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哪個時期中國和歐洲

歷史上哪個時期中國和歐洲

發布時間:2022-08-01 17:41:21

『壹』 公元前9世紀初中國和世界(歐洲)處於什麼歷史時期

上古時代的歐亞大陸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人類四大文明搖籃中,分布於歐亞大陸的即佔去三個。地球上這塊最大的陸地,既孕育了最早的人類文明,也必然最早形成了一批跨入文明門檻的古代民族。當人們今天用歷史的眼光審視這批古代民族時,大致可以從地域上發現一個規律性的現象:生活在歐亞大陸南部的古代民族由於那裡氣候溫暖,水源充足,主要從事農耕,居民相應形成了安土重遷的觀念,民族之間的碰撞與遷徙較少;而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古代民族由於那裡相對寒冷,水源不足,主要從事游牧,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民族之間的碰撞以及由此引發的民族遷徙活動要劇烈和頻繁得多。這種現象在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廣闊的草原地帶表現得尤為明顯。 在探究上古時代歐亞大陸錯綜復雜的民族關系史的時候,最難把握同時又最具魅力的地區,無疑就是歐亞草原了。公元前九至七世紀期間。一系列古代民族在這個歷史的舞台上大規模地碰撞、交融;大范圍地沖突、遷徙,構成了一幅上古時代令人目眩神暈的歷史場景。無論是出於興趣或是研究的目的,對人類歷史在某種特定時空條件下形成的特定場景的認識都需要盡可能全面、准確的理解。本文謹從介紹上古時代歐亞草原上的古代民族及其分布狀況人手,揭示公元前九至七世紀期間這些古代民族之間的碰撞、交融及遷徙過程,分析形成這一過程的諸因素的作用,並對其在歷史上產生的影響提出見解。一歐亞草原地帶大致從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開始向東展開,通過烏拉爾河流域進人亞洲,一直延伸至蒙古草原。其東西距離,約在五千公里左右,其南北寬度,也不少於一千公里。公元前九世紀時,歐亞草原最西端的黑海北岸地區,是古代民族辛梅里安人(英文譯名為Cimmeriane或Kimmeres)的活動范圍。前蘇聯學者季亞科諾夫認為,辛梅里安人是一種他稱,即希臘人用來稱生活在歐亞草原,操伊朗語的游牧民族的,意為「流動的馬隊」。我們今天對這個古代民族的了解,主要得自希臘人的記述。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希羅多德曾到過黑海北岸的希臘殖民者的居留地,他根據在那裡的見聞,了解並記述了當時業已消亡的辛梅里安人的若干情況。例如他記述了當時被稱作辛梅里安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今刻赤海峽);在這個海峽地區以辛梅里安命名的堡壘和渡口;他還曾在德涅斯特河畔訪查過辛梅里安人的王陵。在此之前,公元前八世紀末用亞述楔形文字書寫的文獻中,也曾提到過這個古代民族,只是名稱略有不同,稱之為吉米來人( cinlirrai)。古亞述帝國在公元前九世紀時已擴張至黑海南岸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與辛梅里安人的活動區域隔海相望,因此亞述文獻的記載可以與希羅多德的記述相印證。至於吉米來人這個稱呼,很可能是對辛梅里安人的一種訛拼。比希羅多德時代更早的荷馬史詩《奧德賽》中,也已提到過辛梅里安人,說他們生活在大洋(指黑海)那邊的一條河邊,那裡霧氣迷漫,不見陽光。盡管國外學術界對荷馬的生活年代、出生地點及作品真偽存在長期爭論,產生所謂「荷馬問題」,但史詩的素材出於當時小亞細亞地區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卻得到一致共識,因此《奧德賽》中有關辛梅里安人的記述亦可與亞述文獻及希羅多德的記述相佐證。 在辛梅里安人的東北面生活著另一個古代民族斯基泰人(英文譯名為Scythians)。與辛梅里安人一樣,斯基泰人也是希臘人對這個古代民族的一種他稱,源自希臘語skythaio。希羅多德是這樣記述斯基泰人關於他們起源的傳說的:他們自稱是世界上一切民族中最年輕的民族。他們的共同遠祖叫塔爾吉塔歐斯,系主神宙斯(斯基泰語中稱為帕伊歐斯)和包律斯鐵涅斯河(即今德聶伯河)河神的女兒該埃所生。塔爾吉塔歐斯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里波克賽司、阿爾波克賽司和克拉科賽司。在這三個兒子的統治時期,有一些黃金製成的鋤、扼、斧和杯子從天上落到斯基泰人生活的土地。當長子里波克賽司和次子阿爾波克賽司想去拿這些物品時,黃金就燃燒起來無法靠近,而小兒子克拉科賽司走近時,火卻熄滅了,於是他便把這些黃金製成的物品帶回自己的家。兩個哥哥目睹了這些情況後,便同意把全部王權交給自己的小弟了。由希羅多德記述的以上傳說,雖然與其他民族的古代傳說一樣充滿了神奇荒誕的色彩,但透過這個傳說,我們似乎可以推測斯基泰人是由三個主要部落交融形成的。日本學者江上波夫還據此推測古代斯基泰人實行的是末子繼承製。關於斯基泰人生活的地區,希羅多德記述了他們的另一個傳說。斯基泰人說在他們的北邊,由於有羽毛自天降下的緣故,沒有人能進人到那裡去。希羅多德解釋說,斯基泰人在談到羽毛時,不過是用來比喻雪而已。由此推測,他們的活動范圍大致在黑海北岸以東、伏爾加河上游以南的溫帶草原區域。由此再往北,則是冰雪交加的寒帶區域了。 從斯基泰人的活動范圍再往東,在黑海東岸至巴爾喀什湖之間的廣闊的草原地區,居住著薩爾馬特人、馬薩格泰人和塞種人等古代民族。關於這幾個古代民族之間的地域分布和人種關系,國內外學者至今未達成共識,存在著較大差異。一種觀點認為,這幾個古代民族實際上是同一個民族的幾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持此種觀點的學者根據他們在語言、形貌、生活方式及宗教習俗等方面具備的共同特點,把他們統一歸屬於塞種人的范疇之內。⑦事實上,在古代波斯以楔形文字書寫的銘文中,也把活動於中亞草原的游牧民族統稱為塞人(波斯文作薩跡,Saka),而從未提及過與他們相鄰的馬薩格泰人。另一種觀點認為,不能因為上述這幾個古代民族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類似而忽略了他們之間的差異。使用同一種語言,在人種和生活習俗上很接近的某些人群仍然可以根據他們生活的不同地域劃分為不同的民族,因此我們在講述他們歷史時應當加以區別。由於文字史料和考古發現的暖乏,對以上兩種對立的觀點暫時無法作出科學的定論。因此我們有必要撇開爭議,先根據現有史料客觀地描述以上幾個古代民族(或同一個古代民族的幾個部落集團)的分布狀況及各自特點。 薩爾馬特人(英文譯名為Sarmatans)的分布范圍,大致在中亞的西北部地區。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游牧的斯基泰人十分接近,但在社會發展水平上卻要落後一些,所有古希臘羅馬的歷史學家在講到薩爾馬特人時,都指出婦女在他們社會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例如希羅多德曾記述過薩爾馬特人的婦女穿男人的衣服,並且與男人一樣騎馬作戰。一位古希臘學者還曾提及薩爾馬特人的婦女不殺死三個敵人就不嫁人的習俗。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厄福洛斯也補充說薩爾馬特人對自己的妻子百依百順,就象對聖母一樣。考古發現的材料證明了上述記載的真實性,在薩爾馬特人生活地區發掘的墓穴中,婦女占據中央的位宜,而男子則在她的旁側。顯然,在薩爾馬特人社會中的母權制遺風,比斯基泰人保持得更久。國外有學者從語源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後認為,薩爾馬特人之得名也與婦女在該民族中佔有的重要地位有關。Mata意為婦女;saNa-sar-v8意為一切的一切,此二詞的詞義共同構成了該民族的族名。 馬薩格泰人(英文譯名為Massagetans)的活動范圍大致在黑海以東至錫爾河下游之間。其社會發展水平與薩爾馬特人相仿,也保存著母權制的痕跡。例如在對波斯人作戰時,他們就是由女王托米麗司統率的。作為游牧民族的馬薩格泰人勇武善戰,希羅多德曾記載說他們已擁有獨立的騎兵和步兵,此外還有弓兵和槍兵。所有戰士的槍頭和箭頭都用青銅製造,因為那裡有大量的黃金和青銅,但沒有鐵和銀。我們今天所掌握的地質情況證實了希羅多德的上述記載,在馬薩格泰人當年活動的區域確實沒有鐵礦,但盛產銅和錫。從語源學考察,馬薩格泰人的名稱有三種不同的解釋:一是源於古阿維斯陀語的「馬斯耀」,意為食魚者;二是同樣源於古阿維斯陀語的「馬斯雅卡」,意為大薩迦部落;三是一些前蘇聯學者主張源於伊朗語的「馬斯-恩吉茲」,馬斯在伊朗語中意為大,恩吉茲意為蠻族。如果第三種解釋成立,則馬薩格泰顯然是波斯人的一種他稱。 塞種人的分布地區在更東面,包括塔拉斯河、楚河、伊犁河流域的河谷地帶,以及阿萊帕米爾、費爾干、天山的高原地帶。這樣的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塞種人的生活方式:在炎熱的夏季,他們通常把放牧的畜群驅趕到高原牧場。而在寒冷的冬天,則把畜群轉移到海拔較低的河谷牧場。塞種人在國外史料中稱為「薩迦」(Saka),這基本可以確定為波斯人對他們的稱謂。因為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貝希斯登銘文、波利斯銘文、蘇薩銘文以及納克澤·羅斯塔銘文中都提到過薩迦人。中國史籍中把薩迦譯為「塞」,因為「塞」字的古音作"Sac,,這大約是張騫到達西域一帶時根據伊朗語的讀音譯過來的。希臘學者斯特拉卜在《地理志》一書中記載了組成塞種人的四個主要部落分別是阿西(Asii)、帕西阿尼(Pasiani)、托恰里(Tochari)和薩卡拉里(Sacarauli)。中國學者彭樹智認為,塞種人即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提及的伊賽多涅斯人(Issedones),他們的分布地區與我國史籍《漢書·西域傳》中關於「塞地」的記載大體上是一致的。公元前九世紀生活在歐亞草原最東端的古代民族有葷粥人、鬼方人、□狁人等,他們的分布范圍大致在貝加爾湖(即中國史籍中所指的北海)及其以南的蒙古高原一帶。由於該地區與歐洲相距萬里之遙,因此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學者對這些民族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我們今於對他們的了解主要得自中國古代史籍的一些零碎材料。例如黃帝時代曾「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說明中原民族已與葷粥人有過戰爭交往。殷商時「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有學者認為商族與鬼方族之間的沖突碰撞自契至湯時斷時續,商朝八次遷都均與鬼方族的逼迫有關。到周代時,北方的□狁人取代葷粥、鬼方等族成為邊境大患,經常人侵中原。周人哀嘆「靡室靡家,□狁之故」;「不皇啟居,□狁之故」。周宜王在位時致力消除來自北方的威脅,多次出兵抵禦□狁人的進攻,遂有中興之美名。與歐亞草原上的其他古代民族相比,□狁人在人種上屬於黃色蒙古人種,而前者則屬於白色歐羅巴人種。公元前九世紀時歐亞草原自西而東的古代民族的一般狀況及其分布范圍,大致即如上述。二從公元前九世紀開始,受多種因素影響,歐亞古代民族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碰撞和遷徙。這一歷史過程首先是從歐亞草原地帶的東端開始的。當時以游牧為生的□狁人經常人侵位於其南方的周人。中國古代文獻詩經中《小雅·採薇》、《出車》、《六月》、《采芑》等四詩及金文兮甲盤、虢季子白盤、不□□等三器銘文都記載了周人與□狁人之間的沖突。從以上文獻及金文材料看,周人與□狁人曾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戰爭。第一次戰爭在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的四、五月至冬季。當時□狁人大舉南侵,兵鋒直抵周人統治中心附近的徑陽,周宜王被迫傾全國之力拚死抵抗。周人以尹吉甫、兮甲兩將統率的軍隊為主力,與□狁人在朔方、焦獲、徑陽等地作戰,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並乘勝追擊至太原(今甘肅省鎮原縣南)附近。另以南仲統率的一支軍隊為偏師,也向北作戰,前出至朔方附近。然後這兩支軍隊分別在太原和朔方修築城堡,轉人防禦。第二次戰爭在周宜王十一年即公元前817年。該年□狁人又南犯,周人方面以方叔、虢季子白、不娶為將,展開反擊。方叔統率的軍隊是周人主力,擁有兵車三千乘,其部將虢季子白殺敵五百,俘敵五十,受到周宜王賞賜。以上兩次戰爭,雖然都挫敗了□狁人的南侵意圖,但遠不能說取得決定性勝利,只是防禦中的反擊和反擊後的防禦而已。詩經中記載的「城彼太原」及「城彼朔方」,正是周人對□狁人處於戰略防禦態勢的證明。 □猶人對東南方向的入侵既未獲成功,而其北方西伯利亞地區的嚴寒氣候則無法適宜游牧民族的生存條件,因此他們可能的擴張方向便只有西方了。關於□狁人向西的遷徙活動,無論古代中國或歐洲的歷史學家都未留下可靠的記載。只有希羅德曾在《歷史》一書中語焉不詳地提到「伊賽多涅斯人被阿里瑪斯波伊人趕出自己的國土。」前已述及,伊賽多涅斯人大致可以肯定屬於塞種人,那麼,希羅多德所說的阿里瑪斯波伊人究間是什麼民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注意另一個希臘人的記載。公元前七世紀後期希臘詩人阿里斯泰(Aristeas)曾到過中亞,他根據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寫了一篇題為《獨目人》(Arimaspea)的長詩,詩中描繪的獨目人勇敢善戰,羊馬成群,他們面貌奇特,只在前額當中長著一隻眼睛。希羅多德在上文中提到的阿里瑪斯波伊人即是獨目人的音譯。阿里瑪斯波伊人當然不可能只長一隻眼睛,古代希臘詩人阿里斯泰的這個荒誕記載恰恰說明,他根本沒有到過阿里瑪斯波伊人生活過的地方,僅憑口耳相傳才得出了這個錯誤的印象。中國古代《山海經》中也提到北方有「一目國」,都可能反映了同一傳說。關於阿里瑪斯波伊人的活動范圍,新版《不列顛網路全書》認為他們大致分布在中國北方邊境一帶;中國中亞史學者馬雍認為他們分布在毗鄰中國西北部邊境的齋桑湖附近。而這些地區正是中國古代史籍中□狁人曾經活動過的范圍。要使以上所有這些零散不多的中西方的史料或觀點對應起來互相印證,或者使史料中提供的線索與考古發現對應起來綜合判斷,顯然都是很不容易的,但這些史料至少可以使我們形成這樣的推測:古代希臘人根據傳說記載的阿里瑪斯波伊人很可能就是生活在中國北方的□猶人。這兩個不同的名稱也許是古代希臘和古代中國的學者對生活在中亞草原東端的某個操突厥語的,從血緣上看屬於黃色蒙古人種的古代民族的不同稱謂。

『貳』 中國的哪段歷史時期和歐洲中世紀最為相似

中國和歐中(歐洲中世紀)最相似的當然是周朝,其中又特別是西周。因為此時歐中和西周都採用分封制度,整個勢力范圍內分成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和封地;同時權利不集中,分散於諸侯貴族之手,最高執政者只是名義上的「萬王之王」,擁有徵調諸侯貴族參戰和繳納賦稅的權利,卻無法直接處理諸侯貴族的封地事務。

『叄』 中國歷史上最早和歐洲有聯系是什麼時期

東漢的時候,大秦國就派人來中國了,這應該算是聯系吧,可惜不知道中國人什麼時候去過,開辟絲綢之路後,應該有人去過吧,找不到相關資料。那個據說西漢時,漢軍在西域碰到了一支奇怪的軍隊,據說是羅馬東征戰敗後流浪過來的,這也是沒法考證的事。我一直好奇羅馬步兵軍團同大漢的鐵騎哪個更強,畢竟匈奴人都差一點打進了羅馬,而那些匈奴人是被漢軍趕過去的。匈奴人也算中國人吧,畢竟大部分匈奴人都融進了漢人,那匈奴在東歐馳騁,欺負日耳曼高盧羅馬,也算是東方與西方的交流與碰撞吧。
中國的戰車據說是從埃及那傳過來的,小麥等等作物也來自西亞,中國與歐洲發生聯系實在是沒法追溯,畢竟歐洲的很多東西很早就傳到中國來了,中國的東西也很早就到了西亞,甚至是歐洲。當中國人知道西邊有一個大秦國的時候,這就已經發生聯系了

『肆』 中國歷史朝代和歐洲歷史朝代對應表

1、春秋戰國時代對應波斯帝國,希臘諸城邦,馬其頓帝國,早期羅馬。

2、秦對應羅馬共和國。

3、西漢對應帕提亞,希臘地中海沿岸諸城邦和羅馬共和國。

4、東漢對應羅馬帝國和帕提亞/薩珊波斯。

5、三國西晉對應東西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

6、東晉十六國對應東羅馬帝國,薩珊波斯,歐洲蠻族諸國。

7、南北朝和隋朝對應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薩珊波斯,歐洲蠻族諸國。

8、隋唐對應加洛林王朝(法)。

9、宋朝對應拜占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德國雛形)及歐洲現代諸國的雛形。

10、元朝對應拜占庭帝國,蒙古諸汗國,歐洲現代諸國雛形。

11、明對應帖木兒帝國之後烏茲別克汗國(中亞)、薩曼王朝(波斯)、奧斯曼帝。

12、清(1840以前)對應俄羅斯帝國、波旁王朝之後共和國及拿破崙帝國(法)、光榮革命後的英國、由哈布斯堡王朝轉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獨立不久的美國。

(4)歷史上哪個時期中國和歐洲擴展閱讀:

15世紀末以來,以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民族國家的崛起為標志,歐洲進入近代時期。 近代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為止的三個世紀,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止。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科學的重要性上升,技術進步突飛猛進,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國家異軍突起。資本主義經濟從義大利北部諸共和政體如熱那亞等開始萌芽發展。近代也見證了重商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及占據主導。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歐洲地區封建社會、農奴制以及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的衰落與最終消失。這一時期也包括了新教改革、災難性的三十年戰爭、歐洲對美洲殖民和歐洲獵殺女巫活動。

『伍』 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歐洲處於什麼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歐洲處於古希臘時代和古羅馬時代。

『陸』 公元前476年,中國歐洲分別於什麼時間

公元前476年,中國的奴隸社會制度瓦解
春秋時期,始於平王東遷,得名於魯史《春秋》,為東周歷史的第一個階段。據史家推算,魯國史書《春秋》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 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左傳》記載史事較《春秋》明備,下續至哀公二十七公元(前 468 年)年終,共二百五十五年。以上年代再加上周平王東遷時期,則共有三百零三年。又郭沫若認為春秋時代應自周平王遷雒邑之年 ( 公元前 770 年 ) 至公元前 476 年,齊國田氏已實際掌握了齊國的權力為止,共計 294 年歷史。此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經濟急劇變化,政治局面錯綜復雜,軍事斗爭層出不窮,學術文化異彩紛呈的一個變革時期,是中華古代文明逐漸遞嬗為中世紀文明的過渡時期。

與中國情況不同,歐洲還處在比較落後的奴隸制前夜。還沒進入奴隸社會大發展階段。因為發展較晚,這一時期的羅馬歷史大多數是傳說中,而缺乏確鑿的歷史證據。
據羅馬作家瓦羅推算,羅馬建城的年代為公元前754——753年。 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間的政體,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也有觀點主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擔任終身獨裁官的公元前44年作為共和國的結束時間。
公元前510年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Comitia Tributa)三權分立。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政權力 。部族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
這個時候,軍事奴隸主制度還是很有分量的。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
古希臘這時候還沒斷氣,古希臘還在延續。但是已經開始進入衰落階段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時期中國和歐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