25年-220年)。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漢朝歷史簡介西漢是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更名的。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漢族和周邊各少數族都是漢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成員。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東漢(公元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故又稱後漢。東漢首都洛陽被稱為東京,因此又以東京為東漢的代稱。共有十二帝,歷經196年。東漢在文化、軍事等方面亦有顯著成就: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東漢一代,豪強地主勢國擴張,門閥世族形成。這一時期,匈奴、羌族開始內遷,鮮卑族人據蒙古草原,都對後世的民族交流和融和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漢朝是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在秦朝疆域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開疆拓土,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
西漢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全國人口達6000萬左右。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漢朝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圈建立,為華夏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漢明帝永平年間,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華夏族在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
漢朝存在了多少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J. 漢朝一共多少年
一共存在了422年,漢朝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東漢(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
漢高帝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後世史學家不承認新朝和玄漢合法性,所以一般將其合並到漢朝歷史里。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自稱中漢,又稱後漢;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定都成都,自稱季漢,又稱西蜀;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楚漢相爭獲勝建立西漢,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漢文帝、漢景帝相繼休養生息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被稱為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之治。
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開創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中後期發生了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於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